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易第5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3/635

  好一个瑞家。好一位皇后娘娘,他还没有当上太子,他们就先图谋起太子妃位。全然没将他看在眼里,可恶至极!
  这口气他先忍了,来日方长。
  ***
  余舒坠马的第二日,府上陆续来了两位太医问诊。一位是敬王府的周太医,另有一位却是稀客。大提点听闻她出了意外,特意使唤他的儿子来“探病”了。
  朱青珏见面没多寒暄,坐下后就拆了她腿上固定的木板丢到一旁,不顾余舒的反对。坚持让她擦洗掉贺芳芝先前敷的伤药,取出他自带的一盒乌七八黑的药膏给她涂上厚厚的一层,然后用薄纱缠起。最后叮嘱她:“不可沾水,不可下地。不可食用荤腥辛辣之物,我每七日来给你换一次药,至多四十九日后,保管你活蹦乱跳。”
  余舒原指望着能在床上多躺两天,听他这样担保,不见得高兴,嘴上没什么正经道:“那真谢谢你了啊。”
  朱青珏眼皮向上一撩,道:“听说你快要成亲了,怎么一点儿喜庆劲儿都没有。”
  “换做你成亲之前摔断腿,你能喜庆的起来吗?”余舒之前帮过他一个忙,两人之间算是有些交情,同他说话便不怎么客气。
  朱青珏摇摇头:“怕不止如此吧,薛城碧至今下落不明,你有心思嫁人?”
  余舒懒得回答这个问题,闭上眼朝他挥挥手送客:“哪里来的长舌妇,吵吵地我头疼,快走快走。”
  朱青珏冷哼一声,起身就走,到门边时又停了下来,扭头对她道:“其实你的伤势并不严重,我爹要我尽快治好你,若我用师门秘方断骨膏为你接骨,半个月就能让你下地行走,可我看得出来你不情愿,这次权当是还你的人情。回去后我会在我父亲大人面前为你遮掩,他的大洞明术从不对我施用,你,且好自为之吧。”
  余舒嘴唇翕动,轻轻一声“多谢”要比方才有诚意得多。
  于是等朱青珏回复了大提点,余舒和景尘的婚期只能推迟,又因四月是阴月,阳不独存,妨了两人的八字,所以就改作五月初一,赶在圣祖祭日之前。
  ***
  余舒告假休养期间,朝中先后发生了几件大事。这头一件,是百官上疏举荐太子,几位皇子当中以敬王刘昙呼声最高,当然八皇子和十二皇子也有少数支持者,却都比不上戴罪之身的宁王。
  三月初三上巳节这天,宗正司外面聚集了上百名文人易客,中间混杂了不少看热闹的老百姓,有几个带头人口口声声为宁王喊冤,将整条街堵的水泄不通,群情激奋,就差没有砸宗正司的大门了。这边动静闹得太大,惊动了附近巡逻的金吾卫,二话不说就将那几个叫的最响的人绑起来堵了嘴,当场抓走了,余下的人一哄而散,不了了之。
  后来经过金吾卫的盘查,方知道这几个带头闹事的人都是宁王府上的门客,金吾卫都指挥周业德二话不说就将人投入牢房,不打不骂,先关上几个月再说。
  自始至终,尹相爷身为宁王的外祖父,既没有出面支持宁王做太子,也没有为宁王洗脱罪名的意思,反倒是闭门谢客,不闻不问。
  三月中旬,大提点带着满满一车奏章,前往华珍园面圣,同行唯有皇后娘娘的凤辇。数日后,大提点伴随瑞皇后回京,同时带回来的还有兆庆帝的一道谕旨——立九皇子刘昙为东宫太子,其母薛氏晋皇贵妃,另左相尹天厚为太子太傅,尽督正之责。
  这一道圣旨颁布后,顷刻间就在朝中引起了骚动,且不说刘昙做太子是众望所归之事,薛贵妃晋皇贵妃那是水涨船高,可为何是尹相爷封了太子太傅,位列三公,督东宫事,这将薛相置于何地啊?
  
  第七百六十一章
刘世宁
  
  三月,太子的册封大典尚未举行,然而宗正司的玉牒已修,刘昙是以名正言顺地入主东宫,担负起监国大任。
  不同于宁王得势之后的不温不火但求无功无过,刘昙坐朝第一天,就着手处理起兆庆帝病倒后搁浅的几件大事。这头一桩,就是东菁王抗旨不尊,延误讨伐东瀛之战。
  朝会上,尹相带头参奏东菁王姜怀赢,去年腊月下达圣旨,至今已经四个月了,东北军未有出征之意。以至于这数月期间,东海沿岸的倭寇四处为害,抢掠船只滥杀渔民,因其神出鬼没难以抓捕,使得沿海各地人心惶惶,皆都上报京城,陈述匪患。
  诚如尹相所言“倭寇如此嚣张,不能置之不理,东菁王抗旨不尊,不得不予严惩”。朝议之后,刘昙指派兵部侍郎曾闵之为钦差前往宁冬城问罪,查明东菁王因何抗旨,将人押送进京。至于匪患,则由薛凌南提议在建宁、淦州等地增设卫所,每所收编水师三千人,造船巡海,杜绝匪患。
  最后一桩,即是宁王戕害十公主一案,刘昙以兆庆帝的名义做出判决,夺宁王刘灏封号,封其王府,将皇七子刘灏与其家眷送往沛县监禁。至于尹淑妃和尹家不知者不罪,皆没有受到牵连。
  
  余舒在家养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腿不能动耳朵却没闲着,她隔三差五地让徐青到司天监溜达一趟,回来便能了解到朝中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一个月前刘昙获立太子的消息传来。她委实吃了一惊,但仔细想想,刘昙会在这场博弈中胜出,实是情理之中。刘昙回京两年,在朝风评不差,在野颇有些名声,宁王一倒就突显出他来,再有薛凌南和瑞皇后两派人马的支持,不让他做太子,换成别人。恐怕难以服众。
  但是。兆庆帝对薛家已有猜忌之心,大提点又和薛凌南不对付,怎会眼睁睁让薛家做大。于是乎,大提点与瑞皇后前往华珍园请旨。换来刘昙做太子。尹相却封了太傅。这是在压制薛凌南,也是在警告刘昙。
  唯一让她疑惑的是,尹相爷对宁王见死不救的态度。难道尹相爷就一点不担心刘昙继位后,朝中会没有他们尹家的立足之地?
  “姑娘,东宫来人了。”鑫儿在门外禀报,余舒收起思绪,换了个坐姿,安倍葵进屋去拿了一条毯子出来盖在她腿上,仍是一副不良于行的样子。不一会儿,鑫儿就领着一名身穿黄裙的宫女进来了,这是夏江敏的陪嫁丫鬟丹桂,半个月前刘昙入主东宫,夏江敏一同从敬王府迁入宫中。
  “奴婢给余大人请安。”丹桂对余舒卧床不起的模样见怪不怪,声音甜甜地向她蹲身一拜,然后起身笑道:“御花园的玉兰开了,御膳房制了一道白玉软酥,娘娘觉着可口,便叫奴婢给您送来一盒尝尝鲜。”
  刘昙做了太子,夏江敏跟着水涨船高,虽没有正式册封太子妃,但宫里早有一干人抢着巴结。都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连着夏江敏身边的宫女,说起话来都多了三分矜持。
  “多谢娘娘记挂我,”余舒从善如流地口称“娘娘”,让安倍葵将点心盒子接了过来,没有当场品尝,而是放到手边,转头对丹桂道:“大夫说我再过半个月就能下地行走了,介时我再进宫拜见太子妃。”
  丹桂面露可惜道:“下个月初九乃是黄道吉日,宗正司选定那一天为太子册封大典,文武百官都要进宫朝见,可惜余大人去不了了。”
  余舒也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又问了她几句话,便让鑫儿将人带去花园里玩耍。她这时打开了食盒,但闻清香扑鼻,就见一碟雪白的糕点,她信手捏了一块点心放进嘴里,然后熟门熟路地撬开中空的盒底,抽出一封信笺,撕开来看。
  夏江敏信上说,皇后几日前将她的侄女瑞紫珠接进宫中陪伴,是以刘昙在御花园同瑞小姐“偶遇”了一回,正好夏江敏也在场,总算是见到了对方的真容。
  让她窃喜的是刘昙并未对闭月羞花的瑞小姐有何青眼,甚至他回宫之后,主动和夏江敏提起了皇后的安排,册封大典后,瑞紫珠便会入东宫为良娣,虽然身份地位仅次于她这个太子妃,却始终越不过她去。
  “唉。”余舒这回是真地叹了口气,她仿佛看见了夏江敏一脚踏进后宫的血雨腥风,在争宠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去打水来,”她掀开毯子,两腿挪下软榻,平平稳稳地踩在地上,搭着安倍葵的手,缓缓走进内室。有朱青珏这位药王传人为她医治,她前几天就能下地行走了,只是有些腿软无力罢了。
  余舒净手焚香,先为夏江敏卜了一卦,果然她进宫之后,前途变得凶险难料,多有小人作祟,不得安宁。可是她的命格也因此冲上云霄,变得贵不可言,倘若性命无忧,竟有母仪天下之兆。
  等到一炉香尽,余舒又换祸时法则卜算了册封大典前后,甚至连瑞紫珠进东宫的日子都推算了出来,然后将两道小劫一并记在纸上,用信封涂腊,放回夏江敏送来的点心盒子,让安倍葵拿去花园里寻到丹桂,让她带回宫里。
  余舒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能为夏江敏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
  会记司将世家牌匾制好送到余府,身为会记司的主事官,辛雅让人带了一句口信给余舒,说是:“哪一日挂匾揭红,老夫定然到场祝贺。”这显然是在卖给余舒人情了。
  余舒身为一名易师,名声赫赫。然而她一个人要称世家,却有许多人不以为然。这个时候,辛雅身为安陵十二府世家之一的家主人,能站出来给她撑门面,就算她正式挂匾那一日,至少不会闹笑话。辛雅虽然人品不行,但为人处事却没得话说,余舒不得不承了他这份人情,派人过去道谢。
  她还在佯装腿脚不便,挂匾的日子只得延后。请柬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太子的册封大典一过,就对外宣称世家。而忘机楼内部已经改造成大易馆,贵大从南林木材行的账上给她挪了一笔钱过去,采买齐备。就差开门待客了。
  转眼到了四月。薛睿和她约定的期限就要到了。他却没有一星半点的消息传回来,她只能从卦象上推算他是否平安。
  初六,礼部与公主府来人下聘。贺芳芝和赵慧出面接收了,看着源源不断抬进门的聘礼,再一次意识到余舒不是嫁进寻常人家。
  余舒拿到聘礼单子,大略看了两眼,就丢到一边,没有让人将这单子上的东西收入她的私藏,而是在永春苑边上另外开了两间库房,将公主府送来的聘礼都锁了进去,以便来日归还。
  四月初九,册封大典在宫中举行,刘昙稳坐太子之位。次日,皇贵妃诞下一位小公主,行十九。
  
  余舒休养了整整两个月,等到春暖花开,才又重新回到司天监。她不在的时候,坤翎局凡有公务需要她亲自批阅,文少安都会送到她府上,有时候谢兰和任一甲也会跟着一起去探望她这个上司,汇报一下工作情况。
  二楼总是空着,余舒听文少安说起景尘这两个月也没怎么露面,这才恍然发现,自从她和景尘订亲之后,两个人就没再见过面了,就连她受伤,他都没来看过她。
  余舒有些奇怪,却没有多想,在坤翎局待了一会儿,就主动去见大提点了。到了太曦楼外面,少见地有守卫将她拦在桥头,不叫过去。
  “大提点正在见客,余大人此处稍候。”
  余舒就在九曲桥头等着,望向五光十色的湖面,不由地发起呆。再有半个月,她和景尘的婚期就要到了,薛睿音讯全无,想是他到了宁冬城,投入东菁王麾下,也不知他到底有什么锦囊妙计,能让大提点打消念头,放弃逼迫她和景尘孕育天命太骨。
  “余大人。”守卫轻轻叫了她一声,她抬起头,远远地就瞧见桥那头走过来两个人,一袭紫袍风度翩翩的自然是大提点,身边那个矮他半头的是一位老人,单看身形穿戴,她就认出是谁,能让大提点亲自送出门的,朝中怕也仅有那么两位,不是薛凌南,那就是尹天厚了。
  果不其然,两人走近,余舒就看清了尹相爷一团和气的脸,不对,如今该称作尹太傅了。余舒扯了扯衣袖,上前一躬到底:“卑职拜见太傅。”
  太子太傅即是未来的天子之师,理当受到天下人的尊敬,就连太子见到他都要行礼问候,尹天厚就是兆庆帝给刘昙头上加的一道紧箍咒。
  尹天厚停下来,看着她笑了笑,点头道:“是余女使啊,听说你前些时候伤了腿脚,如今都好利索了?”
  余舒受宠若惊道:“多亏有朱太医的灵丹妙药,卑职已无大碍。”
  尹天厚似乎只是寻常地问了一句,便不在意她,转头去和朱慕昭说道:“天气一暖和,我这膝盖又开始犯痛,改日让青珏来给我看看,让我这把老骨头多熬几个春夏。”
  朱慕昭道:“明天就让那小子过去。”
  余舒将两人的随意看在眼里,不难猜到他们私交甚好。尹天厚离开,朱慕昭将余舒叫进了楼里。
  “伤养好了?”“养好了。”“近来朝中大事,你可有耳闻?”“略知一些。”
  朱慕昭引着她在临湖的窗边坐下,茶几上摆有一套巴掌大小的紫砂壶,乍一看和寻常的官窑没什么区别,若是多瞧上一会儿,就能发现奇特之处。那圆润小巧的壶身上雕刻着一对儿阴阳鱼,底座蓄着浅浅一层茶汤,那两条小鱼汲了水就像是突然活了过来,一明一暗地游来游去,简直是巧夺天工。
  朱慕昭看她一边答话,一边偷瞄茶几上的两仪壶。像是个瞧见稀罕的小孩儿,他的面容不禁柔和了少许,对她笑道:“这只两仪壶是当年辛老院士的得意之作,茶水入壶,消得一刻再取用,便多了些提神明目的奇效,你不妨试试。”
  他口中的辛老院士,并非会记司左判官辛雅,而是辛雅的父亲,曾在太史书苑教学的辛老太爷。
  余舒今天本来就是到大提点这里卖乖的。于是就顺着他的话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刚刚入口不觉得如何,只是比寻常茶水少些苦涩,但是过了一小会儿,她就明显地察觉到有一缕凉爽之气涌上头顶。人也跟着清醒过来。这种感觉。让她想到了同样是出自辛家的仿制太清鼎和醍醐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手上有辛家馈赠的一小部《奇巧珍物谱》,上面不见有这两仪壶的记载。想必也是辛家的不传之秘。
  “下个月初一是你与景尘的好日子,你仔细着,不要再出什么岔子。”朱慕昭如此叮咛她,只字不提朝中的风云变幻。
  余舒将茶杯放回原处,看着他运筹帷幄的样子,佯作好奇地发问:“听说太子派人前往宁冬城问罪,要将东菁王押送回京?”
  朱慕昭道:“姜怀赢抗旨不尊,理当严惩。”
  余舒神色迟疑:“东菁王既然已有不臣之心,又岂会束手就擒,若是他不肯回京,又当如何?”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轻描淡写一句话,余舒听着背脊发凉,太子眼下只是一个傀儡,大提点才是这个朝廷的决策者,东菁王尚未起兵谋反,他就将其认定成乱臣贼子,俨然是他早有预料会有这一天,那他会不会也知道薛睿带着云华前去投靠东菁王了呢?她为何觉得大提点这句话另有所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3/6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