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470

  身为直浙经略,李之椿自是要动员江南的各路义军,其中苏州和松江的钱应魁就是此前他专门联络过的,不过今番是去还是不去他却有些犹豫了起来。
  “此事可是千真万确?”
  “整个太湖都传遍了,还能有假?”
  与李之椿对话的是一个苏州府的儒生,叫做平源。说是儒生,现在却是支抗清义军的首领,只是他这支义军人数有点少,男丁就几十口子,还都是些同乡同族,平日里在太湖打鱼为生,找到机会就去找落单的清军或是满清官府催科的衙役干上一票,和不少小股义军其实也没什么两样。
  因为是儒生,所以李之椿很是看重,此番专门前去动员钱应魁的途中特意过来一趟,结果谁知道却听到了这么大的一个噩耗。
  “要说会稽郡王就是与众不同,与延平藩说定了就能派出南塘营那样起家的老营头出动,跨海过来打苏松水师,结果还打赢了。南塘营啊,那可是会稽郡王从大兰山上带下来老营头啊……”
  平源一脸的憧憬,李之椿的脸色登时就不好看了。不提前通知陈文,这是他告诫过郑成功的,因为陈文比起浮海而来的福建明军有着近水楼台之便,可郑成功居然还是告诉了陈文。最可怕的是,不光是郑成功告诉了陈文,陈文居然还派出了军队北上帮忙牵制,显然是此前他的那些挑唆根本就没有被郑成功听进耳朵里。
  郑成功如今收复南京的大势已到,陈文还要面对杭州的八旗军,起码江南的大部分地区是无法染指了。南京上游有张煌言,那是个士人,李之椿相信总能让此人听进去一二,但是郑成功摆明了是自家的主意更大,弄不好这一次只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了也说不定。
  此番引郑成功大军北上,他们为的就是在陈文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开始席卷江南之前把这个对士绅不够友好的武夫堵在外面。现在他们对郑成功的影响力显然是很小,日后郑成功打出北伐的旗号,大军向淮地蚕食,财货的需求自然是少不了的,无法向南发展,弄不好还得从东南士绅们的身上割肉,谁让他们拖欠的实在太多了呢。
  除此之外,钱应魁,这可是他此前多次前去招揽的义军首领,结果现在却跟陈文的那个部将马信混在了一起。这意味着的事情,只怕对他们来说就更是不利了。
  李之椿的忧思,显然是没有影响到平源。此时此刻,儒生对江浙明军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丝毫没有注意到李之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今天一早,学生还听说,会稽郡王在杭州大败安亲王岳乐,阵斩其人……”
  “你说什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平源只当是将坊间传来的流言说给李之椿听,岂料李之椿却一下子就站了起来,脸色煞白,犹如急病袭来一般。可到了下一秒,李之椿的面色却突然转圜了回来,甚至隐隐还露着一丝喜色出来。
  ……
  李之椿一路南下,是要借着郑成功镇江大捷的势头把整个江南的抗清运动炒热起来。相较之下,贺王盛离开郑成功大军不过十来天就重返了回来,更是带着一支义军准备堂而皇之的在南京城下安营扎寨。
  这些天,贺王盛其实始终就在南京和镇江奔走,此前他联络过的平一统,还有张冲甫、吴永功、眭本等人也都很快就到齐,若非那些私下联络或是组建起来的义军实在花费了些时日才组织起来,早就来到了南京城下。
  只不过,此番带着这支几十个能说的上话的小头目赶来,浮现在贺王盛眼前的却是一座座与镇江时截然不同的军营,以至于贺王盛一度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江边,成群结队的福建明军拿着简易的钓竿和渔网,在江岸和岸边的小船上捕捞着江鱼。在他们身旁或是身后,一个又一个或半大,或只有几岁的孩童面露期待,每当有江鱼被钓上来,或是被网上来,无不会引起那些孩童们或是欢呼,或是艳羡的情绪。
  每到了这个时候,那些身上半件铠甲和兵器也无,却一看就是战兵的明军汉子们便会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尤其是看到孩子们指着竹篓或是木盆里的鱼儿发出那一声声稚嫩、天真的童音之时。
  这里面,倒也有一个例外的,那个汉子反握着一柄标枪,挽着裤腿下了江岸,看样子在搜寻着什么。站定了片刻之后,随即一枪扎进了水中,再举起标枪时,一条硕大的江鱼正插在枪尖上面。
  “好手段!”
  江边上的垂钓、捕捞固然是吸引了不少熊孩子的注意,但更多的熊孩子们却在大营与江边的空地上玩起了打仗游戏,乍一看上去纷乱非常,全无章法,可仔细瞅了瞅,似乎还是在有意模仿前不久的镇江大捷。
  熊孩子们追跑打斗,其中有几个更是与贺王盛擦身而过。这群孩子跑了过去,一个吊着两个鼻涕罐儿的熊孩子紧追在后,很快,他的身后就传来了一声喝骂。
  “臭小子,风寒还没好就出去疯跑,今天老娘不把你打得下不了床的!”
  远处的妇人抄着扫帚追来,贺王盛嘴角微微一颤,却也没有说说什么,只是带着这一行人继续照着刚才问过的那个半大小子所指继续向着远处的军营前进。
  很快,贺王盛一行就抵近到营门左近。比起江边,此间更是热闹,大营外不少小商贩在贩卖着货物,自然也少不了各家主妇的讨价还价,只是一边是江南土话,一边是闽南语,鸡同鸭讲,往往还要用上手势。
  营门边上,一个卫兵懒懒散散的依着营门犯困,另一边却是空无一人,反倒是那些鹿角丫杈和木制的营墙上挂着不少男男女女的衣衫,似乎是在等着晾干了好穿。
  走到了营门前,那个卫兵似乎已经站着眯着了,贺王盛上去咳嗽了一嗓子,那卫兵抬起眼皮,看了贺王盛的官服一眼,问也没问就不耐烦的来了一句。
  “求见大王的别往里面走,绕过去再问别人。”
  说罢,眼皮再度垂下,看样子又眯瞪了起来,也不知道昨天晚上这厮到底做了什么体力劳动,以至于今天站岗放哨都提不起精神。
  贺王盛在崇祯朝是太仆寺少卿,如今更是永历朝廷在册的兵部侍郎,眼见着这个小兵颇有些不敬,身边的义军头目作势就要理论一二,反被贺王盛拦下。
  别人的地盘,况且代表东南士绅利益的他们如今与郑成功还处在蜜月期,自然没有必要为了些许小事如何。就连贺王盛也只当是最近那些致世或是隐居的明朝旧官来的多了,才会如此,只是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却着实让他有些看不懂了。
  “这是延平藩在向城里的鞑子示敌以弱,好引蛇出洞?”
  “不像啊。”
  确实不想,沿途所见,完全不像是一座军营,反倒是更像简易、破败的镇子拔地而起,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妇人和孩童存在呢。
  更何况,一路行来,除了刚刚进入到福建明军探马的搜索范围内的时候碰上过一些不耐烦的探马上前询问外,这一路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对他们的身份提出质疑,最多也仅仅是一些疑惑的目光闪过,随即就被诸如妻室、妾室、孩子或是生计之类的事情将注意力转移而去。
  “怎么才过了十来天,镇江的那支军纪森严、令行禁止的威武之师就变成了这么一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鬼样子了啊?!”
  ……
  贺王盛带着满心的疑惑绕过了前锋镇的大营,奔着郑成功的主营而去。只是此刻的他并不知道,他的疑惑如今正是郑成功忧心且无奈的所在。
  “士卒家眷想要吃鱼,让辅兵去抓不就完了吗,用得着战兵去吗?”
  郑成功很生气,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天了,前两天户官杨英巡营,结果就看到了余新的前锋镇战兵擅离职守,跑去江边抓鱼。当时他把余新叫来臭骂了一顿,然而这几天过去了,前锋镇还是那样子,别的营也同样是如此,好像没了这口长江的江鱼家眷们就活不下去了似的。
  自五月初九前锋抵近仪凤门,五月十二正式开始围城,时至今日已是五月二十二,郑成功的大军在城下不过只有短短的十一天而已。
  起初还好,各部按照命令行事,游骑四处,暗哨遍地,对城内也是金鼓不息,训练更是从未停下过哪怕一天。然而,等到将士们的家眷赶到南京城下,军中的气氛几乎是一夜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家眷入营,先是团聚的喜悦,其中夹杂着瓜、镇两战阵亡将士家属们的泣泪。团聚是喜事,但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丧事自是要大办特办。
  头七的那几天,各营里尽是披麻戴孝的阵亡将士家属及亲眷好友,纸钱更是撒的全营都是。
  郑成功瓜州、镇江两次大捷,诛杀清军甚众,自身损兵却少之又少,交换比很是喜人。可是再看营里面,就好像福建明军刚刚经历了两场毁天灭地般的惨败一样,天知道“惨败”了的福建明军是为什么要跑到南京城下来办丧事。
  丧事过后,团聚的喜悦开始体现到了营中各处,甚至其中还不乏有成亲、结拜之类的喜事。
  这也难怪,两次大捷,很多原本不熟悉的明军将士开始结交了更多的袍泽,以前就已经定下了婚期的自然在如今的气氛下自然也不好误了吉日。吹拉弹唱少不了,放放炮竹庆祝庆祝也是难免,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军中的肃杀氛围烟消云散。
  郑成功大军号称十七万,其实际上也有几万大军,家眷更是只会比这个数字多,不会比这个数字少。突然多出了那么多家眷,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既然明军哨探自己也有需求,没有拦着他们的意思,周遭的小商贩自然免不了要来发一笔横财,赚点快钱好过日子。
  至于什么捞鱼之类的事情,更是将士们自觉自愿的改善家人生活条件的表现,于如今也是免不了的。
  这些都免不了,但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却是从没有变过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光顾着这些,巡哨、训练,这些事情自然也就没时间了,整体的涣散愈演愈烈,直到了今天这般。
  “这样下去,军无战心,岂能成事。明天开始整肃军纪,实在不行就把将士们的家眷都送回到船上!”
  贺王盛赶到时,郑成功正在对着众将发火。一路行来,郑成功的主营的军纪还比较整肃,大抵是就在郑成功的眼皮底下的缘故。但其他的地方实在惨不忍睹,以至于贺王盛在路上也萌生了进言的念头,但他刚一进入大帐,正听见郑成功的部将们对此表示反对,也就没有插这个嘴。
  “大王,家眷在侧而不能相见,恐怕将士们会心生不满的啊。”
  类似的话,郑成功不是没有听过,但是每次巡营得到的报告都是这样的,着实让他难以忍受。但是军心如此,实不可违逆,否则围着城自家的营寨里先闹出什么,就彻底大事去矣了。
  刹那间,郑成功甚至想起了那桩江浙明军杀犯案老兵的旧事。军队是一个对军法纪律要求极其严格的团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陈文当初面对的局面与他现在的局面类似,区别仅仅是一个是如果长期不注意身体,久病体虚以致时间长了就会药石无医,而另一个则是突发急病,若不能在第一时间吃药那便是登时即死!
  “回去整肃军纪,告诉你们的部下,哪个不能正常巡哨、出操的,哪个的家人就回船上去。”
  众将领命而去,郑成功便与贺王盛进行了简短的会议。义军扎营于侧,这事情很好安排,倒是如今的形势变化却更值得交流一番。
  “大王,下官这些日子在各处,江南士民无不欢呼雀跃于王师的胜利,形势甚是喜人啊。”
  “贺侍郎所言甚是,正好本王也接到了几个喜讯,正要说与贺侍郎。”郑成功拿出了桌子上的几封书信和情报,一份一份的开始与贺王盛说道。
  “本王接到张尚书的捷报,如今兵进上游的王师已经收复了宁国、太平、池州及广德州和无为州等地,如今正在安抚各地士民。”
  “数日前,李经略派人送来军情,说是会稽郡王出兵松江,击破了当地的苏松水师,梁化凤那贼仅以身免。另外,还有传闻说是会稽郡王在杭州城下野战得胜,阵斩安亲王岳乐的。”
  张煌言的顺利是贺王盛他们所期待的,其中也少不了他们努力的结果。但是后一件事,就让他感到有些复杂了,不过那件传闻一出,贺王盛反倒是安下了些心,尤其是郑成功眉宇间那一闪即逝的傲气,更让他松了一口大气。
  “还有一份是刚刚军议前送到的,说是鞑子漕运总督奉命拼凑了一群乌合之众想要南下为南京解围,结果在路上,那厮竟然从船上跳下去自杀身亡了……”
  清军畏战如斯,实属罕见,但也恰恰证明了郑成功如今的声势达到了何等地步。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好事,如今明军形势一片大好,就算是其中有一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贺王盛也觉得这并非是不能容忍的。
  中午,郑成功的主营里照例进行了为贺王盛及其义军接风的宴会。与此同时,聚宝门的瓮城里,一支风尘仆仆且丢盔弃甲的败兵却进入到了其间,正在接受马国柱以及喀喀木、管效忠等守军高官的严格检查。
  这其中,一个骑着杂色战马的武将遥望着高大的城墙,不由得发出了叹息。
  “南京,转了一大圈,又回来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下)
  败兵的检查很快就结束了,好酒好肉管够,吃饱了就到安排好的军帐里休息,睡醒了沐浴更衣,换上了全新的铠甲、兵器,让那些早已累得跑不动了的战马好好休息休息,登时就又是一支汉军旗强兵的姿态。
  确认了身份,将士们也安排完毕,刘良佐带着亲兵就来到了总督衙门。进入了议事的大堂,早已坐满了八旗和绿营的将领。
  此间距离江宁围城已经过去十一天了,如果从镇江之战开始算起,足足二十来天的时间,随着求援信的抵达,江南清军控制区各处的清军在围城的这几天也先后抵达。
  最快的自然是苏松提督张天禄,他是在围城的第四天赶到的,提标营三千大军,另外还有金山营参将的一千马步和水师右营的一个守备一百五十马步,都是随他一同赶到的。不过,苏松地区对江宁的援手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陈文的大军杀进了松江府,苏松镇标惨败于松江,巡抚衙门位于苏州的江宁抚标也就不得不留守苏州府。
  也正是由于陈文的压力存在,以及由钱塘江和严州指向杭州的钳形攻势展开,浙江清军的援兵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出发。由此一来,刘良佐的这一支汉军八旗败兵反倒是成了浙江清军唯一的一支援兵了。
  下游和浙江已经如此,江北的清军由于福建的水师存在,根本不过来。况且瓜、镇两战,江北的清军也已经丧胆,否则也不会出了漕运总督宁死不援的奇事。
  上游方向,历史上倒是有一支从云贵退回来修整的八旗军,他们恰巧在那时进入了南京,可是现在时间提前了四年多,三王内讧和清军杀入云贵还没有开始,自也不会有什么回去修整的八旗军了。江西已经落入陈文之手,剩下的无非是江南的那几个有数的府县,其援兵赶往南京的同时,地方上也开始了反正的热潮,能派出去的援兵实际上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总的算来,比起历史上的南京之战,清军的援兵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要逊色太多。满洲、蒙古的八旗兵一个没有,就算是汉军旗也只有刘良佐的这支溃兵,其他的都是绿营,而且数量上还要少上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