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612

  这是拿倭人俘虏,去祸祸库斯科?
  ....
  事儿就这么定了,赵维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首先老师说的对,谁让你打败了呢?这年头打败了就得任人摆布。
  其次....呵呵,前世小鬼子拉咱们的人下矿洞,前世没机会报仇。这一世赵维多少可以帮着找补一点。
  都去挖矿去吧....要是哪天真把库斯科给抢没了,也许赵维一高兴,就让他们回来也说不定。
  回到成王府,把王瑜安顿下来,小两口一起吃了顿晚饭,难得的温馨惬意。
  第二天一早,不等王瑜转醒,赵维已经穿戴整齐,出府上马,直奔皇宫而去。
  走形势般的上了早朝,把东瀛俘虏,还有血头军都统制血头的事儿拿到明面儿上走了个过场。
  散朝之后,赵维跟着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到了政事堂。
  结果陆相公直接拍给赵维一摞的奏章.....
  把赵维气的,你们是真不干活儿呗?
  却不想陆相公也是有理,“你自己看,非是我等不做为,这些事儿,也就你能拿主意。”
  赵维狐疑的翻开....
  好吧,冤枉陆相公了。
  这里面桩桩件件,还真不是陆相公可以做主的,甚至其中有不少奏章,陆相公没扔了就算不错了!因为有相当一部份已经违背了陆相公的信仰。
  总体来说的话,这些问题是新崖山六年飞跃式发展积累下的隐疾。
  也可以说是扶桑大宋走到今天这一步,未来发展马上就要遇到的问题。
  比较重要的集中在三个大问题上:
  人口结构的问题....
  技术空白的问题.....
  基础薄弱的问题....
  等等等等。
  首先是人口结构,这是赵维用后世词汇概括的,奏章的写的则是“汉夷失衡”....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大宋带到扶桑来的原始人口就那么十几万,虽然一直在努力从中原输送人口过来,但是这个速度远没有大宋征服土人,来的迅速。
  如今的情况是...把玛雅、奇布查还有西雅图、新都都算上的话。
  扶桑宋庭,有殷人各族人口近一千两百万!而汉人只有不到三十万人。
  当然,如果把新崖山的其它民族都算上,那就更杂了!
  你就想吧....这里蒙古人,有东瀛匠人,还有新俘虏的东瀛兵,有从安南(越南)招聘来的安南劳工。还有色目人....
  说白了,现在的新崖山已经成了大杂烩了。
  这不得不让朝廷重视,那就是如何保护汉文化,如何保护汉人的统治地位。
  这事儿说大不算大,毕竟还没有实质性的问题出来。可是说小也不小,必需要未雨绸缪。
  然后是技术空白....
  这个问题比人口结构更为严峻,因为已经严重制约了大宋的发展。
  怎么说呢,按理来说,赵维和致知院带来了大量的“高科技”大宋现在不缺技术。
  可是也正因为这些致知院的新技术,反而带来了更多的技术缺口。
  毕竟致知院现有的技术,多半还是通过赵维的启发和引导,进而实现的飞跃发展。
  这种发展来的太突兀了,而且不成体系,也不完整。
  说简单点,大宋炮有了,可是没有火枪!大宋急需小型化的单兵作战武器。但是火枪哪有那么容易?
  再比如,老约翰的血型鉴定法,他只弄出了血型,可是血液到底是什么?从格物的角度来说,血液在人体的作用是什么,静脉血和动脉血有区别?从血型学还能得到多少实际应用的好处。
  这些一概不知。
  包括,有了显微镜,但相应的观测仪器、光学原理、灯光辅助等等,都没完善。
  有了石油冶炼,可石油冶炼之后的应用也没跟上。
  硫化橡胶!雷汞的储存和运输,蒸汽机制造上的工艺难题。
  包括王五郎,昨天还跑到工部去,非让铁匠给他打一个比胳膊肘还要灵活的连杆铁臂。
  工部的匠人哪有那个本事?但是不行,鲁班侯非要不可,没有?没有也得给我想招儿去!!
  新技术,带来了更多的新技术缺口。以至于问题越积越多,工部都要乱套了!
  王仲林现在天天给政事堂上奏折,他要不干了....
  干不了了....一个人掰成八瓣儿,也满足不了当下的需求。
  人都要疯了。
  最后一个大问题,还是和技术有关。
  赵维说是基础薄弱,其实官面上的话叫:良匠难求,良卒难求!
  上面说了,工部彻底乱了。工匠们忙不过来,水平也越来越捉襟见肘。根本就跟不上技术的需求。
  而军中那边,也是好卒难找,比找个有带兵本事的校尉都难!
  为什么呢?还是技术问题!
  大宋的火器越来越精良,对炮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新一批的重型火炮,还未装备部队。
  可是不装备的原因可不是为了藏着杀手锏!而是.....
  而是工匠把炮造出来,却没有士卒可以驾驭!
  没错!炮有了!可是会放炮的卒子却没有!
  新炮有标尺,有复杂的着弹点计算方法,是徐良在制炮时,请教的阿老瓦丁,从他那得到的几何学帮助才完成的。
  这对操炮手的要求高到让人发指!不但要识字,而且必须是那种算术水平非常高,会应用三角定位,还有计算抛物线的才行!
  要知道,在军中找到一个识字的士兵已经是很难的事儿,现在又要懂数术?而且是汉人没几个懂的复杂抛物线?
  开什么玩笑?
  如今想当个好兵,不亚于考个童生....
  向来以百代文兴于宋,万世普学于此自傲的相公们,直到这个时候才发现....
  咱们大宋....好没文化。
  ......
第286章
吓死了
  汉夷失衡,技术空白,还有基础薄弱。正是横在大宋眼前的三大难题....
  赵维捧着一摞的奏章,也是眉头紧皱。这都是朝廷各部各司,百官群吏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问题,不可谓不重!
  但是一时半会儿,也有些挠头。
  向陆秀夫等人苦脸一笑,“维就算再有本事,也不能马上拿出解决之法...容本王回去好好想想,尽快与诸公建议...”
  大伙儿一看,纷纷点头,心里也是有些不落忍的...
  说实话,这些都属于疑难杂症。要是好处理还用等到赵维回来吗?
  正是难办,这才留中到了现在。却是又都压在了赵维身上....
  陆秀夫颇为歉意,“殿下为国为朝,天可怜见!莫要太过操劳.....”
  陈宜中也有些气馁,长叹一声,“也许....吾等真的是老了....没有殿下那般的奇思妙智,却是无法为殿下分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