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469

  不过,认真说起来,克伦斯基这个人的口才和鼓动能力还是不错的。他亲自到前线去鼓舞官兵的士气,促使俄国军队保持原有战斗力。他积极参与到军队的政治集会中,不断地发表演说。他号召士兵们继续战斗,夺回被外敌侵占的神圣领土。他的口才开始赢得士兵们的好感,当他喊出“我无法提供一顿大餐,但能让你光荣赴死!”的华丽口号后,得到满堂喝彩。
  看到士气有所回升,克伦斯基就开始信心膨胀了,他策划在6月发动一次反攻,以一场胜利来维系士气。他认为一旦枪声响起,以服从为天职的军人们会立刻回到战场上,同仇敌忾,把政治集会抛诸脑后。
  但是克伦斯基的能力也仅仅只是嘴炮而已,他高估了自己的威望,也高估了此时俄国军队的状态。他在前线的鼓动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部队的士气也确实有所回升,但也仅此而已。
  自二月革命以来,德国和奥匈对俄国的态度就是“等等看”,两国希望俄国就此退出战争。因此,柏林和维也纳明令禁止两国军队采取任何主动,以免刺激俄军。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北起波罗的海南到黑海的整条东线都进入了“东线无战事”的状态。
  德国人一直试图说服俄军士兵,既然沙皇已下台,那就不应该再为英法的利益而流血牺牲。因此,虽然东线的情报表明俄军近期行动异常,但柏林仍决定不在东线采取主动。
  正是因为同盟国的这种放水的态度,俄军于6月15日发动的反攻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在开始阶段甚至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因为捷克部队的反水,俄军在奥匈第2集团军的防区里开了一个大口子。俄军从这里不断涌入,陆续攻取一些村落和高地,超计划完成了首日的推进目标。第一天的战斗结束时,俄国第11集团军宣称俘敌18000人,缴获火炮枪支无数。
  接下来的一周当中,俄军在奥匈身上陆续取得了一些战果,俄国第8集团军在奥匈第3集团军的防线上打出缺口,夺取了一些阵地。
  但这种表现只是俄军的回光返照罢了。德奥反应过来之后,在6月22日组织了反攻。在占尽优势的同盟国部队面前,什么都缺的俄国军队就再次扑街了。反击第二天,德奥联军就在俄军防线上撕开一条50公里宽的大口子。俄军总指挥布鲁西洛夫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投入了距离战场最近的高加索部队,但也于事无补。
  至此,不仅克伦斯基和寄予厚望的攻势已经消亡,而且俄军的整条战线已濒于崩溃,许多部队开始成建制的逃亡,军队自行解散。德军和奥匈军如入无人之境,德军在短短几天里推进一百多公里,直到士兵们因为劳累过度才停下来,现在制约德军推进的惟一因素就是他们自己的补给线了。
  到了7月1日,德奥军队重新停止前进时。德军已经攻克了大半个白俄罗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奥军在乌克兰方向也进展迅速,一直推进到了第聂伯河。
  克伦斯基攻势是俄军在此次欧战中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在付出5万人战死、5万人负伤、7万人被俘的代价后,俄国军队被彻底打垮了,这次大败耗尽了前线士兵最后一丝士气。
  而这次大败也让克伦斯基的威望跌落谷底,由于他的坚持对同盟国的战争,导致俄国新的军事灾难,又未能采取基本的改革,这引起人们越来越不耐烦,而且左右两翼都对他失去了信任。
  当然,他最大的作死就是任命了科尔尼洛夫将军这个老年中二为陆军最高统帅。这个科尔尼洛夫并没有因为克伦斯基任命他为陆军最高统帅就感恩戴德了,他给出的报答就是政变……
  科尔尼洛夫深信俄国正处于危急之秋,吃败仗更是令民族自尊与荣耀受损。他认为这全拜布党所赐,在他眼中,乌里扬诺夫与他那一众叛国通敌的部下都必须除之而后快。打倒苏维埃、整顿军纪和整顿政府,都是他的目标。
  老科认为临时政府太不给力,都是一帮软蛋。所以他企图建立一个军事独裁政权来消灭布党势力,重建国家。于是他在7月7日正式发动了政变,并命令手下的军队向彼得格勒推进,同时向克伦斯基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临时政府成员全体辞职,把政权移交给他。
  不过老科也是高估了自己的威望,他的手下可没有他想的那么拥护他,很多部队接到命令都拒绝执行。哪怕是一些高级军官执行了命令,但下层军官和士兵却是在磨洋工,从现在这些正规军居然被一群工人堵在城外不能动弹就能看出来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老科的扑街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
  正在说话间,顾晓蓝拿来了最新的情报:“文总,彼得格勒发来急电,政变被平息了,科尔尼洛夫与他的支持者被捕了……”
  “哦,这么快就完了?”文德嗣囧了。这个科尔尼洛夫事件在原时空的历史上好歹也闹腾了几天,这次怎么才两天就跪了?
  顾晓蓝简略的说道:“他的警卫部队被布党策反,士兵们哗变了。他们杀死了卫队长,冲进会议室,把科尔尼洛夫和一众亲信给逮捕了。”
  “……这也太儿戏了!”文德嗣看了这个情报后,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
  张立铮接过情报看了下,就说道:“政变虽然失败了,但临时政府的实力已经被严重削弱,布党在这次政变中完全控制了彼得格勒的武装力量,实力再度壮大。而作为临时政府支柱的军队却陷于瓦解,广大士兵将不再相信临时政府,转向布尔什维克党一方……”
  文德嗣也淡淡的说道:“克伦斯基已经完蛋了。这次叛乱虽然被粉碎了。但临时政府的政治威信也完全粉碎了,不仅支持他的军队迅速瓦解,而且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对他失去了信任……看来我们的乌里扬诺夫先生也快动手了,对他来说现在的形势已经成熟,看来俄国二次革命恐怕不用等到十月了……”
  “文总,现在我们还是静观其变为好,只要保护好沙皇一家就可以了……”张立铮笑道。
  辛杰笑着说道:“呵呵,其实如果乌里扬诺夫先生能给我们一份东方的《布列斯特条约》的话,沙皇一家都可以给他们……”
  “这可不够,俄国太大了,还是多分几块比较好。”文德嗣站了起来,在地图指了指说道:“其实我对西伯利亚那块的兴趣并不大,这里我想要的是贝加尔湖和外东北地区,只要这座大湖和外东北到手,其余地方要不要也无妨。当然,能多要点儿也不错,但这样鸡肋地区不值得我们投入太多力量。”
  “确实,西伯利亚的精华就在贝加尔湖和外东北这两个地区。其余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并不适合经济发展。八成以上的土地位于多年形成的永久冻土地带和沼泽,开发极为困难。农牧业生产成本过高,产量很低,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还不能自足。这些地方基本上不具备发展农业的条件,只能搞林业和采矿业。但即使是林业和采矿业,也是需要大量的基础投入,其效益远远不能和其他地区比。”张立铮主要是站在经济利益的角度看问题。
  西伯利亚那种地区,一年里面基本上只能有半年的工作时间,其他时候都得宅在家里,无论搞什么行业都不太合适。原时空的历史上,即使是苏联的鼎盛时期,西伯利亚一带的开发也非常感人,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财政补贴。
  他又说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移民的倾向。我们汉人是温带人种,绝大多数人都不适应高寒带气候,据专家分析,外东北和贝加尔湖就是移民的极限了。外兴安岭以北的话,恐怕没几个人愿意去那种苦寒之地的。一片领土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人口,也是无法巩固的。”
  文德嗣点点头:“嗯,确实如此,所以我认为对于还是西伯利亚地区还是蚕食为佳,一下子吞下了根本无法消化。反正无论俄国是那个政府上台,我们领土要求的底线就是边境恢复到1858年之前的状态,并且加上贝加尔湖地区……这是底线,其余地区能拿就拿,不能拿就算了。”
  对于文总来说,北方的土地并不是那么重要,根本犯不着为了那些苦寒之地花费太多功夫。还不如把这个力气用来南方,那边的效益更佳。
第330章
航空工业的成果
  共和2758年(西元1917年)9月29日,西安飞机公司。
  西安飞机公司是目前中国航空企业当中实力最强的十四家企业之一,这十四家航空企业又被戏称为“十四飞行太保”。
  这些航空企业是经过了仔细规划,对于他们的主要项目都是有计划的,基本原则就是每一个大类都至少有两家不同企业,这是保持良性竞争的活力。
  这其中的成都飞机公司(成飞)、湖北飞机公司(鄂飞)、广州飞机公司(广飞)这三家的产品是以战斗机、攻击机为主。湘阴飞机公司(湘飞)、渤海航空设备公司(渤航,厂址龙口)这两家是以水上飞机为主。以轻型运输机、联络机、教练机、特种飞机为主打产品的是北京航空设备公司(北航)、南昌航空设备公司(南航)、沈阳飞机公司(沈飞)这三家。星科飞行器公司(星飞)、郑州飞行器公司(郑飞)这两家是以大中型飞艇为主。而西安飞机公司(西飞)、金陵飞机公司(金飞)、上海飞机公司(上飞)这三家企业的主打产品就是以轰炸机和运输机等大中型飞机为主。
  唯一例外的昌河飞机公司(昌飞),它是以旋翼机和直升机为主,因为是新产品,所以目前还只有独此这一家。不过这种独门生意也不会维持多久,因为同样以直升机为主的哈尔滨飞机公司最迟在明年初就会投产。
  当然中国的航空企业并不止这十四家,它们只是实力最强的十四家国有企业,除了它们之外,还有几十家私营或股份制的航空企业。这些企业相对“十四飞行太保”来说,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研发实力都要弱小得多,多数是以轻型民用飞机、轻型飞艇、滑翔机、动力伞和气球等技术含量较低的整机,以及“飞行太保”们分包出来的飞行器零部件为主。
  在大中型轰炸机和运输机为主的三家企业中,西飞是资格最老的一家,也是实力最强的一家。轰-2“白鹭”重型轰炸机和轰-3“军舰鸟”鱼雷轰炸机就是他们的代表作。
  不得不承认,战争是科技的最强催化剂,在欧战爆发后,世界各国的航空技术就在突飞猛进。再加上有了各种中国产品的参考,本位面的航空技术远远超过了原时空,至少相当于原时空20年代的水平,有些子项目甚至达到了30年代的水平。
  在这种环境下,被认为是头号空军强国的中国自然不会放松新技术的开发,更不可能坐下来等大伙追赶。虽然中国没有参战,但是在航空技术上的投入丝毫不比那些参战国差。在这几年里,中国的各个航空企业先后完成了几十种新机型的试制和试飞,虽然正式定型的产品不多,但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此时,西飞的试飞机场上,正停着两架大型飞机,从它们造型上看,都是以前没有的最新机型,显然是刚刚完成的新产品样机。
  这两种飞机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型飞机,左边稍小的那架是一种双翼四发的飞机。右边那一架简直是架庞然大物,但它却是一架上单翼的大型飞机,机翼上足足安装了六台发动机。
  空军副总司令黎米石中将在一帮军官和西飞高层的拥簇下,正在零距离的观察这两架飞机。黎米石站在飞机下面仰着头,脸喜悦的看着这架六发重型飞机。这种飞机足有三层楼那么高,他那1.75米的个子也就和飞机轮子差不多高。
  “真的好大啊,这恐怕是全世界最大的飞机了吧!”黎米石拍了拍身边的大号机轮。作为一个资深的飞机党,黎米石对于飞机是真的喜爱,大概是和林深河那个“飞艇控”打对台打久了的原因,他更加偏爱大型飞机。对于黎副总司令来说,飞机当然越大越好。但是飞机毕竟是飞机,怎么也不可能和飞艇去比大小的。能大到这种程度黎副总司令已经很满意了,慢慢来嘛。
  “确实如此!黎总,这迄今为止世界上制造过的最大的飞机。运-3的全长30米,翼展55米,全高9.8米,空重25吨,最大起飞重量47吨,可运载14吨货物,当之无愧的最大飞机……”西飞的宋总经理在旁边介绍道。
  “嗯,不错……”黎米石又看了看飞机,问道:“我听说,它使用了大量的非金属材料,是这样吗?”
  宋总经理答道:“是的,黎总。为了减少重量和成本,降低铝合金的使用量,所以该机大量采用了木材、胶合板和帆布。它的机翼大部分结构是以胶合板与布面蒙皮构成,机身则是以金属管和木制主梁,外侧以涂敷油漆的蒙皮覆盖,机舱内部以粗缆线来承担载重。最早的设计甚至连螺旋桨都是木制的,后面才由三叶全金属可变螺距螺旋桨所取代。”
  “真是难以置信!我想每一个见到它的人都不敢想象,它竟然是一架主要由胶水、木头和帆布组成的飞机。”黎米石感叹道。
  “这也是我国化工行业创造的奇迹,如果没有他们提供合格的胶合板和特种胶水,我们就得用铝材造飞机,这样的话成本起码要翻三到四倍……”宋总经理很谦虚,顺便把化工口的朋友捧了一下。
  黎米石点点头:“你们做得对,我们的军费是有限的,所以性价比是很重要数据。再说武器都是消耗品,太贵的武器军队是不会要太多的。哦,我听说造飞机的木材很有讲究……”
  “是的,制造飞机的木材有很多要求,我们测试过多种木材,发现西伯利亚雪松是最理想的材料,其他的寒带针叶树木其次。一般来说,高纬度的木材是最好的,热带木材基本上不能用……”宋总经理笑着说道:“目前我们用于制造飞机的木材,大都是从俄国进口的。虽然加拿大和北欧国家的木材也不错,但因为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降不下来,还是不如俄国的合算。”
  “西伯利亚啊,我知道了……”黎米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这种运-3大型运输机是西飞最近的成果,它的样子有些像是德国人的梅塞施密特ME323型飞机,但机体更加的流线型,不是ME323那种公共汽车式造型,因为动力足,也不需要液态起降助推火箭。它具有很多后世运输机的设计思路,如大容积和低底板的货舱,可开放的机头门扉和多轮起落架等等。
  它的动力系统是六台“HHY-05”活塞式液冷发动机,单台功率1000千瓦(1341匹马力)。最大航速300公里,巡航速度230公里,升限6000米。在满载14吨负荷时,可以航行1400公里。如果把载重降低到8吨的话,它能飞出2000公里。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一流性能。
  接下来,黎米石又在厂方带领下,登机参观了飞机内部的驾驶室、货舱等等。军方的代表们都对那个11米长,3.5米宽和3.5米高的整体货仓赞不绝口。因为是刚刚出厂的新飞机,机舱里还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胶水味道,不过对于军队的人来说,这点儿味道完全无所谓。
  ……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参观另一架四发飞机。
  这架飞机就完全不一样了,刚才的运-3是军用运输机,而它却是一架客机。
  黎米石走在舷梯上登机时,顺便问道:“这就是你们用轰炸机改进的运-2灰雁运输机吧……”
  “呃,是的……43号方案失败后,我们就对它进行了重新设计,成为了一款客机……”宋总经理和西飞的代表们脸色都有些尴尬。
  因为这款飞机的来历对于西飞来说不是那么光彩,它的前身是西飞去年的用于竞争轰-2后继机型的一款轰炸机,代号是“43号方案”。当时,西飞、金飞和上飞三家企业都参加了新重轰炸机的选型,三家都拿出了自己的新重轰方案。
  金飞和上飞这两家是新厂,没什么包袱,拿出来的都是很激进的全金属单翼机。而西飞当时太过保守,拿出的“43号方案”却是一款双翼四发的设计。
  结果自然不难想象,西飞的“43号方案”根本入不了空军的眼,第一轮试飞就被淘汰了。但这款落榜重轰的设计也不是全无优点,它的飞行非常的稳定,安全性好得惊人。好吧,这样的特点显然更适合当民用机。
  今年年初,正好交通部刚刚拿出了本年度的《民用航空的发展规划》,计划里就需要好几种民用飞机,其中就有大型客机,交通部向全国的飞机公司都发了招标通知。西飞接到通知后,总工程师灵机一动,就马上把落选的“43号方案”拿出来,进行了一番魔改之后,就成了现在的这款运-2“灰雁”旅客运输机。
  在这次交通部的大型客机招标中,同时参与竞争的还有三家企业,除了老对手金飞和上飞之外,就连渤航也跑来凑热闹。在四种机型中,论速度“灰雁”是最慢的,而且还是老式的双翼机。但我们都知道,客机最重要的指标是安全性,其次就是舒适性,速度还真不是最重要的。
  于是“灰雁”就凭借它极高的安全性和飞行稳定性,完全压倒了三个对手,西飞总算扳回一局。按照某位评委的话说:“对,它确实很慢,仿佛是在逆风中飞行一样,但它留给人们更多的则是优雅和安全的印象。”
  “灰雁”是一种采用不等长翼展的双翼飞机,它的外形比较接近原时空英国的汉德利·佩季的H。P。45客机。全机大量使用金属构造,只有机身后段及机翼表面由织物蒙皮覆盖,两翼间通过十几根交叉的撑杆固定,两块水平安定面间装有三垂尾,采用后三点固定式起落架,动力系统为四台“HHY-05”活塞式液冷发动机,单台功率1000千瓦(1341匹马力),四台发动机被分别安装在位于上、下翼的发动机短舱里。
  “灰雁”上有6名机组人员,可以乘坐40名旅客,最大速度260公里,巡航速度210公里,航程1800公里。
  “嗡嗡嗡……”
  在引擎的轰鸣声中,两架大型飞机一前一后的滑跑着,先后腾空而起。它们在空中飞行了一个小时后,才再次回到地面。
  运-3“火烈鸟”重型运输机显示出了它优越的起降性能,它只需要400米的跑道就可以起飞,而降落更是只需200米土质跑道就可以停下来,这一特点非常适合战场情况。
  ……
  在西飞进行运-2和运-3的验收程序的时候,金飞和上飞这两个老对手也在进行他们的新机型验收工作。
  在去年的新轰炸机竞争中,金飞和上飞都中标了,就西飞一家落榜。金飞的是轰-4型重型轰炸机,世界上第一种全金属结构四发单翼重型轰炸机。这种轰炸机的外形就像是原时空B-17,呃,本来就是B-17的魔改版。轰-4载弹量为5000公斤,最大航速430公里,航程3500公里。
  上飞推出的型号,是一种双发轰炸机,虽然载弹量不如轰-4,但其他性能很不错,尤其是速度,居然突破了480公里,比现在所有的战斗机都飞得都快,所以也被选中了当做中型轰炸机,最后被定名为轰-5型中型轰炸机。轰-5的外形有点儿像是原时空的DH98蚊式轰炸机的放大版,但机头伸出得更长。和蚊式不一样的是,轰-5是全金属结构。轰-5的载弹量为2000公斤,最大航速480公里,航程2600公里。
  四架轰-5型中型轰炸机组成一个梯形编队,在8000米高空高速掠过,在它们身后拉起了八道白色烟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