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470

  事业起步之初为了应对一次又一次的围剿而形成的以农为本、以粮为纲,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显然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形势发展了。工业化是陈文接下来的,也是中国未来几百年要走下去的道路,现在开始夯实地基,总比落后于世界,被人家踹开了国门后再去追赶要强。
  既然要走工业化道路,科学技术自然少不了的,陈文麾下现在有宋应星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不过科学技术提升的担子也同样很重,重到了宋应星在推荐了一些有着或多或少科学知识的人物的情况下,他还要白天在衙门、工厂里负责机械的制造和开发,晚上去给学员们补习科学知识,一个人恨不得当三四个人用。
  当然,光指望宋应星一个人也不行,陈文有了更实际的办法,就像是海贸和工业一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把科学技术和实际利益联系在一起,有了动力,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奖励发明创造?奖励基础科学研究?金华大学堂?专利权法案?”
  一系列的新鲜名词,周岳颖能够看出字面的意思,也能够隐隐约约的感受到其中的意味以及陈文的意图,待她翻看了这几份草稿,很快就弄明白了陈文的意图所在。
  “夫君把大学堂设在金华确实稳妥,但是影响力上就要差上太多了。”
  金华是陈文收复最早的地区,社会安定,民生恢复得也很是不错,民心上是有保障的。况且,工业化程度有军工司的水力工坊带动,也是最高的,确实是一个极好的选择。然而,金华在明季不是杭州、南昌那样的省会城市,更不是南京,即便是在浙西,其影响力也是最近这几年才盖过衢州的,此前更多是一个普通的行政区域以及天下闻名的义乌兵的诞生地。
  “影响力确实是会低上一些。”
  南京将会是未来工作的重心,无论是北伐,还是震慑江南士绅,都需要把行政中心迁移到那里,两江总督衙门已经开始了改建工作,南京的会稽郡王府落成后,陈文打算将周岳颖和他的女儿接过去。到了那时,金华作为行政中心的地位也将会正式宣告完结。
  这是地理上决定的,以南京作为中心可以更好的应对各个方向的威胁。不过在浙江,随着杭州的光复,浙江巡抚衙门要不要迁回杭州却成了问题。
  杭州是原本的省会所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都有着传统优势,乃是全国最为富庶的所在之一;而金华光复时间最久,工业化程度最高,军功授田制的执行,本地百姓对于江浙明军集团也更为拥护。
  二者皆有利弊,其中更有本地派官员们的坚持,迁与不迁便成了问题,但这说到底也是就浙江一省的问题罢了,论影响力确实没办法与南京相比。
  “转型期已经到来了,确实需要考虑的更为周全一些。”
  说着,陈文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进入到沉思的状态之中,而周岳颖则默默的坐在陈文的身边,细细的翻过草稿,领会其中的内容。
  良久之后,陈文叹了口气,继而说道:“江南人文荟萃,在那里确实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用。”
  见陈文从纠结中走出,周岳颖欣然道:“夫君是如今汉家天下的英雄,一个英雄自当无惧站上更高更大的舞台。”
  “娘子所言甚是。”陈文微微一笑,看到周岳颖的手中却还在拿着那几份草稿,便向她问道:“娘子以为这草稿上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草稿中写的分明,但是细节上面确实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在周岳颖看来,陈文的思路很明确,那就是通过将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与物质奖励联系在一起,从而摆脱现如今中国社会上士人因兴趣而研究,但却不求甚解,也往往无法实用化,而工匠则缺乏发明的欲望和动力的窘境。
  “妾身刚刚草草的看过了一些,有说的不对的夫君莫要怪罪。”
  “你男人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
  陈文的轻笑声传来,周岳颖翻动着草稿,一边指着草稿的内容,一边说起了她的看法。
  “以妾身愚见,夫君奖励发明创造是为了获得更多实用化的机械或是方法,专利权就是奖励制度的核心;奖励基础科学是为了弄明白事物的本质,也是为了更有益于前者的开发;而大学堂则是为了培养出更多得到理论知识培训的人才,就像讲武学堂成批次的提升军官能力一样。”
  周岳颖的聪慧,陈文对于她能够轻而易举的领会陈文的想法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陈文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得到了肯定的周岳颖便将她的一些想法付诸于口。
  “首先,奖励基础科学,妾身以为不应与教育挂钩。士绅对于西学的爱好往往只是源于兴趣,他们偶有所思,但本质上却还是旧有的士绅思想,容易教坏学生。另外,草稿中提及基础科学需要时间和精力,以及花费大量的材料来反复进行试验,这显然不是普通工匠能够承担的,他们更多是从工作中领悟和发觉。”
  “前者好名,后者重利,当区别对待。妾身以为不若建立专门的报社,鼓励对此有兴趣的士绅投稿,可以允许他们将名字或是笔名放在文章之中,让更多人知道。同时给予一些好听的奖励,士绅必趋之若鹜。而且,平日里专注于此,精力必然分散,对政务的干涉力度也会有所下降。”
  “至于工匠……”
  说到这里,周岳颖沉思了片刻,继而在陈文鼓励的目光中说道:“至于工匠,当以物质奖励为主,实实在在的银子是他们最渴望的,因为这些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倒是名声上,断不可将其与士绅等同之,以防前者因此而丧失研究热情。”
  周岳颖的想法,无非是围绕着士绅和工匠的区别,利用区别化的待遇来同时激发两者的热情。陈文的草稿后期还要在王府进行联席会议讨论,但是现在看来,出谋划策一事上,周岳颖一个人就已经能够代替不少官员了。
  “能娶娘子回家,真是为夫此生最大的幸事。”
  “夫君又拿妾身取笑。”
  周岳颖俏脸微红,嘟起的小嘴很是诱人,但陈文却难得没有什么别的心思,只是示意周岳颖将想法继续说来。
  “然后,专利权是好事,保护力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用行政、经济、道德等多重手段同时来打击窃取他人专利的行为,夫君的处罚力度不低,但妾身以为还可以更高一些。”
  “这方面,确实当用重典,否则发明创造的热情就会降低。”
  “最后,大学堂夫君是打算从有识字、数算基础的孩童抓起,挑选有才能的子弟。妾身以为还是当以军户子弟为主,民户为辅,方可确保这些才智之士能够为咱们陈家所用。”
  周岳颖的想法引起了陈文的深思,片刻之后,豁然开朗,夫妻二人干脆就在书房里你一句我一句的把草稿进行进一步的补全,甚至就连晚饭都没有去吃。直到商讨完毕,已是深夜时分,时时准备的夜宵由侍女送上。
  “百草睡下了吗?”
  “回王妃的话,县主已经睡下了。”
  知道女儿已经休息,周岳颖才放下心享用夜宵。而陈文听到女儿已经休息,又问了一些女儿的事情才转而去享用夜宵。
  夜宵不宜多吃,否则会成为胃口的负担。吃过饭,聊聊天消化片刻,陈文和周岳颖便去洗漱休息。
  躺在床上,周岳颖却突然问了一个陈文怎么也没有想到的问题。
  “夫君,你说日后给咱们女儿找个什么样的夫婿好呢?”
  听到这话,陈文登时便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娘子,你这想得也太远了吧,咱们的女儿现在才一岁多点儿。”
  相较陈文的大条,周岳颖却是双眉颦蹙,喃喃自语。
  “只怕,早就有人惦记了。”
第一十章
加速(下)
  睡前周岳颖的担忧,陈文能够理解,但也并没有当回事。毕竟才一岁多点儿的小闺女,谈婚论嫁,哪怕只是定亲怎么也得几年后了,几年后是什么局势,现在谁也不知道。对此,陈文只当是作为母亲对女儿未来的思考罢了,很快就进入到梦乡之中,毕竟明天还有不少公务要做。
  第二天一早,陈文正常上值,南京的王府竣工之前,金华府会稽郡王府的职能都不会改变,至于之后,也会是分批次向南京转移,最终转移完毕后,陈文原计划是将这里作为金华大学堂的所在,现在显然是要改变计划了。
  大战过后,马上又要到新年,功赏和分地的工作却还在紧锣密鼓的展开。此番分地的主要区域还是江西,那里的无主荒地已经尽入江浙明军之手,分出部分用来给江西本地民户屯田,其他的都将会用来发放军功田土。
  至于南直隶,按照顺序先要控制新收复区的行政,等到丈量田亩结束才能开始分田。那时候,陈文与江南士绅的蜜月期也就该结束了。
  然而,随着陈文与郑成功的占领区实现了接壤,藏在中左所的大明藩王们重回江西的心思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陈文击杀济尔哈朗之前,清军大举南下的威胁依旧存在,王府、田土、商铺、工坊、矿山乃至金银财宝也比不上命值钱,但是随着这个消息开始向整个中国广泛的传播开来,受到影响和触动的不只有满清以及那些望风而降的官吏绿营,他们的心思也重新活络了起来,并且开始付之于行动。
  “大王,汀州那边现在将他们拦住了,理由用的需要验明正身和随行武装人员过多,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那几位藩王,却是骄横的紧,说是即便大王也不能拦着他们回封地,汀州驻军和官府就更没资格了。”
  张俊义愤填膺,这些内容军情司和监察司都有报告,汀州府衙还委婉一些,驻军方面在行文上却无处不透着对这些朱家子孙的不满,甚至是敌意。
  “龙子凤孙嘛,骄横些也是正常的,没有让本帅跪着去迎接他们就算是给面子的了。要不人家一纸诉状告到御前,皇上还不得砍了本帅的脑袋。到时候,老子的媳妇、闺女还不得进教坊司卖唱去吗?”
  皇帝现在管得了陈文?这是天大的笑话!永历帝现在被孙可望软禁在安隆千户所那个地方,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像陈文这样的南明第一强藩,拉拢,甚至是讨好还来不及呢,那些远房亲戚即便是敢把状纸递上去,也是被关进大牢的结局,怎么可能会借此来找陈文的麻烦,当江浙明军十几万铁甲都是吃素的吗?
  然而,张俊在陈文身边多年,这样的愤怒却是绝少见的,哪怕知道陈文没有迁怒于人的习惯,但是心头的颤抖却还是避免不了。
  “大帅,恕末将直言,咱们江浙王师与鞑子血战时,这些家伙缩在中左所,现在跳出来,着实可恶。不若派人将他们做了,反正福建也从未少过饿极了的鞑子、土寇、海盗,那里现在局势复杂,宰了也没人替他们说话。”
  屋子之中就陈文和张俊二人,张俊还是陈文的亲兵队长出身,二人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江西的藩王回归,受损的江浙明军的利益,既是陈文的利益,也是他们这些部将、士卒的利益。对待敌人,自然不介意以最激烈的方式应对。
  “无拳无勇,但却是一群烫手的山芋。暂且不用理他们,地在咱们手里,不放他们入境他们还能如何,就指着一群护院还能打得过驻军?”
  陈文此前曾上过奏疏,要求将江西几家王府的资产转为军用,但是奏疏没有得到批复,说好听了,就是留中不发了。这是孙可望的手笔,朝政全部被他所掌控,永历就算是想做人情也做不到,而孙可望自然不可能放任陈文做大。只是陈文本也没有等他的打算,不过是走个形式,先斩后奏这种军阀的基本技能还是会的。
  满清席卷天下的大势扫过,哪怕是现在已经在陈文以及诸如李定国、郑成功之流的英雄们的努力下开始衰退,但是大浪过后,如卫所、王府之类的沙制楼阁却无不被摧毁了基础,陈文在残骸上崛起,焉能放任那些沙土楼阁重新立起。
  “过不了多久,自有皇上替咱们当这个坏人,因为皇上需要我陈文的支持!”
  江西藩王回潮,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倒是另一件事情却让陈文不得不产生了些许的担忧,而这也正是他招张俊前来的最大的目的所在。
  “那人最近开始有些不安分了!”
  张俊点了点头,继而郑重其事的向陈文回答道:“根据派到他家中卧底的特工汇报,最近那人和他的岳父似乎在商讨摆明身份的事情。”
  这是个大问题,以陈文如今的势力,将其掌控在手,变不利为有利并非很难。但是其问题在于,这个人哪怕掌控在手,也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就会割伤自己。甚至就算是全心全意的服从,只要在陈文的地盘,东南士绅就会以此作为旗帜来与江浙明军对抗,而非现在的这等一盘散沙的状态。
  “盯紧了他,一旦真的决定如此,直接秘密关押起来,连同他的岳父一家子都算上。做得干净点,绝不能让消息扩散出去。”
  “请大帅放心,末将一定把那人一家盯死了,绝不让他们跳出来给大帅捣乱。”
  张俊离去,陈文则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今天的公务上面。比之昨天,今天的工作重心更多还是在军务上面,至于昨天与周岳颖讨论过的东西,今天下值后还要进行最后的补全才能放到会议上讨论,乃至正式实施。
  相较南直隶,浙江和江西的士绅力量在这些年遭受的打击很是不轻,尤其是江西,战乱持续到南昌幕府成立都没能结束,而随着陈文收复江西,接下来的日子里,民生恢复上面,士绅阶级确有受益,但是相较江浙明军集团和本地自耕农们却还是天差地别一般。
  陈文在各地驻军,防备不只是清军、其他明军以及本地的土匪、山贼、海盗,更重要的是对士绅阶级的防范。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发展,部分地区的力量对比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所以才有了削减部分地区驻军编制的计划。
  现在计划已经开始执行,有的调到了新占领区,有的则随着扩军的步伐被编入到新的师一级,或是营一级的单位之中。
  按照计划,新编的三个师一级的单位——闽中师、余杭师和江都师已经完成了兵员及武器装具的补充,现在分别在衢州府、南昌府和南京进行磨合训练,只待训练完毕就可以投入到指定区域作战或是充当威慑部队。
  这三个师之中一共有五个老营头,分别是浦江、丽水、淳安、玉山和瑞安,这五个营之中,前三者在余杭师,后两者则是在闽中师,江都师则是清一色的新建部队。
  师一级单位开始组建之前就存在的营头这样一来就全部划分到了各师之中。论战斗力,自然是有老牌战兵营的部队要更强,不过江都师暂且没有作战任务,只是负责协助江北的金华、永嘉二师以及地方驻军协防罢了,通过对调服务、训练以及对周边土匪的清剿,培养战斗力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批阅了各部送上来的报告,陈文便策马前往军工司在城外的工坊。
  如今的军工司水力工坊已经占据了沿东阳江的大片区域,巨大的水轮和风叶在远处转动,带动着机械运作,锻锤击打钢铁的声音此起彼伏,从老远就能听到,越是及到近处就越是清晰。
  由于作战的需要,江浙明军集团竭尽全力培植起了军工司这个烧钱大户,但是其他地区倾销武器装备却根本做不到。最大的一笔,也几乎是唯一的一笔军火买卖的对象大抵也已经很难再与其进行这方面的贸易了,想要复制那种国家扶持军工、发动战争、贸易倾销、最后反补国家的办法从而实现整体实力的飙升,现在显然是做不到的。
  不过烧钱归烧钱,其作用在战争中很是明显,江浙明军之甲坚兵利已经冠于东亚大地。水力、风力乃至畜力机械的大规模制造和使用也使技术得到了成熟,现在既可以保持优势,也可以向军转民方向前进,进而带动工业化的发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