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612

  却不想赵维老大的不愿意,“好什么啊?”
  众人一怔,怎么宁王还不乐意了呢?
  只见赵维眼珠子一瞪,“本来我是关门弟子的啊.....很受宠的!”
  “噗!!”
  众人不由绝倒,原来宁王在纠结此事?
  让人捧腹。
  众人哈哈一笑,其乐融融。
  看了一会相爷传道,晚无声退出庐,打道回城。
  只是正值盛夏,城外花草绚丽,倒也不想跨马急走,毁了这难得的惬意。
  于是,官家在前,宁王在侧,一众侍郎相公漫随左右,便这么悠然回城....
  其间有风月之谈,亦有朝政之辩,且由心尔。
  众人无不生出恍如隔世之感....
  这单单是因为新旧之争,终于落幕,亦因如此闲暇之态,却是不知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大宋局势一片大好,也终于有心思,漫看沿路景致。
  “唉....”赵昺长长一叹,“好想就此散漫,可惜....明日又要起早呢。”
  赵维一笑,深深的看了一眼赵昺,心说大侄子还是争气的。
  赵昺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熊孩子,心思、眼界都非往昔。尤其是这次新旧之争,赵昺有底限,有担当,这让赵维很是欣慰。
  难得劝慰道,“快了!照些情形奋勇向前,不出二十年,宋元之争便没有悬念了。”
  众人纷纷点头,宁王其实还是说的保守时间,在他们看来,大宋再过两三年,便有反攻中原的实力了!
  陆秀夫道,“且不说这些,只论眼前,我等尚需勃发,借势而起啊.....”
  是的,陆相公一点没说需的。
  新旧之争,虽然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党争,但因祸得福,也为大宋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是对旧党的处置。
  这一点上,赵昺展现出了非常杰出的天子之能。
  提出了对旧党诸臣,以及世家大族的“三不之诏”
  第一,不问功过,之前是对是错,随着吕洪生等人的身死,已经一部份人的留放,从此烟消云散!不再追究任何责任。最大限度的安抚了旧党绝大多数的臣子。
  第二,不搞清算,赵昺以天子之名保证,不但现在不追究,以后也绝不清算!打消了一部份人的顾虑。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赵昺利用天子之权,明令史阁、起居注官,不得将新旧党争之详录入官史!
  不入官方史录!
  赵昺的意图很明显,事非功过,只留在这一代人的记忆里就好了,不要传下去,给世家一个体面。
  三不之诏,使得刚刚经历大震的朝堂,得以迅速恢复!旧党世家亦是感激涕零。
  无它,有此天子为臣着想,尚需何求?况且这场党争,他们自己过后细想,也知做的太过分,亏了良心。
  总之,朝堂上下,并没有因为吕、董几家的覆灭而承受太大的动荡。大宋依旧蒸蒸日上,人人向前!
  其次....
  蒸汽机的问世,绝不是党争的一个工具!现在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堪称奇迹的东西利用起来。
  而能用得上的地方太多了,需要大宋上下去探索去挖掘的地方也太多了。
  本来,蒸汽机的开发利用,沈福海想占个便宜来着,王仲林可是亲手把蒸汽机的制造经营权交给他了的啊。
  对此,赵昺和相公们也觉得没什么不妥。因为工部能用到蒸汽机的也就那么几个地方,运河水闸...以及设想中的蒸汽轮船,蒸汽车。更多的应用还是在民间。
  再说了,沈福海为了朝廷,这回遭了不少的罪,差点死牢里,多少也要给人家一点补偿吧?
  可是,赵维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你想拿蒸汽机?想都别想!”
  可把沈福海委屈坏了,咱们是一伙儿的啊?谁不同意也没想到宁王会不同意。
  可惜,赵维说的很明白,这东西珠潜力你沈福海做一辈子梦也想不全!还没到你能沾手的地步。
  其实,赵维是不放心,学福海人没问题,可毕竟是商人。他可不想把大宋的命运直接交到资本家的手里。
  “你就老老实实的做你的官商!当个二道贩子挺好。什么蒸汽机,别捧,容易丢命!”
  说的沈福海直撇嘴,他比谁都清楚蒸汽机能带来多大的利益。要是能拿在手里,还当什么二道贩子?
  二道贩子也是有理想的好吗?
  可惜了....宁王太不够意思。
  打发了沈福海,赵维也没把蒸汽机交到工部手里,太过官方的机构,现在可能还保持着上升力,但很容易变得慵懒低效。
  所以...
  还是我自己拿着吧!
  对!没错!宁王也知道这玩意利益大,放自己手里最放心。
  用致知院的名义,成立了蒸汽商号,同时兼顾官方和民间的开发利用,由王五郎等人管技术。
  嗯!其实就是个国字企业,很稳妥。
  至于后续会有怎样的利用和开发,赵维也很期待。
  最后,新旧之争,带来的最大机遇,便是民学了。
  教改以成定局,迫在眉睫。
  不!!现在已经不分民学还是官学,亦或儒学了,统称新学!
  大宋举国之力,大力推行。
  除了儒林晓堂和匠塾,由朝廷督办的十几所小学、两所初学、一所高学,和三所大学,都在紧密筹备之中。
  分别招收没有任何文化基础的百姓子弟,以及世家大族,识字通学的各个年龄层学生。
  没错!除了小学从零开始,剩下的初学、高学和大学,现有的生源还是世家大族。
  毕竟在此之前,这天下间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在世家大族手中。其实,较真的话,教改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世家,可最先受益者却还是世家。
  他们先天就比百姓有一个好底子,起点也高一些,如果全心投入新学之中,若干年后,在大宋的精英阶层之中依旧能占据相当的比例。
  其实,赵昺赵维也好,相公也罢,完全可以先不开初学高学大学,可以一鼓作气把世家摁死。
  可是没那个必要,时局不允许,良心也不允许。旧党有罪却也有功。
  没有他们,大宋走不到今天。绝大多数时候,旧党也是忠义良臣...
  而且,此番大度,公正的做法。也更能收拢人心,使世家大族更深刻的认识到,教改并不是针对他们,而是为了大宋的未来。
  多数经此大争之变的旧党做到了服输!服法!
  对于大宋的稳定亦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
  ————————
  大宋还是那个大宋,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迈进。包括与元朝之间的战事,经过方向面的分析和判断。
  新都一战,应该是把元人打懵了!起码两三年之内,元朝不会向大宋主动挑起战事。
  除了尚不知动向的伊尔汗和窝阔台汗有可能带来冲突之外,大宋应该会有一个宝贵的和平期。
  甚至相公们判断,元朝甚至有可能发起和谈!为他们的备战迎得空间。
  这是很正常的思路,国与国之间,再大的仇恨也得从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能说打不过还要硬打,那是脑残。
  打不过就拖,厚着脸皮称兄道弟,多正常点事儿?
  大宋如此,大元也如此。尤其是忽必烈那个老狐狸,一看不好,肯定要想方设法的安抚大宋。避免扶桑局势进一步恶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