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易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635

  辛雅心知她说的在理,可是要他咽下这口气又不能,于是道:“总得给他们个教训,免得都以为我辛家是软柿子好拿捏呢。”
  余舒言尽于此,便不再劝,起身告辞道:“这大半夜的,我也该回去了。”
  辛二爷和辛二太太连忙起身相送,谦谢道:“今晚让你来回奔波,实在过意不去,明日再到府上拜谢。”
  余舒笑拒了,“千万别,今晚说出去,就是菲菲在我那儿贪玩了,你们何必多此一举呢。”
  辛雅头还晕着,便没同她客气,摆摆手让儿子儿媳妇亲自送她出府,至于辛六,则是可怜巴巴地望着余舒走了。
  闹腾了一晚,到底是惊动了住在静园的辛老院士,深更半夜派人过来问话,辛雅没敢瞒着老爷子,一五一十地让人把话学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谁人清楚他能平平安安地守住司天监的官位,一半是托了老爷子的福呢。
  * * *
  翌日,余舒出门前就接到一张帖子,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辛老院士明日请她过府鉴宝,她正求之不得,欣然应邀。当天无话,到了第二天下午,余舒从司天监回家换了一身便服,带了半斤好茶伴手,便登门去了。
  走的不是辛家大门,而是北苑开在巷子里的后门,有个小童等着她,引她一路来到静园,直接进到一座两层高的书阁里,见到坐在窗子底下擦拭古玩的辛老院士。
  “来了,”辛老院士见她也不多礼,指着对面软垫让她坐下,顺手将一件玉器放在一旁地上,又捡起一根黑乎乎的铜杆秤,不知什么年头的老古董,眯缝起眼睛举到太阳底下细看。
  余舒随遇而安,盘起腿席地而坐,没忙着问东问西,而是感兴趣地东瞅瞅西望望,辨认着铺了一地的旧物,有的是她在《奇巧珍物谱》上见过的宝贝,有的则是市井之中随处可见的小玩意儿。
  辛老院士瞥她一眼,漫不经心地开口道:“你有什么事要找我老人家?”
  余舒愣了下,明明是他请她过来的吧。
  “哼,你先头不是哄了六儿那傻姑娘想要见我么,怎么想不起来啦?”
  闻言,余舒拍了脑袋,想起来是有这么回事,数月前,她是同辛六提起想见老爷子一面,后来祭祖大典一完,她诸事缠身,就给忘在脑后了。
  “老院士火眼金睛,什么都瞒不过您,晚辈确实是有一件事求教。”
  “火眼金睛?”辛老院士听着一个稀罕词儿,抖着眉毛笑道:“我看是老眼昏花吧,你这丫头不必拍马屁啦,这次你算是解了辛家一难,我本该谢你,有什么事你就说吧,老人家没别的本事,就是岁数大了,活得久了,见过的听过的比别人多一些。”
  余舒会心一笑,她就喜欢和人直来直去地说话,辛老院士比辛雅的脾气对她胃口多了。
  “老爷子可还记得,两年前我在辛日重光大易馆与您有过一面之缘?”
  辛老院士盯着她瞅了又瞅,回想道:“记得吧,当初你还是个黄毛丫头,没有现在这么大气魄,同你一起的还有薛家那个小鬼。”
  瞧这记性好的,余舒也想起当日场景,眼神不由地黯了黯,分心念起薛睿来。曾经朝夕相对,如今天各一方,她能算得到他的人是否平安,却算不出他的心思,是否同她一样呢?
  “怎么不说了?”辛老院士唤她回神。
  余舒收起思绪,抬眸望进他眼里,放缓了声音问道:“那您记不起得,当时我跟您提过一柄剑,剑身长有一尺八寸,满是铜锈,夜下观之若有红芒,手柄上刻着一个古字。”
  辛老院士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搁下了手里的铜秤,一根手指沾了唾沫,就在地上写画出一个字形,问她:“是这样吗?”
  余舒点点头。现在她可以确认,老人家百分之百知道那柄古剑的来历,不然他不可能记得这么清楚。
  “您当日告诉我,那不是一柄剑,却不肯告诉我那是什么,我今日就想求教您,能不能跟我说说那柄剑的来历呢?”
  辛老院士仰着头,两手抱在胸前,脸上有些恍惚,他似是陷入了回忆,好半天没有吱声,就在余舒忍不住再问的时候,忽听他叹息道:“那当然不是剑,那是本朝至尊的开国六器啊。”
  余舒浑身一僵,难以置信地瞪直了眼睛,开国六器!?一柄剑,又是开国六器,那岂不是——
  “纯钧剑,那是纯钧剑。”辛老院士自顾自地说道:“一百年前,熙宗在位,膝下有一位云峥皇子,虽天资绝艳,却是个离经叛道之人,他与一位女将军奉旨完婚,后来女将军犯了诛九族的大罪,云峥皇子为她劫狱,带着她躲避追兵,逃进了东郊皇陵,传闻中,他误入宁真皇后墓穴,盗走了纯钧剑,而后天降神力,带着他的妻子破墓而出,一路杀出了重围,从此消失无踪。纯钧剑,便从那时起便下落不明。”
  女将军和皇子的故事,余舒不止一次听过,辛老院士这个版本不是最真实的,却是最让她惊愕的。她调整了几次呼吸,掩饰了心慌,试探他道:“既是如此,您怎么知道纯钧剑长得什么样子呢?”
  辛老院士冷哼一声,鄙视她道:“小丫头,你可知道我辛家祖传的《奇巧珍物谱》从何而来?往上数三百年,当年跟着圣祖皇帝爷打江山的功臣之中,便有我辛家一位开山鼻祖,他将开国六器的形状绘制纸上,记载在《奇巧珍物谱》中,我怎么会不知道纯钧剑长什么样子呢?”
  说着,又一脸怀疑地反问她:“倒是你,又从哪里听说了纯钧剑的模样?”
  余舒心跳如雷,两手抄进袖口紧握成拳,面对他的疑问,随口就编出一段谎话,“我可以告诉您,但您得发誓帮我守口如瓶,不然我就不告诉您了。”
  辛老院士眼神闪烁,兴冲冲地挺直了腰,当下就发了一道毒誓,催着她快说。
  余舒吸一口气,小声告诉他:“您该认得景尘吧,就是云华易子和麓月长公主的儿子,从小就被送进龙虎山修道,后来回京就被先皇封了道子的那一个。”
  辛老院士斜眼看她,“认得,不就是差点同你成亲,大婚那天逃跑的那个小子。”
  余舒语噎,心道这老头不是隐居了么,怎么也知道她的八卦。她组织了一下语言,接着道:“没错,就是他。我与景尘早就认识,他进京之前,与我在义阳县结识,当时我就见过他身上带着那么一柄剑,只是后来他遭人追杀,那柄剑就丢了。我一直好奇那是什么宝贝,问他却不肯说,事后在大易馆遇见您,才会开口询问。”
  辛老院士一脸恍然大悟,点点头道:“原来如此啊。”
  余舒紧张兮兮道:“您可不许说出去啊,不然不定闹出什么乱子来呢,开国六器丢了,这可不是小事。”
  辛老院士翻着眼皮道:“老人家在你眼里恁没信用,就算说出去,有没有人信还不一定呢。不说不说,说了死全家,行了吧。”
  余舒干笑两声,起身向他作揖:“多谢老爷子指点迷津,我没别的事,就先告辞了。”
  辛老院士挥挥衣袖,不多留她,扭头便拾起了他的宝贝,擦擦擦。
  余舒稳着步子走出了书阁,神色平静地离开了辛家,坐上马车后,方才伸出汗津津的手掌在膝盖上擦了擦,兴奋地牙齿打颤。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万万没想到,纯钧剑早就落在她手上了!
  
  第七百八十七章
番外(十一)
  
  余舒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迫不及待地取出了被她搁在书架顶层积灰的剑匣。
  天色有些晚了,她将点亮的两盏烛台摆在茶几上,转身坐在长榻上,抽出剑匣取出里面的古剑,搁在膝上,一寸一寸地抚过锈迹斑斑的剑身,翻来覆去地确认这就是她当初在义阳时候得到的那一把剑。
  余舒兴奋过去,便陷入了回忆——这把剑最初是在一个妖道手上,此人抓了一群少男少女,欲取人血给古剑开锋,最后却栽在了路见不平的景尘手上。事后,她就顺手牵羊,将这把剑藏了起来,据为己有。是以她直到今天为止,都没有想到她顺手捡回来的破剑,就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六器纯钧剑。
  再仔细想想,她和青铮第一次在纪家景伤堂见面,他对她的态度就很值得推敲了,他先是对她问东问西,好像是在确认她是不是他要找的人,她记不得她答错了什么,他便对她没了兴趣,提也没提收徒的事。接着过了几天,他便张口要她拜师,她一开始是拒绝的,紧接着,她和余小修就被那个妖道的手下抓去了。
  余舒屈指敲敲脑袋,又记起一个细节,她将这把剑偷偷带回纪家藏匿时,正好被神出鬼没的青铮撞见,当时他是亲眼瞧见了她手上这把剑的。
  曾经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而今在她看来却是丝丝紧扣。青铮师父就是元峥皇子,一百年前他便从皇陵中盗走了纯钧剑,后来他留给龙虎山道派的是一把假剑,真剑还在他手上。
  二十年前,他让云华进京寻找《玄女六壬书》。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将纯钧剑交给他,结果云华成功盗取了《玄女六壬书》,却下落不明。
  恰逢百年之期到了,大安祸子入世,破命人现身,青铮便打主意到了破命人身上。他大约是算出了破命人就在义阳城纪家。所以才会在那里守株待兔。
  她终于可以肯定,青铮在决定收她为徒的时候,就一定确认了她是破命人。所以。这把剑根本就不是她偶然得来的,而是青铮一手安排好的。
  大徒弟盗取了《玄女六壬书》后就失踪了,他身上的七星子让青铮难以预料,于是就收了她这个铁定会和《玄女六壬书》有所瓜葛的二徒弟。并且暗中将纯钧剑交到她手上,伴随着她一步步逼近了真相。这把剑一度被她送给景尘,兜兜转转却还是回到了她的手上。
  假如一开始,她就知道这把剑是纯钧剑,知道她就是破命人。那她一定不会照着青铮的剧本走下去,可是现在,她却泥足深陷。由不得己。她手握纯钧剑,不可能交给任何人。就连云华她都信不过。照这么下去,未来不是她从云华手上夺取《玄女六壬书》,就是云华从她这里抢走纯钧剑。
  而他们两个人的目的,却截然相反,一个是要毁掉《玄女六壬书》,一个则是要保住《玄女六壬书》。
  余舒闭了闭眼睛,喃喃自语道:“师父,这一切是否都在您的算计之内,您这样安排,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她真想掘地三尺把青铮找出来,当面问一问他——若是您为了毁书,为何当年不把纯钧剑交到师兄手上,而是后来交给了我呢?
  ***
  余舒将纯钧剑严严实实地藏了起来,所幸没几个人见过这把剑,更没人会联想到开国六器头上。就连大提点都不知道真正的纯钧剑长得什么样子,唯一有记载的就是辛家的《奇巧珍物谱》,还是不传之秘。
  就在她刚刚收获了这样一个惊喜之后,京城平地砸下一道惊雷,一封八百里急报送进宫中——姜怀赢在宁冬城称帝,黄袍加身,割据安朝东北五郡,立国号大燕。
  大安建国三百年来,头一次有外臣自立称帝,可谓史无前例。
  崇贞帝惊怒之下,一扫先前以逸待劳的想法,当即召集群臣进宫商议,任命宣武大将军冯啸为讨逆大元帅,羽林军左统领尹元戎为先锋大将军,调集兵马,统领十万大军,前往东北收复失地,征讨逆贼姜怀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先帝不爱铺张,崇贞帝接手的大安国库充盈,再加上各个地方年年囤积的粮草,可供十万大军足足一年不断军饷。
  皇帝大举讨逆,朝中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有人站出来劝阻,却被盛怒之下的崇贞帝贬出朝堂,余舒隔岸观火,并没有往枪口上撞。
  三日后,冯啸和尹元戎等一众将士离京。就在这节骨眼上,朱慕昭致仕。崇贞帝气头上,象征性地挽留了他几句,便准许他辞官。
  一时间,司天监群龙无首。满朝文武一旁观望,猜测着任少监和曹左令谁能笑到最后,却想不到最后爆了一个冷门。
  圣旨传到司天监,三司两局近百名官吏赶到钟楼前听旨,开始乱糟糟的,朱慕昭是随着宣旨的秉礼大太监一同来的,换了一身便服的他威严犹存,场面很快就安静下来。
  众人按照官职高低站好位置,跪下听旨,任奇鸣和曹轲在最前头,余舒落后他们一步,然后便是辛雅、崔秀一等人。
  秉礼大太监抖开了手中织锦云纹的绢本,挑高着眉毛,锐声读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司天监传承三百余载,秉承圣孝贤温睿宁真皇后遗志,护佑江山社稷,累世功劳,可鉴可表。今将任命先帝亲封淼灵女使余舒,为司天监第十一代大提点,望汝承志,表率天下易家。”
  话声落,全场针落有声,唯有一人,面不改色地起身,越过众人上前,两手接过圣旨,高举头顶,遮住了眉心妖冶的朱砂,朗声昭昭道:“臣余舒领旨,谢圣上恩典!”
  说罢,面朝皇宫方向,屈膝再次跪倒,一连三拜,而后挺直了背脊,回头望了一眼如释重负的朱慕昭,转过身,面对司天监众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心服口服,谁人欢喜谁人愁,她冷眼环扫全场,单手托起圣旨,气出丹田——
  “今时今日起,尔等皆听我令。”
  众人沉默了数息,任奇鸣最先躬身作揖,而后是辛雅、崔秀一,坤翎局一干人等,陆陆续续,最后曹左令也不得不随大流低下头颅,近百人长揖到地,嗡嗡应声——
  “拜见太书。”
  余舒微微眯起了眼睛,说不出的畅快,她仰头望着天边缓缓升起的红日,胸中荡起万千豪情,凌云而上,直冲云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6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