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易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635

  将这三封信放到一旁,余舒又打开第四封,这一看,却让她顿时皱起了眉头:‘阿树,皇上要将我指给九皇子为妃,我不用回江南了。’
  平平淡淡的一句,完全看不出写信人当时的心情,可余舒盯着这两行字看了半晌,愣是从中嗅出一股酸楚的味道。
  夏明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曾经同吃同住同患难的余舒一清二楚,一个任性却不失天真的小姑娘,聪明但没心眼,又倔强又重感情,这样一个女孩子嫁入皇室,等待着她的绝不会是幸福和美好。
  比起夏江家的子女要入山问道的族规,嫁入皇室这一条路,更加布满荆棘。
  更何况这一指婚,明显不是皇上一时兴起,余舒联想到夏江盈死后,夏江家在京中逗留数月不返,而九皇子近日刚才归朝,这分明是早就订下的一桩婚。
  说起九皇子,余舒忽地想起来,元宵那天在忘机楼,刘昙身边坐的那一个面容白净的姑娘,以她过来人的眼光,刘昙分明对那位姑娘有意,他这个年纪,正是介乎少年人和青年人之间,感情还纯真的时候,一旦心有所属,眼里便容不下旁人,倘若这时夏明明横插一杠子,即便身不由己,刘昙也是会对她生出反感之心。
  “小鱼,你怎么了,是谁写的信?”景尘看着余舒刚才还有笑,到后来便皱着眉头,愁眉苦脸起来,于是问道。
  “是明明,”余舒将信折好塞回去,几封一起收进袖里,抬头一看景尘,这又想起来他和九皇子乃是同门,两人似乎很相熟的样子,便打听道:“景尘,你同九皇子的关系好吗?”
  “你是说重云师侄?”景尘回忆道:“他七岁入山,便是我和三师兄一起接引的,我因计都星发作的缘故,每月有半数时间都在后山清修,不常与同门中弟子一起作息,三师兄负责给我送饭,有时候会带了重云一起去,算一算,我与他认识也有九年光阴了,只是几年前才知晓,他也是皇室中人,又同我是表兄弟。”
  余舒听后笑道:“这么算来,你和薛大哥也是亲戚了。”
  景尘想想确是这样,他生母乃是当今皇上胞妹,皇上是他舅父,薛睿乃是贵妃的亲侄子,皇上是他姑父,刘昙年弱,要唤他们两人表兄。
  余舒打听到景尘和刘昙关系不错,正要再细问刘昙为人,就听门外面有人禀告:“姑娘,公子爷来了,还有九殿下一起,请您带着屋里的贵客,到‘水’字号雅房去坐。”
  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刚刚她才念起这两个人,他们就来了。
  “知道了,这就过去,”余舒应了门外一声,站起来对景尘笑道:“走,去见见你们家亲戚去。”
  “嗯。”
  两人遂出门,前头丫鬟带着路,走到二楼最里面一间房门外,轻敲了门扉,听见里面应答,将门推开。
  余舒先一步走进去,绕过了门前的玻璃屏风架子,一眼便看见绣方圆桌上坐着三个人,薛睿、刘昙,还有上回元宵酒席上见到过的那个身份不明的女子。
  余舒因先前所想,不免就多盯着人家姑娘瞧了两眼,没成想对方看见她,竟猛地站起身,素净皙白的脸上绽出一朵惊喜的笑颜,绕过桌子快步朝她走来,错身扑到她身后走进来的景尘怀中。
  “七师兄”
  
  第二百九十一章
水筠师妹
  
  “七师兄”
  景尘扶住了扑到他胸前的少女,后退一步稳住身形,低头一看,顿时惊讶道:“水、水筠?”
  他怀中的少女仰起头,白净的脸上尽是欢喜,湿润的眼角稍有一点泛红,柔软的声音里带着一点委屈唤道:“师兄,我好想你。”
  余舒就站在他们两个身边,视线从这不知名的少女环在景尘腰侧的手臂上,上移到景尘护在她肩头的手上,再到两个人相互对视的目光,轻轻挑起了眉毛,对这少女身份有了猜测,于是她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毫不犹豫地出声打破了这久别重逢的气氛:“景尘,这位姑娘是?”
  闻声,那少女似乎才意识到屋里还有别的人在,赶忙松开了景尘,推着他胸口后退了一步,低头拿袖子擦擦眼角。
  “这是我师妹水筠,”景尘答了余舒一句,便又扭头看着眼前的少女,微微皱眉,问她道:“你怎么下山了,师叔和师父知道吗?”
  水筠连忙点头道:“知道的,是爹允许我下山来找你,不信你问重云。”
  景尘看向桌边的刘昙。
  刘昙作证道:“的确是怀莼真人让我带小师姑下山。”
  景尘疑惑道:“那为何我这几日住在宫中,不曾听你提起?”
  刘昙看看正冲他使眼色的水筠,苦笑道:“是小师姑不许我讲。”
  “重云”水筠嗔了他一声,看到景尘不解的目光,低下头,不好意思道:“师兄你好不容易见到亲人,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话要问皇帝,要和皇帝讲,我不想让你分了心,所以就让重云先瞒着你——”
  说到这里,她抬起头望着完好无损的他,不禁又红了眼角:“我听重云说你在路上遇到坏人,受了重伤还失去记忆…万幸、万幸你现在平安无事。”
  景尘神色软下,抬起手轻轻落在她头顶,温言道:“又让你担心了。”
  水筠轻咬着嘴唇,缓缓抬手,拉住他的袖角,紧紧握住。
  余舒静静看着这一对师兄妹旁若无人的互动,眼神闪了闪,这一次没再出声打扰,而是转身走到桌边,对着刘昙躬身问候:“拜见九殿下,方才失礼了。”
  刘昙摆手道:“无事,莲房姑娘请坐。”
  “谢殿下。”
  余舒刚刚坐下,便有一杯茶递到她手边,澄澄的茶影,袅袅的还冒着水烟。
  “这个月新采的花茶,清甜不苦。”
  她侧头看了一眼薛睿,端起那杯茶闻了闻,果然清香淡淡,不是她喝不惯的那种苦茶。
  “谢谢。”她啜了一小口,味道不错。
  薛睿看了看立在屏风旁低声说话的景尘和水筠,便将目光收回,对余舒道:“看来皇上的圣旨是到了,怎么样,赏赐可还满意?”
  余舒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想起那一盒子金元宝,她的心情就没由来的好。
  坐在一旁的刘昙出声道:“当然瞒不过他,这是表——”话到一半,突然顿住。
  余舒好奇追问:“是什么?”
  桌子底下被人踩着脚,刘昙不得不换了词接上:“这是你应得的。”
  不等余舒琢磨他这前言不搭后语,薛睿便又开口问她:“用过饭了吗,我叫了酒菜,要不要再吃点?”
  余舒点点头,刚才在她房里光顾着看夏明明的来信,没吃几口菜。
  她忍不住又转头看了一眼景尘的方向,想了想,去询问刘昙:“敢问殿下,你们道派中也有女弟子吗?”
  她一直以为道士都是男的,可是景尘分明说这水筠是他师妹,显然是同门中人,这就怪了。
  听这白话,薛睿和刘昙都笑了,后者与她解释道:“当然有,道门和佛门又不相同,男女皆可修行,皆可逐大道,修道人讲究的是顺其自然,凡事皆不可强求,是故不少道派都是允其弟子成婚生子的,不似佛门中人强求六根清净,斩断红尘。”
  “原来如此,受教了。”余舒朝刘昙拱拱手。
  这时候,那对师兄妹也说完了话,余舒一抬头,便看见水筠走过来,到她面前停下,低头合手,朝她施了一个道礼,感激道:“余姑娘,多谢你搭救我七师兄,又一路护他周全,水筠感激不尽,日后必会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余舒看看她,再看看站在她身后的景尘,见他听了这番谢词后面色如常,便淡淡一笑,站起身,抬手虚扶这小师妹,道:“不必如此,景尘同样救过我的性命,要说报答,他早就报答过了。”
  水筠直起身,看看余舒,恬静的脸上突然露出笑容,“师兄说的不错,你果然是个好人。”
  “”余舒无语,心道这师兄妹两个不愧从是一个师门出来的,一样的没眼色,她哪里像是个好人了?额头上写着呢,还是脸上写着呢?
  “好了,有什么话坐下再说吧,正好今天在这里遇上,又都没别的事情,慢慢聊不急。”薛睿抬手示意他们都坐下说话。
  那水筠便挨着余舒坐下了,又拍拍她另一边,示意景尘落座,伸长手取了茶壶茶杯,给他斟上水,便笑吟吟地看着他喝茶,等他喝完了,才出声与他说话:“师兄,你吃过饭了吗?”
  “吃过了。”
  “这里的饭菜比山上的好吃吧?”
  “嗯。”
  “那有我做的好吃吗?”
  “”
  “呵呵,师兄你还是老样子,答不上话就装哑巴。”
  。…
  余舒就坐在他们旁边,听着他们一问一答,心里忽地就有些不爽,这感觉就像是她费了老鼻子劲解出来一道难题,欣欣自喜了半天才知道,原来这道题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解过了,她既不是第一个发现这道难题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尝试着去解它的人。
  她摇摇头,将这可笑的想法摒除,举杯去喝茶,却发现杯空了,正要去拿茶壶,就听身旁有人低声道:“等下要吃东西的话,就别喝太多茶,不然晚饭时你会肚子疼。”
  薛睿虽是在和刘昙说话,但没忘记留意余舒动静,见她喝了三四杯水还要倒,便出声制止。
  “哦。”余舒把手缩回去,侧了侧身子,干脆去听薛睿和刘昙说话,这么一转移注意力,倒是不在意那对师兄妹聊什么了。
  “…今年的双阳会肯定会很热闹,不单是南首夏江家的人在京城,我前日才听说,文辰家的六公子今年也参加了大衍考,就不知他们到时候会不会来搅局。”
  “表兄不必担心,有辛家大易馆,再加上我小师姑在,这一次双阳会我即便不去争胜,也不会出丑。”
  余舒听他们话里几次提到“双阳会”,好奇地插话道:“大哥,双阳会是什么?”
  薛睿与刘昙对视一眼,扭头向她解释:“凡有大衍会考之年,来年放榜之前,二月二龙庆节起,安陵城有一场盛会,持续七七四十九日,由朝廷所办,京城各大易馆参与,诸家易客聚此斗易,竞比高低,凡能拔得头筹则可得御赐‘天下第一馆’的金匾,风光无限,是称‘双阳会’。”
  余舒看看刘昙,不解地问:“那殿下刚刚怎么说,您也要去?”
  刘昙微微一笑却没答她,这时候,门外有下人敲门,酒菜送来,话题就此打住,余舒看得出来他不想对自己多讲,识相地没有再问,只是这么一静下,她就又听到另一边的说话声。
  “师兄,你尝尝这个,我上次来吃过的,一点都不油腻。”
  “还有这个,应该也合你的胃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6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