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612

  声势震天,直朝新都城杀去。
  ...
  另一边,真金得知送信的死了,也只是一叹.,“唉...却是不得侥幸。““
  他还抱着幻想,那海能听话。结果,果然宰了使者。
  也不知道是使者倒霉,还是该着那海倒霉。
  “去准备吧!”
  “唉!”一旁的铁穆耳也是长叹,“那孩儿这就去迎战?”
  “去吧!”真金无力的挥挥手,“别都打死了,不好向你皇爷爷交代。”
  铁穆耳,“父王放心,孩儿会小心的。只是,这...这难度有点大。”
  南哥儿:“......”
  南哥儿都无语了,不知道的以为这是去赴死,怎么实力强的反而这么丧气呢?
  ....
  过午,天净如洗,联军浩浩荡荡出现在温尼伯湖西岸...
  瞭望手一探再探,似乎元军并无阻止登陆的意图,远远的于湖岸一里之外一字排开,只有....只有一万人?
  那海皱眉,不会是明知不敌,提前跑路了吧?这一万人是留下断后的?
  也不迟疑,立刻令舰队落锚,三军登陆。
  以为大军都开始登陆了,元军总会有点动静了吧?
  结果,他又想多了,元军只是远远的看着,连个屁都没有。
  弄的那海都不好意思不大胆一点,原计划是分批分次,交替掩护着登陆,现在却是不需要了。
  将士们甚至连小船都不用,直接从大船上跳到齐胸深的湖水之中,淌水上岸。
  原本需要三个多时辰才能尽数登陆,现在只用了一个时辰多一点,二十万大军就已经于岸上站稳了脚跟。
  “唉....”那海心说,大势已去,元军已然完了!
  大有寂寞如雪之感,这新都城占的,怎么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待将军列阵,准备向元军发起攻击之时,那海决定给自己加场戏,不然这主角当的太乏味。
  排阵而出,距离元军一箭之地,已经是考虑到了冷箭的威胁。
  高声傲喝,“主将何在?出阵一叙!”
  不多时,元军一字长蛇阵中,打马而来一员银袍小将。策马而来,还别说,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到了那海身前,飒然一笑,“来的可是那海大兄?”
  蒙古汗国和元朝本就是一家,铁穆耳是忽必烈的孙子,成吉思汗的四世孙。
  而那海则是与忽必烈同辈的别儿哥的孙子,也是成吉思汗的四世孙。铁穆耳和那海有着同样的一个姓氏——孛儿只斤!
  那海先是一怔,随之淡然,“你是...真金三子,铁穆耳?”
  铁穆耳点头,“正是小弟。”
  那海却是更为疑惑,真金还真舍得啊,让自己儿子殿后?
  不过,是谁已经无所谓了。
  “好吧!既然是族中幼弟,看在同宗的情分上.....”
  那海大剌剌的甩手,“让出新都城,留下所有农奴、马匹和牲畜,和你父亲滚回西岸去!从此不得踏足此地半步,为兄饶你不死!”
  那海都有点被自己帅到了。
  嚓!老子太仁慈了,居然...居然放了这个小白脸儿?
  对面铁穆耳则是淡然一笑,“既然大兄开口了,那小弟也给大兄开个条件吧!”
  “嗯?”那海不高兴了,不识抬举了吧?我都这么大度了,你就不知道见好就收吗?
  “小子,你找死!!”
  铁穆耳:“.....”
  “大兄听小弟一句劝如何?大元不想与联军开战,回去吧,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多好。”
  “再说,南方有数不尽的财宝,何必盯着我大元的一个新都呢?”
  那海眼神一眯,“为兄要是不听你的呢!?又当如何?”
  铁穆耳,“那....当弟弟的也没办法了。”
  那海怒了,真怒了。
  “小子,你是真不识抬举!好吧,那就留下命来吧!”
  只见铁穆耳如丧考妣,自语一句,“爹,不是孩儿不收手,实在是人家不领情啊!”
  正在那海以为这孩子得了失心疯的时候,就见铁穆耳很不情愿地向着身后挥了挥手。
  轰!!!!
  一声震天巨响让那海的耳朵瞬间失聪,下意识地趴在了地上。
  然后,轰轰轰轰,炮阵万炮齐发,目标——维京人的小舢板。
  ......
第267章
坑我?
  那海属于最正统的蒙古族,依旧笃信大蒙古帝国的游骑兵战术天下无敌!
  而察合台汗更是已经成为了伊斯兰王国,军事贵族除了蒙古人之外还有很多皈依之后突厥人。
  这两大汗国都是骑兵为王,而且极度反感蒙古族汉化。
  说白了,蒙古帝国的分裂是因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国汗位争夺而造成的。
  可是实际上,帝国汗位还远不至于将如日中天的大蒙古推向分裂,几大汗王与忽必烈之间,更主要的矛盾还是出在汉化。
  忽必烈想把蒙古族打造成中原王朝的继任者,从野蛮走向文明。
  可是各大汗王则认为蒙古帝国不需要改变就已经天下无敌了,而且相当一部份蒙古宗王在西征的过程中皈依伊斯兰,接受了极端教义的洗礼。对汉文明更加的排斥。
  这一点从阿难答身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原本的历史中,忽必烈其实非常倾向于把帝位传给这位优秀的孙子,可惜...阿难答也是个小绿绿,而且是很狂热的那一种!
  曾经扬言要把整个中原打造成伊斯兰国家。
  连忽必烈的孙子都如此,足见其影响有多大。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蒙古帝国分裂成了四大汗国和元朝。
  但是话说回来,钦察也好察合台也罢,排除汉文化其实无可后非,毕竟身处的地域不同,因地而治也是聪明之举。
  可是...有点治过头了,甚至掉坑里去了。
  蒙古人在中亚、西亚的统治,可以说完全承袭了阿拉伯地区旧有制度和理念。
  但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反智的行为,彻底暴露了突厥人的自大,甚至是脑残!
  之前说过,阿拉伯人用几个世纪翻译全世界的典籍名著,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巴格达智慧馆,也就是阿老瓦丁为赵维翻译的那些东西。
  这可以说是阿拉伯世界留给全世界的最大财富!
  可是....从十世纪开始,阿拉伯的翻译运动就停止了,智慧馆不再是国家的核心,甚至被渐渐遗弃。
  造成这些的原因就是突厥人在阿拉伯世界的崛起,他们推翻了阿巴斯王朝,建立起自己的苏丹统治,崇尚极端教义,认为非阿位伯世界的一切文明都是异端。包括阿巴斯王朝翻译的希腊古籍。
  以至于翻译运动彻底停滞,智慧馆蒙尘,曾经享有崇高地位的学者们渐渐落魄。最后....盛极一时的巴格达智慧馆也在一声大火之中化为尘埃。
  当然,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后世欧洲的文艺复兴,复兴的是什么?正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从哪来的?正是来源于巴格达智慧馆的遗存。
  但不管怎么说,地处巴格达的智慧馆彻底沉沦,学者们远走它乡、突厥人的反智行为也就此流传到了十三世纪被蒙古人征服之后,从而影响了几大汗国的治国方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