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69

  周围的工友们也发出类似的感叹。
  星科的工人们都非常自豪,外国不知道,但放眼整个大清国,估计也找不出第二家公司对工人这样好的了。冬天有热腾腾的茶水、咖啡、红糖姜汤,夏天有各种冰镇防暑饮料,盐汽水天天有,酸梅汤、绿豆汤、凉茶每天换着花样喝。
  这年头能在大热天喝冰镇饮料,那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就连大多数地主老爷也喝不起。而在星科,哪怕一个最低层的学徒也有这种待遇。所以只有在星科呆上一段时间的人,忠诚度都是蹭蹭的往上涨。
  ……
  工人们用的都是配发的楠竹水壶,主体是楠竹,外壁有黄铜加强圈,侧面有提把和帆布背带,内盖还配有根细竹管当吸管用,整体设计和后世常见的不锈钢保温杯没啥区别。壶口和盖子用木工车床加工出了丝口,还加了个软木衬圈,盖好后就很严实了。水壶内侧涂了一层食用银离子防水涂料,既能防水,又能杀菌。
  这种水壶其实原本是配给民团用的,因为这个时代的铝和铜都比较贵,用来做水壶实在不合算,至于现在主流的铁皮水壶,文德嗣根本就没考虑,铁皮太容易生锈,他可不想因为一个水壶造成非战斗减员,而其他材料又不太合适。于是星科的技术人员就选中了楠竹这种四川很常见的材料,为此专门在木工厂建了一个竹器车间,专门生产这种竹制水壶。
  结果出乎意料,该产品一经推出,竟然大受好评。给民团配备后,看着还好用,后勤部门索性又给所有的公司员工配发了一个,作为建厂一周年的纪念品。结果事后不到2个月,就有一些商人跑上门询价了。当时负责接待的商务部副经理李思雅也没有当回事,就随口报了个价,就是在成本上加了3倍。没想到商人们稍稍一合计,就马上要求大量采购。
  其中一个北方商人当场就订下了五万个楠竹水壶的大单,其他的商人也是你五千我三千的下单子,总量超过十万的单子,把李思雅小姐雷得当场傻眼了。
  那个北方商人大大方方的介绍自己,他是袁大头的手下,这批水壶就是给北洋新军采购的。
  李思雅很好奇的问:“难道北洋新军还没有军用水壶……”
  “不瞒李经理,还真没有……”那商人也没隐瞒,就解释了一下。说起来北洋军的后勤在眼下中国也是最好的了,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前几年对于水壶这种小东西还真没考虑过。后来发现列强军队都有这东西,大头等人也觉得是该配备,于是就让人到各处询价。
  结果那些洋鬼子开的价黑心到家了,法国佬的报价最便宜,单价都要3个大洋。别看水壶这东西不起眼,你中国就是做不出来,嫌贵就别买。后来这位御用商人在四川发现了星科公司的这种楠竹水壶,价格才1个大洋。
  更何况,这种楠竹水壶不但价格便宜,还设计新颖,保温性能也比这会儿的铁片水壶好多了,还不会生锈,重量也轻得多。
  最重要的是,楠竹水壶看着简单,可实际上很难仿造。如果没有机械加工,只靠手工的话是很难做出来的。就算勉强做出了,成本也高居不下,仅仅那几个丝口,就够折腾半天了。还有外表、内壁的修型、抛光,活动提把的制作,手工制作都很麻烦,更别提独此一家的食用银离子防水涂料。
  至于其余商人则是看到这个商机,这玩意儿可不止军队要用,长期在外的行商、车夫、水手也很需要,这玩意儿可比传统的水袋好了不知多少倍,水袋装的水很容易发臭。
  于是,竹器车间扩大成了一个竹器分厂,专门制作楠竹水壶这种意料之外的产品,以及其他竹制品。
  ……
  现在这些工人都不会想到,现在他们拿在手里喝水的玩意儿,现在已经风靡全国了,自从大头的北洋军买了之后,其他地方的新军也有样学样的跑来购买。新军们买了,旧军看着眼馋也来买,民间的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比起他们正在制造的东西,这种楠竹水壶又完全不值一提了。
  “王启年,你们搞好没有?好了就快推过来试车。这个月咱们一定要超过十二车间,上个月咱们只差2台就得第一了……”那边试车组的组长对王启年喊道。
  “马上就好!你们放心好了,这个月咱们已经领先十台了,保证第一!”王启年答应道。
  王启年转身对工友说道:“猪儿,再检查一下气缸和活塞……老三,看一下飞轮……”
  几分钟后,工友们抬起头说道:“组长,好了,没问题了……”
  他们所在的机器厂第十四车间,是热球机的总装车间之一,负责最后的装配和试车。王启年是其中一个装配组的组长。
  王启年自己又上上下下看了一遍,才拿出口哨吹了几下,召唤行车过来,把装好的热球机吊运到试车组去。
  试车组接过热球机,立即把它固定在试车台上,麻利接上各种管道和测试设备,开始试车。
  “打开气源……开始预热……开始空转……10%负荷……20%负荷……监测转速……监测温度……50%负荷……100%负荷……120%负荷……”随着组长的指挥,一步步的开始进行各项测试。
  “转速正常……振动正常……噪声正常……温度正常……”旁边监测的工友不断报出各种数据。
  第三天,这台经过36小时试运行的热球机成功通过验收,被送到隔壁的车间去刷漆涂装、包装。接下来,它会和同类通过沱江航道顺流而下,在上海登陆,送进某家订货的工厂里。
  自4月1日第一台量产型热球内燃机下线,不算自用,这已经是星科公司卖出去的第100台热球机了,订货的是杭州的一家面粉厂。
  在1907年的现在,热球机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在世界上不算普及,尤其在中国更是稀少。这东西可比蒸汽机好多了,热效率超过一倍以上。比起其他类型的内燃机,它又不挑食,煤气、天然气可以烧,重油、废机油也能烧,哪怕连菜油、猪油等生物油,甚至煤粉都可以烧。如果再加点钱,配上一套煤气发生装置,就连煤炭、木炭,甚至木柴、秸秆、干草都可以做为燃料,适应性强到发指。
  因此文德嗣在建厂的时候,就把这个“穿越神器”提上了日程。星科的热球机是后世的成熟设计,比起现在那些简陋的同类相比,各方面性能都完爆之,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最初机器厂每天只能生产2台热球机,在增加了人手和熟悉生产流程之后,产量逐渐增加,到了上个月已经达到了每天20台的产量,而且还在增加中。到现在为止,已经生产出了500多台热球机,以及300多台配套的煤气发生装置。不过前几个月的产品都是内部消化,公司自己拿去用了。直到6月底,在广告轰炸数月之后,才送了50台到上海试水。
  结果不过三天,就被闻讯而来的厂主矿主们抢购一空。能不抢吗?各项性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一倍以上,价格却只有70%,只要不傻都知道该怎么选。
  现在星科上海分公司收到的订单已经超过了1300台,其中不但有国内的,还有来自日本的。日本现在没有制造这种机器的能力,而他们的各种工业小作坊特别多,对于小型动力设备的需求很大。
  与蒸汽机、汽油机和柴油机相比,热球发动机因为构造简单,因而潜在问题较少,皮实耐操。它没有汽油机的电点火系统,也没有蒸汽机的外锅炉和蒸汽系统。燃料范围又广,还不像蒸汽机那样需要专人照看,因此运行成本极低。对于日本的小企业主来说,这种热球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卖不卖给日本人的问题,文德嗣想都没想。“当然要卖!为什么不卖?就算我们不卖,难道欧美列强也不卖?这又不是什么独家产品,日本人的钱不赚白不赚……”
  星科机器厂是文德嗣规划的机械类工厂的旗舰,今后机械工业的孵蛋器,他们做的产品当然不止是热球机一样。热球机只是星科用来赚钱的产品,目前大规模量产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柴油机和汽油机、汽轮机等动力设备,以及各种机床,还有化工设备和各种专业设备。只是目前刚刚起步,这些东西还在试制或小批量制造的阶段,大多数都是仅供内部使用。比如飞机和飞艇的发动机和多种机床,因为科技水平高于列强的同类产品,都只在内部使用。
  这个时候的星科还不太强大,如果把这些东西暴露出去,肯定会引来列强的窥视,到时候就是麻烦了。
第037章
威钢
  公元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8月18日,四川威远县连界镇。
  连界镇位于威远县城西北的云连山区,距离县城约37公里。这里的煤炭、铝土以及铁矿资源相当丰富。早在战国时期,这里的冶铁作坊、贸易商铺星罗棋布。刘备入蜀之后,诸葛亮曾派冶官前往连界设立冶棚,是四川最早的冶铁中心。
  星科公司旗下的威远钢铁厂同样也是设在这里,经过近一年半的建设,等主厂区已经全部完工,主要设备也已经全部就位,并调试完成。
  去年长江大水灾,文德嗣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了5万多灾民。虽然文德嗣拯救了这些灾民,但星科公司那梦幻般的发展建设速度,他们在里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大约有6成用于成渝铁路、公路以及附近的基础建设,另外有3成投入到威钢的建设中。
  此时中国最大的汉阳铁厂建设了三年半,而威钢只用了不到一年半,除了人手充足之外,大量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超时代技术也是重要因素。事实上,如果不是威远县的基础建设太差,这个速度还能加快三分之一,毕竟这只算个“小型钢铁厂”。
  这不是开玩笑,威钢目前的设计年产量是7万吨铁,14万吨钢,4.3万吨特种钢。并可生产钢轨6万多吨,是此时汉阳铁厂的三倍了。不过在文总看来,这种程度的钢厂还是太小了,哪怕放到21世纪初去,也就是一个乡镇钢铁厂的规模,属于被强制关闭的对象。
  “呜~~~~”一辆满载煤炭的火车轰隆而来,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它缓缓减速,开进炼焦分厂的车站停了下来。车厢侧面的闸门打开,无数煤块倾斜而下。这个站台是专门用来卸煤的,铁道旁边是一个上大下小的梯形坡道,就像个剖开的漏斗,火车卸下的煤块会顺着坡道,自动掉落到下面的输送带上,这个设计节省了大量人工。
  这些煤炭是从东南20多公里外的黄荆沟煤矿送来的,这一段铁路是星科公司最早建成的铁路,上个月就通车了,只不过它属于厂区铁路,仅供内部运输使用,没有算入正式线路的里程。
  威远的煤矿资源丰富而且品质极高,低硫、低磷、低灰分,是最好的焦煤。在威远的煤矿中,黄荆沟是最大的一个,在原时空是英国人在1910年开始开发,当然现在就没牛牛们的事了,现在山王、新场、越溪、龙会、镇西等几个煤矿全部归入了星科公司旗下。
  在炼焦分厂另一面,另一列火车把炼好的焦炭送到高炉旁边,再由输送系统送进高炉。
  此时,炉火熊熊,高炉内的铁矿已经化为铁水,不时爆出一朵朵炫目的火花,这是燃烧的杂质。
  文德嗣陪着一帮贵宾,在高炉旁边的主席台上等候开炉。
  今天是威钢正式投产的第一天,早在半月前,文德嗣就通知了相关人士,邀请他们来参观剪彩啥的。这会儿主席台上的贵宾都是来头不小,本省的有代理四川总督赵尔丰、四川布政使、川南永宁道、建昌上南道、嘉定知府、叙州知府、资州知州……威远和附近几个县的县令就更不用说了。
  外省的也来了不少,在昆明的锡良也是惦记着这事,云贵的事情太多,他自己来不了,就派了一个亲信师爷过来。湖北的张之洞、天津的袁大头、两江的端方等等,这些“洋务先锋”们知道消息后,也都派了各自的代表过来。
  现在天气虽然比较热,但主席台上搭了凉棚,周围还摆了十几台用冰盘和电风扇组合成的“土空调”,贵宾们倒也不觉得难受。
  “文大人,您的这座钢铁厂设备相当先进,连自动送料系统都有……”汉阳铁厂的总经理李维格说道。他这次是代表张之洞来的,老张听说威钢的规模后,心情很有些复杂,就派这个行家来探听虚实。结果今天一看之下,李维格同学就大受打击,威钢不但产量远远超过汉阳,先进程度更是不能比。
  这李维格不是啥好鸟,他和盛宣怀为了把大冶铁矿卖给日本人从中牟取私利,就欺负老张是外行小白,在矿石分析结果上造假,上报说大冶铁矿磷含量过高,炼不出合格产品。事实上,大冶铁矿不是没有好铁矿,要不然日本人脑壳又没坏掉了,怎么会几十年如一日的买大冶铁矿?这两个孙子把一级和二级的好矿都卖了,高磷的次矿留给汉阳自己用,这样能炼出好钢才有鬼了。在老张死后,他们大肆造谣,硬生生让老张背了黑锅,在后世成了“外行指挥内行”坏了事的典范。
  文德嗣非常鄙夷这种货色,不过现在不是算账的时候,他就笑了笑,谦虚的说道:“呵呵,李维格先生,我们只不过占了后发优势,汉阳的设备都是十几年前,比起现在的自然显得落后……”
  文德嗣虽然头上顶着四品候补道头衔,但今天他仍然没穿官服,是穿着一身休闲西服。准确的说,那身清廷发的官服他一直就没动过。在场的官员也知道他是“美国人”,对于他这种“失礼”的行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哦,红包挺厚了,就算看钱份上,也要假装没看见。
  “哈哈哈,如今我四川也有了铁厂,还是全国最大的!文道员的功劳是最大的!”赵尔丰满脸红光,这老儿是今天最开心的人。尼玛,平白捡了个大皮夹能不开心吗?
  昆明来的那位师爷同志在一边看得咬牙切齿。混蛋啊,这本来都是我家东主的政绩,生生便宜这厮了。
  不但这位师爷,其他宾客也有同样想法,这赵老儿狗屎运也太好了,啥都没干,刚上任就捡了个全国最大的钢铁厂。
  众人正说话间,突然响起一阵尖锐的电铃声。
  “出铁了,出铁了……”
  工人们急忙跑到各自的位置,准备开炉。主席台上的官员们也忍不住站了起来。
  “哗……”闸门缓缓升起,耀眼的炽热铁水从炉膛里滚滚泻下。一部分顺着浇注通道流入砂型,凝结成50公斤一块的铁锭。另一部分则被注入铁水包,送到炼钢平炉里面。
  等到铁锭冷却后,一名老师傅跑过去,用铁锤敲了敲,顿时面露喜色,大喊道:“成功啰!!!上好的精铁!!!”几名检验员也过来取了几块样品,拿到试验室去化验。
  大约半小时后,一个检验员跑了过来,拿着几份检验报告递给文德嗣。
  检验员激动的说道:“文总,太好了!!经检测,样品所有的指标全部合格!!!”
  文德嗣接过来看了看,也笑了笑:“大伙辛苦了……”说着,把检验报告递给身边的贵宾。
  这些贵宾的桌上都放着一本宣传图册,上面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了炼铁和炼钢的原理和流程,并且图文并茂,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看懂。图册上对于什么才是合格的钢铁也有描述,当下贵宾们就照着图册看起这份检验报告。
  嘉定知府眉开眼笑的说道:“哦,各位大人,按照这图册所说,这炉生铁的硫磷硅含量远远低于标准,真正是上好精铁!!”这批贵宾里面除了老赵就是这家伙最开心,威钢在他嘉定府嘛。
  “恭喜文大人……”李维格看了那检验报告,脸色顿时有些发白。尼玛,这质量比咱汉阳的好得多啊!因此语气也有些酸溜溜的。
  一众贵宾都纷纷上前祝贺。
  文德嗣谢过众人后,说道:“各位大人,炼钢还需4个小时才能出钢。这段时间也不必空等,我请各位参观玻璃厂,等我们回来,这炉钢就差不多该出来了……”
  玻璃厂就在钢铁厂旁边不到5公里,文总带他们坐上了厂区火车,这次为了这些贵宾,专门装修了一辆客车车厢,里面自然也是配备了“土空调”,非常凉爽,众人进来后都松了口气。俺大清的官服可是没有夏装的,那一身行头裹在身上可不好受,这也是文德嗣从来不穿官服的原因之一。
  上车之后,北洋的代表杨士琦左右看了看,就好奇的问道:“咦,文道员,你这里的火车怎么要宽得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