宋胆(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612

  “对!”苏刘义也气坏了,“不当人子!老夫唯盼成王在此!打断殿下的腿!”
  赵与芮直摇头,“唉,亲皇叔都要耍....维子啊维子,你还是人了?”
  “哈哈哈哈哈!!”
  赵维再次大笑,揽着几位相公向皇宫而去,“走走走走!绷的太紧,帮几位放松放松嘛....”
  又对张简之卖乖,“开个玩笑,可不算欺师哈!”
  张简之也只能报以苦笑,“你呀....”
  刚刚还阴郁的气氛登时烟消云散,苏刘义他们也只是心里埋怨了一会赵维就转而狂喜!
  宁王这趟差使,办的漂亮!
  不过放松的心情,也仅仅就是这一瞬间罢了,因为接来将是更为忙碌的过程。
  因为赵维说的没错,一下子多了几十座城,这是谁也没想到的。想要迅速消化掉这个成果,更不容易。
  几十座城啊...光是军政主官就需要数百人!
  大宋哪来那么多当官的...
  别说朝廷的官员不够,连陈宜中的银行也吃不消。
  赵维的意思是,每座城邦,必需马上开设分行,金融系统要与军政系统一起跟上,不能落后半步。陈宜中也犯愁,哪弄那么多人一下子开几十家分行?把他这个行长拆了也不办不到啊?
  可是不行,赵维下了死命令,必需办到!
  贵族虽然走了,玛雅人也因为商鼎从法理上成了汉人的一份。可是想让千万玛雅人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宋的统治,接受宋人。还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而且,以往的玛雅城邦军政体系,和现在的大宋军政体系完全不同!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
  能快速让玛雅人认可大宋的,只有两个方面,一是不饿肚子!
  二就是马上就能看到的好处!这一点,银行可是实现。
  银行的入驻,代表货币体系的进入,有了货币体系,大宋的商贸活动就可以马上延伸进去,马上就能给普通玛雅人带来肉眼可见的好处。
  也能马上看到改变。
  之前在奇布查没有切断与玛雅商贸往来的时候,玛雅倒也能看到宋货,同时经过奇布查把土特产销往宋地。可那些商贸往来绝大多数还是贵族交易。
  受益的是贵族,普通玛雅人还用不上高级的宋货,更不能从商贸之中获利。
  现在好了,银行一进去,各城的特产可以被商人收购,销往各城。百姓就能得到钱财的好处。有了钱大宋的瓷器、丝绸、红糖、精盐、铜制工具和武器也马上能送到普通百姓手里。
  这种生活质量上的提升是巨大的,影响是极大的。
  玛雅百姓怎么不对大宋心生好感?进而对施政带来极大的便利。
  总这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大宋当下极度缺人!!
  弄的相公们都无语了,以前缺人还好理解,毕竟渡海而来的就那么十几万人。
  可是现在...奇布查降了,玛雅成宋人了。一下多了千万级的人口,怎么还缺人呢?
  不过万幸,海对面传来了好消息...文天祥组织的第一批移民到了!
  一共十一万人,其中有六万川军由易世英老将军率领远征而来。剩下五万皆为中原百姓,算是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至于科举?屁的科举?
  苏刘义、陈宜中根本就没听赵维的。
  哪有工夫给你科举?只要是识字认字,有一定施政能力的一概不放过,都给我上吧!
  还考什么考?这都不一定够呢!
  对此,开始的时候赵维还有点担心,担心水平参差不齐,弄一帮子庸才上去坏了大事儿。
  可是张简之却说,问题不大.....对他一通解释,最后赵维终于明白还真是问题不大,这和后世的读书识字不太一样。
  后世那个普及教育的模式培养出来的读过书,识点字的就去当官,那国家就完了。能坑死你!
  可这个时代属于精英教育。
  这个时代,能读书的,要么是官宦富裕之家的子弟,有一定的见识和家学。废也废不到哪去。
  要么...就是天资很好的穷人子孙,家里没钱,但不读书可惜的那种。
  纯粹的庸才很少有出头的,没那个资源给你浪费。这年头养个读书人哪有那么容易?一般家庭根本支撑不起。
  再加上新崖山的宋人,有家国情怀的加成,能跟着大宋一路吃苦过来的,都是好样儿的!
  所以说,别看新崖山宋人不多,可大多数读书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浑水摸鱼的不是没有,但属少数不会影响大局。
  抱着这样的想法和基础,几天的工夫,新崖山的读书人就被苏相公和陈老爷抓光了!!
  不是进银行就是披上了官皮....
  可是还不够!以至于第一批移民进港的时候,那边赵维、赵昺、赵与芮在迎接易世英。这边苏刘义、陈宜中和陆秀夫在堵着移民船抢人!
  没错...就是抢!
  当官的不够用,银行的也不够用。两边还不是一个系统里的。
  不抢怎么办?
  把新移民们都惊着了!
  扶桑....
  有点离谱了吧?不是卧薪尝胆吗?不是大伙一起吃苦耐劳吗?
  怎么和想的不太一样呢?
  下船就当官谁受得了啊?
  ......
第257章
翻车型宁王
  这批新移民皆是大义之民,听闻宋廷远遁万万里还不忘复兴故国,要与蒙古人决战。皆是怀着舍身报效之意决然登船...艰辛而来。
  来之前,他们是有准备的,猜测大宋在扶桑过的必然辛苦。
  你想嘛...
  远走万万里,漂泊无定,好不容易安顿下来还要应付元朝的追击,更要苦心救国搞建设,那日子能好才怪呢!不缺衣少食忍冻挨饿的就算老天爷开眼了。
  他们已经准备好与大宋一道吃苦受难,更做好一去不回,以身报国的准备!
  简直就是大义凛然,慷慨赴会.....
  结果一下船.....
  这特么差距也太大了吧?
  两位相公亲自来接船,识字或者之前在官府当过差的直接领走当官的当官,进银行的进银行...
  就算不识字的,下船第一件事儿也是分房产,分金银...言明要先把家安顿下来再行报国。这好日子哪找去?
  而且这个新崖山.....怎么看怎么不像是逃难的级别好吧?
  海港蔚为壮观!可容千艘海船出入!中原沿海也不见这么大的港口....
  与海港相连的新崖山城,那就更离谱了,铺陈海岸坡地,一眼看不到头儿。据说现在已经向内陆延伸出二十余里了!
  到处都是人!有宋人也有穿着迥异的土人,一派欣欣向荣之姿。
  咋感觉日子过的比中原还滋润呢?
  不光是移民,易老将军也挺懵的....
  在安南,已经听文天祥大概说了扶桑的情况,现在是元朝逼近,蒙古各大汗国即将齐聚扶桑!
  而大宋缺兵少将,正是危亡之际。可把易老将军急坏了!也把巴蜀的将校们急坏了...
  几乎是间不荣发,举六万川军出蜀,支援扶桑,连易世英七八十岁了,还要忍受海上之苦,搏命来援。
  不开玩笑,这么大岁数,别说宋朝,就是后世折腾这么远的路途也难吃得消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