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470

第四章
弊案
  四明山殿后战,南塘营缴获颇丰。
  从武器甲胄而言,两门弗朗机炮,六门虎蹲炮,虽然在各自的类型中都不是什么大口径的货色,但是对于南塘营这等根本就没有火炮的军队而言,还是非常好的一个开始。
  清军虎蹲炮的炮手在战斗中被斩杀一空,弗朗机炮的炮手则是还没来得及进入战场,战斗就已经结束了,所以他们很幸运的活了下来。只不过陈文在对这些炮手问话后,便彻底放弃了招揽的念头,这些炮手都是有家室的,甚至还有上有老下有小的,陈文不可能把他们留下,也不可能将他们杀死。
  不过,对于已经开始习惯于雁过拔毛的陈文来说,完全没有白白放走这些技术兵种的道理。
  在新昌县的路上,陈文便告知这些炮手他们可以离开,只不过必须把操炮技术以及这两门佛郎机炮的火药用量等数据传授给南塘营新编的中军炮兵队的炮手。
  对于陈文那个不留下技术,就别指望回家的口号,听过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清军表示了十万分的拥护。这个时代的火炮由于铸造技术的缘故,每门炮的射程、火药用量等数据都不一样,所以火炮的炮组都是固定的,历史上就有前线征调火炮的同时点明征调炮组的记录。
  火炮已经在明军手里了,带回去肯定是不可能了,那么这些数据也就完全没用了,虽然明军使用这些火炮的攻击目标肯定是清军,但也是那些披甲步兵先挨揍,这些火炮的口径都不大,估计也打不到他们这些炮手。
  那么,为什么不用这些没用的东西换取回返家乡的生机呢?
  清军的炮手们觉得用屁股想都能把这些利害关系想清楚,尤其是在陈文在新昌城下信守诺言释放了那些没有什么劣迹的清军,并且开出了每人三两银子酬劳后,这些清军毫不犹豫的把弗朗机炮使用方法和数据全部传授给了明军的炮兵,甚至还有一个多才多艺的清军表示虎蹲炮他也会用。验证了技术后,这个颇有些商业头脑的清军又独自领到了十两银子的酬劳,从而在人生的起跑线上领先了其他同僚一大步。
  除去陈文最关注的火炮外,甲胄也是古代军队的稀罕物。
  此次交战,清军由于道路的原因逃亡不易,所以被陈文斩首和俘虏甚多,再加上时值深冬,不少清军的锐士都披了两层甲,光布面甲【注1】就缴获了八百余套,虽然大多在战斗中受成了一定的损坏,甚至还有不少明显缺工少料,但是老营的工匠们却表示这都不叫事儿。
  仔细一想却也正常,大兰山明军这几年鲜有败绩,缴获了不少清军的甲胄,其中损坏和劣质的不在少数。这些工匠常年的修补甲胄,估计比单独制造的手艺要强上不少了。
  除此之外,皮甲、锁子甲、扎甲和李荣那套山文铠加在一起也有两百余套,一样交给了老营的工匠们进行修补。
  缴获中有甲胄,自然也有兵刃,就像矛和盾必然同在的道理一样。
  从兵器的类别方面来说,此次的缴获也很是符合这个时代兵贵杂的传统,可以说是什么都有。
  其中最多的还要说是长枪、刀牌和弓箭这三样普及率最高的兵器。长枪自不必说,七八尺的长度,明清两军的步兵都差不多,弓箭方面也差不多,只有刀牌形制上不大相同。
  南塘营所用的刀牌分两种,一种是长牌,而另一种则是藤牌。这两种牌是戚继光在南方抗倭时鸳鸯阵的标配,而清军则全部是由圆牌组成,有木质的,有包铁皮的,也有纯铁的大盾牌,主要还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
  此番缴获的兵刃数量极多,清军战兵的武器几乎全部扔在战场上,辅兵的也差不多如此,最可爱的还是李荣,这厮竟然还带了一些备用的。
  对于这样老于军务、讲究有备无患的对手,陈文也投桃报李的表示一下他的敬仰之情——在得知缴获数量后,他立刻下令在李荣那份稀汤寡水的牢饭里加了一根肉丝,权当是对于其不辞辛苦送货上门的精神的一种回报吧。
  在将其中比较好的拿来换装后,剩下的武器陈文准备留下一部分用来扩军,而那些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和质量比较差的,他准备卖给天台山的明军。对此,俞国望和金汤等几个明军将领都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所以陈文约了他们在明天进行武器商品交易会。
  至于最后一部分缴获,便是从清军身上和装载战利品的大车上搜刮来的财物。虽然除了那块充电宝外再没有找到什么出人意料的东西,但是从铜钱,到金银锭子,再到布匹丝绸,以及价值参差不齐的首饰古玩,还是让陈文发了一笔不小的财。而问题,也出现在了这批战利品上。
  由于当前的清军已经被彻底击溃,而提标营加速的原因竟然是绍兴绿营已经抵达新昌,所以陈文在将这些战利品搜刮出来后,便随意的堆放在了装载战利品的几个大车上,由镇抚兵看管行进。
  一路上,无论是陈文,还是南塘营的军需官齐秀峰,亦或是老营的官吏,任谁也没有时间分类、整理这些东西。于是乎,直到抵达天台上与俞国望汇合后,才由齐秀峰带着几个小吏进行分类、整理,并评估其价值。
  在刚刚抵达驻地的那段混乱时期,齐秀峰忙了一天一夜才把这些东西分类、入册完毕,随后也顾不上睡觉就赶去和老营武库的官吏一起去计算那些武器装具的数量。所有东西都忙完了,顶着一对熊猫眼的齐秀峰便回去休息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手下的几个小吏便勾结了一个负责看守的伍长合伙修改了账册,将其中一小部分战利品贪墨了出去。
  由于他们贪墨的数量不是很大,涉事的人也极少,再加上那段时期的混乱,无论是陈文,还是负责造册的齐秀峰对那些战利品的具体情况都记不太清楚了。本来这件事应该就会这么过去了,可是谁想到时隔几个月却出现了一个意外。
  陈文的部下大多出身贫苦,很多人都是光棍一条,此次四明湖殿后战明军以少胜多,再加上斩首和战功的赏赐,算在一起颇为丰厚。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没有媳妇哪来的孩子呢?拿到这些赏额之后,不少的将士都选择了拿来娶媳妇。这本是人之常情,娶妻嫁汉这等事,说到底是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若是所嫁非人、或是所娶非人的话,很可能就不只是鸡飞狗跳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那个负责看守的伍长在那段时期成了亲,本来成亲没多久便有了身孕,也是件可喜可贺之事。有孕在身总不好行那周公之礼,可是这个镇抚兵又耐不住寂寞,没过多久便又去勾搭一个寡妇,甚至把他偷出来的一个价值不菲的簪子送给了那个寡妇。
  那寡妇本是个招摇之人,得了这么个簪子自然要戴出去显摆一番,可是这一来二去的却被那伍长的妻子发现了,于是乎便闹将起来了,从而被有心人发现了这簪子来历不明的事情。
  由于犯事者乃是军中的伍长,陈文本以为只是私藏战利品的事情,于是乎此事他便让刚刚闲下来的顾守礼去处理了,可是一经审讯才知道是一桩贪污弊案,而且还涉及到军需管理的问题和老营派来协助的小吏。眼见于此,陈文便把此事转交给孙钰严查,此刻也应该有个答案了。
  “孙主事,可查出是哪个不知死活的东西胆敢贪墨军需和缴获了吗?”
  见陈文已然回来,孙钰便把调查结果告知陈文。“陈将军,下官已经调查过了,此事乃是这几个小吏串通当时负责看守战利品的那名伍长所为,齐军需官并未参与此事。”
  并未参与此事吗?
  听到这话,陈文不由得叹了口气,贪腐之事古来有之,直至后世都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人有贪念,便会利用非法手段谋取钱财,这是无法杜绝的。既然无法杜绝,便要想方设法的减少这一类事件的发生。如何减少,陈文的思量还是从制度上加强监督的力度,从而提高贪腐的成本,唯有如此才能减少此类时间的发生。
  只是此时的陈文却完全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也没有权限去建立相应的制度,所以他才会选择齐秀峰这个白纸一般的读书人作为军需官,其实也只不过是寄期望于道德的无奈之举。
  此番齐秀峰没有参与此事,到也算是陈文侥幸没有看错人,可是监管不力的责任齐秀峰却是难辞其咎。只是就在这时,一个愤怒声音的声音却在陈文的耳边响起。
  “将军,按照军法,本营缴获全部归公,不得私存,战后按照军功赏赐,私存之人便是强夺他人军功赏赐,当斩首示众!此次犯事之人乃是利用职权偷窃战利品,卑职以为应当同此例惩罚。”
  说话之人乃是齐秀峰,陈文在听到声音的同时便转过头看向这个任职半年有余且一向尽忠职守的军需官。长久以来的辛勤努力所建立起来的声誉毁于一旦,这份言语间的愤怒不问自明,只是当陈文以为这不过是泄愤之语时,这个愤怒的声音再度响起。
  “卑职身为军需官,犯事之人乃是卑职的下属,所侵吞的财产也在卑职的职权范围之内,卑职确有监管不力之责,甘当同罚!”
  同罚?
  斩首示众吗?
  齐秀峰说话的当口,只见着顾守礼偷偷向后拉了齐秀峰一把,似乎是想让他收回诚意。可是齐秀峰却蛮横的甩开了为顾守礼所拉着的袖子,继续讲话说完。
  陈文摇了摇头,以死明志,他并不需要,关键还是要在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制度前把这些军需看好,这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齐秀峰应得的惩罚不至于此,但也不能不罚。
  “此次犯事之人有老营的官吏,惩罚一事本将会与王副宪商议后再行实施。至于齐军需官,暂时革职,本营军需储备由孙主事代理,剩下的事情明日一早再行处置。”
  注1:布面甲是一种复合甲,在明朝中后期和清朝时盛行,取代了扎甲的地位,成为士卒的标配甲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因为它易于制造且造价低廉,第二则是因为它能够抵御早期火器的攻击。当然,从便于偷工减料的方面来看,布面甲也达到了甲胄发展史的巅峰。
第五章
交易
  第二天一早,王江和陈文便联名下达了处罚决定。
  老营的那几个小吏,斩首示众,妻子没入官府为奴;监守自盗的伍长,革除军职,斩首示众,鉴于其背叛妻室在先,其妻室判回本家,腹中子嗣不得使用其姓氏;军需官齐秀峰,监管不力,杖责五十,罚俸三个月,革去军需官职务。
  本着惩治贪腐这个共同的目的,王江和陈文共同商议决定了这一应的处罚决定,老营的小吏和那个监守自盗的伍长处罚本着严厉二字的原则,为的乃是为他人戒。
  本来王江准备将那个伍长的妻子一样没入官府为奴的,但是陈文却表示了反对,怎么说那女子也是个孕妇,这使得他怎么也下不去手。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送会娘家,只是那伍长的子嗣无论男女也不会再使用他的姓氏,算是让他从名义上断子绝孙了,至少在古人看来姓氏不能传承下去和断子绝孙也没什么区别。
  至于齐秀峰,他本身虽然没有参与这场贪污弊案,但是作为军需官是要负监管不力的责任的。杖责、罚俸外加革职,看起来要轻上很多,可是光杖责那一项大抵就能要了这个文弱书生的半条命,其实也差不了太多。
  行刑的同时,俞国望等人也相约着来到了大兰山明军的临时营地。
  其实他们各自的驻地距离并不是很近,与这片临时营地也远近不一。只是如四明山一带奉王翊为盟主一般,天台山的明军同样奉实力最强、处事也最为公道的新昌伯俞国望为盟主。此番陈文兜售清军武器,正赶上这些明军将领在俞国望的驻地商讨局势的对策,倒也招引到了更多的客户。
  两厢见过礼后,陈文并没有急着请这些客户吃饭,也没有直接带他们去检验商品,而是把他们带到了一间收藏特殊战利品的房间。
  此次前来的明军将领有七八人之多,除了扎营于不远处镇子上的俞国望以外,陈文只见过当年和俞国望一起举兵反清,后来分立一营的金汤,其他的天台山明军将领他一个也没见过。
  既然没有见过,那么首先就要把品牌的公信力建立起来,如此方能事半功倍。于是乎,陈文直接将他们带到了存放缴获清军旗帜的房间。本来专门设置这么一个房间的目的是用来给即将入营的新兵洗脑的,眼下倒是正好让这些客户加强一下对于陈文这个二道贩子的信任。
  进了屋,一码的绿色旗帜立刻映入了这些明军将领的眼帘。从浙江提督标营副将管左营游击事李荣,到浙江提督标营左营参将宋华,再到那些零零散散的守备、千总、把总的旗帜,整整挂了一屋子。
  一眼望去,整间屋子在打开门的刹那就被绿色所渲染,这些绿色的来源全部出于浙江绿营精锐的提督标营,着实把这些此前还半信半疑的挂印将军和总兵们唬个不轻。等到他们在看向陈文的时候,目光中的敬畏之情已经再无法掩盖,甚至到了席间都在向陈文这个挂游击衔的守备频频示好。
  其实这也很是正常,浙东的明军中,四明山一带的明军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需要常年面对绍兴、宁波两地绿营,偶尔还要面对清军提标营、抚标营之类的小规模围剿,所以在战斗力上要普遍优于天台山的明军,毕竟这里的作战机会要少很多。
  天台山一带最强的明军当属新昌伯俞国望的部队,俞国望兵力过万,曾经伏击战胜过提标营的小规模围剿部队,在这里已经算得上是难得的精锐了。
  可也是这支军队,于永历三年围攻天台县的战斗中,在有内应的情况下,竟然会被清军协守的守备徐守贤击溃,伤亡数百,无功而返。去年围攻新昌时由于刘翼明和陈天枢奉命回返大兰山,也没有如历史上那般攻克新昌,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是故,眼下既有这般强力的盟友,他们自然是要和陈文搞好关系,以图日后能够守望相助。
  由于下午的武器商品交易会,中午的欢迎宴上陈文没有备太多酒水,只是即便如此,当下午的武器商品交易会开始时,还是把这些明军将领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酒虽未足饭已饱,休息了片刻陈文便带着这些明军将领来到了武库,此间准备出售的武器、装具已经在空地上摆放整齐,而布匹和奢侈品则摆放在桌子上,任由这些明军将领选购。
  这个时代的军队在武器装备选择上遵循这“兵贵杂”的理念,这个理论是戚继光提出来的,他的鸳鸯阵以及此后的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各营也遵循着这个理论,为的乃是能够应对战场的变化。这种理论用在强调互相配合的鸳鸯阵极为可行,戚继光凭借着这些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花式吊打倭寇和蒙古人。
  可是用在这个时代明清两军普遍使用的战阵,对于武将的能力、下级军官的反应和士兵的素质就显得要求过高了。所以这个时代的军队一般都会以长枪和刀盾兵作为主力,辅以使用其他兵器的士兵作为协助,以求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由于提标营依旧遵循着这种理论,是故被明军缴获的兵器夸张一点儿的话,可以说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什么带尖儿,带刺儿的,带棱的,带刃的,带绒绳的,带锁链儿的,带倒齿钩的,带峨嵋刺儿的,十八般兵刃,样样皆有。
  对于其中的那些比较个性十足的武器,不明觉厉的陈文直接将它们定义为《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这个时代坊间盛行的话本中,士兵用来COSPALY的需要,谁让他也弄不明白这些在战阵中有什么用呢?
  武器商品交易会还在进行,陈文便找了个理由离开了此地——同为明军的盟友,面对面的杀价实在不合适,所以他让顾守礼来办理此事,而他则等到时间差不多了再出来博取一些好感,以及应付一些比较难缠的客户。
  很快,一个明军的将领便选购完了他所需要的长枪和刀盾,至于其他的兵器暂时还没有想法,当然也是由于囊中羞涩的缘故,只好选择这些。只是当他准备去谈价时,看着正在摆弄算盘的顾守礼,登时便满头是汗。
  陈文知道不方便面对面的杀价,这个明军将领也不傻,既然留下了随军主簿,那显然是准备痛宰了。只是他的实力不强,也没有多少银钱,所以根本就没准备购置多少,再加上这些出自提标营士兵的武器做工远比他们土造的精良许多,也只得硬着头皮挨宰了。
  战战兢兢的走过去,本以为将是一场艰难的杀价之旅,谁知道顾守礼一张嘴却是列出了可以用来交换这些武器装具的表单。除去银钱外,粮食、菜蔬、鸡鸭鹅等禽类、猪牛羊马驴骡等畜类全部可以用以交换,就连火铳和木炭、硝石、硫磺等用来制造火药的材料也可以。
  听过之后,这明军将领立刻信心倍增,银钱他没多少,为数不多的火铳他也不打算拿出来交换,可是其他却有很多。在这个还没有反人类概念的时代,这明军将领觉得能够多换到些好兵器,就算是自己和手下人每天少吃顿饭也是极其划算的。
  扫听了交换价格后,思量着多买应该可以多砍掉一些价钱,那明军将领便信心满满的跑了回去,唯恐其他人将他先前犹豫不决是不是要买的东西抢走……
  之所以如此,陈文主要还是出于应对这场大兰山明军的经济危机的考虑。虽然已经有不少的百姓惦念着家中的田地,打算要回到四明山,但是陈文很清楚历史上今年清军在进攻舟山前对四明山再度进行了一次围剿,他们此间回去几乎是必死无疑。
  眼见于此,陈文便说服了王江,以大兰山老营的名义通知百姓,想要回去可以,只是要等到今年年底才行,因为清军今年会围攻舟山,四明山一带并不安全。
  只是这样一来,经济压力就始终得不到缓解,扩军和接下来的进攻计划就无法进行,所以他也只能如此行事。当然,最坏的打算陈文也考虑过,那就是拿同行的富户开刀,而这样做的后果却是他不愿看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