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612

  可是别人呢....
  那可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儿了.....
  且不说大宋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就说朝堂上那些相公。
  也且不说这些相公敢不敢拼,敢不敢死!
  就说他们身后的子子孙孙,世代之利,那就是一个天大的包袱!
  陆秀夫、苏刘义、江钲、杨亮节、还有熟悉一点的工部王仲林,户部曹庆熏.....
  哪一个不是书香门第?哪一个又不是从上到下一大家子?子子孙孙皆是读书人?
  这是他们当官的特权,子孙后代,耳濡目染,所学所见是百姓能比的吗?这就是家学!
  就拿苏刘义来说吧,大文豪苏东坡的子孙,苏家往上倒三代...再往上倒三代!从苏东坡开始便都是官!
  一代一代传下来,哪一代没有两个进士及第?
  为什么到苏刘义这还能做到宰相?那是多少代人总结出来的为官之道,学问精华。不出意外,这份家学,或者说数代人积累下来的优势,将继续传承下去。
  再说江钲吧....
  从祖爷爷辈开始就是宰相,父亲那辈又出了三个宰相,传到他这一代....
  江镐、江钰、江钲、江铎等等一共兄弟十三个,若都活着也个个都是名留青史的角色!
  这叫底蕴!是老江家基因好?个个都是天才?
  不是,是老江家的学问传的好!
  爷传父,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代,从小耳濡目染,怎么当官,怎么进考场,怎么应对考官,学哪些最容易中进士。再加上见识、格局、审美的训练。你说人家不中举谁来中举?
  而像苏家、江家这种官宦豪门大宋又有多少?你数都数不过来!
  科举说是从民间选才,能者居之。
  可是实际上,一大半儿的中举名额是被这些大家族垄断的!说是寒门出贵子,可是你一个从小饭都吃不饱,县城都没出过的苦孩子,就算把书翻冒烟了又能怎样?怎么和人家去考场上拼?
  要知道,科举不是后世的高考,科举比的不是分数,比的是见识,是品味,是格局!这些不是你多看几本书就能弥补的。何况....苦孩子怎么可能比书香门弟看的书更多更广?
  尤其是扶桑大宋正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处处用官的时候....
  说句不好听的...
  新崖山随便敲开一个高门大院,可能爸爸是官,儿子是官,侄子是官,孙子外孙也都是官!家里一个七品小官儿,都不好意思上桌吃饭的那种!
  这样的豪门多不胜数!可是你现在告诉人家,科举没了....
  官运亨通的书香门第,到你们这一代就算完了?从今天开始你们积攒了几辈子的文化财富没用了?
  想想都觉得害怕!这是会吃人的!谁还会和你一条心?谁还会做你的拥护者?
  退一万步说,像陆秀夫、苏刘义这种人,都是大义有为的相公,格局自不用说。
  他们个人也许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愿意拥护教改,但是......
  陆相公、苏相公也是有家人的!也有三朋六友,七侄八孙!那么大一个家族的利益,会因为你一个还没验证的愿景就顺从了吗?
  就算陆苏等人相信了,支持了。可他们身后的家族怎么办?
  屋里这些人,自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可是人...不能自私到让所有人都和你一样无私!
  说句难听点的,这事儿不但拉不来帮手了,连官家那都不要指望!
  “此事不要再提!”谢先生难得强势把张简之顶了回去。
  而张师父,犹豫了一下,也知谢师父的意思,想说什么却是无从开口。
  暗自一叹,长身而起,看向谢叠山、王应麟和文天祥。
  “三位皆是老夫以手段请入局中,前途尚未可知,若是因而生祸,简之在此....先大礼谢罪了!”
  说着话,张简之一揖到地,长拜不起。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上去搀扶。但却是摆手笑对。
  “张相还是....算了吧!”
  王应麟已然无语,“都到这个地步,还说这些何用?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无需拘礼。”
  张简之这才收礼起身,神情复杂。
  叹道:“那便如此吧,天色不早,老夫不便多留,且先行一步了。”
  说着话,再次拱手礼入三人,转身离去。
  而三人还是淡淡回礼未曾起身。赵维却是急忙根上,“我送老师出门。”
  师徒二人就这么出了香阁,但见一轮皓月如日中天,照的夜如白昼,却有几分清冷。
  “呼.....”张简之长出一口浊气,与赵维一边一边道:“为师的手段....确实上不得台面的。”
  赵维则道:“老师若是真的这般认为,那维不如自刎当下,没脸做人了。”
  事是赵维挑起来的,也是他坚持要干的。却是张简之冲在第一个,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夜之间拉来这么多助力。
  其实赵维心里清楚,这些人若让他自己决定,他不一定忍心让这些至亲之人陪他冒险。所以与其说是张师父不择手段坑了三人,不如说他是替赵维背了黑锅。
  “罢了....”张简之见赵维脸色也开始不好看,勉强笑了笑,“多说无益,老夫也只是感慨一下,没有别的心思。”
  赵维却道:“老师不用遮掩,维看得出来的。”
  王应麟和谢先生,包括文天祥,虽然和张师父有着表面的热络,但始终有些隔阂。
  那三位毕竟都是最纯粹的君子才学,对于张师父那套实用主义,持保留态度。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今天张师父不顾一切的把三人诓到局中,尽管他们也有心入局,助一臂之力,可是对张师父的方法还是有微词的。
  只见赵维向张师父一拜,“委屈师父了。”
  “哈!”张简之大笑,“你小子,怎么越来越婆婆妈妈了?什么牵连不牵连?”
  “在老夫看来,没有毒计还是良策,没有好与坏之分!不管用什么手段,能把事儿办成便是大善!”
  “就比如说......”
  说到这儿,张简之再次欲言又止,如刚刚在阁中一般犹豫起来。
  刚刚赵维就看出来张师是有话,现在又见这表情,问道:“比如说什么?”
  张简之:.....
  皱眉半晌,最后还是说出来了,“就比如说....我认为还有一个助力可以拉过来。”
  赵维,“谁?”
  张简之,“官家!”
  “这.....”赵维暗暗一叹,果然老师把主意打到了官家身上。
  摇头道:“不行!”
  是的....赵维用最直接且强硬的语气,回决了张简之。
  “老师....拉官家没用的!”
  不等张简之开口,赵维又继续道:“官官帮不了咱们,别忘了,官家到底还是年少,大事还要听太后的。”
  “可是太后....”
  “好了!”张简之打断,“不用说了....老夫当然知道太后身后还有国舅杨亮节、驸马杨镇,包括整个杨家。”
  “是啊....”赵维接下话头,“杨家也是豪门,也是数代的基业....”
  “嗨...”张简之自嘲一叹,“也是老夫想的多了,其实....用官家不一定.....嗨....算了!太后怎么说也是个麻烦,不用就不用吧!”
  说着话,迈步往外走,“此事就当老夫没提吧.....”
  “不过.....你转告文履善,他来打第一阵我没意见,但不能马上出手,等老夫的消息吧。”
  “好!”赵维把张师父送出门,目送他消失在渠巷之中,这才反身回了香阁。
  阁中三人都还在,并没有散去的意思,赵维进来之前,显然在热聊着什么,见赵维进来,却是声缓许多。
  谢先生道:“张相....走了?”
  赵维坐下,“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