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470

  “那位钱,不,可是那楸枰三局如今有异?”
  钱谦益的身份名声,若是他出了什么大事情,很快就会传遍大江南北,陈文如此表情除了是钱谦益出事了,更大的可能便是楸枰三局出了问题,根本不做他想。
  “楸枰三局还是老样子,只是执行的几家,如今却是各怀着各自的心思,三家会师南京的事情只怕是没戏了。”
  “哦。”
  如今的明军各部,各有各的利益所在,这些事情周岳颖与陈文成亲后或多或少也都听说过,对于楸枰三局这等需要几方势力配合才能取得成功的战略她本就没有寄予太大的希望。
  可是对于陈文而言,当年在大兰山上渴望与诸势力配合抗击清军反遭排挤,后来邀请李定国合力进攻江西结果反被婉言拒绝,如今楸枰三局看上去已是不可为了,心中难免会有些异样的感受浮现,甚至已经压得他有些呼吸不顺畅。
  “孙可望,我从未指望过。只是今天郑泰与我提及的还是贸易上的事情,其中更是向陈文订购了两种兵器和一种铠甲,连图纸都带来了,着实让陈文大开了眼界。只是明日他便启程返回福建了,到现在为止别说是联手攻略福建了,便是楸枰三局也绝口不提,他背后的那位国姓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只怕是不言自明了吧。”
  “那又如何?”
  不比后世人,如今在周岳颖眼里,孙可望、郑成功甚至是李定国,他们都还没有盖棺论定,不过都是些军阀而已,哪怕是如今她的夫君也个军阀,在她看来这些人也大有不及——无他,陈文一路走来乃是白手起家,短短三年就已经在东南战场上取得了如此的成绩;那几个人不是流寇余孽,靠着继承逆贼张献忠的遗泽起家,就是东南最大的海商和海盗,曾经拥兵二十余万的福建军阀的儿子,根本无法与她的夫君相提并论。
  没有这一份对民族英雄的仰望和来自于内心的与英雄通力合作的渴望,或者说,正因为一直以来便没有这份负担,周岳颖反倒比陈文这个穿越者看得更加清楚。
  “如今的东南四省于大明来说已经局势愈加的好了起来,这些尽皆是夫君带着夫君麾下的数万官吏将士一步一个脚印儿,在鞑子重兵围困的夹缝里打拼出来的。日后大明得以中兴,夫君也会是最大的功臣。楸枰三局能成,了不得夫君便给那钱虞山一个面子;若是不能成,没有他们,难道咱们浙江王师便不去北伐了吗?”
  此言甫一入耳,陈文登时便是一愣,待他将个中三味细细的品了一遍,一下子就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的女子。
  “妾身失言了,还望夫君恕罪。”
  陈文的反应吓了周岳颖一跳,其实这番心里话一旦脱口而出,她也有些后悔把话说得太过缺乏婉转了。待看到陈文的反应,她更是吓了一跳,连忙拜倒在地。
  书房中,陈文和周岳颖一立一跪,就连空气似乎也凝滞了一般。片刻之后,陈文将周岳颖扶了起来,紧接着便深深的吻在那樱唇之上。
  周岳颖断没有想象到陈文会如此,瞪大了双眸,整个人惊呆一般,任凭着陈文将她搂在怀中,仿佛要将二者融为一体那般。直到良久之后,一吻终了,陈文却再不复刚刚的那般阴郁,就连整个人的气质似乎也得以升华。
  “娘子啊,你真是我陈文的女诸葛。确实如你所言,没了他郑屠户,难道我姓陈的还要吃带毛猪不成。”
  爽朗的大笑声中,积郁于胸多年的负累烟消云散,陈文的气势冲天而起。
  此时此刻,看在周岳颖的眼中,如果说从前的陈文只是藏剑于鞘,将锋芒隐藏在了求全二字之中,这一刻的突变,她看到的却仿佛是一把宝剑出鞘,直至云霄!
  ……
  第二天一早,陈文便带着秀国公府及金华府城的文武官员出城送别返回福建的郑泰和与之同行而后再返回贵阳的宣诏使者。
  他们这一行人会在婺江码头乘船,经东阳江、衢江,再由陆路进入处州,沿瓯江抵达三盘与舰队汇合。这一路,浙江内河水师和处州、温州的驻军会护送他们前行,衢州、处州和温州的驿站系统会照料他们的食水所需,总不会失了礼数。
  婺江码头,送行的人群已经抵达,陈文和郑泰也把臂同行,直到引了送行酒,郑泰一行人才登上军舰,倒是在上船之前,郑泰却还是再三的补充了一句,为的便是加深陈文更大的印象。
  “辅仁,愚兄此番回去,最迟明年四月便会把购货的银两送到,那事情,还望多多上心。”
  “兄长可是信不过在下?”
  “愚兄绝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此事实在事关重大,还望辅仁原谅愚兄这份多言。”
  “兄长且放宽了心,回到福建也替吾知会到大木,这事情吾既然应了,那便绝不会失言,总会按期把那批货物准备妥当的。”
  贸易的事情,郑泰已经交给了一个名为杨英的户官,由此人全权负责这一次福建明军的大采购,以及双方的后续合作。此番有了陈文的再三保证,郑泰也彻底放宽了心,登上军舰后终于踏上了返程的路。
  郑泰,确切的说是郑成功请求陈文帮忙的事情,乃是一种铠甲和两种兵器的大规模制造,为此他不惜提出了明年四月之前,无论制造完成几成,郑泰都会带着全额的购货款前来。由此可见,其对这些兵器、铠甲的重视。
  郑成功要的两种兵器,一种是鲁密铳,另一种则是长柄的斩马刀。
  这两种兵器,鲁密铳是如今浙江明军火铳手的制式装备,郑成功有所耳闻。相较如今郑军中装备的鸟铳,无论是日本制造的铁炮,还是浙江明军此番出售的那一大批自造和缴获来的鸟铳,鲁密铳虽然也还是属于那种枪管较细、弹丸较小的轻型火绳枪,但是比起前者,鲁密铳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面对依旧以鸟铳为主的清军火铳手时势必将会占据一定的优势。
  陈文的军中,由于燧发枪机早已研发成功但产量可怜,如今也只有南塘营彻底完成了换装,第二批用以给近卫营进行换装的该装了燧发枪机的鲁密铳还在制造之中,想要使用怎么也得明年见了。
  燧发枪机自己都不够用,陈文自然也不可能给郑成功大批量制造,只是送了两支短小的燧发手铳给郑成功和郑泰,作为礼物而已。此番定下的货,也都是火绳枪机的原版鲁密铳。当然,枪托上的斩马刀也是同样取消了的,因为这东西根本就是浪费。
  鲁密铳如果能够大量装备,福建明军在面对清军时于火力上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不过,在机枪和速射炮普及前,肉搏战才是战场的主旋律,已经与满清交锋多年的郑成功自然不会像那些士大夫一样沉迷火器,所以才会有了第二种大量订购的武器——斩马刀。
  只不过,当那时陈文听到了郑泰的请求,尤其是亲眼看过了图纸后,虽说面上没怎么样,但内心的震动却是无以复加。
第五十三章
工业
  斩马刀,这种兵器自骑兵出现在战场上之后便随之而生,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唐军所使用的陌刀。
  由于陌刀在唐时不允许陪葬,后世没有出土,但是根据记载,陌刀长七尺,其中刃长三尺、柄长四尺——唐代一尺合算后世30厘米左右,也就是说一把陌刀光是刀刃就将近一米长。据说此兵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尤其是用以对抗骑兵,乃是唐军以步克骑的一大利器。
  奈何当时各都护府军器自备,陌刀在形制上也千差万别,再加上没有出土的老问题,后世对于其样式也没有一个定论,甚至在郭子仪墓的壁画上陌刀完全是三尖两刃刀的造型。但是郑泰带来的图纸,却更像是唐代史书中记述的那般模样,只是刀刃的长度从三尺变成了两尺,仅此而已。
  其实斩马刀这种装备在明清两军中也是存在的,只是陈文从一开始便是以鸳鸯阵起家,鸳鸯阵中没有斩马刀,所以军中始终没有装备。倒是历次的缴获了不少,大抵是还在秉承着兵贵杂的教条而行,以至于面对浙江明军这等骑兵数量远低于清军的军队时还是带了不少斩马刀过来。
  陈文之所以对这种兵器的图纸出现在郑泰手中而感到震惊,原因在于他带来的铠甲图纸,一种使用大片的铁甲叶制作而成的重型扎甲,除了猜测中带着铁面具的头盔外,胸甲、臂甲、裙围、铁鞋俱在。
  若是与斩马刀放在一起使用,极有可能就是中国军事史上最后的那一支重装步兵集团——铁人军将提前四年出现在中国战场!
  根据记载,铁人军开始由工官冯澄世负责打造装备,郑成功挑选人选乃是永历十二年的事情。
  那时距离南京之战已经不远了。而事实上,那支铁人军也是郑成功在南京之战时最大的杀手锏,并且第一次出场就给管效忠率领的八旗军来了个大出血。甚至到了一年后,由于南京那一战损失惨重,铁人军的铠甲只能勉强凑出胸甲,那支精锐部队硕果仅存的残部却还是配合着福建明军的舰队取得了那场大捷。
  铁人军乃是历史上郑成功最大的杀手锏,由于没有能力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选择用重装步兵配合火器来以步克骑便是郑成功的想法。在那段历史,郑成功不仅将其付诸于行动,更是取得了极佳的战绩,甚至在陈文看来,这种思路至少比西南明军所使用的战象、罗罗看上去要更加靠谱一些。
  根据杨英在《从征实录》中的记载,那时的郑成功受到西南明军的影响,选择的斩马刀样式类似于云南斩马刀。而现在,郑成功受到西南明军的影响还比较小,反倒是在毗邻福建的浙江陈文使用“已经被淘汰了”的鸳鸯阵在浙江战场上取得了不错效果,因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示,或者说是刺激,而浙江明军中却根本没有装备过这种兵器,所以才会另辟蹊径,以变种的陌刀来装备铁人军。
  是否如此,作为一个无良军火商陈文表示只要这东西不是用在他的身上其他都可以无视,尤其是在得出了军火行当是暴利产业这一结论的他如今早已饥渴难耐,满脑子都是郑家的小钱钱,嗯,银子。
  五千套除了头盔外的全套扎甲,不仅是从脖子以下全身防护而且甲叶的厚度也有要求;一千支鲁密铳,一律是浙江明军的制式装备;另外还有三千柄全长七尺、刃长两尺的斩马刀。为了这些军火,郑成功会在明年四月支付高达一百余万两白银。
  有钱就是任性,今年刚刚大采购了一番,明年竟然还能拿出一百多万两,郑家的富有真心不是说着玩的。只不过,陈文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随着他在浙江的鏖战,如今的郑成功在占领区上不仅多了一个漳州府,而且也没有遭逢那场凤巢山的惨败,而且此番采购,其中有大部分根本不是福建明军自用的,乃是用海船直接进行海贸的,换来的全是真金白银。
  郑成功有着海贸的底子,航线、海船,现在又多了陈文这个供货商,自然是顺风顺水,这本无可厚非。而陈文,海贸的事情还暂时只是一个计划,并不能光靠想就能换来银子的,所以暂时还只能靠出售原料和制成品来获取更多的资源。
  军火如今已经成了陈文赚取额外收入的一个大项,只可惜,浙江明军的军工司工坊,依着现在的规模仅仅是支撑军队扩编和日常消耗就已经是极为勉强了,很难再提升产量用以出售。而原料上,由于洪承畴的封锁也日渐短缺。
  由此一看,此刻陈文接下了这么一大笔的订单,倒显得是有些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意味了。
  “徐主事,此事你可已有成算?”
  陈文不是不知道军工司工坊的产能有多少,可却还是接下了这一大笔的订单,对此徐毅连个屁也不敢放,谁让陈文的地位摆在那里了呢。可也不知道是因为有话说不出,还是被任务压得喘不过气了,自从郑泰兴高采烈的一走,这个年纪轻轻的军工司主事好像立刻就老了几岁一般。
  “回国公的话,下官计算过了,就算是把咱们浙江王师的武器、装具打造任务都停下来,让铁匠们都去打造扎甲、斩马刀和鲁密铳,也未必能够完成那笔订单。”
  这两天,徐毅可谓是操碎了心,为了能够提升点生产速度,就差一把把的薅头发了,甚至可以说,如果薅头发就能提升产量,估计这办法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出来。
  只可惜,产量这东西可不是想有就有的,对于如今手工业为主的大环境而言,决定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乃是工匠,其人数和手艺才是关键所在,光靠意淫是没有任何卵用的。按照常理,如今最好的办法便是尽快收复更多的失地,招揽更多的铁匠来打造兵器,大概也只有这样看起来才算是最为靠谱的办法。
  徐毅的言下之意,陈文自然听得出来,事实上对于眼下军工司的状况他也很是清楚。不过,这笔订单,他也并非全无底气可言,此刻便要将答案揭晓出来。
  “那些打造任务暂且停了的思路是对的,但却不该是直接生产那些产品,而是制造更多的水力机械。”
  陈文的豪言壮语将徐毅雷了个外焦里嫩,水力机械用于军工制造确实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产量,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办法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手工一锤锤把机械打出来,浙江明军的军工司工坊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时间他也掐算过,甚至还不如让工匠们去打造扎甲和斩马刀呢。
  “国公,下官算过,时间根本不够的,甚至差的更多。”
  虽说此刻公事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但是陈文已经是国公了,地位的差距,如此直言不讳的出言违抗上官的命令,这是很容易引起上官不满的。然而,这份订单的数量实在过于巨大,也由不得他不来提前来泼这些凉水了。
  “你们现在怎么制造那些水力机械的?”
  “让那些老师傅照着书上的记载打造出来的啊。”
  “每样都造出来了?”
  “是的。”陈文的明知故问,实在是让徐毅感到有些茫然。
  “那还不用那些水力镗床、水力锻锤什么的配合着去直接打造其他水力机械的零配件,再由那些老师傅根据公差进行修正,以完成组装,这不比全都用锤子敲出来的快?”
  陈文出生在那个大工业时代,即便是并非什么那些一个人有几个月或是几年就可以把一整套近现代工业体系复制出来的工业大魔王,对于一些概念上的东西却还是知道的。
  机器制造产品的速度比人工要更快,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就是用机器去制造机器,通过制造出来的机器去生产更多的产品,这样生产力就会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形成指数增长,后世的倾销和产能过剩才有可能出现!
  正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陈文才会让军工司将那些书籍上有用的机械全部照本宣科的制造出来,然后再用这些去制造新的机器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奈何这些下属却依旧在被老式的占领区越大、工匠就越多;而工匠越多,生产规模和产量才会越大的惯性思维所控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其实陈文或多或少也是冤枉了徐毅和那些工匠。
  抛开惯性思维,浙江明军几乎每隔几个月都要进行一轮扩军,几乎每隔个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就会与清军进行一场大规模的会战,扩军和消耗使得军工生产压力大得惊人,打造出来的机械立刻就会被用到军工制造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队的需要。可是即便这样,产出却还只是勉强能够跟上进度。
  情势如此,谁还有功夫操心别的呢。
  徐毅并非是那等顽固不化的愚人,此间被陈文这么一点,思虑了片刻很快就将其中的道理,老旧而固有的思维模式一旦被新思维打破,整个人的精神也立刻就亢奋了起来。甚至若非是陈文还在场,徐毅很可能就会立刻把那些参与制造机器的老师傅们都唤来,将这等全新的思维模式扩散出去。
  “下官这就去和其他相关人等进行商议。”
  说着,徐毅便要转身跑出公事房,显然已是全心都投入到了其中。肯做事、会做事、且能够真正的钻进去研究其中的门道,这个下属官员陈文很是满意,但现在却并不是任由其继续向里面钻研的时候。
  “徐主事,明年乃是咱们浙江王师大踏步前进的一年,可谓是至关重要。一切从现在开始都要全速前进,将这几年的积累释放出来。我没时间在这里看你们开会,对于军工生产还有什么问题,最好现在就说,等待批阅的报告和申请我的公事房里已经堆不少了,你再慢慢上那些只会耽误更多的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