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612

  最后,忽必烈实在无法,把宰相阿合马专门派到江南地区,方将将稳住局面。
  汉人面对这样的重压,岂能任人鱼肉?不反才怪!
  所以,自元朝之初始,南方的反抗暴乱就从来没停息过,以两广尤为甚之。
  平均下来,每年义民揭竿而起的起义事件,十几起之多。
  这也是元朝得国几十年便开始走向衰落,国祚不足百年便匆匆收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话说回来,再勇猛的百姓也是盲目的,再不屈的民族也需要榜样。
  别忘了,汉人的性格里还有软弱的一面。
  当赵宋皇廷弃民而去的时候,可以想象,百姓心中会是多么的绝望。
  ......
  广东新会.崖门,正进行着一场小型的歼灭战。
  交战双方,是元朝驻守在新会的南人降军和一小股旧宋叛臣。
  崖山岛上,昔日旧宋的皇宫行在已经被张弘范付之一炬。即使在对岸,也依稀可见焦黑破败。
  此时,几百个衣甲不全的旧宋义民端着各式兵刃,苦守在崖山岛对面的大陆岸边。
  海面上,新会水军的几艘小舰成合围之势堵死了去路,向岸上孤军倾泻着砲石箭矢。
  而不远处的南屏山上,成百上千的百姓立于高处,神情木讷地看着两军交仗,好像与他们并无关联。
  宋军......
  元军......
  百姓......
  没有一个元人,皆是汉民!
  ......
  旧宋这方,领军之人名叫杨亮节,来头甚大,乃是流亡宋廷杨太后的亲弟,国舅之尊。
  本来,自临安城破之后,便与陆秀夫等人一同支撑小朝廷左右。
  可惜天意弄人,小朝廷逃至泉洲之时,遇泉洲市舶司回回人蒲昌寿叛乱,欲勤宋皇献与元人。
  在交战之时,杨亮节与大队冲散,至此漂泊。
  后来,听说宋廷聚于崖山,杨亮节便赶紧带着两个儿子,收拢沿海义军,前去投效。
  可刚在半路,又传来宋廷借璐王之勇突围,转战琼州的消息。
  没办法,又携子赴琼州汇合,却还是晚了一步。
  等他到的时候,十几万军民已然弃宋而走,远遁海外了。
  此时的杨亮节立于中军,迎着元人的砲石箭石,已无悲喜.。
  是的,生死之事,他已经不在乎了。
  大宋完了,官家跑了,还要他这个国舅有何用?
  可惜,至此杨亮节也想不通,怎么就跑了呢?就这么丢下祖宗基业不要了?
  回转身形,看向身后的两个孩童。
  那是他的两个儿子,长子世昌刚满十四,次子世隆也不过十一岁。
  此时,尚未晓事的杨世隆眨巴着大眼睛看着父亲,“爹爹,小心些!”
  倒是杨世昌像个小大人一般,紧紧地把弟弟护在怀里,眼神之中满是坚定地看着父亲。
  见此情形,杨亮节心中生出一丝波澜,隐隐作痛。
  终于,自怀中掏出一小袋碎银,交给长子道:“走吧,带你二弟走!去佛潭寻你三弟养家,将来小心做人,传我家风!”
  杨亮节还有一个小儿子只有九岁,在逃亡途中染病,只得寄养于佛潭好心农家。
  没办法,身于乱世,国之不存,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十四岁的杨世昌听罢,心有不舍,但知父亲心意,只得重重点头,“孩儿记下了。”
  说完,强拉二弟,一步一回头地默然离去。
  “世昌!”
  未及走远,却是杨亮节叫住二子。
  “孩儿在呢,父亲还有何吩咐?”
  只闻李亮节咬牙最后看二子一眼,低吼出声:
  “还有一样,给爹记住,我杨家之后,永世不得降元!”
  世昌、世隆怔了怔,回身跪倒,“谨记父命!”
  ——————————
说几句题外话。
  南宋末年,大伙儿只记得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都知者甚少,更不要说苏刘义、杨镇之流。
  至于江氏三古十二斋、什么杨亮节、张珏等等等等,数也数不清的血泪男儿,知道的就更少了。
  网文中,很少有人碰宋末题材,成神好书几乎没有。说实话,写宋元之交,作者也是挣扎了很久,因为风险太大。
  但最终还是决定写宋胆,我想把那个时代的每一个闪光都呈现出来,希望每一位看我书的朋友,能够记住那些为华夏民族烙上不屈印记的名字。
  就像杨节亮.....
  宋末国舅,生时称侯,死后封王,故称侯王。与宋廷走散之后,几经辗转不得归,未随崖山殉国,携二子隐居金门。虽不及陆、张之决绝,但告诫子孙,永不降元,亦是华夏气节所在。
  金门杨氏之祖源。
第57章
鼓声
  新会水军千户所,本是新附之军,也就是旧宋降军。
  这里面的新附,倒不是刚刚归顺之意,而是元朝将战卒划分为四档。
  一档,当然是战无不克的蒙古军。皆为本族战兵,有少量色目人。
  这其中,许多老兵南征北战,纵横欧亚,号称不败。
  二档,为探马赤。
  初指从蒙古诸部抽取精锐组成的前锋、重役或远戍部队。后来则以色目人、汉人为主,战力次于蒙古军,但也非等闲之辈。
  三档,为汉军。
  别误会,这个“汉”并不是指所有汉人,而是原金国占领的北地汉人和女真人、契丹人。
  事实上,蒙古人口中的“汉儿”、“汉人”皆指北方族裔。南宋汉人被称为“南人”,地位低于“汉人”。
  汉军便是由北地汉人组成的军队,包括少量早期改编的南宋降军。战力在探赤马和蒙古军之下,却远高于南宋军。
  四档,便是新附军。
  是蒙古南下,覆灭赵宋之后收编的散兵游勇,战力最低。
  说白了,就是鱼腩之军,只能负责戍卫地方和垦田之用。打仗的事儿,根本就指望不上。
  但是,新会新附水军却有些不同。
  千户名叫贾雄,本是张弘范手下一个小小的牌头统领,属汉军之列。
  崖山海战之时,贾雄率舰,第一个攻破张世杰水军。
  加之后来,张弘范旗舰沉没,结果贾雄命好,来救之时正赶上张弘范飘到他船底下。
  这哥们儿一看,表现的时机到了,亲自纵入海中将元帅救起。虽说受了重伤无法随军再战,但起码混了个脸儿熟。
  张弘范也是赏罚分明显之辈,没有亏待这个有功的牌头小官儿,不但让他在新会养伤,还亲自请功,使之连升两级,统领新会水军千户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