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469

  对于各个生产国来说,这项技术无疑是大受欢迎的。以前因为这些气体产品不便运输,所以只有依靠管网输送。但管网的建设比较费时费力,而且也很难修到国外去。所以以前很多油田受限于运输条件,都只能把开采出的天然气和石油气白白烧掉。
  但现在有了液化技术就不一样了。气态和液态的体积相差很大,每吨液化天然气大概可转化为1450-1500标方的气态天然气,每吨液化石油气大约可转化为510标方的石油气,如果产品是气态,哪怕是高压运输也运不了多少,但是液化之后就缩小很多倍了,可以节约大量运力,运输成本降低后,自然就更好卖了。最重要的是有了中国这个大客户,液化后的产品根本不愁找不到买家。
  这样一来,以前大量白白烧掉的燃气成为可以卖钱的商品,掌握油田的资本家们的收入明显提高,而中国也得到自己需要的燃气,这样皆大欢喜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中国虽然大量进口石油,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作为燃料,绝大多数都是用来作为化工原料。这是因为中国大量种植了柴油树,去年柴油树提供的成品油已经超过了2500万吨,已经足够满足国内的燃油需求了。至于进口的天然气和石油气,才是大部分用来作燃料了。
  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已经开始普及气体燃料,天然气、石油气和煤气大量进入家庭,煤炭和柴禾这两种传统燃料已经逐步退出了市场。就连乡村也开始逐渐普及沼气和煤气了,煤炭和柴禾都不再直接做燃料,而是通过煤气发生器转化成煤气之后再送到各家各户。
  而且中国现在又在进行煤化气的工业化研究,这项技术倒是不难,难的是如何降低成本。如果这项技术突破之后,就连各个工厂企业都不用再直接使用煤炭当燃料了。
  ……
  除了工业的发展速度惊人,农业的发展也非常可喜,尤其是欧洲开战之后,农业的发展更是上了快车道。
  去年中国的粮食产量突破六亿吨大关,达到6.3亿吨,而此时中国的人口是5.35亿人。也就是说,人均粮食超过1170公斤。这可是前无古人的成果,自从有史以来,中国还没从来没有生产过如此多的粮食。
  这么多粮食光靠中国人自然是吃不完的,就算再怎么能吃,一年也吃不了1170公斤粮食啊。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就已经完全足够了。再加上这几年中国的粮食年年丰收,各地的战略储备粮库、各级政府、企业以及私人的粮仓都装满了。
  于是大家在把粮仓的存粮都换成新粮后,大量的陈粮和多余的粮食,都被用来做其他用处了,或者出口到国外,或者作为饲料,或者作为酿酒原料,或用来深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有了足够的粮食,养殖业的发展自然就快了,去年中国的肉类产量达到2578万吨,除了用于国内消费,也被制成罐头等产品大量出口到欧洲,现在来自中国的午餐肉罐头已经成了交战双方的主要肉食品。而且中国还从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大量进口肉类,去年就进口了500多万吨。
  在欧洲开战的这几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是提高得飞快,粮食就不用说了,根本吃不完,蔬菜水果鸡鸭鱼肉也走进了每一户人家的餐桌。在营养摄入量方面,已经达到了原时空21世纪前几年的水平。尤其是在国内强制执行的“婴幼儿营养补贴”和“营养餐计划”,让下一代的青少年,特别是建国之后出生的孩子彻底摆脱了“营养不良”的帽子。
  所以在广大中国人民看来,这欧洲打仗也没什么不好,尤其是那些从中发了财的,更是巴不得那些白皮们再打上一百年才好。至于打仗会死人,哪算什么?反正别人家的孩子死不完。
  ……
  文德嗣放下手上的文件,皱起眉头说道:“去年澳大利亚和南非的铀矿又减产了?”
  顾晓蓝说道:“是的,自从欧洲开战之后,法国和奥匈等直接参战的地方自不必说,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印度等英国殖民地,以及俄国境内的铀矿产量都在减少,因为大量的人力都被征用到与战争有关的行业去了。像铀矿这种他们搞不懂的东西,自然是首先放弃的行业。而像尼日尔和纳米比亚等非洲殖民地,也因为战乱,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现在还能保持产量的,就只有美国和巴西等少数几处矿场。”
  “好吧,谁让铀矿这种东西的产地,大多都被牵扯进了战争。这也算是负面影响吧……”文德嗣有些郁闷的说道。虽然这场欧战让中国赚得盘满钵满,但也不完全是好事,比如文总制定的搜刮世界铀矿的计划,就因为这场战争而饱受影响。没办法,铀矿最多的地方基本上都参战了。
  “我们现在的铀矿收集了多少?”
  “大约是35万吨,都是处理过的精矿,铀含量都在10%以上。另外还有三千二百吨黄饼……”顾晓蓝答道。
  事实上,铀矿的搜刮行动很顺利,比文总预想的还好些,因为有他通过马甲公司提供的新型采矿和选矿设备,各地铀矿的产量远超原时空的同时期。到去年为止已经从世界各地收集了大约370万吨铀矿石。不过中国买来的铀矿都是只经过了初选的矿石,平均品位大约是1%。
  送到中国之后再进行精选,制成含量10%以上精矿。然后这些天然铀矿石再经过粉碎后,经多种溶液萃取、沉淀后,制成“黄饼”(八氧化三铀)后送入密封仓库进行储存。事实上“黄饼”的名称源于根据最初的生产工艺,产出的非纯净成品的颜色和形态,而通过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生产的“黄饼”,实际上并不是黄色,而是呈褐色或者黑色。
  文德嗣这么穷搜天下铀矿,早点儿搞出大杀器当然目标之一,但是他的目的也不只是原子弹。他打算尽快把核电厂搞出来,这东西在能源上的意义极端重要。此外有了核反应堆之后,中国的航母和潜艇也可以早点儿鸟枪换炮了。再说为了保护环境,能够的话自然要尽快减碳嘛,文总可是很讲究环保的人。
  事实上,中国第一座实验性的反应堆以及配套的核电厂已经在去年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了。
  文总收集了那么多的铀矿石,可不是摆在仓库好看的。中国的核计划在1911年提炼出了第一批黄饼之后,就开始上马了。
  本位面中国的核计划和原时空的美国差别极大,原时空的美国因为战争压力,害怕德国先造出原子弹来,所以使用的是一种非常坑爹的方法。他们要抢着造出原子弹,所以就需要浓度达到90%的武器级铀,因此需要建造数万台离心机或扩散机运转数年,还要使用劳伦斯电磁法,以及能耗达到气体离心法60倍的气体扩散法来分离铀。因此美国的曼哈坦计画使用了全美10%以上的电力,花费十分惊人,其计划主要支出都是用在能源消耗上,此外就是提炼工厂的重复建设。
  而本位面的中国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没有战争压力,所以不需要使用这种耗费惊人的方法赶进度。中国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方法,用来提炼铀的就是最经济的气体离心法。首先是用火力电厂驱动数百部气体离心机,串连起来提炼浓度4%左右的铀燃料。用这些产品建立第一代反应堆进行临界实验,再发展建立第二代的实用反应炉,开始驱动更多的离心机来提炼武器级铀与钚。
  这让中国的核计划的初期能耗只有原时空中美国曼哈坦工程的万分之一,工厂规模也缩小许多。后期能耗虽然增加,但消耗的就是反应炉内的浓缩铀而非石油或煤炭了。
  因为中国一开就使用最优化的低成本途径,又没有时间压力,外加还有充足的计算机能力支援,充分利用铀能源并且顺带收集资料,所花的经费与人力就相当低了。整个核计划从1911年开始到现在的六年间,投入的总资金不超过3亿华元,就已经搞出了一整套的核材料提炼体系以及一座核电站。
第299章
文总的能源计划
  “贺兰山一号核电站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文德嗣问道。
  顾晓蓝答道:“文总,贺兰山一号核电站现在运转正常,从去年10月1日开机,到3日发电量达到500兆瓦的设计指标,到已经稳定运行了三个月。”自从顾晓绿休了产假,现在秘书长的工作就是顾晓蓝代理。
  文德嗣点点头,说道:“嗯,等正常运行半年后,就开始二号和三号建造吧。这样的话,贺兰山基地的用电量就可以完全用……”
  所谓的“贺兰山基地”,是中国的一处黑科技基地,位于贺兰山旁边,绥远省的腾格里沙漠边缘。这里主要以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为主,这里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铀提炼厂的所在地。为了这个基地,文总专门往这里修了一条专线铁路和一条专线公路,并建了一条专用的输水管网。
  和原时空的美国不一样,在文德嗣的核计划中,解决能源问题才是主要目的,而大杀器只是一个副产品。他根本就不急着造出原子弹,一方面是没有战争压力,另一方面就是他看不上原子弹这种东西。因为这种第一代核武器的副作用实在太大了,一个地方挨上一发多少年都恢复不了,对于一个以征服为目标的人来说,这种武器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对文德嗣来说,大杀器这种东西要么不用,要么就用好的。所以在他看来,清洁版的大杀器,也就是后世的第三代、第四代大杀器,只有那样的东西才是一个征服者最好的选择。
  要是用原子弹的话,就算把一块地打下来,也是很长时间都不能用上,那样和没打下来有什么区别?要说杀伤人员的话,手段就太多了,根本不用把眼光局限在原子弹上。文总要的,是打下来就能用的地皮,而不是一片辐射废土。
  所以原子弹这种东西对他来说,仅仅是技术储备,最多也就是在新型核武问世前的威慑力量,而不是真正用于实战的武器。
  “清洁、可靠、副作用极小”不但文德嗣是对于核武器的要求,对于核电站也是同样的要求。所以现在去年上马的那座实验性质的核电站,就是跳过原时空的一代和二代核电站,直接上到了第三代。要知道,对于23世纪来说,裂变类核电站早就是被淘汰了百多年的东西,市面上的资料都是大把大把的,文总基地里就有整套包括世界各国的资料图纸。说句不好听的话,在文总那个年代,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和设备,就连高中生都能搞出裂变类核电站。
  所以在他眼里,裂变类核电站在设计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难度,唯一需要时间再现的,就是那些特殊材料和设备。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几年前就已经可以建设核电站了,哪里用得着等到去年才上马。
  文德嗣认为,一代(石墨堆)和二代(沸水堆)核电站完全是不合格,不成熟的产品,他是绝对不会用的,他可不想在自己国家也来一次“切尔诺贝利事件”或者“福娃事件”。不过,即使是第三代核电站在文总眼里也只是试验性质的东西,仍然是不能用于商业运营。在他看来,要投入商业运营用于民间的话,至少也得是第四代闭式循环增殖核电系统。
  当然,第三代核电站用于目前的科研和军事的领域还是完全可以的,别的不说,仅仅搞原子弹的那笔海量的电费,就可以节省一大部分。
  ……
  处理了核工程的事情后,文德嗣又问道:“高能铁电池的进展如何?”
  “高能铁电池现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已经做出了样品。最好的样品,能量密度达到800瓦时每公斤。现在需要解决的就是量产的工艺问题……”顾晓蓝翻了翻掌上电脑答道。
  在文德嗣的能源计划里,除了核电站之外,还有一项重点工程就是“电池”。当然这不是一般的电池,而是能量密度超过600WH/KG的高性能电池。电池这种东西非常重要,但它的进展却很慢,从诞生之后一百多年里都没有大的突破,能量密度只是上涨了三倍。直到21世纪中期,才有了革命性的发展。有了后世完整资料的文德嗣,当然不想再去走弯路了。
  他们说的“高能铁电池”是一种出现在原时空21世纪二十年代的新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600瓦时/公斤。电池的原材料主要是铁、钠和硫,以及稀土元素构成的稳定添加剂,原料都好办,也不贵。但工艺比较复杂,因为钠是一种很危险的金属,要在真空条件下把它与铁、硫熔合后,按一定方向结晶。再压制成薄片,还要通过磁化等工艺形成一定比例的稳定的活化基团。活化基团比例越高,蓄电量就越大。越稳定,可反复充电的次数就越多。
  根据手下专家们的评估,600WH/KG等级的高能电池只要解决了材料处理和设备问题,生产上绝对不会有问题的。只要将目前面临的材料和设备的问题解决了,不说制造出达到23世纪水平的电池,达到21世纪中期水平的电池,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一旦有了这种电池,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常规潜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潜艇用的都是铅酸电池,而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仅仅只有40WH/KG左右,这就造成常规潜艇水下的续航力太低。后世的锂离子等先进电池的能量密度能达到200WH/KG,但价格又极为感人,而且还有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等问题。所以知道21世纪初,常规潜艇都还是以铅酸电池为主。
  但如果高能电池装上潜艇,那么常规潜艇的水下续航力就可以提升到原来的15倍。比方说,使用铅酸电池的潜艇,在水下以极速航行的话,最多能跑20海里,而使用这种高能电池的潜艇,就至少可以跑300海里了。这可以不得了的进度。
  然后就是车辆,一旦这种电池投入实用,很多公交车、出租车等主要从事市内交通,运行距离不太远的民用车辆,都可以换成电动车。无论是在环保,还是运营成本上,都有着燃油汽车不可比拟的优势。至于其他众多的用途就不一一举例了。
  “那么,现在还要多久才能实现量产……”文德嗣问道。
  “据研究所估计,大概还需要一年到两年左右的时间。您知道,我们的资料库中的那些资料大多是大众化资料,除了在冶金、勘探方面,其他领域的资料都不可能太专业。像这种电池,我们有详细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但却没有详细的生产设备图纸,要如何实现却要一点点的实验。”顾晓蓝解释道。
  “哎,我也知道。那些资料只是能让我们攀科技树的时候不走弯路,有正确的方向,但走路的力气还得靠我们自己……”文德嗣也表示理解。对此,他也不可能期望太多,毕竟穿越前的星科公司只是一个矿冶公司,又不是专门造电池的,能有这些资料已经不错了。
  ……
  今年一月份,半导体研究所拿出硅晶圆研究的一个相关副产品,就是太阳能电池。其实1912年他们就已经做出光电转换效率7%左右的太阳能电池了。不过文德嗣并不满意,加拨大笔资金让他们继续研究。1914年他们就拿出转换效率15%的产品,并用于在了卫星上,但也只是少量生产。他们在今年终于拿出效率达到20%的产品,实验室产品可以达到25%。
  文德嗣知道这差不多快到极限了,再上去就不是现在的技术能解决的,于是将其定型批量生产。并让他们继续再现出砷化镓的二代太阳能电池,以及效能低一点但更便宜的染料太阳能电池。
  现在中国搞出的还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很高,但由于单晶硅成本价格高,大幅度降低其成本很困难,只能用于一些比较高端的场合,比如卫星,很难普及。为了节省硅材料,降低成本,还是得发展多晶硅薄膜和非晶硅薄膜的太阳能电池。
  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也不仅仅是太阳能电池。还有后世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也在去年年初取得各国专利,并正式上市了。这是一种后世常见的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由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相关零配件组成,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管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达到所需热水。
  现在这种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各国热销了,去年一年就出口了80万台,要不是欧战的影响,现在的销路还要好。国内市场也卖出了43万台,主要是在南方或光照时间长的地区,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军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宾馆、浴池等场所,安装了这种新玩意儿。
  大家对这种不需烧煤烧柴就能有热水的东西都非常有兴趣,在加上这几年国民收入年年提高,大伙兜里都有了余钱,消费欲望也大大增加。预计今年国内销售量能达到100万台,出口会超过200万台。
  除了这些,文德嗣的能量计划里还包括了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各种各样的能源利用,这里就不一一细表。
第300章
伦敦陷落
  共和2758年(西元1917年)2月1日。
  就在中国人民准备过春节的时候,这天晚上的《新闻联播》里播出了一个惊天大新闻——伦敦陷落了!
  消息传出后,全世界都呆了。要知道,自从11世纪的“征服者威廉”攻克伦敦之后,这还是伦敦这座城市800多年来首次陷落于外敌。而且这还是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啊,威风堂堂的日不落帝国居然连老窝都被人端了。
  在内江工业圆家属区附近的一座茶馆里,一帮刚放了春节长假的职工们就聚在里面胡侃海吹,指点江山。自从欧洲战争爆发以来,大伙聚在茶馆里看新闻,摆龙门阵、侃大山已经成了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没错,中国人民现在基本上就是把欧战当大戏看的。
  各个关于欧战的节目收视率极高,其火爆程度不亚于后世的世界杯、奥运会。那些几年前还打字不识的泥腿子们,现在都是满口英法德意,陆海空军,只要有几个人在一起,没事就会侃欧战。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大增,各地的茶馆也因此生意火爆。这些茶馆为了招揽生意,也往往会聘请几个评书先生转职的评论员,专门给大伙分析、评论欧洲战事。
  反正这两年来,中国的茶馆都有着向俱乐部、沙龙方面发展的倾势,毕竟比起家里自己玩,还是一伙人一起吹牛打屁更过瘾呢。当然根据顾客群的不同,这些茶馆也分成了军事、历史、政治、财经、科学等等不同的种类。
  眼下这个李三茶馆就是典型的军政类茶馆,里面的顾客基本上都是军事武器类的爱好者,也就是后世的军武宅。这会儿专职评论员还没到,大家就坐在一起边喝茶边吹牛。
  “卧槽,这英国鬼子真不经打,这就跪了啊……”
  “听说是因为国王跑了,士气低落才被德国人攻克的……”
  “英国鬼子的京城都被围了,国王不跑才是怪事,要是不跑的话,那个啥啥五世这会儿就得蹲大牢数虱子去了……”
  “也不至于数虱子吧,听说那个乔老五是德皇威老二的表哥,威老二怎么不会让他表哥和大头兵一样蹲大牢吧。”
  “要说,为了争那大位,父子兄弟还自相残杀呢,这表兄弟又算什么?我看啊,那威老二要是抓住了乔老五,没准就会一刀宰了,或者一杯毒酒,三尺白绫了事……”
  “去去去,你是评书听多了。什么一杯毒酒,三尺白绫的,人家白皮鬼子们就不兴这套,他们一般是关起来,就关在那洋和尚的庙里,或者是专门修座塔来关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