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469

  中国的坦克是在1910年底开始研制,按照当时最大的几家假想敌日本、俄国、英国的特点进行研发。因为日本是最大的假想敌,解放台湾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第一款坦克就被定位为水陆两栖坦克。
  不过因为半位面的坦克是中国发明的,所以“坦克”这个名词就不能用了。所以本位面的“坦克”名称还是回归它的本义“装甲战车”,简称“战车”。
  这第一款坦克,哦,战车就是ZZC-1型1911年式。这种战车的蓝本是原时空苏联的T-40A型轻型坦克,当然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设计。比如把原版的汽油机换成了柴油机,重新优化了构型,并把铆接改为焊接,单人炮塔换成了电动式双人炮塔,使用了更好的装甲等等……
  这些措施使的重量“水獭”比起原型T-40A加重了一些,但防御力、速度等性能还比原版有了上升。
  “水獭”两栖战车的车体设计新颖,与船的形状近似,前部宽大而低矮,车体前部呈流线型,并有防浪板,炮塔装在车体略靠后的地方。车辆尾部有个四叶片螺旋桨,水上行驶时靠它驱动,并由2个舵操纵航向。车体还有浮动油箱以便增加车辆浮力。悬挂装置采用独立扭杆式,每侧有4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并且它采用了宽型橡胶履带,使其可以在泥泞、水网稻田地带顺利通行。
  该型战车的车组成员为三人(驾驶室一人,炮塔两人),全重6吨,车长4.6米,车宽2.5米,车高2.2米。发动机功率10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60公里/小时,水上浮渡时速8公里,最大行程480公里。装甲厚度8~16毫米。武器是一挺12毫米高射机枪,炮塔可360度转动,备弹1500发。另外在车体前面还有一挺8毫米航向机枪,备弹2000发。
  目前“水獭”已经正式列装,主要装备对象都是南方的主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
  按照现在的眼光看,“水獭”无疑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战车,但文德嗣还是觉得因为它考虑了浮渡要求,所以装甲和火力都比较贫弱,在南方使用当然很适合,但是到了北方,可能就会存在生存力不足和火力不足的缺陷。
  所以,他又让有关部门再设计一款适合北方地区使用的战车,这就是ZZC-2型1912年式“狼獾”战车。这种战车的蓝本是原时空苏联的T-80轻型坦克(注意,这是1943年登场的T-80轻型坦克,不是1976年服役的T-80主战坦克。)
  T-80轻型坦克苏联在二战期间最先进的轻型坦克,但因为租借法案中提供的装甲车远比轻型坦克更适任侦查与联络的任务。因此,所有的轻型坦克生产工作于1943年10月取消,总共只有120辆T-80被生产了出来。之后战争期间苏军就没有再发展轻型坦克了。也可以说,这是二战终极版的轻型坦克。不过在这个时代它绝对不能算轻型。
  “狼獾”战车的车组成员为三人(驾驶室一人,炮塔两人),全重11吨,车长4.3米,车宽2.3米,车高2.1米。发动机功率14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6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550公里。装甲厚度10~60毫米,其中车体前装甲板厚40毫米,炮塔装甲板厚20~60毫米。采用电动式双人炮塔,炮塔可360度转动。副武器是两挺8毫米机枪,一挺是装在炮塔主炮旁边的同轴机枪,一挺是装在车体前面的航向机枪,备弹2000发。
  因为还是实验装备,“狼獾”的主武器现在还没最终决定,有关部门一共推出了25毫米、35毫米、45毫米三种口径的主炮,发到部队去试用。
  “仅仅是坦克还不够啊……”
  此时,文德嗣正在武汉特种车辆设计院视察,他对院长东方高说道:“自行火炮呢?”
  东方高连忙说道:“我们正在可以用水獭和狼獾的底盘作为基础,开发各种自行火炮,年底之前就可以完成设计……”
  文德嗣敲了敲桌子说道:“要快一点,你们前面搞了三种狼獾,完全是浪费时间,其实有一种45毫米就够了,你们不要像德国人那样,一种坦克给我搞出十几种火炮。嗯,那种25毫米的型号可以保留,改进一下炮塔,提高俯仰角度,作为自行高射炮吧……时间很紧,明年我们就要和日本做过一场,你们要抓紧时间。”
  “请您放心,文总,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东方高连忙说道。
第183章
巴尔干战争
  共和2753年(西元1912年)12月2日,武汉。
  “文总,巴尔干打起来了……”顾晓绿急匆匆的拿着一份电报跑进办公室。
  “噢,他们终于打起来了!我还以为他们要拖到明年呢……”文德嗣有些惊喜的接过电报,电报是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情报人员发来的,里面很详细的介绍了目前的局面,以及目前各国的事态。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欧洲的火药桶。
  本位面的巴尔干战争爆发的要比原时空迟一些,不过这个“巴尔干火药桶”的温度已经足够高了,爆炸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巴尔干各国的矛盾已经到了极点,再加上列强煽风点火,谈判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只能做过一场。
  巴尔干问题由来已久,这个半岛上民族繁多,自从奥斯曼帝国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击败巴尔干联军,以武力占领整个巴尔干半岛后,南斯拉夫民族便长期受奥斯曼帝国统治。
  从19世纪开始,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者们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力图摆脱奥斯曼帝国独立。1830年希腊在英、法、俄三国支持下成功独立,这大大鼓舞了南斯拉夫各民族。至于俄国也一直为了夺取地中海出海口,而发动第八次俄土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求和,签订《圣斯特凡诺条约》当中获准塞尔维亚、黑山独立,罗马尼亚则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合并,另外建立一个大保加利亚公国、波斯尼亚获得“自治”(实际上由奥匈帝国托管)。
  在俄国支持下,泛斯拉夫主义成为巴尔干半岛主流思想,巴尔干半岛诸国也积极扩军及进行外交工作,谋求得到欧洲列强的支持,希望夺取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结盟;5月,黑山(旧名:门的内哥罗)和希腊也参加;以上四国组成了巴尔干同盟。
  1912年12月1日,门的内哥罗(黑山)首先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保、塞、希也相继在7、8日向奥斯曼帝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奥斯曼帝国军队撤出巴尔干,给予各民族以自治权。奥斯曼帝国政府当然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的直接口实。12月9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对奥斯曼发起进攻。
  至发报时,双方军队已经捏起来了。
  “好吧,马上通知相关人员,下午召开巴尔干事务特别会议……”文德嗣马上下令。
  随后几小时里,各方的情报人员和外交人员也把相关情报传了回来,由战略情报分析局进行了归纳汇总后,再制作成资料交给了文德嗣。
  ……
  与会人员午饭后就已经赶到了,文总让他们先看了相关资料后,就开始会议了。
  文德嗣说道:“现在基本情况大家已经了解了,现在说说吧。这个巴尔干战争我们怎么介入?如何介入?站哪一边……”
  事实上,在巴尔干开战前,列强们就已经介入了。沙俄对巴尔干联盟的支持完全就是公开的,而德奥同盟国则是支持奥斯曼,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嘛。而英法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也是明显拉偏架。在原时空,这个事情肯定没中国的份儿,不过本位面的中国在抽了公鸡之后,就已经是公认列强了,自然也有插一腿的资格。
  总参谋长辛杰说道:“我认为,帮奥斯曼的好处多些。这一次战争奥斯曼基本上是败局已定,但我们的亚欧铁路还需要他们配合,所以哪怕他们输我们也要支持。”
  国务院总理张立铮也赞同:“没错,仅仅看在他们和俄国仇深似海的份上,就该支持土耳其。”
  其实支持土耳其的政策科社党高层早就定好了,现在军政两边的大佬出来说话,无非是给下面明确态度而已。
  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巴尔干战争地图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样的地方最好的情况当然是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过此时中国的国力还有限,力量无法投射到那边。那么,在目前自己无力控制的情况下,那就让别人也控制不了。所以此次文德嗣是打算做一回搅屎棍,不让牛牛专美于前。
  “以前我们存储在中东的那些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可以先给土耳其。另外还要再给一批……”文德嗣说道。
  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已经不是几百年前那个牛逼轰轰的奥斯曼帝国了,自从十九世纪之后,这个国家就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到现在已经虚弱得不成样子了。而他的对手巴尔干同盟各国,无论在兵员数量还是在武器质量,尤其是在炮兵质量和军队战斗训练水平上,均胜过奥斯曼帝国军队。更何况巴尔干联盟还有协约国的力挺,德奥虽然支持他们,但因为威廉二世的犹豫,力度相当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除非开挂,否则绝对没有赢的可能。文德嗣此时也没有办法让他们赢,毕竟隔得太远了,亚欧铁路也没有通车。虽然不能让奥斯曼打赢,但是可以让他们输得好看点。
  “公羊那边怎么样了?”文德嗣问道。
  王琦连忙答道:“在我们的活动下,派他去保加利亚做武官的任命已经取消了,他现在已经顺利的前往萨洛尼卡,担任了一个主力步兵团的团长,而且他的部队也得到我们的大力支持……”
  “很好,这次土耳其肯定要扑街的,但是也不能让巴尔干们赢得太轻松。最主要的是要让公羊他们好好的刷一下声望。在怎么说,他们也是我们的卫星党嘛,哈哈哈哈……”文德嗣笑了起来。
  文德嗣对于巴尔干半岛那一堆国家素来没什么好感,因为这个半岛上盛产奇葩,一个比一个井。甭看他们这次打着“民族解放”的旗号,其实却是狗咬狗。在原时空,他们联手把土鸡车飞之后,立马就分赃不均再次互相捏了起来。
  欧洲最作死的国家毫无疑问是“平独镇露大波波”,而亚军直到第十名就都在巴尔干半岛。目前的作死亚军毫无疑问就是塞尔维亚,这个国家不大但野心不小,他们一心想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这个“大塞尔维亚”是包括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门的内哥罗、旧塞尔维亚、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斯雷姆、伏伊伏丁那和达尔马提亚等地区在内的大半个巴尔干半岛。这次塞尔维亚就是准备分割阿尔巴尼亚,占领萨洛尼卡,获得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两处出海口。
  而其他几个国家也很有想法。希腊的梦想恢复当年地跨欧、亚两洲的希腊一拜占庭帝国。在这种“大希腊思想”的指导下,它不仅想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回一水之隔的克里特岛,而且准备向西、北两个方向扩张,吃掉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南部大片土地。
  保加利亚企图实现“圣斯特芬诺大保加利亚”的理想,独占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兼有萨洛尼卡和卡瓦拉等港口,进入爱琴海。
  门的内哥罗(黑山)也不甘落后,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别看这个小屁国在地图上都不容易找到,可这个鼻屎大的国家却是标准的小强,巅峰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征服了整个巴尔干半岛,甚至兵临维也纳,可在黑山这个小屁国这里连连吃瘪,来一次跪一次,扑街扑到街尾了。到最后黑山成了巴尔干唯一没有被奥斯曼征服的土地。当然,他们都是窝里横,借助主场优势守家的时候战斗力不错,但要拉出来打,那就算了吧。不过现在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它也想扩大自己的版图,分割诺维巴萨,强占阿尔巴尼亚北部,与塞尔维亚接壤。
  所以文总这次打算帮他们放放血,让他们老实点。
  ……
  萨洛尼卡。
  萨洛尼卡是个古老的城市,曾是古代马其顿王国的京城。在罗马时期这里发展成一个重要的贸易交汇点,有一条罗马道路连接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第拉希(今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进行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到了拜占庭帝国,其重要性仅次于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最重要的两个商业中心之一。
  在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之后,萨洛尼卡成为帝国的一个省城,也是奥斯曼最重要的贸易与商业城市之一。1888年铁路通到这里,1896年-1904年新建了现代的港口设施,现在这里已经是奥斯曼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巴尔干同盟最为垂涎的目标。
  此时,在萨洛尼卡的一处古老的别墅里,一群土耳其的青年军官正在进行一次秘密聚会。
  “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同志给我们送来了很多武器。3万支步枪和600万发子弹,1万支手枪和100万发子弹,另外还有400挺机枪,200门迫击炮……以后武器和药品还会源源不断的送来……”主持人满脸笑容的说道。
  这个主持人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现役陆军中校,他名叫穆斯塔法·凯末尔,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和哈拜参谋学院的高材生,现任奥斯曼帝国陆军33步兵团团长。到会的成员也大多是来自萨洛尼卡的各个部队的少壮派军官。他们是属于一个叫做“土耳其科学社会主义党”的组织。
  下面的军官们都兴奋起来。
  “太好了,有了这些武器,我们就能武装所有的同志和外围成员了,给那些巴尔干豺狗们一点颜色看……”
  “穆斯塔法,我们应该趁这个机会干掉哈米德二世这个昏君,建立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革!”这时已经有几个狂热党员开始嚷起来。
  凯末尔沉声说道:“不,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我们的组织还不够强大。如果我们现在干掉哈米德二世,也只能便宜那帮卖国贼,所以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保护哈米德二世,让这个帝国能延续到我们足够强大的时候……”
  “那还需要多久?我都快等不及了……”
  “同志们放心好了,据中国同志的消息,现在国际形势即将产生剧变,两个帝国主义集团很快就会爆发为期几年的战争,那个时候就是我们壮大的好时机……在这场战争之后,就是我们建立共和国的最好时候。中国的兄弟党也会全力帮助我们……”凯末尔信心十足的说道。
第184章
奥斯曼的拐点
  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已经非常虚弱了,虽然现在他们的总人口还有2600多万,但其中有400万基督徒,还有500多万的什叶派、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这些人口都不是合适的兵源。再加上武器缺乏以及强烈社会矛盾,最重要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封建体制极度落后,对于基层的控制力很低,因此造成动员能力极度低下。
  在这次战争中,这个缺陷暴露无遗,尽管有多达1700多万的主体民族,却只能派出33.6万军队。而它的对手巴尔干联盟的动员能力就远远超过它,保加利亚王国只有430万人口,却派出了35万多军队;拥有291万人口的塞尔维亚王国组建了25.5万人规模的军队;希腊王国当时只有266.6万人口,出动了12.5万军队;就连黑山王国这个总人口才50万的小屁国,也拉出来了44500人的军队。
  巴尔干联军多达75万,比奥斯曼多了一倍多,而且不但数量多,连兵员质量、武器装备以及训练水平,都超过奥斯曼。而且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反观奥斯曼帝国军队,却因为国内刚刚经历了一连串政变,政局动荡,意识形态严重混乱,军队士气低落。这样的情况下,奥斯曼能打赢才有鬼了。
  所以这场战争虽然比原时空延迟了几个月,但前期的过程却是差不多的。保加利亚军队在伊斯坦布尔方向以三个集团军组成主要集团。塞尔维亚的主要兵力(三个集团军)对付奥斯曼军队在马其顿的集团。希腊的色萨利集团军和伊庇鲁斯集团军分别准备对付萨洛尼卡和亚尼纳的军队。黑山军队的任务是协同塞尔维亚军队在马其顿作战。希腊海军准备对奥斯曼帝国海军采取行动,保证盟国在地中海的制海权。盟军对奥斯曼帝国军队形成了包围态势,准备在奥斯曼援军到达之前击溃敌军。
  1912年12月9日,黑山军队与为数2万人的塞尔维亚伊巴尔军团,共同对色雷斯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发起进攻。同日,保加利亚军队越过保土边界向南推进。位于保军集团右翼的第二集团军击退了奥斯曼第一军。在左翼作战的保军第一、三集团军,在多次击退奥斯曼帝国军队后,于12月12日在基尔克-基利塞(洛泽格拉德)附近击溃了奥斯曼帝国军队第三军,开始向南推进。
  1912年12月15日,塞尔维亚各集团军发起总攻,马其顿地区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被粉碎。
  1912年12月19日至22日,在卢累布尔加兹发生激烈交战,奥斯曼帝国军队第四军被击溃。奥斯曼帝国军队仓促退却。同时,希腊海军也开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切断了奥斯曼海军的出口,开始实施了夺取爱琴海诸岛屿的战役。
  在马其顿南部,希军于12月20日在叶尼杰附近获胜,向萨洛尼卡(即“塞萨洛尼基”)展开进攻。在原来的历史上,萨洛尼卡守军只坚持了一个星期就跪了,当地总督哈桑·塔赫辛帕夏向希腊军队投降。
  ……
  不过在本位面,历史却在这里拐了个弯。希腊军队一脚踢在钢板上,在萨洛尼卡城下撞得头破血流。
  凯末尔本人就是在萨洛尼卡的土著,他的家族在本地也颇有影响力。而在奥斯曼科社党的党员骨干里,当地权贵家庭出生的也不再少数,在他们这些人的活动下,萨洛尼卡地区的总督哈桑·塔赫辛帕夏就被架空了。在半年前,该地区的奥斯曼第八临时军团就已经被奥斯曼科社党彻底掌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