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470

  “回皇上的话,奴才与汤先生提过,汤先生请来的那位古先生说这是现在泰西最好的战阵,便是对上西班牙方阵也是能够轻而易举的将其击破的。”
  刘成此言,顺治听得不甚明白,更不能理解。不是说江浙明军始终在强调肉搏战吗,难道是走上歧路了,对于他这样含着金汤勺,在深宫妇人的怀抱中长大的皇帝而言,军事上的东西实在是有些难以理解。
  所幸的是,他是皇帝,刘成是奴才,自有为主子分忧解惑的义务,几经解释,顺治才算是勉强把这东西弄出了些门道出来。
  “爱卿用心了,先练着看看,不行不是还能改良呢吗?”
  “皇上圣明。”
  “刚才那段呐喊的词儿是爱卿编的?”
  “回皇上的话,正是奴才。奴才想着咱们旗人和那些腐儒不同,都是直性子的汉子,词儿用得直白一些就肯定能懂。奴才想着,咱们旗人都是吃着皇上赏的饭,穿着皇上赏的衣服,自然要为皇上效犬马之劳。奴才在浙匪那里见过,匪首陈逆就是用什么夷夏之防和分地来邀买人心,欺骗那些不知所谓的愚民为其效力。既然他能用,奴才觉着咱们大清又为何用不得?”
  “好!”
  听到这话,顺治拊掌而赞。新军的编练能够得到他首肯以及大力推行,说到底,刘成提出的编练新军,其实也是在为他争取更多的八旗人心。
  唯有如此,他的皇位才能更为稳固。当初仅仅是刘成多说了那么一句话,顺治就大方的将旗从正红旗这个下五旗的旗下官抬到了上三旗的正黄旗,编练新军的圣旨上还特别注明了要将刘成从牛录章京升迁到梅勒章京,正是因为刘成的提议有利于强化皇权。
  此时此刻,刘成又在发皇赏的时候来了这么一手,即便不明白也不知道洗脑这个词,顺治有能理解这份用意以及这份用意所能够促成的实际效果。
  就像八旗军骑射无双,其实在辽东,八旗军主要还是以步战为主,随后骑兵追击,有时候盾车没有运到都未必能打赢。至于单纯的小规模骑战,有时也未必能打得过那些明军养出来的精锐家丁。但是只要说多了,人们也就真的信了,甚至京城的百姓还有八旗军能够站在奔马上射箭而箭无虚发的说法,这等连顺治自己都不信的鬼话却早已深入人心。
  “爱卿真乃朕之腹心,若能立下功勋,朕以为日后便是抬旗到满洲八旗,甚至是上三旗也不是不可能的。”
  偌大的萝卜砸在头顶,刘成当即就愣在了当场,待他反应过来,亦是连忙拜倒在地,口口声声的无不是要为顺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语。
  校场上,君臣尽欢,大军组编完毕,今天接了皇赏,明天便正式开始练兵。士卒们返回营房修整,明天开始的训练,其强度是模仿江浙明军的,刘成拿出训练计划之后也着实让其他八旗将领面色不愉。不过,新军乃是八旗亲贵们寄予厚望的,训练自然也是势在必行。
  顺治一行回到皇宫,刘成还在大营,除了因反对无效而称病在家的常阿岱以外,此刻大殿里只剩下了满洲的亲贵和重臣,莫说是汉人了,就算是蒙古人也是一个也无。
  今天的大营一行,顺治和亲贵重臣们很是满意,那支新军本就是精锐,如今看来,刘成至少稍显手段,军队的士气就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对八旗军而言乃是极大的好事,尤其是现在这般士气低落,更是难能可贵。
  “皇上,奴才以为,最好用绿营编练一支如浙匪编制的军队来作为陪练,只要新军确实能够压制浙匪,再行扩军。届时此军一成,浙匪自是不在话下。”
  “皇侄言之有理,其实刘成那个奴才也提过此事,只是现在国库吃紧,陪练的绿营只能编练出一两个局来。说到底,还是要看郑亲王、鳌拜和刘成那奴才的手段。”
  顺治知道,他的侄子富绶如今是有心在新军编练成功后独领一军的。不过比起这个没有太多军事经验的侄子,顺治更加看好郑亲王济度、信郡王多尼和贝勒屯齐的,这三个人都是上过阵的,总比富绶要靠谱许多。
  不过,他也是需要富绶的镶白旗支持的,对于这份殷切也有所暗示,至于什么时候让其真的领一支新军,那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皇上,奴才觉着,还是要让郑亲王和鳌拜那个奴才看紧了那个汉狗,新军是咱们八旗的,可不能让他在其中有太大的影响力。”
  防范汉人,这是满清的传统。当年的汉军旗虽然不断扩张,但是汉军旗的那几个老资格武将却无不是被皇太极来回来去的打压。入关之后,汉军旗再度大幅度扩张,兵力很快就超过了满洲八旗,但是武将们分驻各地,也是时时打压,为的就是防止出现汉军旗摆脱满洲八旗制约的危险状况。
  “皇兄放心,朕已经知会过郑亲王,也告诫过鳌拜。对于汉人,咱们能用,但也是要防着的。”
  “皇上圣明。”
  兀自喝了口茶水,有些凉了,顺治刚想要责骂身边伺候的太监,却想起了此番乃是亲贵们的秘密会议,就连那些太监也都已经被赶出去了,现在回来也有一小会儿了,茶水不凉也早就凉了。
  眼见于此,顺治干脆也不喝了,便向在座的亲贵重臣们继续说道:“诸位亲贵都看到了,新军算是有了一个架子。这是咱们八旗的希望,日后能不能战胜浙匪就看他们的了。但是现在国库日渐空虚,朕的内库也撑不了多久,开源的事情还是要尽快着手的。”
  “皇上所言甚是,奴才也觉着是要尽快着手行事。不过刘成那奴才提的借款,现在只怕不太好办,奴才倒不怕那些士绅富户不借,怕的是把他们惹毛了,万一把浙匪招来,咱们大清还没准备好,若是未能取胜,可就是灭族的大祸了。”
  “确实如此啊。”
  听到此处,顺治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刚刚亲政的时候,满清是上升期,他很清楚的记得,当时明军在各路战场都是大败,即便是在浙江,有着舟山一战,陈文杀入金华当时也被所有人看作是瑕不掩瑜的小事。结果谁知道,这点点微瑕,如今却成为了满清的心腹大患,着实让人无言语对。
  现在的满清,看似尚有半壁江山,但其实已经开始走下风了,而江浙明军却是蒸蒸日上,此消彼长,对于有可能将陈文招来的事情,他们总还是有着一份忌讳的。毕竟,现在的局势,已经不是济尔哈朗还在的时候,而他们也不似济尔哈朗那般急于与江浙明军决战,反而是想拖到新军成型再行决战。
  “那第二策呢?”
  顺治说到那所谓的第二策,岂料,众亲贵们的眼睛却都亮了起来,仿佛那些财货就真的摆在他们眼前,触手可及一般。
  “刘成那奴才的第二策,奴才以为没问题,朝鲜的那些兵,就算是随便挑个绿营过去都能平趟,更别说是动用八旗军了。就是朝鲜到底有没有银子可以刮,当初他们可是被倭寇险些灭了国的,积蓄不知道还能剩多少。”
  “积蓄是积蓄,奴才记得,朝鲜每年的税收数量很是可怜,只怕到时候白费了气力。”
  进攻朝鲜,去那里抢上一笔乃是刘成和胡全才琢磨出来的计划。其实他们也有过另外一个计划,那就是去抢晋商八大家的。晋商之富在当时和后世都是闻名天下的,抢上一回就够堵上财政赤字的,而且盈余出来的也可以用来扩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一来胡全才本人就是山西人,二来则是山西的晋商只有银子,没有粮食。现在漕粮断绝,人是铁饭是钢,八旗子弟总不能敢啃银子度日吧。这样一来,与其去抢山西人,还不如去抢既有银子,又有粮食的朝鲜人来得省事。
  “这却不怕,奴才记得父王说过,朝鲜东西两班垄断官位,朝鲜各地基本上都是两班官员的私地,比江浙的那些腐儒还要不要脸,朝鲜的国王不是不想,也不是没有地可征,而是有那些人在他是征不上来税的。”
  所谓东西两班,其实就是文官和武官。朝鲜乃是明的藩属,效仿明朝制度,行儒家科举。但是朝鲜就那么大的国土,亢官现象不轻,而且不像中国那样乡村的夫子都有可能教出个进士来。在朝鲜,知识本身就是贵族阶层所垄断的,朝鲜的科举不过是东西两班贵族阶层的较力的工具罢了,少有普通百姓能够考中什么功名的。
  官职长期世袭,各地不交税的私田过多,朝鲜国王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在所难免的。就像明朝的皇帝,他们要优待士绅,所以就要在海贸、工商业上面征税才能应对各方乱局。
  明朝的官场并非是一潭死水,普通人是有机会通过科举来迅速提升地位的,世家大族也可能因为一两代人出不了个功名而没落。但是即便如此,士绅的群体在有明一朝却还是在不断扩大,甚至到了明末已经是国家所难以支撑的地步。而在朝鲜,知识是垄断的,官员基本上接近于世袭,朝鲜的财政困难更大,但是自身地盘小,也不需要担负太多道义责任,再加上有西边的中央帝国罩着,反倒是保持着一潭死水的状态,一直到清末被日本灭国。
  “照豫亲王的话说,朝鲜那边反倒是有利可图了?”
  “父王是这么告诉本王的,朝鲜南部产粮,数量并不低,奈何当年两次入侵朝鲜,咱们大清都还要同时面对几千万丁的大明,实在无力全盘占领,只能抢一把之后就撤回来。现在咱们大清还有半壁江山,只要打破了朝鲜的国门,让汉人去对付朝鲜人就够了,咱们只要每年捞一把税赋就能缓解不小的压力。”
  多尼如是说,他的父亲多铎当年参与过丙子胡乱,随皇太极出兵朝鲜,虽然比不得当年的那个被朝鲜人称之为龙骨大的正白旗的那个英俄尔岱,但是论起对朝鲜的熟悉,比那些只知其名的亲贵总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那就这么定了,尽快组织人马,带上些直隶的绿营。”说到这里,顺治犹豫了一下,随即说道:“咱们八旗不用出兵太多,有绿营,再叫上漠南的蒙古人,有了分润他们才能尽心尽力的跟着咱们大清。”
  “皇上圣明!”
  “那各旗就尽快准备人马吧,这次就劳豫亲王和肃亲王走上一遭,遏必隆和索尼从旁协助。为朕,为咱们大清去抢东边儿!”
第三十五章
野望(中)
  会议结束,第二天巽亲王常阿岱便被豁夺了爵位。同时,顺治与议政王大臣会议通过决定,册封常阿岱的堂弟,代善的另一个孙子杰书为康亲王,延续礼亲王代善这一系的王爵和正红旗的旗主地位。
  康亲王杰书乃是清朝在三藩之乱中的宗室名将,先后镇压了耿精忠和郑经对浙江、福建两省的攻略。不过此时此刻,这位宗室名将仅仅才只有十一岁的年纪,还是个孩子……
  数日后,京城的八旗军以着比之当年在辽东时都并不逊色的速度完成了动员,三千满洲八旗、五千汉军八旗以及两千蒙古八旗以着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集结。
  当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第二支新军准备开始编练的时候,早已等不及了的多尼和富绶便率领大军离开了京城,直奔山海关而去,甚至就连直隶的绿营也被他们甩在了路上。
  此时已是五月中旬,打着去辽东抓鱼皮鞑子的旗号的八旗军出了山海关,强征来的汉人辅兵辛辛苦苦的运送着粮草辎重,但却也只能忍饥挨饿,一天也就能分上一碗稀粥和一块粗粮饼子。
  每一天都有辅兵倒毙在路上,唯一值得庆幸的在于,现在是五月中旬,辽东的天气也不太冷,野地里也有些野菜、蘑菇和其他什么吃食,如满清在关外时历次出兵辅兵都要饿死不少在路上的惨状总算是要强上一些吧。至少,等大军抵近鸭绿江畔的时候,辅兵也就少了四分之一而已,已是天大的幸事了。
  “外面的汉狗剩的有些太多了,接下来还是要浪费咱们的军粮。”
  “没事,到时候让那些汉人去跟着抢,朝鲜人都是猪羊一样东西,有了这些汉人帮忙,咱们八旗军可以省不少功夫。尽快杀进汉城,把那个朝鲜国王李什么的抓回来才是关键。”
  “叔父说的也是,小侄还记得,那个朝鲜国王还在沈阳做过人质,这次咱们八旗军杀进朝鲜,还不得把他吓死的。”
  “哈哈哈哈。”
  朝鲜国王李淏,丙子胡乱时曾为清军俘获至沈阳作为人质,后来他的兄长被清军放回,因为那场父迎子的事件惹怒了朝鲜朝中的亲明派,从而被下毒毒死。世子暴毙,作为弟弟的李淏才得以登上王位,是为孝宗。
  正因为曾为满清的人质,加之其兄长死于亲明派之手,尤其是在于朝鲜朝中亲明派势力极大啊,李淏即位后一边向满清称臣纳贡,一边则在国内的一亩三分地里面打出了亲明的旗号,预备北伐中原。
  当时李淏为了实施计划,将驻汉城的都城御营厅军由七千人增加到两万一千人。禁军由六百名增加到一千名,并全部改编为骑兵。御营厅增加了大炮攻坚部队,还计划将守卫汉城的训练都监军增加一万名,御营厅军增加两万名。
  不过嘛,最后的结果很搞笑,由于财政困难,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据说曾经占据整个亚洲,就连孔子都是他们的宇宙国,最后并没有能够将这个四万四千步兵,四百骑兵外加部分炮兵的扩军计划实现。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的窘境,李淏大力推行大同法,财政收入得以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朝鲜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
  能有如此结果,说好听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说不好听了就是不自量力,若是按照政治上的考量和历史的结果上来看的话,这位国王是否真心实意的想要北伐,其实都很难说,至少他借高喊亲明口号来推行改革、加强王权的目的是做到了,而军队则连扩编都没有实现,更别提北伐了,反倒是在永历八年和永历十二年先后两次派出军队协助清军抵抗俄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侵蚀。
  大同法开始很早,但是受到了朝鲜地主阶级的大力抵制,花了足足一百年,直到公元1708年才完成了在朝鲜全境的推广。今时今日的公元1656年,朝鲜情况依旧如多尼所指出的那般国家财政困难。
  抵达鸭绿江的同一天,多尼和富绶便扯下了抓鱼皮鞑子的旗号,借口朝鲜与江浙、福建的两支明军进行海贸,并出售大量的粮食和与武器制造有关的原材料,未能恪守藩属本分,有勾结明军的嫌疑,从而大举越过鸭绿江。
  八旗军杀入朝鲜,先后在平壤、海州等地击溃措手不及的朝鲜军队,并借口朝军抵抗而对这两座城市进行了屠城。随后,大军抵近汉城,仓促之间从临近的江原道和忠清道抽调的勤王军与京畿道的驻军再次被清军杀得惨败。
  至于此前一度计划扩编的御营厅军,在野战失利之后退入汉城,结果汉城连一天都守住就被清军攻陷,御营厅军在弃械投降后尽数被富绶坑杀于城外。
  接下来,抽调自直隶的绿营赶到,大军开始对朝鲜全国进行扫荡。一如皇太极时代的那两次对朝鲜的进攻的那般,清军在朝鲜横冲直撞,朝鲜各地军队更是如风行草偃般被清军逐个击破,朝鲜各道很快就被清军占据,剩下的也不过就只有那些岛屿罢了。
  清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的背后,突然袭击是一点,但更重要的还是朝鲜军队战斗力的低下。三次较大规模野战,火铳射击时还可以保持状态,一旦进入到肉搏战,用不了多一会儿就会全军溃败,速度之快比起八旗军此前在山东镇压山东义军时还要迅速。
  攻陷汉城之后,多尼和富绶很快就找到了罪证,比如朝鲜依旧在使用崇祯年号,比如朝鲜君臣背地里表示万历皇帝对朝鲜有“再造之恩”,明与朝鲜是“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在国内称清帝为“胡皇”、清使为“虏使”等等。
  有了这些罪证,多尼和富绶便直接将李朝国王、宗室以及没有主动与清军合作的被俘朝臣押送回京,朝鲜各道则使用那些朝奸秉政,为满清搜刮粮草、财货,并且在朝鲜组建朝奸部队协助清军镇压各地抵抗。
  清军对朝鲜的灭国和实际统治就这样开始了,大量的钱粮、原材料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从进入朝鲜算起,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清军速度之快,大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与蒙古各部进行会盟完毕,刚刚返回京城的顺治连气还没喘匀便将刘成传召了过来。
  “爱卿,朝鲜即下,钱粮上的压力即将得以缓解。新军那边,如今进度如何?”
  新军是日后满清面对江浙明军的依仗,自然是顺治最为关心的。而刘成这边,知道顺治传召,自然是询问此事,也是准备充分。
  “回皇上的话,新军的编练已经开始,奴才跟着郑亲王和协办大臣日日操练,新军的队列训练已经基本成型,但是想要形成战斗力,却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多尼和富绶从京城出兵到进入朝鲜,再到灭国,加一起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新军的训练始终没有耽搁哪怕一天,训练强度上也丝毫不逊于江浙明军。
  但是,欧洲的方阵对于习惯了依仗个人武勇作战的八旗军而言实难适应,尤其是武器只有长矛和火铳,对于用惯了刀盾、弓箭以及其他各式兵器的八旗军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反倒是武器训练问题。再加上八旗军自身的不少陋习和传统存在,几个月后倒是可以形成战斗力,不过距离刘成眼中能够与江浙明军对战的程度却还是要差上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