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470

  永历七年九月,浙江台州总兵马信、温州副将胡来觐先后宣布反正。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台州、温州以及宁波府的象山县和处州府的青田县相继为浙江明军所据,台州镇、台州水师、温州协、处州青田城守营等部近万绿营归入浙江明军序列,继汉军八旗惨败后东南战场再度地震。
  浙江明军于此间东南、西南战场均处于均势的状态下,率先打破了僵局,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这是洪承畴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可是对此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出兵收复这两个府,水师或许还可以做到些事情,野地浪战,估计去了还不如不去,反倒是会分薄其他府县的守军。可若是什么也不做,坐视陈文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这更不是洪承畴愿意看到的事情。
  在洪承畴看来,马信和胡来觐反正,这结果本就是上一次四省会剿惨败时便种下的,只是远比他想象中爆发的要更快、更大而已。
  前段时间,洪承畴已经定下了封锁、迁界之令,为的就是将浙江明军锁死在金衢严处这四个府的空间之内,防止其实力扩张的速度过快。可是现如今,陆路的交通、货运、人力资源的补充倒是被遏制住了,可是台州和温州丢失,浙江明军完全可以靠海贸将其中一部分的损失弥补起来。甚至接到消息的那一晚,洪承畴都似乎看到了郑家的海船出入台、温的港口,以及陈文和郑成功协手共进的姿态。
  “张提督和刘提督的回书可到了?”
  “回经略的话,刚到。”
  看过了张勇和刘光弼的回信,洪承畴对于这份态度还是很是满意的,也算是难得的好消息。至于赣西的抗清义军,让蔡士英去头疼好了,他现在光是应付一个陈文就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暂时没工夫再管这些阿猫阿狗了。
  只是如斯神色,看在王辅臣的眼中却是另一番的感慨。初随洪承畴出京时,他记忆中的洪承畴可是意气风发,尤其是那份得脱囚笼的心态即便是有所压抑也无不看在他的眼中。可是到了今天,洪承畴出京南下才不过一年,却似乎已经老了十岁一般,剩下的也不过是苦苦支撑这四个字罢了。
  比之同为大内侍卫的张大元,王辅臣是流寇出身,当年就生活在洪承畴的威压之下多年,对于这位老经略的敬畏之情早已根深蒂固,所以伺候得也分外用心,观察到的自然也要更多于旁人。
  不比始终观察在侧的王辅臣,洪承畴此间的脑海中思虑的却是其他事情。
  数月前,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因出言悖逆下狱,紧接着便连出了那桩由陈文身世而起的“通浙案”。这事情,洪承畴很早就觉得不太多劲儿,但却始终没有时间理会,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结果却被宁完我、冯铨、刘正宗这帮辽东旧臣和北党利用来进行党争,借着调查陈文的身世一口气打掉了如今南党官位最高的两个大臣——陈名夏和陈之遴。
  如今满清朝廷内部,江南籍文官人人自危,唯恐被气势正盛的辽东旧臣和北党的组合借此扩大打击范围。
  洪承畴也是南方人,在朝中的时候同样是南党的成员。去年他之所以如此迅速的离开京城,牵扯到谭泰案的满洲贵族争端之中是一回事,东南战局恶化是一回事,看过天启朝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争衡,洪承畴已经嗅到了南北党争即将愈演愈烈的趋势,出于本能的设法逃离那片是非之地。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场党争居然会以这件莫名其妙的事情而迅速分出了胜负,曾经烜赫一时的南党就这么被打压了下去。
  朝中如今对他的弹劾声不绝于耳,洪承畴很清楚,顺治和那位皇太后愿意保他,只因为他的才具实在无可替代。亲贵大王陨落殆尽,地方的其他督抚也远没有能够替代他的人选,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他对满清朝廷最大的用处也是在军务方面——对抗陈文和郑成功这两个如今声势日盛的明军大帅的能力上。
  “也不知道那个耶稣会的修士走到哪了,那个西班牙方阵到底有没有用。”
  脑海中浮想联翩,洪承畴手上却没有停下。很快,一封命令就写就完成,直接送到广信府那里。
  “这个希望到来之前,必须扯住陈文的一条腿,绝不能让他的实力提升得太快了。否则的话,朝廷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
  利用历史上就曾主动反正的马信,从而兵不血刃的收复了台州和温州这两个沿海的府,陈文此番可谓是收获良多。
  台州一府六县,分别是宁海、天台、临海、仙居、黄岩和太平;温州一府五县,分别是乐清、永嘉、瑞安、泰顺、平阳;再加上宁波府的象山县和处州府的青田县。除了在南塘营在象山与当地的宁波绿营有过极小规模的冲突外,其他的十二个县所杀的满清将校官吏和士卒加在一起不过个位数字而已。
  有明一朝,府县与卫所并行,一口气收复了十三个县的地盘,这片区域中的台州卫、温州卫、海门卫、松门卫、磐石卫、昌国卫、金乡卫以及下属的钱仓所、爵溪所、健跳所、石浦前后所、桃渚所、楚门所、隘顽所、新河所、前所、蒲岐所、宁村所、海安所、沙园所、蒲门所等一众卫所也尽皆收入陈文的囊中。
  台、温二府在如今并非是什么富庶所在,但是沿海的地理位置,使得陈文得到了梦寐以求多年的出海口,海洋贸易便可以逐步起行,提升实力的方式也多了许多,不再仅限于农耕。不过比起这些,对于陈文来说最大的收获还是马信这个武将。
  “子玉,本帅果然没有看错你,确是大将之材。”
  “侯爷谬赞,末将只是按照侯爷的方略行事而已,当不得,当不得。”
  “子玉你过谦了,吾只是定下个大致的方向,其中的细节皆是由你自行完善的,能够一口气将温州和台州水师尽数收服,没什么当不得的。”
  在陈文的印象中,历史上郑成功对于反正的武将中那些善于骑射、陆战的一向另眼相看,比如舟山副将巴成功及其继任者王戎、台州总兵马信及其继任者李必。这些武将的加入增强了郑成功的福建明军的陆战能力,使得这支由闽海海盗起家的大军在作战能力上得到了质的提升。
  同样的道理,满清那边对于福建明军的降将同样如此,比如施琅、黄梧都得到高官厚爵的赏赐。尤其是黄梧,降清时不过一镇帅,转瞬间就得到了海澄公的爵位。相较之下,后世吹的已经没边了的施琅大将军,降清时同样是镇帅,当时郑成功的军队还要更少,这个镇帅的含金量也更高,可投过去后反倒降了一级,成了副将,到了平台后阴了姚启圣一把才得授的侯爵。甚至可以说,若非三藩之乱时黄梧身死,只怕连平台的机会施琅都未必会有。
  久在内陆,陈文不缺善于陆战的武将,他麾下的李瑞鑫、尹钺二人如今也都能够独当一面。而吴登科则胜在稳重,读书养气多年,已经不再是当年在大兰山时的那般了,同样是值得放心使用的武将。便是其他如今已经升作总兵、副将的部将也都经历过太多的战事,经验方面早已丝毫不落于普通绿营武将之下了。但是即便如此,马信的到来却同样让陈文感到喜悦。
  马信的个人能力很强,对战略布局和战场细节的掌控能力都很强。历史上马信投到郑成功麾下后,几乎是连战连捷,很快就成为了郑成功麾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将领。等到郑成功东征台湾,马信也是坚定的支持者,在拿下台湾后于彰化一带屯田练兵,权利很是不小。
  “你的职位,吾已经考虑好了,不过在此之前,你还需要先熟悉下咱们浙江王师的编制、战法。你在台州绿营的部下也将进入到浙江讲武学堂和新兵训练营中重新训练,结束后会有一个全新的番号,台州绿营这个旗号是不能出现在王师之中的。”
  “末将明白,末将谨遵侯爷命令。”
  “子玉啊,不要再叫什么侯爷了,那是文官和外人称呼的,大帅二字,即可。”
  听闻此言,马信的面上不由得一喜,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自然欣喜非常。
  “是,末将谨遵大帅号令。”
  陈文记得,以前看过的一本武侠小说中,提到郑成功麾下的五虎上将,其中的一个便是马信。现在根据张俊此前的观察和陈文的情报,仔细想来,其实这五个人在郑军中得到重用的时间根本不一样,完全不能拿西蜀五虎上将那样去套。
  排名第一的施琅,乃是郑成功早期的重要部将之一,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就降清了;第二个是刘国轩,此人是永历八年靠着将漳州送给郑成功的功劳从一个守门千总一跃而起为镇帅的,不过郑成功在世时,刘国轩始终不上不下,后来还是在郑经手下才逐渐成为郑氏集团的重要将领,不过那时候,郑成功留下来的那些大将已经在郑氏内讧中死的死,降的降,刘国轩靠着欺负台湾原住民才逐渐得势,感觉廖化都比他靠谱。
  剩下的三个人中,一个是周全斌,郑成功的谋主之一,主导了很长时间郑成功大军的大战略;另一个这是郑成功在世时最重要的部将甘辉,后来死在了南京之战,可以说是郑成功在那一战中最大的损失之一;而最后一个便是马信,反正后鲜有败绩,别说是在反正武将之中,便是在郑军中也是翘楚般的人物。
  这五虎上将,虽说前两个名不副实,但却并不能掩盖后三个人的能力和影响。提前不到两年就挖了郑成功的墙角,而且还是原本在郑成功大军中能力最强的那几个上将中的一员,作为一个厚道人,弄得陈文都感觉有些对不住郑成功了。
  “禀告大帅,末将临来时,胡副将托末将向大帅问安。另外,青田县那边洪老匹夫派人修建的一座棱堡现在还远没有完工,不知道当如何处置?”
  台州那里,侯国远带着南塘营已经接防,温州那边陈文准备让吴登科带着丽水营把住青田和府城这两点,将处州和温州兼顾起来,只是尚未成行,胡来觐便只能暂且留在那里,等待吴登科接防完毕后才能到金华来面见陈文。不过既然温州已经为明军收复,那座棱堡就没了意义,要不要趁着修城的民夫还没有遣散把修好的那一小部分都拆了,陈文却还没有命令下来。
  “这事情我会派人通知吴登科和胡来觐,不用费力气扒了,就留着它,顺便让人在靠近官道的位置立个碑,就写上:洪承畴筑棱堡于此!”
第三十五章
会议
  永历七年九月二十五,浙江明军自成立以来第一次侯府下属各司与负责行政和司法的文官代表在侯府的大会议室共同进行会议,而会议的议题便是新近收复的台州和温州的卫所存废问题。
  与此前收复的金衢严处四府,卫所只有一个处州卫和衢州、严州和金华的守御千户所不同,新近收复的这两个府的范围内还有大量的内陆卫所和沿海备倭卫所,管理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土地是一回事,这些内地和沿海备倭卫所据马信和胡来觐表示,还有很多卫所的军户存在。
  金衢严处四府,只有一个卫和三个守御千户所,由于是内地卫所,有明一朝两百余年过来,也不似沿海的备倭卫所还要参与、协助抗倭的事宜,卫所的田土早就被侵占一空。有的是卫所军官干的,有的则是本地的士绅所为,以至于陈文初到金华时,金华守御千户所已经只剩下了一个位于子城里的衙门,里面连个军官都没有了。
  金衢严处四府已经彻底改行陈文改良过的卫所制度了,这四个府原本的卫所军官所剩无几,军户也只要改成民籍就算是完工了,可是新近收复的台州和温州可是截然不同。
  “根据台州马将军和温州胡将军的报告,如今台州和温州两地还有大量的沿海备倭卫所存在,军户据说也为数不少。至于具体有多少军户,现在还很难说清,卫所的田土方面,尤其是盐田还剩下多少也不是很清楚。”
  “那有什么现在能弄清楚的?”
  对于周敬亭的说法,孙钰表现得有些不太满意。不过在此间的文官当中,敢于如此直言不讳的当面质疑周敬亭的也只有他一个,所有人都知道,周敬亭的妹妹如今可是陈文的正妻,侯府的夫人,这个大舅哥已经不再仅仅是幕僚之首那么简单的了。
  “回孙知府的话,下官得到情况只有这么多,侯府已经派出军官和幕僚前去调查了,只是暂时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时间太短,调查开始进行了就已经不错了,山高路远,卫所也没有曾经的组织力了,需要时间是实话。听到这话,孙钰点了点头,随即看向陈文。
  “今天把诸君召集过来,为的便是这些卫所的存废问题。众所周知,我浙江王师收复了的金衢严处四府,如今已经对皇明此前的卫所制度进行了改良。但是新近收复的台州和温州的情况大有不同,那里还有大量的沿海备倭卫所,卫所军官、军户数量不少,今日便是商议如何进行管理的。”
  陈文所说的事情,在座的军官、文官都有所耳闻,私底下甚至还有专门找过已经前去浙江讲武学堂报道的马信打听具体情况的,此刻听到陈文把话说完,在座的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番后,四省会剿期间代理过金华知府的郭志刚便起身向陈文拱手示意。
  “下官以为,皇明卫所制度早已朽烂,侯爷针对其进行改良,如今已初见成效,当在台州和温州扩展开来。”
  “郭同知此话在理。”
  “下官附议。”
  “……”
  会议大厅中,孙钰带来的文官们纷纷出言附和,反倒是各司的文职军官闭口不言,似乎还在权衡着些什么。
  陈文扫视过了一番,他很清楚,按照如今改良后的卫所制度,这些卫所都将被撤销,军户改籍为民,屯田也变为民田,归官府管辖,而非卫所。这些变革对于文官而言,乃是在增大他们的权利,自然是趋之若鹜。但是对于文职军官们来说,这些卫所里的军屯是变成民田,还是收归军田用来分地;卫所的军户是改籍为民,还是作为备补兵等待征召;卫所里原本的那些军官又当如何处置,这些事情都需要衡量清楚才能做出决定,所以倒也不急着出言。
  “改良后的卫所制度乃是我浙江王师军功授田制度的基础,本官亦是以为应当在台州和温州尽快实行开来。”
  孙钰出言,陈文点了点头,便开口说道:“军功授田是根本,不容更改,现在本侯需要诸君出谋划策的乃是那些军田、卫所军官和军户当如何处置,可以畅所欲言。”
  陈文直接把此事的难点揭了出来,在座的文官和文职军官们便开始了以着各自的小团体进行低声商讨。直到良久之后,郭志刚便开口向陈文说出他的想法。
  “下官以为,当如此前在金衢严处四府一般,直接改籍为民,屯田也当归官府所有,转给卫所还是留作他用皆可,至于卫所军官,则应当由浙江讲武学堂进行训练和考核,挑选出有用之才分授军镇和卫所的官职。”
  孙钰是如今浙江明军占领区文官集团的领袖,不过相比其他文官,孙钰看事情更加全面,也能够站在军队的处境考虑,反倒是没有为文官争什么权益的心思。而郭志刚,虽然还只是个同知,但其实久在孙钰这个顶着知府的官职干着巡抚活计的上司的下面做事,于地位上也已经不是其他几个府的知府能够相比的了,此间自然是由他开口。
  郭志刚的意思很简单,这些卫所,有用的全部归官府,军屯、军户皆是如此,而没用的卫所军官则留给军队,训练成什么样子,是你们的事情,文官们是没兴趣管的。
  此言一出,几个文职军官对视了一眼,那个负责统筹卫所事务的军官便起身示意,开口说道:“郭同知此言差矣,以末将愚见,那些卫所的军屯本就是左军都督府下属的浙江都指挥使司的,军官和军户亦是如此。大帅改良卫所制度,但是这些旧卫所的东西也理应由新卫所继承,贸贸然划归府县,实为不妥。”
  军官一语说罢,立刻引起了其他文职军官的附和之声,可也就在这时,另一个文官却起身说道:“非也非也,梁将军不见金衢严处之旧例乎?”
  之乎者也所言的旧例,便是军户改籍为民,不过这话一经说出,那个姓梁的军官身旁的一个军官便转而说道:“时移世易,大帅也跟咱们说过,处理公务应该视情况而异。如今之台、温,与金衢严处的那些卫所可不一样。”
  说话之人,乃是负责战兵、驻军、新兵、卫所备补兵训练的军官,浙江讲武学堂也在这个司的旗下,自然要出言相争。
  陈文的这些文职军官,全部都是当年在大兰山上就追随他的军官,经过了这几年的学习,文案工作也都能够胜任,尤其是值得信任。
  反驳了那个之乎者也,这个军官立刻就转而面向陈文,拱手言道:“据末将所知,金衢严处这四个府,军屯几乎侵占一空,军户也星散到几乎全无,当初便是末将带队占领金华守御千户所的,那里空得连耗子都不跑了。”
  这话一出,一个文官差点儿笑了出来,可是紧接着,只见这个军官说道:“为了此事,末将和梁主事昨天特意去讲武学堂里咨询过马将军,台州和温州的卫所多为备倭卫所,糜烂的情况不比内地卫所,屯田和军户还很有不少,根本不可以一概而论。”
  此刻的金华府,说对台州和温州最为了解的肯定是马信,根本不作第二人想,文官那边一听说那两个军官近水楼台先得月直接把马信抬了出来,登时便是脸色一变。
  “备倭卫所也是卫所,皇明以前的那些卫所,在制度上都已经败坏了,根本起不到备倭的作用,还是应该趁早取缔才是正途。”
  “又没说不取缔,但是那些军屯、军官和军户怎么分总要有个说法。”
  “有旧例可循,有故事可依,还需要说什么?”
  “情况不同,也可以为依循故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