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易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635

  尹夫人使了个眼色,一旁那媒人机灵,撅着嘴巴走上前,就将她在余舒跟前吃的亏添油加醋和翠姨娘说了一通。
  “余家大姑娘好倔的脾气,都听说我是侍郎府使去的,却脸个好脸色都没,茶水都没有一口,就轰了我出去,说什么她的婚事,轮不到太太你做主,这叫哪回事,我张媒婆做红事许多年,头一回遇上这样没大没小的姑娘,余家太太是怎么教的女儿?”
  翠姨娘被她说的脸上一阵难堪,红着脸,拧着昨天尹夫人送的真丝手绢,口中骂道:“那个不孝女!枉费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她,到头来一点都不给我争气,我是何苦替她打算,我是何苦”
  说着说着,她便嘤嘤哭了起来,尹夫人不耐烦地捋了捋袖子,将茶杯往边上重重一放,“嘭”地一声,翠姨娘打了个嗝,便止住了,泪汪汪地盯着她瞧。
  尹夫人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就故意冷淡道:“方才门房来说,你家大姑娘找上门了,正在前厅等着接你回去。你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同她走吧,别回头传出去,赖我个不是人。”
  翠姨娘慌忙道:“夫人这是何意,不是说好了要结亲的吗?”
  尹夫人没好气道:“你又做不了你家姑娘的主,说这些不是白搭。”
  翠姨娘神情羞恼,羞的是在尹夫人面前没了脸,恼的是余舒对她不孝顺,思来想去舍不得攀附这门亲事,还有尹夫人许给她的聘礼,于是咬咬牙,将对余舒的惧怕丢到一旁,对尹夫人道:“夫人放心,我去劝劝那傻丫头,她是小家户出身,懂得什么,夫人别见怪。待我和她讲明白,她还不高高兴兴地认了这门亲。”
  尹夫人正摆着架子想让她回去劝说,目的达到,脸色才好看一些,点头道:“那好,你去说,回头再来告诉我。”
  翠姨娘打了包票,只得硬着头皮出去见余舒。
  
  第四百三十一章
还差一点
  
  余舒等了半个时辰,火气都要磨没了,才见到一个人影磨磨蹭蹭从门外走进来。
  因为是在别人家,余舒不好发作,便冷眼看着翠姨娘在她对面坐下,朝她局促地扯了个笑容,道:“我不过在人家府上小住几日,你这丫头怎地找来了?”
  “你既然知道这是‘人家’府上,”余舒耐着脾气说:“就快同我回去吧。”
  “呵呵,不急。”别瞧翠姨娘在尹夫人那里答应的好,到了余舒跟前,一样要心虚气短,扭捏了两下,看余舒似乎没打算和她发脾气,这才壮着胆子开口道:“这尹家的侍郎夫人原本是娘的旧主,当初我是跟了你爹才流落到江南去的。现今回到京城,不好容易寻着门,夫人顾念旧情,又听娘说你是个好的,便想与咱们家说亲,将你许配给尹家的三少爷,这门亲事可是打着灯笼都寻不来的,你知道这尹家有多大方,光聘礼就足够小修舒舒服服过后半辈子。我听说媒人上门,却被你赶出来了,你这糊涂孩子,真是不知好赖,说到底,娘还不是为了你和小修打算。”
  翠姨娘越说越有底气,到了最后,竟气哼哼地数落起余舒。
  余舒就知道她是个蹬鼻子上脸的,居然好意思当着她的面贪起那没影没边儿的“聘礼”,当即冷哼,打断了她的自言自语,道:“娘真是好大的脸面,连堂堂侍郎夫人都要与您攀亲,想让亲生儿子娶您这丫鬟出身的闺女,这门不当户不对的,传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翠姨娘不服气仰起了脖子,不乐意地嚷嚷道:“我是丫鬟出身的怎了,你还不是我肚子里掉下来的肉,还不是做了易师老爷,那什子女算子,满京城里能找出第二个?!”
  余舒“嗤”地一声笑,一针见血地说:“看来您还有些自知之明,晓得若不是我自个儿争气,人家哪里看得上您这个奴婢,看的上我这个奴婢生的?”
  翠姨娘顿时被打回原形,飞快涨红了脸,瞅着余舒一脸冷笑,看到她眼中鄙夷,也不知打哪儿来的勇气,抬手指着她,气哼哼道:“不管怎么说,这门亲事我已经答应了,你是我生的,我养的,我是你亲娘,你是我亲闺女,你爹死的早,这婚姻大事自然由我做主。容不得你胡搅蛮缠,坏了好事!”
  余舒早知道翠姨娘这个眼皮子浅的不讲理,她满以为给侍郎家的公子做丈母娘是件天大的好事,哪里知道余舒这个两榜三甲的女算子,如今单凭品级,就能与五品官员平起平坐,果真谈婚论嫁,还不知谁捡了便宜!
  这尹家也不地道,揣着明白当糊涂,自以为拿捏住翠姨娘,就想套住余舒这一尾活鱼,余舒心里透亮,哪里容忍的下去!
  余舒也没打算和翠姨娘讲理,看她拎不清,便瞥了一眼守在门外的丫鬟,高声冷笑道:“当初我和小修被人打杀时,怎么不见娘记得我是您亲闺女?说出来不怕外人笑话,我这婚姻大事,您还真个儿地做不了主,小修也不用你管,有我这个姐姐操着心。您若实在满意尹家这门亲事,那我回头就给您准备一份嫁妆,您自己嫁到这儿吧。”
  说完,便站起身掸了掸袖子,要往外走,不担心那两个脸色古怪的丫鬟回去学嘴。
  “你、你、你这不孝女!”翠姨娘被她气歪了嘴,想骂人,又露怯,只能不痛不痒地指着余舒吼道。
  余舒理都懒得理她,停在门口,随便对着一个奴婢道:“刚才说的话,你一模一样去和你们家夫人学了,就说我余算子亲口讲的,她要是真有意讨我寡母做儿媳妇,就派人到城北的忘机楼知会我一声,我提前准备好嫁妆!”
  余舒一捋袖子走了,一改来时要领走翠姨娘的主意,这尹侍郎家敢算计她,就别怪她不给他们好脸!
  至于翠姨娘,她就不信尹夫人听了她的传话,会不把人撵出去。
  姑且不提尹夫人听到余舒母女在小茶厅里说的话会不会摔杯子岔气,余舒从侍郎府走出来,折返回家。
  赵慧问起来,余舒只说是翠姨娘找到旧时主人家,在别人府上叨扰,因此惹出误会,她并没有讲那么仔细,毕竟差点被亲娘给论斤卖了,这可不是什么高兴事。
  赵慧看她脸色不虞,暗叹一声,大约也猜到是个什么情况。余舒姐弟俩的生母她虽然没有见过,但是听过不少,她当初在义阳城照顾余舒和余小修,就隐约知道翠姨娘是个什么德性,不然也不能把余舒这孩子逼得流落街头。
  她至今记得去年差不多这个时节,还是曹掌柜的薛家大公子,大雨天把余舒从外头抱回来的那个可怜相,被打的皮开肉绽,衣衫褴褛,当时她就想,若这是她的孩子,豁出去命也不会让谁招一下子。
  想到这里,赵慧握紧了余舒的手,不无心疼道:“说句不当讲的,即便是你亲生的母亲,断也不能胡乱安排你的婚姻大事。这女子嫁人,相当是再活一回,娘虽然见识浅薄,却也清楚你不似寻常宅中儿女,你主意大,又是个争强好胜的性子,真要寻个人白头到老,光是合你心意的不行,那人还要容得下你。”
  余舒听得赵慧这一席掏心窝的话,微微怔色,脑子里登时冒出一个人来,那人倒是对她十分容忍,耐得住她这要强的性子,也算是合她的心意,又对她好的没话说余舒猛地回过神,才发现自己刚才胡思乱想了什么,绷不住有些脸热,怕被赵慧看出来,便垂下头,靠在她肩膀上,也不嫌她月子里身上一股腥味,蹭了蹭赵慧的头发,嘟囔道:“还是娘好福气,寻着干爹这么个痴情种子。”
  赵慧笑着掐了掐她的脸:“正说你呢,你却打趣起爹娘来了。”
  贺芳芝从外头回来,一掀帘子,正好听到赵慧说话,接嘴问道:“打趣我们什么?”
  一边说话,一边将从门口丫鬟手里接过来的甜汤补品端过来,拿勺子搅着轻吹开热气。
  余舒看着他动作,笑眯眯道:“正在说干爹干娘夫妻恩爱,让人羡慕呢。”
  赵慧和贺芳芝年纪不小,却都是脸皮薄的人,一时被她说的羞臊起来,笑骂她两句,就把她撵出去了。
  余舒走到庭院里,扭头望着墙头上的落日余晖,眉间笼罩上一抹淡淡的愁绪,她方才不只是打趣,倒真是觉得羡慕。
  赵慧和贺芳芝能有今天这样的和乐日子,是历尽了一番磨难换来的,但这世间,又有多少男男女女,不是不能同患难,就是不能共富贵。情浓时,山盟海誓,情薄时,横眉冷对,最后变成了一双双痴男怨女,徒惹伤悲。
  这也是她为何一直看得到薛睿对她煞费苦心,却不肯点头的原因。说到底,是她怕了,她怕眼前这份知心,有朝一日会成了负心,再惹她伤心。
  就像她待景尘,曾经那样的掏心挖肺,换来不过是一句缘尽于此,此前万般好,转眼就成了烟云,纵使他有万般无奈,也掩饰不了他对她的狠心。
  重活一世,她有大好的光阴,不想再虚度了年华岁月,也曾想象过找一个像样的男人一路走下去,却在景尘这里碰了壁,不知不觉,就看淡了男女之情。
  然而不可否认,在她对景尘心灰意冷之后,却忍不住为薛睿而动心,所以她才会对他想方设法亲近自己的手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这种暧昧不明的关系。
  那样一个聪明睿智的男人,温柔体贴,又是真心实意地讨好,会有几个女子能够忍住不动心?
  余舒抬起手,轻轻拂过嘴唇,犹能记起那一晚上让她砰然心跳的吻,还有那晚在暄春园的楼上,她在千钧一发之际,脱口喊出的那个人。
  她几乎就要一头栽进去,然而她冷静下来,头一次认真考虑起她和薛睿的关系,总觉得要让她主动迈出去那一步,还差一点什么…
  还差什么呢?
  余舒目中凝起一抹思忖,心中迟疑。
  余舒等到余小修回来,就把翠姨娘在别人府上做客的事情告诉他,让他安心读书,不必担心。
  余小修自然不会去怀疑余舒话里真假,他知道翠姨娘好好的就行。
  一家人吃过晚饭,天色也黑了,余舒因为黄昏时那一场心事,回到忘机楼不知该怎么面对薛睿,就让芸豆铺床叠被,准备留下来睡。
  好歹没忘记派个人到忘机楼捎个口信,免得她迟迟不归,惹人担心。
  夜里,余舒平躺在赵慧让人换新的床铺上,闭着眼睛找觉,耳边听到一阵细碎的动静,平转过头,就见到一团毛绒绒的小相信正扒着褥子爬上床,挪到她枕头边上,撅着屁股趴下来。
  许多天没有看到金宝,余舒难得没嫌弃它身上不干净,没有把它丢下去,瞅了这小黄毛一会儿,有些嫌弃地嘀咕道:“怎么又肥了,你是偷吃了厨房多少好相信。”
  金宝睁了睁黑豆大的小眼睛,半蹲起来,懒洋洋地扭了个方向,把屁股朝向她再趴下去。
  “”余舒忍了忍,没有伸手把它丢出去。
  她不和一只鼠辈置气。
  
  第四百三十二章
余算子号莲房
  
  余舒不知道,就在她半睡半醒时,身在忘机楼的薛睿正因今日一场虚惊而庆幸着。
  下午的时候,他照常到大理寺牢狱去查问犯人,路过刑房,正赶上里面在对一名男犯施鞭刑,他忽就想起余舒昨日提醒,要他远着那些尖角刀剑,所以一时心动,就没多做停留,谁知就在他走过刑房几步后,扭过头便看到了惊险的一幕一把尖利十足的铁钩从门内飞出来,直穿过他刚刚所站的地方,下一刻便砸到了对面墙上延伸出来的架子,打翻了架子上放的引火盆,冒着火星的滚油泼洒了一地,发出“嗞嗞”的响声,地上被烧出一片焦黑。
  薛睿当时的脸色别提有多难看,可以想象到,刚才不是他走快了几步,那么那把铁钩便会毫不留情地刮到他身上,即便是他侥幸躲了过去,也要被墙上掉下来的火盆在身上溅几个窟窿。
  刑房里的牢头惊忙跑出来,看到薛睿脸色,就差没有跪下来请罪,原来是他用刑,鞭子抽歪了,没打在犯人身上,鞭子上的倒刺卷带到一旁悬挂的铁钩刑具,直接甩了出去。
  薛睿有惊无险,便没有过多责怪他。然而回到忘机楼,却是一阵后怕,以及疑虑——并非是因为余舒精准的先见之明,而是因为在这之前,府中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给他送来。
  要知道他们薛家供养的不只几个懂得风水面相的易师,祖宅里还深居着一位昔年两榜三甲的大易师,年年月月,都会为薛氏一族中的几名嫡亲卜算周全,薛睿这长子嫡孙想当然身在其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专人送来密信,凡天灾人祸,有则叮嘱,无则放空。
  所以薛睿从小到大,一直都是顺风顺水过来,即便有灾劫,也都是无惊无险地度过,像今天这样明显的血光之灾,祖宅里那一位却没有一点动静,反而是余舒不经意的一个提醒,正中其言,不得不让薛睿深思。
  身在贵胄名门,薛睿儿时便被薛凌南抚养膝下,祖父是天子近臣,伴君如伴虎。言传身教之下,便养出他一身谨慎来,一点旁枝末节,他也会加以引申。
  或许今日只是个意外,或许是他多疑,但不论如何,这都给薛睿提了个醒,祖宅里的那一位,过去靠得住,这往后,就不一定了。
  “公子爷,夜深了,您是用完宵夜再歇息,还是先洗一洗?”贵七的声音从门外传进来。
  薛睿收拢了思绪,道:“今日早些睡了。”
  余舒差了人到忘机楼送话,说是今晚不回来,他也没意思熬夜,不如早早休息,明日见到她再说别的。
  这隔日是二十五,逢五、七、九,就有方子敬的讲学,余舒就算不眼馋他先前许下的那一门测字奇术,也是一定要到的,她是想打探一下圣祖祭日的消息。
  今天上的依旧是早课,余舒进了太史书苑大门,就直接朝棋馆的方向去了,奇术最早起源于四艺,方子敬先引他们入门,琴、书、画都已讲过,就差这一个“棋”字,没有讲完。
  今日课上要用到棋子,余舒昨晚让人回忘机楼取了,沉甸甸的装在书匣里,挎在肩上,走在鸟语花香的书苑中,闻着新鲜的空气,心存学志,倒真有几分书生早读的惬意。
  余舒进到棋馆中,先打量四周环境,只见室内铺陈着许多木色枯黄古旧的方几矮凳,约有二十余套的样子,有一些穿着常服的学生在其中落座,摆弄着各自带来的棋子,个别一两人手中还有棋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6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