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470

  当谭景仁借着力量后退时,左侧的那个刀盾兵奋力突进了两根长枪之间。按照道理来说,长兵虽然占了先手的优势,但是一旦被短兵突到近前,便大多是死路一条,而且越长的兵刃这个道理就越是在理。
  可是眼前的这些明军,却凭借着密集阵型将长枪放平,从而通过每兵之间半米左右的空隙制造出了一个极其密集的长枪丛林,而这片丛林所指的便是当前的清军。
  谭景仁左侧的那个清军冲入那两跟最前排的长枪之间,迎来的却是后一排长枪的突刺,竭尽全力挡下了靠近盾牌一侧的枪尖,紧接着迎来的却是更多长枪的突刺。左避右闪之下,那清军顾此失彼,很快就被一根长枪刺在了大腿之上,可也就是这一瞬间的停滞,后排的两根长枪登时将他刺了个对穿。
  谭景仁后退了一步,与当前的长枪保持了些许距离,而他身后的王启年也没有继续向前,始终协助他与那些长枪游斗。
  只不过,战场当中,热血沸腾之下更多的清军还是选择了奋力冲击这些眼中还满是畏惧之色的明军。可是即便如此,在这一片密集的长枪林的围攻之下,这些勇猛的清军依旧很难施展出他们平日的武艺,在不断遭到的围攻中开始迅速减少。
  很快,突入阵中的清军被尽数杀死,后续的清军也绝少再敢近前,而换来的却只是斩断了前排大多数长枪的枪杆而已,至于明军的伤亡,则只能用微乎其微来形容。
  马进宝的镇标营在绿营兵之中本就不是如浙江提督标营那样的绿营精锐,平日里欺负下老百姓,镇压个把义军还算得心应手。可是面对眼下这支虽然还是封建军队的结构,而且在作战经验上也大有不及,此间却在使用改良自近代军队阵法的军队,就断不是敌手了。
  清军但凡是试图冲阵的尽皆被那片密密麻麻的长枪林刺死,即便有漏网之鱼也会立刻遭到明军的刀盾兵围攻,个人的武勇在此间变得一文不值,那些冲阵的士卒们无不是从军多年的锐士,可是在这些破衣烂衫的明军所组成的长枪林面前却毫无还手之力。
  眼见着周围的同袍几乎一扫而空,就连那些在军中备受仰慕的锐士也突破这支一向败多胜少的天台山明军的阵线,包括谭景仁、王启年在内的前几排清军中的幸存者在脱离了明军长枪手攻击范围后,与同样目瞪口呆于此,内心写满了无法置信的明军痴痴的对视了良久。
  不仅仅是这些明清两军的士卒,包括俞国望和马进宝在内的两军军官都无法相信眼前的这一切,毕竟如此摧枯拉朽的将清军前排锐士斩杀殆尽的情景无论是马进宝、还是俞国望都从未想像过。
  只不过,这一刻的俞国望凭借着此前的那场比试,以及这几个月以来观摩训练,对于这份震撼的承受能力要稍强上一些。
  “击鼓,进攻!”
  呆若木鸡的旗手和鼓手在俞国望怒吼过三次后才强强反应过来,而那些明军在得到统帅指令的军官的呵斥下也开始恢复意识。在将前后排的长枪手调换了一下位置后,明军的长枪林密集如故,进而列阵前进,其意不言自明。
  而第一次冲击的失利瞬间影响到了每一个看到这一幕的清军,面对着明军开始缓步前进。自知不敌的清军则大多不由自主的开始踉跄着后退,在发现这样的速度依旧无法彻底远离那片密集的长枪林后,便转身而逃,再无继续作战的意志了。
  清军由金华镇标中营所组成中军瞬间崩溃,而面对左翼明军的那些右翼清军亦是如此。只不过,就在此时,明军的右翼却已然被马信的台州清军打得节节败溃。
  右翼明军本就是由金汤的那支操练新式阵法不过十余日的小部队以及另外两部明军的战兵组成,在兵力上要超过台州清军一些。不过金汤的那支小部队操练时日太短,以及拣选兵员时不及俞国望在陈文的帮助下那般严格,所以其实也不过是一支操着和新式阵法相同兵器的旧式军队罢了。
  再加上右翼明军本来就是由三支部队组成,统一指挥上所出现的协调问题很难解决,在反应上也远逊于台州清军。
  不同于马进宝的无知者无畏,马信此前在三门县就已经观察过这个阵法,此后又派探马多番侦查,自觉得以冷兵器很难破阵的他立刻想到了火炮,也唯有使用火炮将整个战阵轰开才更容易破阵,就像他早年听某位军界前辈提到过的那场浑河之战中的四川白杆兵一样。
  此番,马信率部抵近以鸟铳、弓箭和投掷兵器轮番攻击,很快就将作为中坚的金汤那支小部队的阵型打乱,随即便是一鼓作气的发起猛攻,几乎就在马进宝所部那两部分清军溃散的同时将右翼明军一举击溃。
  右翼的溃败使得俞国望放弃了追击的念头,他的这个方阵练到现在,实际上在陈文的口中也不过是个交战时只能站桩防御反击的半成品,前进后退只能以着极缓的步子运动,若是加快哪怕一点儿速度都会将阵型拉扯散架。
  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俞国望虽然只是从陈文口中得到了一句“多练练会好一些”的答案,但是他对陈文在军事上的看法向来视若真理一般,毕竟教授他这个阵法的武将不久前就取得了这些年浙东明军都无法完成的大捷,所以他也不打算再冒着过分突进被清军反击的风险进行追击,只得转而去救援距离更近的右翼明军。
  可是就在这时,台州清军在马信的将旗摆动了一阵后,竟然毫不犹豫的和当前明军脱离了接触,直接放弃了对于那些正在逃窜的右翼明军的追击。在向着俞国望所部一阵射击后,便转而结阵向后退去,掩护另外两路清军撤退。
  形势逆转的速度过快,俞国望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这场战斗彻底结束了,目送着清军的离去,天台山明军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响彻期间。
  清军仓皇撤退,留下了部分辎重和几乎全部的伤兵,只有那些勉强还可以行动的跟着清军逃离当场。不少刚刚还在溃逃的明军在听到欢呼声后也转而发现了此间的状况,转而回返明军的阵线,分享胜利的喜悦。
  起兵已经四五年了,堂堂正正的列阵交锋,俞国望的部队即便是和绍兴绿营那样的对手交战也未必能够取胜。哪怕是梦中他也无法想象到今天这般轻易击溃了金华镇的标营,而且还是在双方兵力相去不远的情况之下。
  “陈大帅真是天纵之才,这西班牙方阵确实好用得紧啊!”
  清军已经远遁,而俞国望唯恐阵型散乱被清军反击便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将清理战场的事情交给了下面的那些军官,负责左翼指挥的总兵官高宜卿便赶到了俞国望的大旗下,商议下一步的行止。
  和这个当年一同起兵的老兄弟,俞国望从未隐瞒过什么,就连陈文用来在俞国望面前包装方阵的名称都是如此。
  只不过,无论是俞国望,还是浙东明军的其他人,除了陈文外没有人知道这个阵法其实只是西班牙方阵某一个阶段的改良版,而且是刻意根据俞国望麾下的这支在封建军队中都算是弱旅的专门进行针对性改良的产物。
  西班牙方阵源于在当时横行欧陆的瑞士雇佣兵所使用的瑞士步兵方阵,在西班牙方阵之父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根据其在意大利战场上的作战经验对其麾下的部队进行改良,最终出现了令欧洲列国为之恐惧的西班牙大方阵。
  最早的西班牙方阵并不像陈文在后世看到的那些网络小说以及论坛中描述的那种单纯由长矛手和火枪手组成的方阵,而是由剑盾兵、瑞士长戟手、长矛手和火绳枪手这四个兵种混编组成。
  后来由于欧洲列国尽皆效仿的情况下,西班牙方阵也随着对手的进步和火器威力的增强,进而先后将瑞士长戟手和剑盾兵从方阵的队列中取消,而火绳枪手在方阵中的比例也逐渐得到提高,这才有了后世网络中盛行的那种长矛手和火绳枪手呈1:1数量比例的西班牙方阵。
  陈文卖给俞国望的盗版货,其实只是西班牙方阵历史上将长戟手取消后的产品,而且由于俞国望的军队封建化程度依旧很高,陈文在无奈之下便交给了俞国望一个新的方案,那便是精选出部分士卒,由他们原本的军官带领,加入到方阵之中。作战时由军官指挥其麾下的士兵,而这些军官则听从俞国望或是其他如高宜卿之类的方阵指挥的命令。
  这样既可以不去触犯这些军官的封建权力,又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提升战斗力,可谓一举两得,也保持了陈文在营销一事上一向厚道的传统。
  只不过,俞国望麾下的明军从本质上来说依旧是一支封建军队。即便使用西班牙方阵也不过是得其形而未得其神罢了。
  兵为将有传统的存在,以及吃空饷喝兵血现象无法杜绝,导致了这支军队在除去武器配置外,最关键的纪律、训练、指挥以及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等方面却几乎还都是封建军队的老样子。很多西班牙方阵正常的变阵和应对都无法使用,只能像现在这样站桩输出。
  或许随着训练时长的增加,这支军队可以从当下的这等半成品状态中逐渐提高完成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战斗能力,但如果不去设法改良军队的组织结构,那么最多也只是如淮军那样的畸形产物。
  所幸的是,他此番的对手却是在绿营兵中都称不上精锐的金华镇标营,再加上俞国望所部这些年来的表现使得马进宝出现了一定的误判。如此一来,只凭借着武器配置的改良和针对性训练,这支半成品部队照样可以轻松吊打马进宝麾下的那支封建军队。
  击退了眼下台州府最重要的两支绿营步兵,俞国望深知这两支清军实力上的削弱其实并不是很大,本着牵制作战的既定计划已经达成,俞国望便带领着天台山明军返回营盘,继续保持在台州府治的存在,同时杀猪宰羊犒劳全军。
  就在天台山明军依旧沉浸在击退当前清军的喜悦之时,五天后,舟山以北的羊山一带,迎战吴松水师的北线明军也顺利击败了对手。
  虽然此刻台州的消息上没有传来,但是遥望着扬帆远遁的清军残影,以及眼前这些被俘获和燃烧着熊熊烈焰的舰船,还是让鲁监国朱以海以及北线的明军将士们充满了对于未来的豪情壮志。
  击溃了北线的清军便可以回师配合阮进迎战自定海而来的清军,只要消灭了,甚至只要打残了这支倾尽浙江清军全力才组成的精锐部队,那么收复浙江全境便不再是梦想。
  也许,中兴大明,便会从这一刻开始!
  可是就在北线明军憧憬着未来之时,海天的南向,一艘明军的战舰扬帆而来。看过信使带来的书信后,鲁监国悲痛欲绝的坐倒在龙椅之上,而作为北线指挥、鲁监国朝权臣的定西侯张名振在拾起掉落在地的书信后,亦是呆若木鸡,无法相信这信上所写到的一切。
  “监国鲁六年八月二十一,荡胡侯阮进,阵亡于横水洋,舟山告急。”
第二十四章
舟山(五)
  永历五年八月二十一,清晨。大雾弥漫,登船已久的清军以汉军镶红旗梅勒章京吴汝玠为先锋,借着潮水驶出了定海码头。
  甬江出海口处有蛟门山、金塘山,与西边海岸的候涛山隔海对峙。蛟门山南有金鸡山,北有虎蹲山,正好环锁海口,号称天险。相传有蛟龙穴处,时兴飓风怪浪,舟行避之。
  宋濂的《蛟门春晓图歌》序中写道:“正临大海,巨涛冲撞,顷刻万变。平旦东望,霞光烛天,红日大如簁,冉冉上升,诚东海第一伟观。其辞曰:瀛海无垠,波浪吐吞。涵浴日月,参契鬼神。怪石如云自天坠,万丈壁立蛟为门……”
  只不过,此间的清军却丝毫没有欣赏这一海上伟观的兴趣。
  自鲁监国系统明军被迫撤离福建,辗转而至舟山,满清在浙江的高层人物们便如芒刺在背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那时候,舟山有鲁监国系统明军的主力;四明山有王翊、王江、冯京第等数十支义军;天目山有姚志卓;会稽山有章钦成、王善长;天台山有俞国望、金汤;温州三盘有平夷侯周鹤芝、闽安侯周瑞;浙南的金华、处州、温州山区中也有徐守平、叶灵化、何兆龙等多路明军。
  如史载:“浙江义师极众,大小六百余起。孤村、远堡,亦建义旗;资粮扉屦遥济海中,莫之或吝……”
  浙江明军数量多如牛毛,尤其是沿海的几个府,当地清军也只能婴城自守,唯恐明军会突然向其发起进攻。
  这些奉鲁监国为正统的明军在实力上参差不齐,其他倒还好,那支四明山上的大兰山明军却是两次攻陷上虞县城,数次击溃入山围剿清军,使浙东列城为之昼闭的个中娇楚。若是让鲁监国系统明军的主力在舟山站稳脚跟,与以王翊为首的浙东各路明军互为犄角的话,大规模反清浪潮势必如永历元年、永历二年时的福建那般席卷整个浙江。
  每日睡前都生活在第二天一早就可能会听到如“舟山明军水师遮天蔽日而来,陆上明军与其合流,浙江局势糜烂”之类的噩耗之中,诚惶诚恐的商议、研究如何解除困境,战战兢兢的派出军队,等待交战的结果。
  终于,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凭着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谋划,天目山姚志卓遁逃;会稽山章钦成、王善长授首;浙南的徐守平、叶灵化、何兆龙先后落网;就连最难啃的硬骨头——四明山的王翊也被擒杀。
  再加上大清皇帝福泽庇佑,温州三盘的周家兄弟内讧,舟山明军中的实力派平西伯王朝先被定西侯张名振和荡胡侯阮进谋杀,王朝先的部将逃亡定海将舟山虚实尽皆告知清军。
  曾经如火如荼般的浙江各路明军中,也只剩下了尚未消除掉王朝先被杀影响的舟山明军和天台山上的那些战斗能力孱弱的少数份子。
  可随之而来的是,大兰山明军王翊麾下的一个新晋武将却凭借着远少于清军的兵力,在四明山南部先后击溃了浙江提督标营一部和绍兴绿营主力,更是斩杀了浙江清军中的宿将,提标左营副将李荣。
  更可怕的是,那个与王翊并称的王江就在这支军中,若是凭借着那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新晋武将的武勇和王江在后勤上的才具,大兰山明军势必会重现于世,甚至更胜从前也犹未可知。
  所以,此间必须趁着当下一切的可能还没有朝着不利于浙江清军的方向前进的时候,先行解决掉威胁最大的舟山明军,取得擒获监国鲁王的大功,到时候就可以慢慢的围剿藏在天台山上的那支大兰山明军残部了。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今天!
  清军出兵意在舟山城,自出海而始亦被各个山头的明军探知,烽火一个接着一个点起,狼烟直冲云霄。作为守御舟山的主帅,浙江水师名将荡胡侯阮进立刻号令留守的各部水师扬帆起航,迎战清军。
  由于清军的意图过于明显,丝毫没有任何掩饰,阮进自起航后便直奔着定海的方向航行,直至横水洋,终于与清军舰队主力相遇。
  横水洋又名册子水道,其南接金塘水道,北经西堠门,富翅门水道灰鳖洋,东经螺头门,蟹峙门水道通峙头洋。康熙《定海县志》卷三中记载:“横水洋,县西。海水奔赴冲激震荡极为险害,舟欲东西而水则横于其中,故曰横水。”
  此地乃是清军自定海至舟山城的必经之路,而明军亦出现在此处进行拦截。
  眺望着远处薄雾中的驶来的清军舰队,耳边听着桅杆平台上水手报告的军情,阮进皱着眉头想了想,下令迎上去与清军水师决战。
  此刻明军乃是下风向,对于清军更为有利,不过明军的水师更为精擅,双方战舰数量的差距亦不是很大,自清军南下起,阮进连战连捷,几乎从无败绩,此间更是艺高人胆大,试图在这横水洋上与清军直面交锋。
  远处的明军舰队在航行中已摆出了战斗队形,清军发现明军后也立刻变幻阵型,以为迎战。
  横水洋上,明清两军舰队的距离逐渐逼近。很快清军的舰船便进入了明军舰队最前方战舰船首炮的攻击范围。在一声令下后,进入射程的火炮纷纷开火,而清军也不甘示弱,以船头的红夷炮迎战。
  由于距离较远,再加上舰船随着风浪摇摆,第一轮的炮击全无结果。只是双方的战舰依旧在航行之中,距离也愈加的逼近了,炮火也逐渐密集起来。
  终于,在阮进的一声令下后,其坐舰船首的那门红夷炮喷射出了橙红色的火光,而随着火光而出的炮弹在划过了一道抛物线后,正中远处清军一艘战舰的主桅杆。
  桅杆因为需要常年在风浪中悬挂风帆,承受风帆拦截海风的力量从而推动舰船行进,其木料不可谓不好。但是在红夷炮射出的炮弹的轰击下,依然无法承受其释放而来的能量。
  只听得“吱呀呀”的一阵木料扭曲、断裂的声响,这艘清军战舰的主桅杆自下而上三分之一处折断,砸在了船首炮的位置,将固定其的炮架彻底打烂,连带着桅杆平台上的水手也被甩到了海里。
  “好!”
  这么远的距离,一炮命中主桅杆,使得那艘清军舰船无法继续航行,这样的好运着实让明军各舰为之一振,就连阮进也在心中暗道此乃天佑大明之兆。
  双方的舰队迅速靠近,很快就连那些船身侧面的佛郎机炮、虎蹲炮和喷桶也跟着开火,再到近处,鸟铳、火箭、弩机也纷纷发射,更有士卒抛出铁钩绳索,试图拉紧战舰之间的距离,以为跳帮之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