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469

  文德嗣等中央领导人和各国嘉宾登上了中华门城楼,来自30多个主权国家和20多个地区的政府代表,以及近50个政党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如此众多、如此高规格的外宾,把城楼检阅台第一排的位置都站满了,工作人员只好招呼着中国的一些领导人向两侧平台上疏散开来,避免挤在一起。
  汉京时间上午8点,庆典正式开始。108门礼炮齐鸣10响,以示新中国10岁生日。礼炮之后举行了升旗仪式。然后文德嗣乘坐敞篷轿车出中华门,过金星桥,阅兵总指挥罗西上将汇报后,阅兵式开始,文德嗣乘车依次检阅各方队。
  接下来就是万众瞩目的分列式了。这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5次国庆阅兵,首次“逢十大阅”,也是距今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次参加阅兵的共有18个徒步方阵、3个骑马方阵和44个装备方阵,以及16个空中编队。此次受阅的官兵都是从参加过实战的部队中选出的。
  首先出场的是徒步方阵,这18个徒步方阵由陆海空三军,武警和各大军事院校组成,全都装备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1915式半自动步枪,他们依次由东向西从天安门检阅台前通过。在通过主席台时,他们都齐齐做了个威武的劈枪动作。
  然后是三个骑马方阵,因为中国现在的骑兵规模很小,即使在一战大扩军后,成建制的骑兵也只有8个骑兵旅,在军队中的比例越来越少,战后这批骑兵还大多转入了武警部队,所以这次阅兵骑马方阵的规模就缩减为三个,分别是陆军骑兵、骑炮兵和武警骑兵。
  不过中国的骑兵虽然少,但他们的装备可一点儿不差。当然最吸引观众的还是他们的坐骑——天府马。这种新品种战马早已名扬全球,天府马的体型高大强健,肩高都在1.6米以上,结构匀称,外形俊美,外观倒也罢了,关键是它们的性能极为逆天,无论是爆发力,还是耐力都完爆了世界上所有品种的战马,在这些年的国际赛马上,无论是爆发冲刺还是耐力比赛,都把别的马儿拉下一大截,被誉为“天府一出,天下无马”。
  这个时代的骑兵众和爱马仕为数众多,特别是在欧美的上流社会,几乎人人有马。所以骑兵方阵一出场,众多国际友人的眼睛都亮了。比如苏俄的代表斯大林同志,就看得目不转睛的。
  “这种马真好!如果用这种马组建骑兵……”
  “是啊,世界第一的马种,可惜我们整个帝国只有不到百匹,其中还有4匹是中国政府送的……”
  “我们西班牙只有72匹……”
  “马很好,就是数量太少了,我觉得我们应该要求中国供应更多的天府马到国际市场,他们每年最多才卖出不到300匹,这几年因为战争每年还不到百匹,根本不够分……”
  中国虽然不禁止这种马出口,但因为中国骑兵规模小,本身的数量就不多,每年也只有很少的数量流出,而且还都是阉马,种马和母马都是不卖的。因为这样的数量限制,每一匹马都卖出了很感人的高价。
  接下来就是装备方阵,比起刚才的步兵和骑兵,这才是大家最关注的。首先是机动步兵的300多辆各式摩托车、越野车和轮式运载车,搭载着机枪、机炮、榴弹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等武器,分为六个方阵,缓缓通过广场。然后是牵引式火炮,火炮都由军车牵引,火炮从小到大,组成8个方阵。
  最后压轴的是3种重炮,210MM重型加农炮、240MM重型榴弹炮、280MM攻城炮。这三种火炮因为太重,都是采用的履带底盘。当这三个方阵通过时,沉重的炮车压得广场的地面隆隆作响,所有人都感到了剧烈的震动。
  这时电视直播中解说正好说道:“……我军是一支文明的军队,一向坚持用真理说服人……”配合的画面正好是这一溜粗大的管子。
  接着就是卡车炮和履带式自行火炮组成的10个自行火炮方阵,最后两个方阵是口径最大的210MM自行榴弹炮、240MM自行榴弹炮。解说适时说道:“……我们坚信真理是普世的,是适用于全人类的……”
  “这些大家伙确实很真理……”有个听得懂汉语的美国武官忍不住点头说道。
  然后就是各种装甲车和主战战车,这次阅兵的武器新武器不多,大多都已经在一战中露过脸了。山猫、狼獾、红狼……等等大家早已熟悉的战车依次亮相,“文总的动物园”在现场的70万观众面前呼啸而过。这些滚滚而过的钢铁洪流,还是让观众们肾上腺激素猛增,各国记者和观众都举起相机和摄影机猛拍。
  最后一个超重型战车方阵却是引起了轰动。它们一共只有16辆,但是带来的轰动效应却是远远超过前面任何一种钢铁洪流。当它们通过广场时,广场的地面传出来距今为止最强烈的震动。
  “上帝啊,这简直是史前巨兽!这名字真没交错,果然是巨犀!”
  “中国人的多炮塔超重型战车!大日本帝国也应该有……”裕仁脸色潮红,拳头捏得紧紧的。
  “殿下,这种战车太贵了。您看,连中国人自己拿出来的也只有16辆。而前面那些战车都在百辆以上,这说明连他们自己也装备不起太多……”他旁边的白川义则低声说道。白川同学现在是日本的首席战车专家,这次是以裕仁的侍从身份过来的。日本对中国的战车充满了兴趣,现在这样的机会可非常难得,当然要把这位砖家带来。
  “巨犀超重型装甲战车!155毫米主炮,四门40毫米副炮,8挺机枪,四条履带,五个炮塔……”斯大林听着旁边的翻译介绍着这东西的参数,不禁倒抽一口凉气。随即两眼中充满了狂热和惊喜:“怪物!真是怪物!不过我喜欢……不错,就是它!就是它!这才是我梦想的东西!这才是适合苏维埃的武器!”
  “这东西看起来真棒!不知道中国肯不肯卖给我们……”美国副总统马歇尔对身边的国务卿科尔比说道。
  科尔比轻轻摇头:“副总统先生,我估计希望不大。这样的新武器中国人自己也不会有太多,他们肯定不会卖的,他们现在连红狼都不肯卖。但这并不要紧,以合众国的实力,我们的工程师们一定可以设计出类似的产品……”
  巨犀编队之后就是各种辅助车辆,比如工程部队的架桥车、破障车,联勤部队的车辆抢救车、战车维修车、装甲救护车、给水车、伙食车,防化部队的洗消车,还有诸如车载式大功率探照灯、喷火车等等。这些车辆虽然没有前面的东西起眼,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的内行来说,也是相当值得注意的。
  地面部队通过之后,就是由空军、海航和陆航的飞机编队和飞艇编队,中国的空中力量是目前公认的世界第一,数百架各式战机排成12个编队,在空中呼啸而过。其中最后一个编队是战争中才露面的直升机,这种新型飞行器也引起了各国的兴趣,不过也仅仅是兴趣而已,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东西除了能够垂直起降之外,其他方面并不太实用。
  最后是由飞艇组成了两个编队,虽然“飞艇无敌论”的虎皮已经在战争中被戳破了,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运输和预警等方面的继续发展,现在中国依然保持这全世界最大最多的飞艇群。
  当最后一艘飞艇在群众们的欢呼中飞过广场后,阅兵式结束。
  接下来就是群众游行方阵,由10万各界群众,80多辆彩车组成的40个方阵和6节行进式文艺表演依次通过广场中心区。到了晚上就是焰火表演,之后广场上会举办“庆祝国庆十周年及世界和平”为主题的联欢晚会。
  对于这些民间活动,“国际友人”们就不是那么感兴趣了。当天晚上他们大都留在宾馆里讨论白天的阅兵,当天各个使领馆的电报讯号猛增。
  这次阅兵除了让全国人民高兴高兴之外,最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亮肌肉了。参加阅兵的“国际友人”们很多都没有离开,因为再过几天,就是中国海军的阅舰式,他们要把这次阅舰式看完了再走。
第407章
往沟里带人
  京沪线。
  本位面的京沪线当然不是指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那条铁路已经改名叫“燕沪线”了,现在的京沪线是指汉京到上海的铁路。这条铁路全长1250多公里,途经信阳、潢川、合肥、南京、无锡,是首都连接华东地区的重要干线铁路。
  “呜……”一声悠长的汽笛,一列从汉京开出的豪华专利正在向着上海方向疾驰。今天中国将在上海举行阅舰式,这趟专列是专门为前来参加庆典的“国际友人”们准备的,这趟专列会把他们直接送到上海港口,然后再登上观礼船到海上参加阅舰式。
  专列的车头是一辆凯旋-3型机车,凯旋系列机车是目前中国铁路的客运主力,70%的客运火车都是用的凯旋系列机车。凯旋-3型是这个系列中的最新型号,它的外形已经很接近后世的流线型车头了,和现在的主流机车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尽管凯旋的外观很科幻很超现实,不过那个车头尾部带有整流罩的流线型烟囱,还是深深的出卖了它的本质,这说明它不是高大上的电力机车。当然它也不是普通的蒸汽机车,更不是目前刚刚问世不久的柴油机车。
  外形都不算什么,最大的区别还是它的动力,凯旋系列是一种大功率的蒸汽轮机机车,而不是目前世界主流的往复式蒸汽机机车。使用蒸汽轮机作为火车动力的,目前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国一家,堪称独一无二的机车类型。凯旋-3型机车的最高时速可达240公里,当然这只是试车速度,实际运行不可能跑那么快,毕竟这不是后世的高铁。
  根据行进路线的不同,通常它的实际运行时速是在80-150公里之间,即使是这样,其速度也比现在其他列强的主流火车快多了。京沪线作为全国重点主干线,无论是质量还是其他条件都是一流,这趟又是专列,运行速度当然能达到最高,时速150公里,从汉京到上海的1250多公里路程,只需10个小时。
  这个速度在后世不算什么,动车都比它快,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数据了,要知道,目前列强们的火车速度一般都只有40-60公里,慢的还不到30公里,最快的也不过80公里。
  但是这个速度却是传统的往复式蒸汽机机车难以达到的,长时间保持高速只有蒸汽轮机能做到。其他列强国家不是不知道蒸汽轮机的好处,也不是没有这个设计和制造能力,就算以前没想到,看到中国用的这么爽,照猫画虎总是会的。凯旋-1型机车在1909年就制造出来了,量产的时候还没有正式建国呢。到了一战前,中国的蒸汽轮机机车已经全国到处跑了,已经着手逐渐淘汰主干线上的往复式蒸汽机机车。
  但他们到现在用的也还是传统的往复式蒸汽机机车,不是他们不想玩蒸汽轮机,而是实在没有办法。因为现在的蒸汽轮机体积还很大,而他们的轨距又太窄了,火车的限界空间不足,根本装不下目前的蒸汽轮机。除非他们能够制造出直径在直径在3米以下蒸汽轮机,否则他们就是再想改动力,也没有那个可能了。
  而中国就不一样了,铁路轨距是采用2.5米的超宽轨,限界达到六米以上,车头装一个蒸汽轮机绰绰有余,当然可以随便用。于是,欧美列强也只能眼巴巴看着,这种东西就是想山寨也山寨不了,除非改轨距。
  这也是为什么在原时空的历史上,蒸汽轮机机车直到二战后才出现,但那个时候铁路机车已经开始内燃机化和电气化了,生不逢时的蒸汽轮机机车只能昙花一现,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爸爸,中国的这种火车真棒,宽大得像宾馆一样,车厢里有空调,还有浴池和桑拿呢,真舒服。我们俄罗斯的火车太窄了,根本装不了这些东西,自从坐了中国的火车,我都不太习惯那狭窄的车厢了。还是中国的火车舒服……”沙皇阿列克谢二世躺在柔软的沙发上,一脸惬意的向他老爸尼二说道。
  他虽然是沙皇,但现在也才16岁,还是过期正太,正是好奇心强的时候。对于这辆豪华专利上的各种高大上设备非常感兴趣,上车之后就没停过,一直拉着服务员给他解说。
  不过尼二却显得心事重重,没有搭腔。他看着窗外的正在忙碌的农田,对儿子说道:“阿列克谢,你看到外面了吗?”
  阿列克谢看了看窗外,说道:“哦,你说那些农民吗?很多拖拉机和其他机器,我听说过,这叫机械化农业,也叫工业化农业。”
  尼二摇摇头,说道:“不是,你没注意到吗?从离开汉京之后,这一路上到处都是工厂。”
  阿列克谢脸一红,他当时正在火车上到处看稀奇,哪有功夫关心外面。
  尼二无奈的叹口气,说道:“就说说这片农田吧,你看这么大一片农田,才几个人在劳动?这就是你刚才说的机械化农业,它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口,而中国现在有六亿人。如果他们把机械化农业在全国推广,这意味着中国可以把以前的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这样中国的国力将会有恐怖的增长……”
  “这有什么不好吗?中国是我们的朋友啊,朋友更强大,对我们俄罗斯也有好处……”
  “朋友?呵呵,国家之间没有真正的朋友,今天是朋友,说不定明天就是敌人。不要说朋友了,连亲戚都靠不住……”尼二说到这里,眼里闪过一丝怒火。
  他想到了对他们家见死不救的英法,法国也就算了,可英国的乔治五世是他亲表哥呢,还不是一样的见死不救。尼二和乔五这两兄弟长得很像,就像是双胞胎,几次皇室聚会的时候,连那些工作人员都分不出来。他们两个的关系从少年时代开始就特别的好,正因为这样,乔五的“背叛”让他特别寒心。
  尼二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也是几十年的老江湖,在经历过生死大劫之后,他现在也想明白了。所谓“尼二的名声太糟糕,担心接纳他之后会引发国民反对”,仅仅是英国当年对他见死不救的借口而已,英国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沙俄皇室存在英国银行的800吨黄金和无数珍宝。
  没错,英国就是想黑了这笔庞大的财富,如果把尼二一家接到英国,那他们肯定会取出这笔巨款,用于复国或其他什么。可要是尼二一家被布党一家咔嚓了,那么那笔钱岂不就是牛牛自己的了。这种“吃绝户”的事情,牛牛又不是第一次干了,熟练得很呢。
  至于沙俄皇室的那些旁系亲戚还在,或者红俄来讨要,那也没有关系,俺们大英帝国银行是最为储户保密的,你如果不是储户本人,也没有储户的亲笔授权委托书,以及密码口令和相关手续,那俺们就绝逼不会让你取出哪怕一个便士!对,俺们大英帝国的银行就是用户至上,就是这么安全!
  ……
  就在尼二父子两商量怎么从表哥手里把钱要回来的时候,美国的两位嘉宾也在讨论铁路的事情。
  马歇尔一脸惬意的从浴室里走了出来:“呵呵,真想不到,火车上都能洗桑拿呢。科尔比,你要不要去试试……”
  国务卿科尔比正在看一张报纸,听到这话就摇摇头,笑道:“算了,我不太喜欢闷热的环境,您自己享受就是……”
  马歇尔去卧室换了一身衣服出来,在科尔比旁边坐下,说道:“我现在觉得中国人说得有道理,这铁路还是宽点儿好,就像文说的,怎么能用两匹马屁股来作为现代铁路的标准,这既不合理也不科学!根据我的了解,中国制式的宽轨运量是其他轨距的3到6倍,而建设成本是其他轨距的1.3到2倍。我接到消息,俄国和德国已经在着手改铁路轨距了,他们也是大陆国家。”
  科尔比点点头:“确实如此,英国是个岛国,他们周围都是港口,海运就能解决大部分运输,就算铁路窄点儿也够用了。我们合众国和中国一样都是大陆国家,国土辽阔,内陆那么多城市和工厂可没办法依靠海运。不过要改轨距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我们和中国不同,他们以前的铁路很少,改起来很方便。现在我国铁路近40万公里,有二十几种轨距,仅仅是统一成一种都很麻烦,更不用说改成中国这样的超宽轨了。”
  马歇尔很有信心的说道:“不过,国内大财团们对这样的大工程很有兴趣,要不是因为战争,他们早就开始动手了。我们可以先把几条干线改成这样。就算本土暂时不能动太多,非洲那边也是可以的,那边可没多少铁路。”
  “国内有些蠢货真是好笑,居然宣称宽轨和窄轨没有明显的运量优势,确实总重量可能差距不大,但难道他家的铁路只用来运铁坨坨吗?棉花、粮食等轻载物资怎么办?更不用说还有客运,限界6米和限界3米,就算是傻子都知道哪种空间更大……”马歇尔气呼呼的说道。
  科尔比笑道:“呃,持这种看法的主因都是一些铁路运营公司,如果变更轨距的话,列车、站台以及桥梁、涵洞什么的都得改,既然现在的铁路也能用,他们当然不想花更多的钱。”
  “这些非国民!统一全国轨距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改用更科学更合理的轨距是历史发展的倾势,这些家伙的反对是不能改变大局的……”马歇尔得意洋洋的说道:“不用我们政府出面,那些大财团就会给他们施压的,并且国会很快也会通过新的《铁路法》和美国标准,呵呵呵……”
  马歇尔是宽轨的坚定支持者,但是国内有那么一批脑残人士,鼓吹什么“宽轨不一定可以载重更多”,让他非常不爽。当然,这种说法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比如中国的2500毫米轨,载重量也就比1435MM准轨多了三分之一的样子,与增加的造价比起来,确实没有明显优势。
  但是这些人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铁路运载的物资并不仅限于钢锭、铁矿之类的占重量的致密货物,还有一大半是各种占体积的东西,比如棉花、纺织品、食品之类的东西。如果是运这些东西的话,载重量还远远不到,载货空间就已经满了。客运就更不用说了,只要脑子没进水,都不会认为一个25*6*6的双层车厢,比一个25*3*3的单层车厢装的人少吧。
  马歇尔觉得这些人一定是小学没毕业,数学都是门卫教的。
  还有就是今后的升级潜力,目前中国铁道的载重量可是远远没到顶的,而“两匹马屁股”到了21世纪初基本上就到顶了,再怎么加厚铁轨,加固地基都不行了。不是拖不动,而是因为它太窄了,重心不稳。
  事实上到了后来,很多大陆国家都发现了“两匹马屁股”的坑爹之处,要不纳粹德国为什么要搞一个3米轨距的新标准。事实上不止是纳粹德国,美国和苏联都有类似的方案。但那个时候各国大都已经统一了各自的轨距,已经是积重难返了,还要改的话,代价就太大了。然后又是二战和冷战,大伙也就没那个精力去搞了,比起铁路还是蘑菇比较要紧。铁路窄点就窄点吧,将就用就好。
  但是这个时代还不算晚,按照原时空的历史,“两匹马屁股”要成为所谓的“国际准轨”,还得等到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制定1435MM(4英尺8英寸)为标准轨。这个脑洞的玩意儿能成为国际标准,并不是因为它最合理,仅仅是当时这种尺寸的铁路最多罢了。虽然当时世界上也有几十种轨距,但当时所占比例都没它高。
  目前各个国家的轨距都不一样,同一国家的都不统一,各个铁路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哪怕是英国自己,国内也有十几种轨距,比如英国在战前策划的大西洋铁路,就是2.14米轨距,爱尔兰那边的是1600MM,苏格兰的是1372MM。像美国这种铁路基本上都是私营的国家就更夸张了,各个铁路公司都是自行其事,从0.6米到2.8米都有。
  所以现在改的话,还来得及。不过按照现在的发展,当时候到底谁家的才是准轨,还很难说,至少现在人革联国家都全部采用中国的2500毫米轨距了,另外欧亚铁路和中俄贸易铁路,也是使用这种轨距。
  当然现在要改轨距的话,美国佬恐怕是最郁闷的,他家的铁路修得实在太多了,40万公里啊。不过呢,这也正是文德嗣现在世界上大肆宣传宽轨好处的原因之一,不但自己发动了宣传机器,还让天顶星等马甲公司也在国外宣传。
  因为宽轨的好处都是真的,并且已经成了中国标准,现在已经有了十几万公里,确实也表现出远超窄轨的性能。所以不少外国政府官员和铁路专家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都成为了宽轨的支持者,大力呼吁改变轨距,让该死的“两匹马屁股”滚一边儿去吧。在美国的宣传中,甚至还加入了民族主义情绪和国家荣誉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