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470

  “只是妾身有孕在身,不便服侍。成亲之初,妾身还寻思着若是不方便服侍时,就让墨儿去服侍夫君,也算是全了陪嫁丫鬟的本分。可现在夫君已是郡王,墨儿的身份太低……”
  周岳颖絮絮叨叨了半天,无非是纳妾的事情,陈文岂会听不出来。这本就是正妻的工作,只是陈文绝没有想到,她竟然会在这时候提起,一旦联想到有孕在身还在给丈夫找小三,陈文浑身上下都觉得不自在了起来。
  “这几个月,你心里很苦吧。”
  “妾身没有,妾身,妾身……”
  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纳妾是正妻的工作,之所以会造成陪嫁丫鬟大多会成为家主的第一个妾室的社会现象,便是陪嫁丫鬟皆是正妻从闺中时代以来的心腹,用得放心。可是与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对女子而言终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然而,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女子无法服侍丈夫,比如怀孕的时候。那时候,与其留出给外面的野女人进到家里争宠的空隙,远不如让陪嫁丫鬟来填补这个空缺,顺带着还能为自己固宠。而陪嫁丫鬟也乐于接下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为这已经是正常情况下一个卖身女子最好的结局了。
  这几个月,虽然信上不提,但周岳颖肯定在担忧陈文在南昌一个人耐不住寂寞,在那里纳了个妾室回来,而她立刻就变成了“家里的黄脸婆”了。
  一个人的思想再超越时代,想要融入其间,要不就是像李贽那样死于诏狱,要不就是顺从于时代,能够以一己之力扭转整个时代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是周岳颖这般原本就只是接受了一些超越时代的理论,且不被时代所重视的女性。
  语无伦次的女子轻声抽泣了起来,陈文叹了口气,双臂张开,轻轻的将其拢在怀中。
  “所以你想让你的那个堂妹来给我做妾?”
  “是。”
  女子的回答很轻,但却显然不被陈文所满意。“这主意,是你家里出的?”
  “不是,是妾身自己的想法,与母亲大人提起过,母亲大人也很赞同。”
  周岳颖说的是实话,当娘的自然希望女儿幸福。这时代,女人要从一而终,男人却不必如此,所以找个知根知底的自家人来作为女儿在家中的臂助,也是一项极好的选择——不光是为了固宠,也是为了后代的利益增加一层保障,比如姐姐不在了,亲妹妹作为继室在士大夫家庭中就并不鲜见。
  而现在,陈文的地位已经极高了。论实力,南明各势力中只有孙可望还勉强可以与其并驾齐驱,其他人根本连相比的可能都不存在。而爵位上,有明一朝,人臣活着时最高不过是国公,即便是现在,郡王也只有他和李定国、刘文秀这三人而已。综合起来,即便抛开永历,也更是坐二望一的局面,当然值得周家加大投资力度。
  随着地位不断提高,他身边的每个人都在不断的重新定位自身在陈文身边以及整个江浙明军集团中地位,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他不是也在重新定位他自己在永历朝廷中的位置一样吗?
  “乖,不哭了,都要当娘的人了,还哭鼻子,会被腹中的孩儿笑话的。”
  看着眼前的人儿下意识的摸了摸高高隆起的肚子,破涕为笑,陈文的眼前又划过了那个小丫头俏皮的身影。
  “至于你那堂妹,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
  “为什么?”
  “娘子不知道吗,三年起步,最高无期,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什,什么?”
  周岳颖一脸的茫然,显然是不能理解这话的涵义,其实陈文脑海里也想起了与其相对应的另一句话,但却并没有说出口,只是简单的告诉周岳颖,这姑娘年纪太小,祖上是有规矩的,娶年岁太小的女子会折福的。
  “怪不得夫君会喜欢妾身这样的老姑娘。”
  老姑娘?
  陈文叹了口气,心中暗道这“老姑娘”成亲时好像也没过法定年龄多久,放这时候是有点大了,放后世这姿色的女子大抵还要在花花世界里玩上些年才会有结婚的打算吧。
  “是啊,自从娶了娘子,为夫可是先封国公,后晋郡王,弄不好再有个一两年就能三级跳了,可不是沾了娘子的福气吗?”
  “现在你的首要任务是安心养胎,把咱们的孩子生下来。”解除了周岳颖心中的疙瘩,陈文继而笑道:“至于纳妾,有时间再说吧,你男人我现在哪有这等闲心考虑这些。”
  到了第二天,陈文召开了会稽郡王府与浙江巡抚衙门的联合会议。昨天王府内部的会议主要是为了针对卫所挪用公款案进行处理,而今天的会议则是修补制度漏洞的基础上对自身的体制和动员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卫所官员挪用公款一案,处理的基调诸君想必已经都知道了。本王回来之前曾与江西的王巡抚,回来后也征求了孙巡抚的意见,决定调整对官府贪污的惩治力度,与军需官齐平。诸君如有异议,可以在此说与本王,若是没有异议,法令一经下达就立刻在我江浙王师的占领区一体执行。”
  扫视了一周,在座的官员虽说是免不了窃窃私语,但却并没有人敢跳出来公开提出异议。
  反贪在明太祖时乃是极其严格的,惩罚的力度也同样是严酷已极,剥皮揎草是最普遍的,脑洞比较大的朱元璋同志还想出了更多办法,比如贪污学校的建设费,干脆就将贪官的脑袋埋在大门底下,为的就是任人践踏。类似的段子还有很多,陈文如今气势如虹,况且战争时期特事特办,以军法来惩治贪官也并非是不可理喻的。况且,又有谁愿意在这时候跳出来惹陈文不快。
  “其二,南赣地区收复已有数月,由于其地与湖广、广东、福建三省交界,军事情况复杂,所以始终是以军管为主。如今江西已经日趋稳固,本王与孙巡抚商议过了,恢复南赣巡抚一职,管辖赣州、南安、南雄、汀州四府。至于人选……”
  听到这话,与会的官员无不坐直了身子,瞪大了眼睛。江浙明军的文武集团,做主的自然是陈文无疑,下面级别最高的就是孙钰和王江这两个巡抚,其中孙钰的资历更深,也始终是陈文最为信任的文官首领。
  下面的官员,行政官员挂布政使司的加衔,司法官员则挂按察使司的加衔,另有直隶于会稽郡王府的一系列官员,不在此列当中。如今又要多出一个巡抚出来,或许整个文官集团的内部格局都要出现变化也说不定。
  陈文看过了与会的众人,最终将视线投诸到了军法司主事顾守礼的身上,并拿出了临时委任的文状。
  “至于人选,则由会稽郡王府军法司主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顾守礼临时接掌,待天子批准的圣旨下达后正式接任。”
  顾守礼在刚刚处理的卫所官员挪用公款案表现甚佳,接替齐秀峰主持军法司有年,也是兢兢业业,尤其是其人还是陈文麾下资历最深的幕僚,在曹从龙之乱中更是身陷囹圄而不改忠诚。由此人出任南赣巡抚,与南塘营的前指挥侯国远作为那片距离核心占领区比较远的文武官员首领,陈文就可以放下心来了。
  谢过了众人的恭贺,这个屡试不第的老童生已是泪流满面。巡抚这样的高官是他从来没有企及过的,兢兢业业的跟着陈文干了几年,官位就像坐火箭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光宗耀祖就在眼前,或许日后还可以获得更高的地位也说不定,叫他怎能不激动。
  “下官谢大王知遇之恩,谢孙巡抚提拔之恩。下官到任后,定尽心将南赣经营好,必不负大王所托。”
  南赣巡抚的任命结束,陈文进而宣布了拆分军情司为对外的军情司和对内的监察司两部分的决定。
  历来拆分情报部门,无非是唯恐权柄过大,陈文到不害怕军情司的权柄过大,因为那里一样有监军官、军法官的体制制约,情报官员想要一手遮天也是难度极大的。但陈文对军情司的低效率已经是忍无可忍,他们将本就有限的力量分散到了对外和对内两部分出来,导致了两方面的表现都很难达到陈文的高要求,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拆分。
  拆分的命令下达完毕,陈文进而抄起了另一打子文件,打开了其中的第一张,对与会的官员们说道:“卫所官员挪用公款案,归根到底还是兼了军需官的一定职能,却有缺乏有效的监管。可若是给每一个百户所都派设军需官和监军官,以咱们江浙王师如今的实力却还做不到。于是,本王在回来的路上决定,并对其内部规章和整体建设进行了大致框架的设置,如今便拿到会上讨论。”
  “本王决定,设立官方票号,接手包括卫所佃租在内的公、私业务,向存款用户发放利息,以加速经济恢复。”
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别
  有明一朝,正税的征收比例极低,徭役、杂项以及加派数量不等,各时期也不尽相同,关键还是要看吏治如何。
  相比普通百姓,士大夫享受优免,出仕是官、在家是绅,受到的影响很小。边界和沿海的士绅更是大量参与对外贸易,尤其是后者,免税和走私使得他们囤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他们除了满足奢侈无度的生活,通过贿赂、收买等一系列手段来保证利益的最大化,其他的往往都被埋进地窖里,民间流通,以及朝廷持有的银钱却很少。
  银行,陈文很早就有打算了,奈何此前本钱太少,与掌握民间白银储量绝大多数的士绅玩金融,实在有些过于吃亏。
  无他,以本伤人,任你再有手段也未必能够如何。指望儒家士人阶级都是弱智那是不现实的,他们很聪明,穿越者玩得出来,他们也用不了多久就能琢磨明白其中的门道,从而凭借着更加雄厚的本钱来达成最大化利益的目的。至于他们的觉悟,提到这件事陈文却只想到了两个字——呵呵。
  现如今,陈文早已今非昔比,手握两省地盘,麾下数万大军,几十万的军户,而且是越来越多。这些军户们虽然从赤贫中走出来的时间还比较短,但是有了这个基数,尤其是江浙明军的强大威慑力作为背书,拿出些金融手段来加速民生的恢复以及军势的扩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央行准备上台,江浙明军占领区的很多地方都有官产存在,直接交接就行,关键是人员的培训,这是需要时间的。不过可以考虑从民间的私营票号挖一些人才过来,这倒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很多票号的东家还乐于帮陈文一把,哪怕只为了混个脸熟也是很有必要的。
  筹备需要时间,陈文倒也没有急着返回江西。一方面是江西已经被江浙明军吃进了嘴,消化随着行政命令执行之类的胃肠蠕动也开始逐渐被江浙明军吸收,首先得到的就是更多的人口规模和军队规模,分地也是一方面;一方面江西确实无事,周边的各势力暂且还没什么动静,被掣肘的依旧被掣肘,刚刚改换了门庭的也需要时间来重新整合内外环境;而另一方面,陈文也还有另一些事情要做。
  军队在大幅度扩编,武器装备的缺口极大,陈文在安排了这些紧要政务后便赶到了军工司工坊。
  进入到军工司工坊,工匠们纷纷停下手上的工作,赶来向陈文表达他们感激之情。这样热烈的场面是曾经所没有过的,哪怕是陈文给他们涨了工资、调整了薪金结构,使其收入得到有效的提升也不似今天这般。
  工匠们感激的是陈文免除了他们的匠户身份,将他们划归到民户里面。这样一来,哪怕是这些工匠无不签订了长达几十年的长约,但却和匠户那等世世代代的贱民身份还是大有不同,身份地位的提升还是使他们对陈文的善政感恩戴德。
  转过了一圈,尤其是大致的看过了扩大规模的工坊,陈文便来到了徐毅的公事房听取报告。
  水力工坊的底子已经初步形成,这几个月里在继续挖掘和扩大产能的同时,军工司开足马力,全力制造军器,以便于跟上扩军的进度。
  甲胄方面,陈文已经决定了不再继续生产棉甲,将空余出来的产能投入到其他方面。而扎甲的生产,有着水力锻锤的存在,甲叶的打造速度极快。按照陈文的计划,重步兵及骑兵装备全套扎甲,火器队及其他单位装备半身甲,大约明年四五月的时候就可以完成对战兵营的初步列装了。
  至于头盔、面甲之流,生产速度则更是惊人,估计用不了那时候就能完成列装,进而开始装备地方驻军。
  武器方面,鸟铳早在去年就已经从战兵营中淘汰了,军中装备的基本上都是鲁密铳,斑鸠脚铳由于是重型火绳枪,装填速度较慢,陈文不打算尽数淘汰鲁密铳,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列装,西班牙方阵中按道理也是如此的,完全可以借鉴过来。
  其他的,冷兵器、火炮什么的都在按部就班的生产,速度不一,倒是手榴弹的生产速度随着一项技术革新而陡然加快。
  知识的应用、经验的积累、机械的使用、有效调动工匠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军工司凭借着这些已经开始了逐步将江浙明军打造成武装到牙齿的钢铁雄师。
  陈文听取了这些报告,对于生产速度还算是满意,就是随着江西这个原材料产地的入手,是否就近再建造起一片工坊倒成了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在江西选址建立分厂,更便于原材料的运输,总好过从江西大老远运到金华生产,生产出来的武器再运回去装备部队要更有效率。但是大王,问题也是存在的,比如管理,比如培训工匠,比如建设分厂的初期投入,还有不少问题存在,下官以为现在还是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完成生产任务上面。”
  如今的军工司工坊,生产主要是依靠水力机械的粗加工,而后再有工匠进行精加工和组装。也有用较为传统的手法制造,再用水力机械去完成接下来的步骤,比如火炮。
  水力机械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产能,但是想要建立分厂却同样是要如金华这边一样,选择那些可以有效利用水力资源的所在,依靠金华生产的水力机械来建造工坊。可是这样一来,势必将会占用更多的产能,影响到武器装备的打造。
  听到这里,陈文点点头,说道:“建立分厂的动议暂时搁置,先把军队彻底武装起来再说,那些缺口的存在都是事关人命的大事,现在确实不宜轻动。”
  始终被几方面的清军包围,江浙明军的文武官员都有着极大的忧患意识,优先军队需要已经是固定的思维,现如今也并非是马放南山、化剑为犁的时候,更快的装备部队很可能就意味着战场上伤亡的高低,不可轻忽。
  谈到此间,陈文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这是他此前在江西时安排下来的,难度不是很高,现在应该研发出来了。
  “回大王的话,根据您的要求,军工司已经将其制造了出来。”
  徐毅如猴儿献宝一般捧出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把改造过的火铳和陈文要的那样东西。
  看过了这两件分开的物件,陈文很熟练的将那样东西安装在火铳上,随即左手握住铳身,右手则握在扳机附近,左臂伸直、右臂弯曲,摆了一个姿势便重新将那东西拆了下来。
  “我要的就是这个,生产速度如何?”
  “回大王的话,这物事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生产起来到快。就是……”说到这里,徐毅苦笑着摇了摇头。“就是需要对火铳进行改造,要不根本安装不上去。您知道,现在军工司已经是三班倒,人歇机械不停了,实在很难再确保这物事的生产和火铳的改造任务。”
  这确实是个问题,陈文也没有为难徐毅,反正暂时也用不上,没必要挤占其他武器装备的产能。
  接下来,徐毅又拿来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是一把短管的手铳,装的是燧发的枪机。燧发手铳,这种东西江浙明军不是没有,只是不普遍而已,因为无法作为作战时的主要兵器。但是这把燧发手铳,样子却有些不太一样。
  “这是,掣电铳?”
  擎电铳乃是制造鲁密铳的那个明末火器专家赵世祯的又一大杰作,吸取了鲁密铳和佛郎机炮的思路,用后装子铳来提高射速。所谓掣电二字,取得是风驰电掣这个词,形容的就是这种武器的射速之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