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70

  宾主落座后,褚九如便提及了王翊的请求。对此,吴奎明立刻表示一定遵照王经略的谋划行事,绝不敢有负所托。
  在褚九如看来,这个结果很是正常。两年前,宁波绿营曾经出兵大规模围剿过吴奎明,吴奎明当时惨败而逃,是王翊亲自帅军击溃了清军,他才能保全性命和地位,所以即便两地相隔甚远,两军之间的交流却始终没有断绝。
  这期间,吴奎明始终奉王翊为这四明山一带义军的盟主,并且和左近交好的数部义军保卫四明山的南部;而王翊也派出毛明山的后营驻扎在面对奉化清军的四明山南部,以为吴奎明等部的后盾。
  双方互为犄角多年,此次一致行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只不过,吴奎明的下一个问题还是让褚九如有些奇怪。
  “褚主事,本将听说王经略最近以一个新来此地的军户新立一营,冠名为南塘,可有此事?”
  这件事褚九如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他人问及了,甚至他这十日,一路行来几乎每个义军的首领都会问到,这让他感到颇为奇怪。只是仔细思量下,陈文的南塘营成军一个月就在校场比试中轻松击溃了中营,自己刚刚知晓时都觉得不可思议,更何况其他人了。
  “正是。”
  “那么,本将听说好像这个南塘营成军一个月就在校场比试中击溃了十倍于己的老营兵,可是当真?”
  十倍?
  这以讹传讹的也太夸张了吧。
  “吴大帅,下官当时并不在山上,后来倒是听王经略提及过此事,据王经略说,当时是这样的……”
  接着,褚九如将整个校场比试的细节说给了吴奎明,不仅修正了第三场双方的兵力对比,更加强调了第二场中营其实还是赢了一场的,另外还特别提到了陈文是以戚继光成法练兵,并且号称要重建戚家军。
  只不过,褚九如说了这许多,看吴奎明的样子,却似乎并不是很相信。
  “冒昧的问一句,本将听说这个新来的将军好像和令弟有些矛盾,可是如此?”
  这个问题是先前并没有人提及过的,毕竟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大概是自己和吴奎明过于熟稔了,他才会问及吧。
  “确有此事,陈游击年轻气盛,恃才傲物,舍弟也有做的不是的地方,小事而已。”褚九如按捺着心中的一丝不悦,回答了吴奎明的问题。
  “原来真是这样啊。”吴奎明皱着眉头想了想,继而说道:“不瞒褚主事,此事也是其他将军告诉本将的,他们知道吾与褚主事相熟,所以特地借我之口证实一下。”
  “哦。”
  那看来是应该还有后话喽。
  “恕在下说句不该说的,这军中自有法度,此子手握强兵,又兼如此跋扈只会令众将不安,于战事并无好处啊。只怕……”吴奎明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他和那些与他提及此事的人想法说了出来。
  “只怕日后也会跋扈难制,为朝廷之大患啊。”
  吴奎明的话引起了褚九如的深思,即便是告辞离开吴奎明的寨子后,他依旧在思考此事。
  先前无论是王翊,还是王江,都曾经提及过陈文这个武将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却尚且需要磨一磨性子才能大用。若是从今天看来,赫然已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了,那么回去自当要和二位上官说明,哪怕此人和自己的族弟有仇怨也不能放任其造成更大的破坏而败坏了国事。
  心意已决的褚九如连忙的往大兰山赶,而此时,王升最先派出的那个亲信也已经快马加鞭的返回了薛岙。
  “那边怎么说?”
  “田大帅说了,只要此事能成,一定为大帅向陈总督请功。”
  “干得好,不过此事切不可与他人提及。”
  “请大帅放心,小人定守口如瓶。”
第六十章
变相(上)
  十月初四,整整一个九月就这么过去了,甚至连十月的上旬也莫名其妙的过去了数日,绍兴和宁波始终没有传来清军调动的消息,余姚还是那个余姚,奉化也还是那个奉化,好像清军把围剿的事情给忘记了一般。
  原来健忘症也是会传染的啊,只是不知道这病是不是也传到了黄宗羲的身上,以至于浙东史派书中普遍性记载的九月清军围剿的事情怎么会出错了呢?总不会黄宗羲那时已经开始用公元纪年法了吧。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陈文始终在练兵,鸳鸯阵杀手队和火器队的训练如故,骑兵队则被李瑞鑫带下山跑马去了。用李瑞鑫的话说,骑兵不跑起来是练不出来的,即便是不跑马,了解地形也是一个斥候必备的素质。对此,陈文怀揣着“反正老子也不懂”的心态表示了认可,谁让他出生的那个时代世界各国已经不流行“有马的”骑兵了呢。
  除去这老三样,南塘营的营属工兵队也在加紧训练。只不过,他们的训练地点一样不在老营里面,因为陈文实在不好意思让他们把大兰山老营这两年好容易平整出来的土地重新挖得沟壑纵横,怎么也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是。
  于是乎,整个大兰山上的树林、道路、空地便全部成为了他们的乐园。不过,除了挖坑以外,陈文对他们的要求很明确,那就是做事业要有职业操守,所以挖坑就必须得填。
  此刻已经到了晚饭时分,营中的士兵也纷纷结束了今天的训练回到营房里擦脸洗手准备吃饭。虽然对于很多人而言吃过晚饭还准备去加练,但是也得吃过晚饭不是,须知道本营的陈将军可是说了“人是铁,饭食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话简直说到了每天拼命训练的营兵们的心里去了。
  由于兵员的增加,以及新近修建的几套训练设施占用了过多的场地,西校场已经有些不敷使用了,所以王翊将大校场西侧的一部分交给了南塘营来使用。
  只是这样一来,南塘营和中营的那两个守备的部下开始在一个校场练兵,一边是锐气正盛的新营头,一边是历经过战火的老营头,双方在开始的几天里因为言语不和很是械斗了几次,最后只得由陈文或是其他千总军官来监督训练。而此时,陈文则正是带着从大校场训练归来的两个哨回营吃饭。
  路过西校场和营房区之间的行刑区,陈文再一次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倒不是此人每天都会到行刑区报到,只是这厮每次受刑的理由都差不太多。
  “这次石大牛又犯什么过错了?”
  石大牛便是陈文一个月前在山下镇子里的城隍庙募兵时第一个入选者,就是那个连粥都顾不得喝就跑去找他弟弟的那汉子。
  听到是陈文在问话,负责行刑的镇抚兵立刻转身回复:“回禀将军,此兵在训练期间脱离队列,跑去帮助他弟弟治伤,按照训练条例鞭笞三十。”
  果然又是老一套。
  石大牛的弟弟叫做石二牛,从名字上看绝对是亲兄弟,这可比吴三桂字长伯,王江字长叔还要像上几十倍不止。石大牛和他弟弟都是老实人,家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很是符合儒家想要创建的和谐社会的理念。
  这本来是好事,只是这两人在分配职务时,由于胆小不说,还过于一根筋了,便只得作为火兵,而一队之中火兵又只有一个,所以必须分在不同的队。这样一来,那个友善的兄长就时常跑去帮助笨的有些不像话的恭敬的弟弟,甚至往往是在训练期间脱离队列,而这等擅离职守的行为,在军中可是很大的忌讳。
  陈文知道,对于这个兵被安排在甲哨第四杀手队,这个队的很多人都有意见。只不过,负责分配的顾守礼出于此人吃苦耐劳的考虑,才将他分配在了甲哨做火兵,结果谁想竟然出了这么个人才。从石大牛入营以来,受罚的原因千篇一律,就连至今依旧稳居南塘营受罚罪名、次数、鞭笞军棍数量三大排行榜榜首的安有福都受不了了,用他的话说,这人纯粹是记吃不记打,每次都是因为一个理由挨罚,实在是太过无趣了。
  见石大牛受完罚,陈文实在无力吐槽这个符合传统道德却不符合军中精神的汉子。
  “石大牛!”
  “小,小,小人,不对,卑职在!”入营一个多月了,依旧是那副满是畏惧的神情。
  陈文摇了摇头,他很清楚这个汉子的家庭条件,也知道他是这个乱世所造成的苦命人,本来有房有地,生活乐无边,但是在满清的贪官污吏盘剥下几年间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此才会来到这里忍受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如果他将此人逐出军队,靠着两个壮丁从军才能够吃上饱饭并且能够积攒些积蓄的那一大家子人就可能会再度挨饿了。
  “本将问你,如果在战场之上,你的兄弟石二牛和你队中的袍泽都受伤了,你先救谁?记住了,救了这个就救不了那个。”
  “这?”
  这个类似于你媳妇和你老娘一起掉河里的问题立刻就难住了这个一根筋的汉子,一边是亲弟弟,另外一边是同吃同住同训练的袍泽,尤其是在这些日子陈文还制造团队气氛的情况下,石大牛实在是想不出来该如何回答。
  见他憋红了脸也没把答案憋出来,陈文只得告诉他答案。
  “从今天起,你给本将记清楚了,军中的关系只有两种,自上而下便是阶级,武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横向的便是袍泽,从伍开始,到队,再到哨,直至到整个王师,只要在一个屋子里睡觉,一个锅里吃饭,身处同一个番号或者是阵营里的,便是袍泽。至于那些亲兄弟、干兄弟什么的在军中全都不存在!”
  “假如你弟弟和队中的袍泽同时在战场上负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把队中的袍泽救出来,而你的弟弟自然也会有他队中的袍泽来救助,如果你只顾着救你弟弟了,那么你队中的袍泽怎么办?人人皆是如此的话,那这支军队还要不要打仗了?”
  “在我军之中,每个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本分事才可以胜利,就像是筅以救牌,长枪救狼筅,镗钯救长枪一样。”
  眼看着这个汉子似乎还是有些懵懂,陈文立刻补了句狠的。“在战场放弃袍泽就是逃兵,逃兵一律处死,你可记住?!”
  “卑职记下了。”
  陈文叹了口气,如果浪费些许口水就能够让一个苦命的家庭守住得来不易的希望,他到也并不怎么在乎多说两句。
  吩咐了石大牛的队长每天早上起床时把他刚刚的问话重新问一遍的事情后,陈文便准备回营吃饭了,只是此时胡二却突然赶到了西校场,气还没喘匀便传达了王翊的召见。
  陈文很清楚,早在八月底他还在招兵的时候,南下新昌的明军就已经攻陷了虎山所,而由于刘翼明和陈天枢的离开,俞国望也只是简单的对新昌县城进行了围城以方便他的辅兵们在新昌县的范围内搜集粮草。
  整个浙东的局势和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那么此刻王翊连晚饭都不让吃就急着开会,看来是浙江清军终于想起来今年还有作战任务没完成的事情了。
  冲着浙江清军统帅们的这等几近于老年痴呆的记忆力,陈文也只得先抛开吃晚饭的事情。
  赶忙随着胡二前往中军大厅,至少也得弄明白了到底怎么回事。
  一个时辰前,大兰山老营中军大厅的二堂,王翊看着眼前的一打书信满是气愤,而坐在下手的王江却只是一个劲儿的叹气。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会发展到如此地步,这背后一定有人在刻意推动此事。”
  “完勋。”王江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不管是谁在促成此事,我们都要先以着国事为重,断不可凭着个人意气行事啊。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我们也别无选择了。”
  听到这话,王翊也只得叹了口气。“确实也别无选择了。”
  见自己的中国合伙人依旧心怀不忿,王江也只得继续劝说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古来有之的道理,我等还是日后再做补偿为好。”
  “那就这样吧。”说出了此言,王翊也瞬间从犹豫不决中走了出来,再度恢复了往日的那份坚定。
  ……
  待陈文赶到中军大厅时,大兰山老营的相关官员都已经到齐了。陈文行过礼后立刻坐到了他的座位上,上手是监军文官沈调伦、邹小南和领兵将领黄中道、毛明山,而对面则是褚九如、孙钰等几个负责后勤五司的官员,至于中营的那两个守备和五司的再下一级官员则显然是无权参与会议。
  见人已到齐,王翊便命令胡二严守大门,继而说道:“余姚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鞑子的浙江提督标营已经开始向余姚集结,估计此时已经集结得差不多了。”
  清军迟到了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这让早前就已经得到消息的大兰山明军很不适应,甚至包括褚九如在内的一些知晓内情的官员也颇有些怀疑陈文的情报来源,只是王翊和王江始终在压制着这种念头才没有引发更大的质疑。
  从今天看来,这份质疑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这个时代由于通信技术的落后,很多计划都是含糊不清的。此次清军睡过头迟到了半个月也不算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毕竟人家也需要时间梳洗打扮才好赴约不是。
  陈文很清楚这一个月整个大兰山的知情人们的焦急心情,只是他分明记得清军是九月出击的,而且今年清军也绝对拥有出击的理由和必要,这并非是大兰山决定,而是舟山,毕竟鲁监国对于满清在浙江的统治威胁可是不一般的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