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70

  先前那三问,孙钰无言以对。
  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在他眼中,陈文为人谦和,虽然爱睡懒觉,却不似寻常纨绔子弟。无论是官身小吏,还是贩夫走卒,他都能以礼相待、畅所欲言,从来没有因为身份而歧视过他人,也没有因为他人的地位而奴颜婢膝,在他眼中仿佛人皆平等一般。
  虽然这在此时是不可理喻的,可也正是这一点让孙钰钦佩不已,但是他也很清楚,这样的性格在这个尊卑有序的社会下必然会被视为异类。
  只是孙钰不知道,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近代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风起云涌,几十年后的中国,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在那个时代,没有人认为其他人可以天经地义的奴役他们,也没有人认为中国如果没有了皇帝和主子,老百姓们就活不下去了。
  正如陈文曾经读过的一部小说所说的——每个自由人都是他自己的君王!
  可是,王翊这最后那一问却让孙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和失望。
  “卑职并非任何人的说客,也不会接受任何不相干的指使。卑职今日前来为陈文请求二位上官重用,其人并不知晓,卑职也不需要他知道。只是此人确实才具无双,若能为王师所用,于国事必有进益。”
  说着,孙钰一头磕在地上。“卑职此心昭昭,天地可鉴,日月可表。”
  掷地有声!
  王江坐在一旁静静的观察着眼前这二人的一举一动,孙钰的人品操守他是相信的,此乃是这段时间孙钰通过工作成绩应得的;而王翊的愤怒,他似乎也摸到了一丝脉络,但是这却让他不寒而栗。
  “孙司库,你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不可能不知道亚圣所说的五伦啊。难道你就不觉得陈文此人无视尊卑礼义,心中无有忠义之心吗?难道你就不怕他日后会成为陈胜、黄巢、刘福通那样扰乱天下的混世魔王吗?”
  接着,王翊语重心长地说道:“陈文才学非凡,我等有目共睹,而且这很可能只是我们只是看到一部分而言。可是你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他的能力越大日后扰乱天下的力量就越大吗?”
  虽然王翊并不认识蜘蛛侠的叔叔班帕克,但他还是说出了一番类似的话。
  此言一出,孙钰立刻惊呆于原地,犹自看着正在喘着粗气,仿佛费劲全身气力才将这块堵在心中的巨石搬开一般的王翊。
  而王江则瘫坐在椅子上,细细的回忆着和陈文相处时的每一个细节,以及从胡二口中得知的陈文平日里所讲的故事。
  很快,孙钰就反应了过来,眼中的目光也瞬间恢复到了刚进门时那般有若实质的状态。
  “卑职平日与陈文交往时,曾听他言及过星相之学,卑职记得他当时是这样说的。”
  中国古代禁止私学天文,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君权天授”、“天命转移”、“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神秘的色彩,不得不与星占、谶纬之学带有瓜葛,从而沦为纯粹的统治工具。但是,私下学习却是屡禁不止,甚至被视为时尚。
  孙钰知道,陈文平日里的言行举止虽然尽可能的模仿周围的人,但是在细节和理念上却总是与常人大为不同。既然王翊已经先入为主的认为陈文有扰乱天下的可能性存在,那么所性全无顾忌的说下去,否则只会后患无穷。
  “三代之时,君主贤明,官吏清廉,贫富差距极小,百姓安居乐业,也没有饥饿和贫寒,即使是升斗小民也可以书怨华表,所以世间没有冤狱,没有不平之法。是故,那等不忍言之事千载方有一次。”
  “秦汉之后,昏君佞臣大行其道,特权阶级盘剥、强占百姓家产,使得贫富差距加大,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贫寒、饥饿引来争斗不休,所以百年便是一大劫数。即便偶有明君贤臣治世,也不过是拖延了王朝覆灭的日期,至多三百年,便会荧惑四出,天下板荡。”
  “荧惑星动,百姓流离失所,帝星飘摇。此刻若有武曲星君下凡,或可延续国祚,若无武曲星君下凡或所降星君回天乏术,则摇光宫破军星君降世。”
  “当破军星大放异彩之时,万星失色,帝星黯淡。直到破军星君扫尽荧惑,帝星方能重炽。届时,破军星君再归星位,直到下一次其他星君无力回天之时才会再次大亮。”
  这段话乃是先前陈文和孙钰畅谈天下形势之时,有一次无意间提到了甲申国难和李自成所引发的言论。
  作为一个现代人,陈文知道封建王朝末期体制僵化、腐败横行、军纪败坏等原因,导致了百姓流离失所,正是因为吃不上饭,为了生存百姓才会揭竿而起、反抗暴政,于是天下大乱。
  虽然这期间,作为受害者的流民同时也在充当施暴者的角色,但是这一切却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所造成的。
  有道是乱世人为蚁,求生即为贼。
  若是能太太平平的活下去,依靠着自身的才能和力量一步步改变命运,活得更好。又有几人愿为蚁,几人愿为贼?
  听完了这一切,王江仿佛自言自语般地说道:“这,不是这样的啊。”
  确实不是这样的!
  在历朝历代的封建士大夫的口中,这个理论应该是自古荧惑星动,则奸佞出,可是即便如此,也不过是使帝星飘摇,丝毫不能减弱紫薇星君的光芒。可是破军星君一旦降世,则万星失色,帝星也黯淡无光。
  千百年来,武曲星始终压制着破军星,使其不能大放异彩。三代之时,明君贤臣,圣圣相继,破军星千年放得大亮。而秦汉之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大治之后百年,最多三百年破军星便会大亮一次,是为三百年一大劫也。
  是故,劫数天定,非人力所能及也。
  “我也是这样问他,可是他却给我举了个例子。”
  “弱宋立国百余年,宋徽宗昏君临朝,蔡京、高俅等奸佞持国,百姓无以为生,宋江方腊纷纷揭竿而起,就连夷狄也乘乱入侵中国。后岳王出世,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虽未能扫尽荧惑,却使得破军星不至在那时便大放异彩。”
  “南渡百余年后,史弥远、贾似道、留梦炎接连祸国,蒙元南下。因宋高秦桧冤杀岳飞,武曲星君不再降世,于是上天降下了文天祥文丞相那样的文曲星君。若是承平之世,文曲星君一人足矣,可到了乱世,唯有武曲星君方能扫尽荧惑。是故,弱宋不能自守,夷狄窃取华夏。”
  “再过百年,刘福通以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为号,起兵反元,破军星大亮,扫尽荧惑。而后有本朝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扫尽海内胡腥,华夏帝星重炽,破军星君方才归位。”
  陈文的理论本身就是在偷换概念,但是他不承认暴元为华夏正统的言论,在眼下的时局却是极其符合这些有志于驱除满清、中兴大明的明臣的口味。
  不过,陈文记得,但凡是天下大乱后重归一统的王朝,立国初期无不轻徭减赋、抑制兼并、清除腐败。因为开国之君皆是从乱世中的尸山血海中走来,他们很清楚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使王朝倾覆。
  可是,这样做却触及到了特权阶级的利益。待开国之君百年,承平之时出生的新主临朝,对于这些没有了深刻的体会,便会被特权阶级的声音淹没,新的轮回便会重新开始。
  “历朝历代,概莫如是!”
  孙钰虽然有举人功名,享受着明王朝的优待政策,但是他出身贫寒,父母千辛万苦的打理着那个小食铺供他读书,还有忍受着贪官污吏的盘剥,这些都是他看在眼里的。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更加发奋的读书,考取功名,试图改变家族的处境。
  相比之下,王翊和王江先前只是秀才身份,还不足以借此获得特权,耕读传家的他们对于这些更有体会。否则当年许都一人作乱,缘何旬月间十余万人景从?正因如此,王江陷入了沉默之中,唯有沉思。
  而此刻,一向坚定的王翊不出意外的怒火重燃。
  “你们二人真是糊涂啊,难道你们看不出他已经以破军星君转世自诩了吗?你们就不怕日后无颜面见列祖列宗吗?”
  孙钰很清楚,王翊显然已经对他复述的陈文所讲的话产生了共鸣。可是作为一个忠臣,王翊依然害怕,万一陈文心怀叵测,其人一旦势大便会对大明王朝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这也是他无法容忍的。
  眼见于此,孙钰只得说道:“王经略,您所讲的卑职很清楚。可是眼下鞑虏占据中国十之八九,国朝危在旦夕,越来越多的士人不是出仕满清、就是隐居乡里,他们已经对国朝失望以极。此时若再无英雄奋起,崖山之哀只怕很快便会重现于今了啊。”
  说到这里,孙钰的目光再次尖锐起来。
  “卑职知道,摇光宫破军星君青睐那些勇于任事、刚强坚毅、善恶分明、甚至争强好胜之人,可是并非拥有这些特质的人就一定是破军星君的转世分身,开阳宫武曲星君一样青眼于那些刚毅果决之人。”
  “退一万步讲,就算陈文真的受破军星君庇佑,那又如何?事在人为,李自成身边都是牛金星、宋献策那等不知忠义为何物的小人,他李自成自然要谋朝篡位。陈文虽然忠义之心不强,却深信夷夏之防。如果我们可以善加引导,陈文未必不能成为岳王那样的忠良。”
  听完这一番话,王翊心中的怒气开始缓缓消散,而王江的目光也逐渐的重新灵动起来,似乎是若有所思一般。
  “你先退下吧,此事本官和王副宪还需要再行商议。”
  行过礼,孙钰便大步走出了中军大厅。
  天色阴沉,如同当今的时局一般,只有些许阳光能穿透云层。孙钰仰望天空,心中回响着他在王翊面前强行抑制住的话语。
  “如果事不能为,那么只要能够报仇雪恨,只要能够驱除鞑虏,使九州不至再度沾染胡腥。我孙钰不在乎由哪位宗亲大王即皇帝位,也不在乎哪位中土英雄登基为帝。”
第二十八章
星君(中)
  晚饭时分,陈文回到了孙家。
  和昨天相比,今天的摊牌行动却显得极其的不顺利。
  上午,陈文匆匆的赶到临近的村子去见那个台州汉子,结果却从邻人口中得知,那厮竟然在昨天就已经离开了。
  更可气的是,他的邻居告诉陈文,那汉子正是听了陈文的讲古,觉得自己生逢乱世,不能在此蹉跎岁月,所以决定南下去投效新昌伯俞国望。至于为什么要去投俞国望,那是因为俞国望麾下台州人很多,不会受到地域歧视。
  听完这话,陈文嘴上夸赞一番,可心中却不由得大骂。
  看来是不需要抢先注册天地会了,直接注册同盟会好了。就凭着我这堪比尤里的洗脑能力,直接组织暴动或者攒人刺杀满清高官不就完了吗?还打仗干毛线啊。
  从那出来,陈文也顾不得吃午饭,开始按照名单挨家挨户的穿吴登科那个几个乡党。可结果却是这群混蛋一个个的不是要听听吴登科的意思,就是打算先看看孙钰的行止。
  等陈文见到吴登科时,这个五大三粗,且一向心直口快的汉子竟然也是扭扭捏捏的想问问孙钰是怎么决定的。
  这帮金华佬还真特么抱团,陈文心中不禁暗骂。
  在他看来,他和李瑞鑫交往不过两次,就能凭借着后世的军事思想将这个眼高于顶的汉子收入囊中,想来那些已经接触了将近半个月的目标们,他应该是可以手到擒来的吧。可最后的结果呢,竟然会是如此。这让他有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叹。
  只是,陈文没有想过。李瑞鑫本身对于此地已经不存在归属感,尤其是他的好友和好友的母亲相继离世之后,一颗投军杀贼的心又重新炽热起来,而他的出现正给了李瑞鑫这个机会,所以才会如此轻易。
  用句三国游戏里的说法,李瑞鑫本身就是在野武将,而陈文的声望值虽然不高,但是潜力很大,所以人才登庸起来比较容易。
  而吴登科等人却是截然不同,他们这一伙人乃是一起来到大兰山的,虽然在此地不太受待见,但是由于孙钰已经被大兰山集团所接纳,而且获得了晋升,使得他们对此地心怀希望。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正是如此。
  再套一次先前的说法,和李瑞鑫不同,吴登科等人并非在野武将,而是在职武将,虽然忠诚度不高,但也是有主君的武将。故此,人才登庸起来就要困难得多了。
  那么,一切的节点就都在孙钰一个人身上了,陈文心中暗道。
  待陈文回到孙家时,晚饭已经做好。本来陈文还打算先和孙钰谈谈,可是一想到晚上还得讲古,就暂且熄了这份心思。而孙钰虽然也有此意,但最后还是决定等陈文回来再说。
  吃过晚饭,陈文回到西屋去拿今天讲古要用的稿子,这个故事他很熟捻,但是也要在讲之前复习一下,否则说错了的话就丢人了。
  待他翻出了先前准备好的那份存稿时,陈文心中暗骂,自己真是被清军可能提前出发的消息冲昏了头脑,若是讲过这篇之后再去找吴登科等人摊牌的话,效果肯定要比现在强得多。
  待陈文来到打谷场,现场已经是人头攒动,他二话不说,环顾一礼便直奔主题。“今天要讲的乃是本朝的一位英雄。”
  “他祖籍南直隶,却出生于山东。”
  “他任职于登州,却扬名于浙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