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469

  文德嗣对于后世某些设计院的嘴脸是相当了解的,比如北方某知名设计院院就是典型。东西好那是我设计有功,东西不好那一定是用户使用不当、厂家生产有问题云云。至于厂家、用户提出修改要求,那就对不起了,老子的东西就是好,坚决不改。结果这个某院折腾了几十年,呃,除了搞出来一堆院士,一件像样的东西都没搞出来。就连山寨外国产品,也是似是而非。
  “哦!通过了!”
  “太好了!改了七八次总算好了!”
  “万岁!我们今晚要庆祝一下!累了大半年,总算成了!”
  许维是一室(主力战舰设计室)主任,他刚刚走到设计室门口,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的设计师们在兴奋的大叫。
  他一进屋,还没开口询问,就有人冲他大喊:“许工,许工,刚刚接到通知,【珠海级】已经通过设计会审了!”
  “哦,是吗?终于通过了啊……”许维一听,也是无比喜悦,不禁额手称庆道:“太好了,【珠海级】的图纸可是折腾了我们大半年啊……”
  【珠海级】就是《1909年海军建设计划》中的驱逐舰,其实这一级驱逐舰早在去年9月就已经设计好了,但是因为军方的意见不统一,就迟迟没有定下来。
  大概因为【珠海级】第一种国产驱逐舰的原因,军方大佬们对它都抱有很大的期望,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而问题就出在了“太过重视”上面。人一多了,想法也就多了,对军舰的要求自然也不一样。总参、总装、总后、海军都有不同侧重点,提出了不同的设计要求。甚至海军自己内部,也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比如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的要求就不一样。
  比如:“重炮党”就强烈要求更牛逼的火炮,最好能有8门以上的130MM主炮。这样一来,【珠海级】就可以秒杀当今世界上的所有同类,成为“驱逐舰杀手”,甚至足以抗衡不少型号的轻巡洋舰(防护巡洋舰),还能在对陆支援时提供不弱的炮火掩护。
  而“快炮党”则希望有足够多的20MM到90MM的中小口径速射炮,作为舰队的屏藩,专门对付快艇和反鱼雷,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驱逐舰”。
  “鱼雷党”们对火炮倒不在意,他们觉得鱼雷才是好棒好棒的武器。因为1908年底定型的“鱼-1”型600MM重型反舰鱼雷,绝对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鱼雷。这种采用富氧气体和煤油为动力的鱼雷,可以40节的速度跑出15公里的射程。最要命的是,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制导鱼雷,声音制导。因为鱼雷这种武器太贵了,二战时一条鱼雷的造价就相当于一架战斗机,而直航鱼雷的命中率很低,不到百分之五,绝大多数鱼雷都是放了空炮。即使文德嗣财大气粗,也不想当这种冤大头。
  最重要的是,直航鱼雷的命中率很低不说,它对于使用者素质要求也很高,而且还十分的危险。因为直航鱼雷需要较长的瞄准时间,这段时间军舰或飞机不能机动,最容易受到攻击,进行鱼雷攻击的军舰或飞机大部分损失都是在这个阶段。而鱼雷又确实是种很有效的武器,就算是无畏舰,挨上几条也要跪,所以文总就直接上制导鱼雷了。
  “鱼雷党”心目中的【珠海级】是能一次打出十几枚重型反舰鱼雷的重雷装驱逐舰,再配合已经定型的先进鱼雷,绝对就是大杀器。在舰队决战时,十几艘驱逐舰高速冲向敌军战列线,一口气打出百多条先进鱼雷,保证对方的主力舰就算不死也要半残。这画面,他们想想都酸爽无比……
  除了这三类意见,还有“高速党”和“航程党”的争论。前者希望【珠海级】能快点快点再快点,成为给力的决战突击兵器。而后者就要求【珠海级】拥有大航程,良好的适航性的居住性,可以在海上长期巡航。这是把【珠海级】当巡洋舰用了。
  此外还有一些奇葩的脑洞提议,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在之前,【珠海级】的图纸就被军方大佬们来回折腾,这边通过了那边通不过,那边满意了这边又不干了。可要是都满足他们要求,【珠海级】的排水量就得大大超标,别说2000吨拿不下来,恐怕6000吨都打不住。把一帮设计师搞得都要哭了,图纸都改了N次。
  在文总知道【珠海级】迟迟无法定型后,就怒了。把一帮军方大佬们找来劈头盖脑的好一顿臭骂,勒令他们必须在八月之前搞定。
  按文总的说法就是:“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驱逐舰是多面手,但不是万灵丹。目前这种驱逐舰就是伴随舰队作战的,不必要的功能通通砍了,八月之前必须完成定型!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来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至于其他的要求怎么满足,真是笨,我们又不是只造一种驱逐舰!”
  最终在文总的干预下,【珠海级】又回到了最初的设计——“通用型舰队驱逐舰”。它的主要数据是:水线长120米,宽12米,吃水4.1米,标排2100吨,满排2400吨,长艏楼船型。动力系统是4台新型中速柴油机,25000轴马力,双轴驱动,最大航速30节,巡航速度15节,最大航程3500海里。武备为5座单装130MM50倍径炮,3座双联40MM60倍径高平两用炮,4座双联20MM机关炮,6座双联12MM高射机枪,2座4联600MM鱼雷发射管。定员180人,预算造价120万元。
  因为是驱逐舰,所以装甲很弱,只有司令塔和主炮塔有10-20毫米的装甲。
  许维高兴的问道:“哦,什么时候开工?预定建造多少?”
  同事答道:“听说下周就开工……其实材料什么的准备好了,现在设计定型,就能赶到8月底开工。听说中央催得很紧,我们广船还有武船、马尾、江南四家同时开建,海军这次下了24艘的订单,我们广船有8艘的份额。上级要求要在24个月内全部完工,搞不好厂里要三班倒了……”
  “太好了!”许维拍了下桌子:“不过我们的任务也很紧,现在要抓紧完善【富春江级】的设计,这次会后刘总工说,要我们在9月15日前完成所有设计,由总装和海军组织设计会审。开工时间不能超过今年年底,大家要辛苦一下。”
  同事们回答道:“好的,许主任,这个没有问题。【富春江级】轻巡洋舰的设计基本上都完成了,只剩下一些细节需要完善一下,我们再加加班,这个月底就能搞定!”
  这个时代的国人对于和强国有关的事情是非常热忱的,像许维他们设计院的人都是自愿加班。
  其实现在设计院最忙的部门还不是设计室,而是晒图室。要知道,【珠海级】的全套图纸就有七八十吨总,每个生产厂家最少一式四份,加上总装、海军和设计院自己存档的,最少都需要20套图纸,光是图纸就有千多吨,虽然不用一次给完,但也够紧张的。现在如果只靠广船设计院自己的晒图室是根本忙不过来的,所以上级让他们把图纸分解成十几份,分给其他单位的晒图室一起忙。
  ……
  现在不但一室的设计师在忙,二室(大型民用船舶设计室)也在忙活,不过他们不是忙设计,是在忙着开会分派人手。
  孟得国是广船二室主任,他在会上说道:“同志们,从今年开始,军品的任务非常紧张,厂里已经忙不过来了。公司决定,一部分解放轮的生产要外包出去。因为解放轮是我们二室设计的,所以公司要我们二室派人到外包厂家蹲点。那些新厂、小厂经验不足,如果我们不派人指导,很可能要出岔子。”
  “主任,分给那些厂?”有人问道。
  孟得国答道:“还没确定,不过解放轮虽然比军舰简单得多,但也要有5000吨级船坞才能制造。广东这边目前有能力制造解放轮的,也就防城、湛江和联谊这三家。我估计,这三家都要选中,解放轮的需求量很大。中国远程运输公司一家,就订了50艘。”
  这里的“解放轮”就是原时空的大名鼎鼎的“自由轮”。因为本位面的中国与外国的贸易量比原时空要大得多,去年单单粮食一项就达到1800万吨,对于各类货船的需求极大。前些年星科集团下属的中国远程运输公司虽然也购进了大量货船,但还是远远不够,大部分货物主要都是靠外国商船运输。
  随着中国与海外贸易量的疯涨,老是靠外国商船运输也不是办法,成本高不说,还不能培养本国的海员。随后,科社党用飞艇技术和欧洲各国换了一批商船,但这些商船多是二手船,性能较差,规格型号也是乱七八糟,不便统一管理。其实,这也不能怪别人,这个时代的商船就没有什么统一标准,也没有什么系列型号,几乎每艘船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向外国订购新船当然也可以,但是欧洲此时局势紧张,两大集团都在使劲爆军舰,民船的单子基本上都要延期。美国那边倒是没有问题,但只靠他们一家生产力也不够的。
  所以科社党在解放南方后,就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标准商船。按照文德嗣的要求,这种船必须采用标准化,适合大量生产,而且建造要迅速,价格要便宜。最符合这些要求,又满足目前生产技术条件的,毫无疑问就是原时空的“自由轮”了。
  于是科社党的设计师们就采用了“自由轮”作为原型,并根据目前的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最后就成了这种世界上第一款标准商船,由文德嗣亲自命名为“解放轮”。与原型自由轮相比,主要改进的是增加了结构强度,因为自由轮原本就是当成了一次性产品,有结构强度偏低的问题,甚至遇到大浪就会解体。“解放轮”的结构强度就大大提升了,至少不会出现被浪头拍散架的乌龙事件。
  尽管经过了一系列魔改,但“解放轮”的造价还是远远比此时同吨位的商船便宜多了。美国船厂的报价是135万美元(大致相当于原时空1941年的210万美元,当时“自由轮”的平均造价是180万美元)。相比它5500吨的载重量,这个价格已经非常便宜了,中国的各大海运公司一口气就下了上百条的订单。
  原本这些订单都在广船这几家大型国营船厂,但现在这些大厂都要忙军品,很多“解放轮”的单子就要放出来了。
第152章
国庆之前
  共和2751年(西元1910年)9月7日,武昌。
  没错,从今年9月1日开始,中国在全国范围开始试行“共和纪年”。这个“共和”就是西周的“周召共和”。经过今年几个月的试行,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会在明年正式使用“共和纪年”,原本被称为“公元”的西方纪年则改称“西历”。
  原本文德嗣对于纪年历法什么的并不在意,他出于自己方便,直接就使用了在穿越前用惯了的“公元”纪年和历法。但他和星科高层都低估了这个时代的人对这方面的重视,以及强烈的民族情绪。
  在统一之前还好,他在内部采用西元纪年,不会有人说什么,毕竟是反政府武装嘛,不用俺大清的纪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到了统一之后就不行了,民间对于采用西元纪年反应很强烈。很多人都质疑政府,我们中国那么多的纪年可用,为什么偏偏要用西方的纪年法。这还算客气的,还有比较损的人就直接说:“凭什么要用一个外国私生子的出生年份来决定中国的纪年?”
  就连科社党内部的土著高层,如章疯子等人对此也非常介意。前清的那些降将降臣如赵尔丰、锡良等人更是纷纷上书,表示反对。就连最圆滑的袁大头,也写信来劝文德嗣再考虑一下民间意见。
  好吧,实事求是的说,民意会成为现在这种样子,也是文德嗣和科社党一手造成的。因为科社党的强势崛起,把中国原本朝着深渊一路冲去的轮子,硬生生的扳了回来,使得中国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文德嗣三下两下的就搞定了满清和北洋,又取得众列强认可并成功修约,取消了所有特权,收回了所有租界和部分租借地。接下来推平了西北分裂势力,又用小白舰队巡游西洋,逼得我大荷兰吐出了万生群岛(纳土纳群岛),还让当地华人自治……
  这一系列事件都是很提振士气的,让憋屈了几十年的国人大大出了口气。可是民心士气是提升了,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心气也跟着提升了。原时空红朝建立时的中国,被列强瓜分蹂躏的时间更长,尤其是后来的抗日战争,天朝上国的骄傲被彻底粉碎,所以才能比较容易的接受如纪年在内的一系列西方标准。这样的国人对于快速推行工业化当然是有利的,但也有了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从天朝上国的思想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各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崇洋媚外。
  在原时空的后世,即使红朝已经很逆天了,但国内还是有一大批的崇洋媚外的,包括一些红党高官也不例外。被很多人诟病的“洋人在国内享受超国民待遇”的事例,就是这种思想的延续。直到混成世界第二,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才开始消失。
  可本位面的中国还没有那样惨,当然文德嗣也不会允许再重复原时空那苦逼的命运。也就是说,现在中国人普遍还有着天朝上国的骄傲,这种傲气还没被残酷的遭遇完全打消。所以他们在看到复兴的希望之后,就不想再全盘接受西方的东西了。
  在他们看来,像现代科学技术、政治军事制度方面之类的东西,因为中国没有,而事实也证明只有这些东西才能让国家强盛,所以他们也不会傲慢的拒绝。但纪年、历法这种东西,咱家又不是没有,凭啥要跟着洋鬼子的标准来?
  最让文德嗣感到囧的是,甚至就连北一辉那几个日本党员也来劝阻,他们声称:“泱泱四千年之中华,何需欧美鬼畜之纪年?”好吧,当时日本确实坚持用他们自己的纪年法。
  要说今年上半年最热闹的事情,就是这个历法之争了。在群情汹涌之下,文德嗣也就让步了,他就像全社会征集纪年和历法的方案。要求很简单,既然是共和制,传统君主那种年号当然是不要的。纪年和历法既要简单方便,能够很好的指导工农业生产,也要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要容易与世界沟通。
  这下子可把大伙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各界人士都纷纷下场参与。尤其是那些个文史大师们,无论家养的还是野生的,全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兴致勃勃的发起了讨论,在各地的报刊上打起笔战。经过三个多月的争吵和讨论,最后形成了一个满足了上述要求,又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方案。
  这就是现在试行的纪年历法制度——双纪年双历并行制,简称“两双历法”。
  以太阳历(公历)作为国历,夏历(汉历、农历)跟在后面。因为大伙也尴尬的发现,夏历确实不适合工业生产和现代社会,最要命的一点就是,它是一种阴阳历,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为同时采用了太阳和月亮两个标准,因此规律相当复杂,19年7闰的设置,仅仅是每次不同的闰月就够让人头疼了。此外附加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一般人根本搞不懂,怪不得古代要有专业人士算历法,就是因为这玩意儿太复杂了。所以就不符合简单方便的条款。
  而太阳历在这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也就每四年一次瑞年,非常简单好记。但是农历也不能不要,这东东虽然复杂了些,但是在农业生产的指导上,又有太阳历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最后的办法就是双历并行。
  但纪年发却发生了变化,和原时空的后世不一样了。本位面的共和国采用是“共和历”为主,西元为辅。这样就保持了中国特色,符合此时人民普通存在的天朝心理,也便于和世界交流。现在中国的日期正式格式是:共和XX年(西元XX年)-公历月日(夏历月日)-时分秒,这样。
  至于为何最终采用了“共和纪年”,原因就是它是最准确的。最开始的时候,用各种纪年法的意见都有,比如用轩辕黄帝诞生、炎黄合流、夏朝建立、周公诞辰、孔子诞辰、秦朝建立、汉朝建立……等等各种年份为标准的纪年法都有。
  不过经过长期争吵之后,首先以“朝代建立”为准的纪年法就出局了,理由很简单,当今共和国又不是恢复那些朝代,凭什么用他们建立的时间为纪年,这肯定是不合适的,政治不正确啊。以古代圣贤诞辰为准的纪年也跟着出局,这些人物要么如孔子那样不具普遍代表性,又不是每个人都是儒家信徒,文德嗣自己就不是,绝大多数科社党高层也不是,这一点就注定无法通过。要么如轩辕黄帝那样,虽然具备普遍代表性,但是却无法确认准确年份。这一点是文德嗣再三强调的,纪年的标准要准确,否则到时候考证出人家不是那年生的,岂不是闹个大笑话?同样的,“炎黄合流”这个事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出局。
  所以最后剩下的就是“共和纪年”了,这个纪年时间记载非常准确,不存在难以确定的问题。其次,“共和”这个名字也很符合主旋律,正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暗合。
  按照中宣部部长章炳麟的话说,就是:“共和国用共和纪年,简直就是绝配啊!”文主席高兴直接拍板了:不用再选了,就它了!
  ……
  对于刚搬到武昌的国务院来说,纪年历法的事情是解决了,但还有一大堆让他们头疼的事情等着呢。
  此时,国务院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一屋子高官。
  “总理,这个开国庆典的时间实在太紧了,很多准备都没完成呢……”民政部长宇文包春在会上说道。
  “是的,时间实在太紧了……”大伙都纷纷点头。
  建设部长魏苏南问道:“为什么文主席要把开国庆典定在十月一日呢?如果拖后两个月,就不会这么紧张了……”
  他这一说,一众本时空土著高层也纷纷点头。他们也觉得很不解,为什么文德嗣非要把时间选在这个时候。大伙现在心气高了,都想把这个开国大典搞得热热闹闹的,越盛大越好。你说钱?哦呸,咱们科社党啥时候缺钱了!?再说,这点儿钱是该花的!
  文化部长章炳麟也说道:“十月一日这个时候很多地方正是秋收繁忙的时候,为何不等到秋收结束,那个时候大伙更高兴,庆典也更热闹啊……”章疯子不但是文化部长,还兼着中宣部部长。
  高级生化人们当然知道文德嗣为什么要选这个时间,但总不能直接说,咱们文主席习惯了这个时间当国庆,所以懒得改。
  外交部长卡富尔干咳几声,说道:“呃,同志们。庆典的日期已经通报给各国使馆,各国已经在做准备,现在改动的话就不太好了……”卡富尔同志因为在修约和威逼荷兰的行动中表现出色,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虽然还有少数人还在遗憾他为什么不是“华人”,不过他这个外交部长的职务算是已经坐稳了。
  嗯,这个借口找的好!国务院总理张立铮欣慰的看了他一眼,两人眼神一碰,都露出会意的笑容。
  又等了几分钟,其他的生化人高层也纷纷出面借口。张立铮最后拿出总理架子,义正词严的说道:“同志们,文主席已经说了,武汉只是临时首都,所以这次庆典也不用搞得太隆重,意思到了就行了。再说,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我们更应该把精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而不是搞什么庆典。庆典搞得再好,对国家富强有什么好处吗?”
  坐他左边的袁世凯笑了笑,他早就注意到在场高官们的反应,很明显,文德嗣的几个铁杆嫡系都是支持这个时间的。以他的圆滑当然不会对着干。
  于是,他就说道:“各位,我想文主席的意思是,现在我国国力还不算强,仅仅是勉强被各国承认是准列强,国民生活也没有达到他希望的程度,所以还是不是大肆庆祝的时候。文主席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肯定是想国家搞得再好点,再来大庆典不迟。再说,武昌这里地方不大,太大规模的庆典也不好安排……”
  张立铮马上点头道:“袁副总理说得不错,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还不是大肆庆祝的时候。而且武昌这里也确实狭窄了点。等到我们的新都建设好,一定会来一次超大规模的庆典!所以,这次开国典礼就按原定计划……”
  张立铮是第一批高级生化人之一。他最早就是作为文德嗣的助手,协助他管理星科公司的副总经理。只不过当时大家都关注文德嗣,除了在内部,张立铮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在外界的名气还不如那几个活跃的支部负责人,他就是默默的做好一个大管家的角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