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470

  萧启元从未想过放弃杭州,亦或是降明,此间不过是拖延而已。可若是数目太大了,不谈银子够不够,城里的民心、军心也是根本拖不下去的。到了那时候,城里的士绅反噬,光靠着这些八旗军他是根本控制不住局面的,尤其是那些绿营将领很多都与城内的士绅、富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情况下。
  “从藩库里提二十一万两银子出来。”
  ……
  第二天,比起陈文规定的时间还要早上不少,萧启元的使者就驾着装有银锭的马车来到了城外明军的大营。
  “禀告大王,城里面早被那些八旗兵控制了,这二十万两银子是小人的家主好容易才从藩库里调出来的。另外那一万两则是小人的家主私人拿出来孝敬大王的,还望大王在宽限些时日啊。”
  用到了银子,萧启元自不可能再让那三个缙绅全权负责。事实上,这三个的随从里也是有萧启元的探子的。而这一次,更是要让他的亲信家人出来把关才能放心。
  萧启元的家奴拜倒在地,一个劲儿的往地上磕,地面上很快就能看到一些殷红的颜色出来。可陈文尚未说话,他也不敢停下,照这么下去没准脑浆子都能磕出来了。
  “真是个忠仆啊,起来吧。”
  让萧启元的家奴起来,陈文一摆手便示意那三个缙绅出去等候。
  “那二十万两本王收下了,回去告诉你家主人,三天之内,剩下的四百八十万两必须送到。至于那一万两银子,既然是你家主人的私宦,心意本王知道了,银子拿回去。只要用心办事,在本王这里用不着这些,照样能升官发财。”
  婉拒了萧启元的好意,陈文又与那家奴聊了一会儿才放他回去,只是这家奴出了大帐,却是满头的大汗瞬间就冒了出来。
  家奴回到巡抚衙门,仅仅在密室中说了一会儿,汗流满面就仿佛是传染病一样传染到了萧启元的身上。
  “姓陈的这还没怎么样就想卸磨杀驴了啊。”
  这么形容虽然别扭,但是萧启元在听到家奴的复述后第一个想到的词汇就是这个,根本不做他想。
  “你确定你没听错吗?”
  “没有,奴才听得真真的,那为殿下确实是说要给主子那个回扣的。”
  密室中,萧启元来回来去的走了几圈,思前想后,越想就越是觉得陈文是在阴他。
  “还有那个什么八旗军在侧不方便就让全城的士绅富户出钱襄赞军需,把这笔银子分给八旗军一些,其他的缴纳那五百万两银子,不对,是四百八十万两。这厮是打算日后拿本官当替罪羊,如此既可以白拿银子,又能赚取一波杭州,甚至是嘉兴、湖州的民心,实在是太阴了。”
  这招肯定不能用,哪怕他从没打算过要降明也是不行的。那些士绅都是为了钱既可以不要命又可以不要脸的主儿,让他们出血,平日里清军势大还好,起码八旗军的赫赫威名还压得住,现在要是玩,这些人分分钟就能把整个杭州城送给陈文,没准陈文早就有这等打算了。
  然而,这银子不给也是不行的。陈文那句鲁王世子又不是他儿子实在是够狠,这说明会稽藩与鲁王已经彻底没有复合的可能,可是陈文要鲁王西宫妃和世子又是干什么呢?
  思来想去,萧启元突然想起了以前听说过的一件事,据说鲁王南下寄居福建,郑成功曾一度计划把鲁王送给永历,十有八九陈文也是抱着这等打算的,在鲁王有机会染指至尊位一事上,陈文和郑成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因为一旦鲁王登基,他们将要面对的都就将会是死路一条。
  只是,一想到陈文把鲁王的世子送给永历……
  “这厮玩起来借刀杀人,居然连旧主的独子都不放过,实在太狠毒了啊。”
  自以为摸准了陈文的脉络,萧启元的大脑飞速运转起来。鲁王的世子死在他的手里和死在永历的手里对陈文而言没有太大的区别,那陈文迟迟没有攻城的原因是什么呢?城里的百姓吗,萧启元是万万不会相信的,一群蚁民而已,还犯不着。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个答案了。
  “富阳、新城一线的飞鸽传书今天送到了吗?”
  跑出了密室,萧启元抓住了公事房里的幕僚便压低了声量问道,得到的答案则是明军不知为何对新城始终没有使用巨炮,富阳、新城一线安若泰山。
  “这就对了,新城是陈文那厮的老家,李瑞鑫害怕震坏了陈家的风水,所以不敢用重炮。陈文这边兵力不足以将杭州彻底围死,所以只能等着李瑞鑫。”
  杭州府城位于西湖以东,是一座南北城墙短,东西城墙长的城池,整体上呈锥子型。明军在南面有水师游弋,西面是西湖,陈文的军队分散开来,于东面和北面扎营形成包围之势。但是,陈文所部明军只有一个师,以万人围困百万人规模的城市,守军的数量也并不比明军少,怎么看都是托大,远不如等到另一支明军抵达后再行攻城为妙。
  陈文的目标显然是全取杭州,连带着满城以及满城里的八旗军一起包圆。萧启元想到这里,登时就是一身的冷汗。陈文却是有这个资格做如此的打算,试问连岳乐都不是对手,小小的杭州又能如何。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其一便是鼓动八旗军撤退,他们都有战马,只要放弃妇孺和财货,活着逃出去还是有希望的;而另一条路就是死守,死死的守到真的死了为止!
  如果可以选择,任谁也不会想去死,但萧启元身为浙江巡抚,杭州治所丢失的话,他这个巡抚也就死路一条了。满清朝廷对于这等不肯与城偕亡的封疆大吏一向是严苛已极,哪怕他是旗人也不行,尤其是浙匪陈文这么多年都没能剿灭,朝中想要杀他的权贵实在太多了,只是眼下实在没有人愿意来接盘才不得不用他而已。
  逃跑,不是做不到,杭州的西面并没有明军扎营,正西是西湖,西北方向则仅仅是一些游骑而已。但是这支明军的机动速度实在够快,要是带着老婆孩子以及财货根本跑不了,可要让这些八旗军放弃这些,却也是不行的。别的不说,这些旗人逃回去也会毫不犹豫的把黑锅甩到他的身上,到时候苦心竭力的为皇上效力,反倒是落不了个什么好。
  “效忠主子也没有这样的吧。”
  思来想去,萧启元还是决定继续坚守下去。守得住,以功抵过;守不住,大家一起为皇上效死,也不至太过苛待家人。总比辛辛苦苦的把命捐出来,到最后反倒是被那些受了恩惠才能得脱性命的家伙构陷要强。
  忠臣有资格,也应该获得旁人的赞颂,忠臣的家眷也理所应当的获得优待,这是天经地义的。像西湖边上葬着的岳王、于少保那样为朝廷辛辛苦苦的卖命卖了一辈子,最后却落不得好,萧启元自问是没有这般无私。
  “陈文想拖,那咱们就一起拖着,都当对方是瞎子好了。”
  守住城池的希望不是没有,比如南京那边解围,大军南下击退顿兵城下日久的陈文。但陈文也不是傻子,李瑞鑫的那支偏师抵达之日,绝对不超过三天,陈文就势必将会向杭州发起进攻!
第一百四十七章
轮回(中)
  李瑞鑫针对新城、富阳一线的攻势进展缓慢,这是早有预料的。不比广信府的棱堡是坐落在平原地带,左近只有一座加固的旧式城池作为依托,杭州清军在新城、富阳的防线不是依托山势,就是援引河流,采用多梯次工事设防。而且富阳的棱堡和工事颇为复杂,全面依托山势和富春江,明军沿江进攻不易展开,最好还是先从新城下手。
  新城县即是后世的新登镇,清军没有对其进行棱堡化改造,但其因山筑城,引水为壕,城墙就地取材使用山中开采的条石,外加较小的城池,使得其即便是旧式的城墙并不是那么好攻陷的。
  更何况,新城县是陈文的那个所谓的“祖籍”所在。全军从上到下都是跟着陈文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陈文乃是这个集团的首领,无论是处于忠诚,还是处于利益的考量,陈家的大旗都不能有任何动摇,而使用臼炮那等破坏力的兵器,万一碰坏哪的风水,可就是大事了。
  全军上下一致决定,进展缓慢也就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了。至于富阳,原本是没有城墙的,清军在这里修筑了一座棱堡,并且配合山势水流来扩大防线,更是坚城中的坚城。
  开战前,军情司、参谋司以及即将参战的工兵军官们就进行过实地的探查,会商结果,清军如果坚守,最快也要二十几天才有可能实现突破。
  五月十五,萧启元的使者再度来到城外的大营,这一次他带来了十五万两银子,以及两个好消息。
  “藩库的银子被那些八旗军盯得太紧,小人的家主千方百计才弄出了这些,还望大王恕罪。”说罢,家奴紧接着就对陈文补充道:“今番其实有是有个好消息的,鲁王世子的身子开始转好,小人的家主打算过几日确认无恙了便送到大王营中。”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只是这个甜枣有点太大了,太不合情理了。事实上,这一幕,陈文也并非没有想到过,萧启元不是傻子,意识到鲁王世子并非是陈文缓攻的原因所在倒也不难。况且这还只是“开始转好”,“打算过几日确认无恙了”才送来,转圜的余地很大。
  “嗯,那就有劳你家主人。”
  陈文的不以为意印证了萧启元的设想,那个家奴连忙又提到了第二件好事。
  “大王祖上乃是岐阳王麾下的大将,当年在杭州整肃军纪,使百姓安居乐业,在杭州城内也是为士民所称道的。城中有一块碑上曾记载此事,小人的家主唯恐遭歹人毁坏,特请了精工巧匠将其暂挪入到巡抚衙门之中。”
  当年编出来忽悠第一批志愿者上山入营的段子被人用来作为要挟,陈文登时就有了种踩到了自己刚刚扔出去的香蕉皮的感觉。奈何这白纸绘上了图案也就成真了,留有祖先美名的遗迹确实是一个更好的要挟,哪怕陈文知道这是萧启元的骗局,也不得不装一把上当。
  “如此甚好,萧巡抚反正之功,本王定当上奏天子,日后是地方上造福一方,还是入阁拜相,前途当不可限量。”
  听到这话,那家奴连忙跪倒在地。“禀告大王,小人的家主说了,能为大王,为朝廷尽些绵薄之力来恕些过往罪责已是最大的安慰。小人的家主反正之心甚切,若非是八旗军强调家属多在京师,小人的家主也不至迁延至今,还望大王海涵则个。”
  好生安抚了萧启元的家奴,待其人走后,陈文便对尹钺说道:“看见了吗,上回二十万两,这回十五万两,下回就是十万两了。那个姓萧的以为老子在等李兄弟,所以有恃无恐的拖延时日。”
  “这厮,等大军进了城,总要好好的消遣消遣!”
  “正该如此。”
  ……
  使者回了城,听过了复述,萧启元就安下了心来。陈文暂时没有攻城计划,那他就可以继续拖下去,银子给不给都无所谓了,关键在于新城、富阳一带战况。
  对此,萧启元倒不担心那些守军不卖死力,他早前就将这些清军的家属迁到了城里,并且明确的告诉了他们,如果新城和富阳丢了,他萧启元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作战不利的清军的家属宰了,绝无虚言。
  现如今,当初布下的棋子对杭州的城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萧启元不由得暗自赞颂了自己一番。
  “当年要是本官担任浙闽总督,还能叫那姓陈的成为心腹大患,陈锦无能啊!”
  恍惚间,萧启元甚至突然萌生了一个新的假设。这几年的通浙案,朝中的南党已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像他这样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辽东旧臣和北党在借题发挥来打击政敌。
  可如果通浙案是真的,向陈文泄露浙江军情的根本不是中枢的那些汉臣,而是浙闽总督陈锦的话,好像很多事情就都可以解释了。比如不过寥寥数人知道详情的围剿四明山计划的泄露,比如陈文在舟山之战的同时杀进了兵力空虚的金华府,比如陈锦的那几次大败。
  一旦想到这里,萧启元仿佛感受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笼罩着满清朝廷——陈锦是汉军旗的旗人,关宁军一系的督抚,不是说崇祯帝的几个儿子下落不明吗,如果是关宁军把他们中的一个藏了起来,让陈文在南方起兵,那么陈锦没准就是诈死,朝中也依旧有陈文的密探。如此一来,整个天下,无论明清皆在关宁军集团的股掌之中……
  “想那许多干什么,还是先设法拖下去才是真的。”
  放下了胡思乱想,萧启元继续去安排政务、军务上面的事情。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既然陈文也是在拖延时日,他自也是放下了心,到了晚饭时还喝了两口小酒儿,享受这片刻的轻松。谁知道,待他已经准备早早入睡,补一补这些天殆精竭虑所损耗的精神的时候,那个负责军务的幕僚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急得像是火烧了尾巴一般将房中伺候的侍妾和侍女都轰了出去,还四下张望了下,确定了确实没有隔墙之耳才凑到了萧启元的耳边低声说道。
  “东家,徐家叔侄确实有问题!”
  ……
  “明天?”
  “正是明天。”
  “是不是有些太仓促了。”
  “徐将军是打算反悔吗?”
  对徐磊发出质问的这汉子自称是陈文在城中的坐探,此人能够详细的将刘大被俘后明军对他的要求,甚至就连明军送刘大到钱塘江时的原话都可以复述出来,自是不会有假。而坐探要徐磊做的,就是率部反正,只要能够拿下一座城门明军可以杀入。到时候,自然免不了论功行赏。
  “不,不,在下绝无此意!”
  徐磊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能够联络反正,这个坐探必然是直接受陈文领导的,若是有什么怪话落到陈文的耳中,哪怕是有李瑞鑫这个舅哥在,仕途上也免不了要坎坷些的。毕竟,江浙明军集团还是陈文这个主帅说了算的。
  为了搞好关系,几次碰面,徐磊都免不了要给些仪金。不过此人也算知趣,一向都是好言好语,显然是对他的背景有所了解。只是今天已经事到临头了,其人的焦急与他的担忧相碰撞,如此这般也是免不了的。
  “等老子立下了大功,日后有你瞧的。”
  脑子里如是想,徐磊的面上却是还是那副战战兢兢。
  “末将谨遵大王号令,绝无二话,还望贵使能够在大王面前美言一二。”说着,徐磊有掏出了一张会票,硬塞进了那坐探的手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