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易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635

  四月初五,凌晨时候,赵慧诞下一子。母子均安。
  贺家一根香火,总算后继有人,贺老太太高兴地哭了一场。包了一大份红包给产婆,将屋里屋外的下人赏了一个遍。
  余舒也欢喜,随着老太太份子,也打赏了一份喜钱。
  贺芳芝就更不用说了,一夜没睡,正两眼红红地守在赵慧母子床边上,低声诉着感激,也不管睡得死沉的赵慧是不是听到:“多谢娘子、有劳娘子…让娘子吃苦了,受累了…”
  余舒和余小修就站在门口探头探脑,听他痴痴傻傻的话。忍不住偷笑。
  等到天亮,沈妈将早就请余舒看好生辰八字的奶娘带进院子,安置在隔壁,小心翼翼将孩子抱过去哺奶,余小修好事想要跟过去,被余舒揪着衣领拉走。催促他赶紧收拾书本,送他去学堂。
  余舒送他出门的时候,正好裴敬带着秦氏匆匆赶过来了,昨天夜里忙乱,也没人给大舅爷送消息,这还是早上贺老太太提醒,才派了个人去报喜。
  秦氏到后院去看望赵慧,裴敬一个大男人不好进去,就在客厅里等消息,余舒送走了余小修,便回来陪他喝茶,两人坐在一起闲聊,说着说着,就说到昨天有几家商会上门邀请余舒的事来。
  “来了四家商会,出价五百两一个月,请我去挂个名头,我没答应。”余舒道:裴敬有些意外:“这四家商会都是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一个月五百两不少了,也不用你额外做什么,怎不去呢?”
  “舅舅忘了,我还在忘机楼做管事的呢,又要到太史书苑读书,哪管的来多的闲事。再说了,一年六千两,人家会白给我么,到时候再拿我的名声出去乱做文章,惹来一身麻烦,耽误我求学。”余舒如此解释道。
  裴敬点点头:“说的极是,你倒想得明白,这样也好,如今你该以学业为先,莫白负了声名。”
  余舒眼珠子转了转,突然问道:“我却有些纳闷,舅舅是泰亨商会的总管,以为你会第一个来请我呢,怎么你还劝我去帮别人家?”
  裴敬捻了两下唇须,一个白眼给她,没好气道:“你是我自家甥女,又不是外头人,便我有个什么难事,厚着老脸求你就是了,何须要白给你那些银子呢,何况泰亨商会也不是我一人家的,我去给谁做好事呢。”
  听这几句白话,直来直去,余舒“噗嗤”一声笑了,暗道这舅舅果真是个妙人,不见商人的唯利是图,倒是处处通透明白。
  说话间,贺芳芝便胡子拉碴地出来了,被裴敬看到,笑话他两句,就赶紧询问起小外甥。
  余舒便让出座位,到后头去看孩子了。
  
  贺家添丁,这喜事很快就传到街坊四邻耳中,当天下午就有不少人送了喜礼过来,分量都不轻,摆明了是冲着余舒这女算子来的。
  赵慧管不了家事,余舒今日没去太史书苑,看情形就把礼都收了,因为这阵子收的礼太多,没地方摆,全都堆在了一间杂物房里。
  余舒得了个白白胖胖的弟弟,心情一好也就坐在客厅里应付,跟这些七大姑八大姨们说笑,一点架子都没有。
  所以这一下午,客厅里面满是人,来的早的坐着不想走,来得晚的就寻个地方站着,热闹地菜市场似的。
  余舒将这情景看在眼中,暗忖是时候该将刘昙送的宅子收拾一番,举家搬过去,换个宽敞的环境。
  黄昏时候,余舒让丫鬟将最后一位邻居大娘送出门去,然后闭门谢客,回房歇一口气。
  芸豆端着木盘轻手轻脚进来:
  “姑娘,老爷让厨房熬了鸡参,夫人叫盛给您呢,离晚饭还有一阵子,您先暖暖胃口。”
  “搁着吧,先给我倒杯水。”余舒靠在床头懒得动,坐了一个下午,腰酸背痛的,嗓子也干,陪着一大帮子人聊天,可不是个轻松事。
  余舒眯眼看了看窗外快暗的天色,暗犯嘀咕,薛睿可别这个时候又来了。
  刚这么想,屋外就有人报:
  “姑娘,薛大爷派来人送东西,小的给捎进来了。”
  余舒眼睛斜向门外,摆手示意芸豆拿进来,不一会儿,便有一筒茶叶连着一张字条送到她手里。
  余舒拆开字条,但见上面字体悠闲——
  近日上门喝茶,遭你嫌弃,不如自备四两,明日再来讨饮。
  看完这两句,余舒抿了两下嘴唇,到底是憋不住笑了,不知该说这人太自觉,还是脸皮厚,她昨天不过一句气话,倒被他记住了,还自备茶叶,他怎么不干脆再拎一桶水,起了炉子来她这儿煮茶喝呢。
  一笑而过,握着茶筒和字条,余舒忽然间看开了些,薛睿这样的谦谦君子,知趣识趣,既不会为难她做决定,她何苦作茧自缚呢,自寻烦恼,倒不如顺其自然。
  “拿去放着,”余舒将茶筒递给芸豆,如此叮嘱:“下回薛公子再来,便用这茶招待他。”
  而后将字条折好,塞进了床头的小柜子里,同那半截丝绸袖子搁在一起,也将烦乱的心绪收起。
  
  翌日,余舒早起看过小弟弟,才和余小修一道出门,顺路将他送到百川书院,调头朝太史书苑去。
  她在女舍等到辛六,向她解释了昨日没来成的原因,辛六听说她家添丁,连忙道喜,找遍全身,才从手腕上扯下一串银白的链子,上头挂着一枚小巧的铃铛,晃一晃,就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喏,给你,这可是我五哥送我的好宝贝,”辛六得意地摇了摇那串银铃,塞到余舒手里,说:“小孩子家家最容易遇见脏东西,好端端就被吓哭,你将这清心铃挂在他摇床上,见他哭,就叫奶娘摇一摇,保管有用。”
  余舒半信半疑地看看手里做工精细的银铃,向她道谢一声,收了起来,对她口中几次提起的那位五哥,多少有些好奇。
  “对了,你晚上能不能留在这儿陪我?”辛六不好意思地询问余舒,“昨日你没来,我拜了星象科另一位老院士入门,捡了个记录的差事,今晚上要上观星台去,我一个人害怕,你胆子大,给我做个伴儿吧。”
  余舒想了想,点头道:“也行,下午我回家收拾两件衣裳,晚上和你一起。”
  辛六见她答应,眉眼笑开,而后想到别的,撅起嘴:“本来不想麻烦你的,可是月柔听了她娘的话,拜了道子,另外得了份差事,哼,还是和那纪星璇一起。”
  余舒闻言,沉默片刻,若无其事道:“我看你对纪星璇似乎很不顺眼,这是为何?”
  一句话问到点子上,辛六目光闪避,转过头欲盖弥彰道:“不是传言说纪右判在大衍试上徇私舞弊么,纪星璇能清白到哪里去,我看她不好,自然就讨厌。”
  余舒笑笑,不再追问,此事揭过,两人约好了傍晚在书苑碰面,一同观星。
  
  第四百章
又出人命
  
  辛六已经拜了两位院士入门,一位是风水科的窦琅院士,一位是星术科的司马葵院士,两位都是学富五车的大易师,早些年也曾在司天监担任要职,因年事高了,才请辞退居书苑。
  比较之下,那位吕右令才过三十岁就左迁来太史书苑教书,的确是有些委屈,难怪会有不少人为她抱打不平。
  余舒傍晚来到女舍,辛六已经在等她,此时夜色尚浅,星辰不明,而观星的最恰时机,应该在子夜过后,两人便各自回房休息,睡上一觉,等到后半夜起来。
  三更时候,书苑内传来敲更声,余舒睡眼惺忪地爬起来套衣裳,摸索着将床头的烛台点着,拿了一柄木梳,暂将头发扎成马尾,刚刚梳理好,就听辛六在外面敲门,小声喊她:“莲房,你起来了吗?”
  “好了,等一等。”
  余舒挂上装有炭笔和纸本的布袋,端着一盏灯出了屋子,打开门,就见到辛六抱着个鼓囊囊的皮袋站在门外,身上披了一件隔风的浅色斗篷,手里还提着一只明晃晃的老虎灯。
  “你拿的什么?”余舒一边锁门,一边低声问她。
  辛六拍拍怀里的皮袋子,道:“是计角用的杆秤和线尺,你没见过吧,待会儿我教你怎么用。”
  余舒看过怀贤真人的《浑天卜录》,知道古人观察天体时候往往借用许多五花八门的工具,不足为奇。
  “嗯,走吧。”
  夜晚的太史书苑十分宁静,正值春浓,草木葳深,余舒与辛六秉烛夜路,路过花园水塘,偶闻虫鸣,又伴树影摇曳。辛六是个胆怯的,紧挨着余舒,一步不敢离远,忽然一声猫叫。都能惊她一跳,抓着余舒的袖子不放开。
  余舒瞧她都快挂到自己身上,无奈道:“你既怕黑,何苦讨这差事?让给别人做不行吗。”
  辛六委屈道:“你以为我喜欢么,还不是今年的院生好多都拜了道子入门,司马院士那里就来了两个新院生,另一个是男子。院士交待下来两件差事,一件是观星,一件要到典瀚楼去摆书架子,又脏又累,我只好挑了这一件。要知道办好了差事,让院士们满意,才能求来亲自指教的机会,我哪能不做啊。”
  这也是太史书苑的一样传统。入门之后,跟从哪一位院士,不表示就能得到对方的倾囊相授。院士们会时不时安排下来事情,做得好了,才能让他们满意,从而多讨教到一些看家的本事。
  “你白天不是说,秦小姐和纪星璇也被道子分配来观星吗,今夜会不会碰上?”余舒问。
  “不会的,我已经和月柔说好了,让她们明晚再来,”提起纪星璇,辛六又忍不住牢骚:“今年星象一科放了空榜。耽误了多少苦心积学的易客们,还不是纪家闹的。那姓纪的真好意思继续留在太史书苑,偏偏还有一些不明事理的人整日围着她打转,真好像她不久就能进司天监似的。”
  纪家为何败落,纪怀山为何会被撤职查办,知情的人有很多。然而这件事的起因是余舒一手揭出来的,却没几个人清楚,至少辛六便不知纪家垮掉会和余舒有多大关系。
  余舒笑了一下,并不附和她,两人绕过一排照壁,从垂花门前经过,眼前景色豁然一仰,视线开阔起来——
  远处十丈开外,平地拔起一座高高的石楼,在黑夜里幽幽直立,平整的草地上铺出一条宽长的石子路,直通石楼脚下。
  四周空气清新,树木远远围绕,仰头便是整片星河,一望无垠,自觉身渺。
  “那就是观星台?”余舒第一次踏进这块地方。
  “嗯,我祖父说,太史书苑刚建起的时候,就先使能工巧匠堆砌了这座楼,如今已有二百年了,不知多少前辈们曾在那台子上观星望月。”辛六神情崇仰。
  “走,我们先将灯点亮,我再带你认一认这里的器物。”
  辛六兴冲冲地拉着余舒,直奔观星楼脚下,由北而上,余舒一手提着老虎灯,得以看清石楼近貌,原来墙梯搭在外面,分为左右两侧盘旋向上,墙孔中挖有四四方方的灯洞,辛六拿着火折子一个个引亮。
  这楼梯高陡,爬了五十多阶两人才蹬到楼顶的平台上,举目三四丈见方,四周围有低矮的女墙,北面搭着两个小屋,中间隔空,屋门上垂着竹帘,不知里面放着什么。
  楼上楼下静悄悄的,风声稀稀落落,除了她们两个再没别的人影,难怪辛六一个人不敢来。
  “跟我来,”辛六将手里的皮袋子随意放在地上,拉余舒走到那两座小屋之间的空地,刚好能容下两人,中空无墙格挡,一低头就能看到楼下,正是她们刚才上来的地方。
  “快瞧,”辛六指着下面,让余舒看地上垂直突起的一条长长的石道,说:“那就是量天尺了,上头凿有水槽,注满清水,便能影出天上星光的亮点,不同时节,天上星位不一样,就能从天尺上看出长短。”
  余舒之前只在书上看到过一些介绍,对这方面倒不如辛六了解的多,《浑天卜记》又是靠着大星盘来测量,这些器具用不上,不过不妨碍她有兴趣了解一二。
  “那边的是什么?”余舒指着台子东南角的几台笨重的仪器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6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