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612

  “他性格古怪,主要原因还是被前三个弟子伤的太深了,而这第四个弟子寄托了他全部的希望。赵维如果不背叛他,背叛张简之仅存的一点道义,那张简之就不可能背叛赵维!”
  “......”
  “......”
  陆、陈二人对视一眼,心说,有国舅说的这么邪乎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既然杨亮节已经如此笃定,那他们也只能按张简之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了。
  “这么说,后天的玉林斋大宴,张相公的方向肯定就是掀起民势了?”
  杨亮节道:“多半是如此了。不用别的,只要赵维那边当众将教改之方提前公布,那必然是民心沸腾。”
  “哪个普通百姓不想自家子孙也能捧书拭卷的成为一个读书人?哪怕这个读书人和咱们心里的读书人不一样,学的根本就不是儒学大道!”
  此言一出,陆秀夫、陈宜中的心更往下沉。
  “如此说来,那咱们就更不能表态了。”
  是的,他们这些人的处境就更加被动,更要小心翼翼了。
  既不能偏向士大夫阶层,也不能偏向宁王。
  偏向士大夫反对教改,那就是与全天下的百姓为敌。
  到了他们这个地位,都是要名留青史的。而史册中的那一笔是留香还是遗臭,是不得不去考虑的包袱。
  而偏向宁王,则是等于背叛了士大夫,背叛了一生所学的信仰。
  想清楚这些,陆、陈三人再次苦笑。
  “张简之...人贼也!”
  这老家伙儿,真的太不是人了!
  “怎么办?”陈宜中今晚说的最多的就是怎么办。
  “能怎么办?”杨亮节道:“哪怕为了大宋之稳定,也不能让玉林斋宴会成为大宋内乱之始!”
  抬头看向陆秀夫和陈宜中,“我先表个态,我不管什么教改不教改,也不管什么士大夫不士大夫!”
  “我杨亮节自元人入境那天开始,便已经不关心什么家族基业了。若教改真有用,那改就改了。但是,决不能是现在。”
  “现在正是宋元两国决定命运的时候,不容许有半点纷乱!”
  “所以,只能对宁王说一声得罪了!老夫不能让他坏了大宋的基业!”
  一番慷慨抒发完,却是换来陆秀夫的苦笑讥讽。
  “国舅这是在给自己壮胆儿吧?你不帮宁王,那你去帮吕师留他们好了。”
  “呃....”
  杨亮节一窘,噎了个半死,“自然...自然也不能帮,老夫只要一切如常,不添变数。”
  “那不就得了?”陈宜中接话,“张简之要的,可能就是咱们不添变数。”
  “只要他把教改的事儿在玉林斋这么一提,咱们不出声儿,朝臣们敢在百姓面前直接反对吗?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可能!”
  “那教改的事,就算还没入朝堂,却也等于入了朝堂。就算还没开始实施,却也等于成功了一半儿。”
  “这....”杨亮节被两人顶的脸红脖子粗,这了半天,半个字都蹦不出来。
  最后,只能把所有的怨气发泄到张简之头上,“老匹夫!当真好算计!”
  陆秀夫,“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若是没有吕师留来报这层关系,咱们还有余地可言,甚至帮士大夫制造一点声势,让宁王知道事不可为,也未尝不可。”
  “但是现在...被动了啊!”
  “玉林斋一宴,只能见机行事了。实在不行,在宁王煽动民意之前,把事情拦下来。”
  二人听罢,纷纷点头,如今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到时想办法,不让宁王借这个民意,把事态尽量压缩到可控之内。
  ....
  ——————————
  夜静风凉。
  谁也没想到,这场还没开始的较量,却是让两边都焦头烂额,慌乱异常了。
  赵维本想着,这一场争斗,主角是王应麟,是文天祥,是谢叠山,更是他自己。
  但是,他万没想到,如今局势,似乎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张简之。
  一人之力,搅动两方阵角。张师父可以说是火力全开,终成大宋朝最耀眼的那颗星。
  而直至此时,张师父虽然什么都没和赵维说,但是陆秀夫他们都可以猜到张简之要借民势,赵维这边又怎么可能猜不到呢?
  “原来那夜,他欲言又止,想说的除了官家,还有百姓?”
  王老爷子脸色凝重,“借民势而起,也就他张简之想的出来,做的出来了。”
  谢叠山则是一笑,“还别说,端地是妙计。”
  “妙计吗?”王应麟不同意,“妙是有妙处的,可是,你不觉得太过激进了吗?”
  赵维,“激进是激进了些,让两边都无路可退,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王应麟,“说说看。”
  赵维,“民意若起来,士大夫再反对教改,那就不是反对咱们几个人,而是与百姓为敌。”
  “这固然使两方都被挤到了墙角里,无路可退,只能一拼到底。”
  “但是,朝中有人不在乎民情,可也有人很在乎民情!”
  王应麟一挑眉,“你是说,陆君实他们?”
  赵维,“对!陆相公、陈相公等等,都是有德君子,爱民如子,他们是有顾忌的。”
  “一旦民情介入,那陆、陈等人就不好出面了。”
  “岳丈大人好好想想,如果他们不出来主持大局,那反对教改的,又有谁能做为领袖和咱们对着干呢?”
  王应麟一想也是,张简之还真有两下子,还没上阵,就废掉了敌方大将?
  “嘿嘿!”老爷子傻傻一笑,“这么说,他张简之还是干了点正事的。”
  赵维没接话,张师父秀了一波操作,让形势一片大好,可他还是高兴不起来。
  事情有这么简单吗?赵维不太确定。
  看看大宋前几次对士大夫亮剑的过程和结果,就知道了。
  这不是煽动几股民情,串联几个重臣,就能顺利的事儿。
  就拿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来说吧,这是大宋朝第一次向士大夫阶层动手。当时的班底可是比现在还要深厚,甚至有仁宗做为靠山,民情民意也是高涨无双。
  说句难听的,在坐的各位,包括赵维,哪个有范仲淹的名声大?哪个有欧阳修的才情高?文坛地位稳?
  更别说还是韩琦、富弼、庞籍等等,一众的千古名臣在侧呼应了。
  可是结果呢?都不说结果有多凄惨,就说过程。
  这么多大牛之人,都没压住反对之声,守旧派的招数更是层出不穷,无所不用其极。
  污蔑新政之臣结党营私,散布谣言侮辱名声,拿欧阳修的生活作风问题说事儿,伪造信件诬告富弼、范仲淹谋反。
  反正是已经不要脸了,只要能把你干下去,把新政搅黄,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可以用。
  陈芝麻烂谷子十几二十年前的破事儿,只要能恶心到新政之臣,全都得挖出来晒一晒。
  而这,还只是范仲淹在陈条十事之中,稍稍动了一点士大夫,一点豪门士族的利益,就招来如此强烈的反抗。
  可想而知,赵维现在要把士大夫连根拔起,又会是怎么样的景象?这不是挑起一点民情,就可以压下去的敌意。
  等着吧,大戏还在后头。
  两天,对于赵维来说,玉林斋大宴之前的这两天,无比煎熬。
  一方面,张师父已经动起来了,果然如其所料,他要煽动民意。
  先是玉林斋老板沈福海借此为机大肆宣扬,言大儒王应麟万里辛劳抵达新崖山并欲再临玉林斋,到时将为玉林斋再书新匾,更换楹联。
  而且,不光是王应麟老先生,还有文天祥、谢叠山、张简之、陆、陈、苏、杨、张等相公一并莅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