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469

  “非常感谢,给你们添麻烦了……”石原莞尔接过合格证翻了翻,里面第一页是他的姓名、年龄、身份等信息,还贴着一张半身标准照,照片上面盖了海关的钢印。第二页填着入境日期和检疫合格的字样,也盖着印章,还有医生、官员的签名。
  “好了,下一个,早稻田大学,藤田耀……”
  ……
  “哎,总算是出来了……”藤田耀走出海关检疫站后,就大大的伸了个懒腰。“石原君,在这个检疫站里简直就像是关禁闭一样,要是再不出来,我都发霉了。要是早知道会这样麻烦,还不如直接回国去算了……”
  石原莞尔笑了笑:“藤田君,那你是没真正见识过军营的禁闭,检疫站的条件可是好多了。你也不用抱怨,西班牙流感太厉害了,全世界都在像中国这样入境搞检疫,就算我们现在回国,也同样要在东京的检疫站住几天……”
  “这倒是,上海检疫站的条件可比东京检疫站的好多了,首先就是伙食,东京那边都吃些什么啊?天天都是糙米麦饭、腌萝卜、味增汤这三样,分量还少得可怜。上海这边都是三菜一汤,一周不重样,天天都有肉,米饭敞开吃,根本不比啊。”藤田耀有些回味的说道。
  藤田耀是个干瘦的小个子,长着一张典型的日本人相貌,年龄30出头。他是早稻田大学历史系的正牌副教授,中产阶级出生,是个狂热的亚洲主义者,他捣鼓出的“东亚一体论”,在圈子里很有名气。他认为中日朝越等国可以原则上视为一个国家,各自语言视为汉语分支,认为东亚必须统一起来才能对抗欧美列强。曾以分析语对学数学的优势,分析语的易扫盲性,明治维新后的工业高增长率,论证了汉字的优越论,并把论据中的矛盾之处通通推到俺大清头上。
  但如果就这样认为他只是个单纯的学者,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学术上的几个对手,也就是几位一心考证日本人属于欧美血统的学者,在一次聚会上被炸死了。而藤田耀在之前曾经购买过一些可制造爆炸装置的东西,而他本人的化学水平也很高,最重要的是他在爆炸前,去过那几位被害者的聚会场所。虽然他的嫌疑很重,但最后还是证据不足,不了了之。
  这次他是受到中国考古学会邀请,来研究甲骨文的。
  在检疫站这几天他是长胖了几斤,没办法,伙食太好了。早餐是豆浆、油条、馒头、烧饼、包子、面条换着吃,中餐晚餐的主菜都有肉食,鸡鸭鱼肉换着花样的来,蔬菜汤、咸菜和米饭都是不限量供应的,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样好的伙食,餐费一天才五角钱,日本哪有这种好事?他如果知道中国公民在那里的餐费是一天两角五分钱的话(早餐五分,午餐晚餐各一角),恐怕会更囧。
  “嗯,这里还有电视和报纸看,营房还有篮球场和保健室,一天才五角钱的住宿费。东京检疫站可没这些,花钱还更多,其实除了不能出去也没什么不好……”石原莞尔看了看那张工作人员给他的费用清单和收据,有些无奈的说道。
  “我们先找个车离开这里,藤田君,你去哪里?”石原问道。他们是在飞艇上认识的,让他们都很意外的是,对方居然和自己一样,都是亚洲主义者,越谈越投机,就成了好朋友。
  “我要去汉京大学,那里几十万份甲骨文等着我。我一个中国朋友周树人在信中告诉我,里面可能有关于我一直寻找的殷商东渡的证据……”藤田耀眉飞色舞的说道。
  “我准备先在上海看看……”
  “那好吧,我给你我在汉京大学的联系地址,我可能会在中国多呆一阵,你如果有空就来汉京找我。”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检疫站的一间办公室里,几名国安特工正在谈论他们。
  “老吴,这批的日本人的身份核实了吗?我看那个石原莞尔不怎么对劲,他怎么看都不像是来学术访问的……”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特工说道。
  “那边已经核实过了,他们的身份都是真的。那个石原莞尔确实是陆军大学的讲师,也确实是以自由访问学者的身份来的,当然他的目的肯定不会为了学术访问……”老吴把一份文件递给他。检疫的这五天,以中国的情报能力,早就把他们的跟脚摸清楚了。
  “卧槽,日本人现在学乖了啊,直接亮明身份进来。”小胡子有些意外,摸着下巴说道:“他们这么进来,我们还真不好下手啊……”
  要知道,本位面中国的反间谍能力是非常吊爆的,外国潜入的间谍基本上都是肉包子打狗,那是来多少没有多少,只有少数命大的能活下来,但是也被“感化”成了双面间谍。特别是那种隐姓埋名偷偷潜入进来的,因为在中国没有入境记录,那么从理论上说,这个人在中国就是不存在的。因此他们是成为“为科学献身的志愿者”,还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或是别的什么,就得看各个部门的需要和心情了。
  中国也因此成了各国情报人员心目中的“龙潭虎穴”和“生命禁区”。秘密潜入的损失率实在太高了,高的让各国情报机构无比肉疼。要知道,培养一个专业间谍可不容易,这玩意儿真心又贵又费时间,像这种肉包子打狗一样的做法,任何一个国家都受不了。
  因此现在各国情报机构也学乖了。索性就大大方方的以公开的身份进来,这样就算万一出了事也好捞人。免得像以前的那些失踪的倒霉蛋,中国根本不承认他们到过中国。海关那边只需把手一摊:我们的入境上没有XX的记录,这说明XX根本没到过中国。
  “哪怎么办?他是公开进来的,如果没犯事,我们不好动手……”
  小胡子说道:“嗯,那就定为乙级监控目标,通知各地部门注意吧。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第418章
石原莞尔的中国行(中)
  ……一战后的事实证明了“亚洲主义”的局限性,生活凋敝的人民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战的得利说明以前我们期盼的“亚洲主义”成功了,在中国的支持下,我们顶住了英法的压力,牢牢的掌握了摩杉,这是亚洲主义的成功。
  但是因此得利的也只是财阀和权贵,广大日本人民并没有得到了应有的利益,他们仍然在饥寒线上挣扎。许多农民除了夏季紧张的耕耘土地外,冬季则须进城作工,即使如此,一年所得除去租税,往往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生活。有些农民,特别是长野县信浓川一带的山区农民,不得不全家人背井离乡随政府组织的开拓团到摩杉垦地谋生。在城市,有劳动力的青年男女进厂作工,尽管十分勤劳,每天劳动18个小时以上,所得微薄之工资,仍难以养家糊口。各财团势力以其产业、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残酷地剥削劳动群众。整个日本贫者越贫、富者更富的两极分化和资本垄断等问题比之战前更加严重。
  为什么会这样?我以前也看过北先生(译者注:北一辉)的《日本改造大纲》,但还不以为然,认为他是危言耸听。等我到了中国,了解到这里的社会变化之后,才彻底醒悟过来。北先生是对的,日本人民的灾难正是天皇体制的固有缺陷,因为天皇本身就是财阀们的保护者,而反过来,财阀又成了天皇体制的最大支持者和捍卫者。只要天皇体制还在,那么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改变这种现象。
  ————摘自《从亚洲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作者石原莞尔。
  ……
  在20世纪的前三十年,尽管经过了甲午之战和庚子事变,俺大清已经被彻底打回了原型。但此时的一些日本人对中国仍然存在一些“同文同种”的感情,他们认为中日都是黄种人,都被白种人欺压,如果中国也和日本一样都崛起了,那么两国可以互相依靠了。
  而且这种思潮在当时的日本还有不小的市场。比如侵华时多次担任首相的近卫文麿的老爹——近卫笃麿,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亚洲主义者。他曾经提出过“东亚保全论”和“亚洲一体论”,主张建立日清同盟,创建东亚同文书院,目的亦在于反对欧美、俄国主导支配中国,推广亚洲主义。
  后来看到俺大清实在太废柴,他们又转而支持革命党,试图帮助中国革命,从而弄出一个强大的盟国。尽管到了后来侵华战争时,“中日亲善、东亚共荣”之类的亚洲主义口号彻底成了忽悠中国人的幌子。但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半个世纪里,“亚洲主义”这种思潮在中日两国里都是有不少拥护者的,有不少人是真心相信这个理论。
  这个石原莞尔也是其中之一。在原时空的1911年,石原莞尔正被派驻在朝鲜当少尉。当他听到武昌起义成功消息后,就把自己手下的一小队兵带到附近的一个山上,然后对天鸣枪,一群人泪流满面,使劲高呼:“中华民国万岁!”
  而本位面中国革命的时间更早,1907年“丁未革命”那时,他还没毕业。他就和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们一起跑到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泪流满面的使劲高呼:“中华革命万岁!打倒清廷!”之类的口号。
  后来中日发生战争,日本被狠狠抽了一顿,割地赔款,多年扩张的结果毁于一旦。但是日本的惨败非但没有减少国内“亚洲主义”的受众,这种思潮反而比原时空更加火爆了。
  怎么说呢?这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非常的奇葩,他们的大脑沟回和其他民族大不相同。别的国家如果是被敌国暴打了,肯定记恨一辈子。但日本不一样,他们是个天生抖M的民族,被抽得越惨就越听话,被揍得越惨就越服你。这也是有先例的,比如在唐朝时,他们在白江口被唐军推了,于是就直接跪舔大唐了,什么都学唐朝。明朝万历时,丰臣秀吉被明朝暴打,接下来的德川就对明朝老老实实的。原时空的二战,被美国吊打,又被强喂了两个蘑菇,就老老实实的给美国当小妾了,啥都学美国。
  所以要日本搞好关系的话,就得先把他们狠狠的抽一顿,抽得越惨越好。抽完之后,他们就会自动贴上来跪舔,赶都赶不走。这方法是绝对有效的,根本不用搞什么友好亲善之类的东东,那根本没用。只管逮着打就是,你把他们打得越惨,他们就对你越孝顺。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特例,但至少绝大多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都是这种。
  没错,这个国家就是这么奇葩。所以他们在中日癸丑战争后,“亲华派”以及“亚洲主义”的人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打着滚的往上翻了。
  “亲华派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看起来似乎不错,但却并不能让文总满意。因为他们所谓的“亚洲主义亲华派”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对中国有多深的感情,至少绝大多数不是。他们之所以“亲华”,仅仅是认为这样做可以比“反华”带来更多的利益。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最重要的是,他们仍然是“天闹黑卡”当作精神偶像,仍然倾向于君主制,这一点和以前的反华派是一样的。
  这一点尤其让文总不满,只要“天闹黑卡”这个旧的偶像不被车翻,那么日本的主流意识形态就不可能掰直了过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没办法壮大。倒不是说君主制和科学社会主义完全不兼容,而是日本奇葩的历史传统,他们的“天闹黑卡”带有非常浓重的宗教色彩,对日本整个社会阶层都有很强的影响,哪怕他们毫无实权也是如此。
  文总对于日本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彻底控制起来,这种事情如果仅仅靠武力是不够的,必须在意识形态上也掰过来,再加上经济控制,这样的控制手段才牢靠。经过这些年科社党在日本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只要“天闹黑卡”还在,科学社会主义就很难成为主流思潮,受到大多数日本人的认可。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在文总的计划中,日本皇室是必须被消灭的,“天闹黑卡”这个精神偶像是必须完蛋的,而且必须是被日本人自己消灭,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快的接受一个新的思想。
  所以如果仅仅是“亲华”,并不符合文总的计划。这也是近几年来中日关系始终不冷不热的原因,哪怕日本政府再怎么努力的搞什么“中日亲善”,高层访华频繁,中国的态度也只是在表面上和气和亲切,正常的生意照做,一般性的国际配合也可以,比如在非洲问题上,但是更深入的合作确实不要想了。
  北一辉的日本科社党组织在一战期间那几年虽然发展得不错,但那只是相对欧美国家而言。他们的同情者和支持者虽然很多,但却仍然对“天闹黑卡”抱有期望,这样的局面距离文德嗣的目标还差得太远。尤其是日本在一战中获取了大量利益之后,不断的胜利使得日本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科社党组织的发展似乎到了一个瓶颈。
  原本文总对此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经主控光脑小扉扉的推演,按照现在的情况继续下去,科学社会主义在日本很难发展起来。因为日本在一战取得的利益和大片殖民地,足以收买大批下层民众,社会矛盾将大为缓和。
  他已经在准备找个机会再把日本狠狠抽一顿。大不了中国直接下场,废掉日本的君主制,扶持一个日本的新政府,就像原时空的美国那样。当然这样吃相就太难看了,会有很多麻烦。毕竟君主制才是目前世界的主流,八大列强里只有中美法三国才是共和制国家,如果没有合适的借口,造成的反响就太大了。而目前的日本态度又那么恭顺,想找借口都不好找。
  但是战后没多久,文总就发现是自己想多了,根本就不用中国下场了。因为北一辉他们一直想办而没办好的事情,日本上层已经帮他们办得妥妥的了。
  日本上层权贵和财阀们比他想的还要贪婪,还要没底线。因为日本在一战中获得的利益,全都被他们占有了,底层屁民们一个子儿都没分到。就拿他们获得的土地来说,日本本土的耕地面积只有不到550万公顷,而摩杉(莫桑比克)的地形好,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5%,大约3600万公顷,相当于他们本土的6.5倍以上。如果日本像欧美中国那样搞宅地法,把摩杉的土地分给国内那些缺地少地的贫民,那么日本的社会矛盾绝对会大幅度缓和。
  按照正常人的理解,似乎都应该怎么干才对,但是日本上层的做法再一次刷新了文总的认知。一战结束后没多久,日本政府就宣布摩杉为皇室领地,也就是说,这块80万平方公里沃土名义上都是属于“天闹黑卡”的。当然,这么多地皇室自己肯定用不完,于是“天闹黑卡”又把大部分土地恩赐给上层权贵们,财阀、军头、新老贵族人人都有份。至于屁民,要土地干嘛?他们给老爷做佃户就可以了,以前只能租几亩地的,现在能租几十亩,多好。
  不单单是日本农民白欢喜一场,工人也一样,日本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飞跃式发展,财阀资本家们赚的盘满钵满,但他们的工人却照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有全世界最多的工作时间,最低的工资水平,福利更是半点没有。
  也就是说,在战场战争中,日本底层平民除了得到一些诸如“大日本帝国战无不胜”,“大败欧洲鬼畜”之类的精神上的满足,啥实际好处都没捞到,生活也没有半点改善。他们卖身卖肉加卖命,只是给上层权贵忙活。
  文德嗣一直很不理解那些日本上层的想法,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不用说了,哪怕是欧美列强,他们的上层虽然同样也是对下层拼命压榨,不把屁民当人看,但是他们自己吃了肉,多少还得从手指缝里漏点儿残渣剩饭,留点儿汤水给下层。像日本上层这么吃独食,还吃得那么干净的,真是闻所未闻。
  ……
  石原莞尔忍不住感叹道:“真是难以想象,这样大的城市里,居然看不到一个乞丐!”
  他现在是在上海市区的一家日本餐厅里,这家餐厅的老板其实是中国人,但老板娘是正宗日本妹子。老板娘叫山口百惠子,是当年被日本政府作为“战败赔款”交过来的日本妹子之一。当然两国明面上都说这是“增加两国跨国婚姻,加强两国友谊与交流”等高大上的说法。
  餐厅老板牛大春是个退伍军人,他是在政治部组织的“相亲大会”上认识了现在的老婆,两人都有意思后,就在组织的撮合下成了一对。山口百惠子在“新娘学校”里学会了一手高明的烹饪手艺,做得一手好菜。因为新娘学校的烹饪课程除了教她们中餐,还会教她们本国风格的菜肴制作,所以从里面出来的“预备新娘”们不但会做中餐,她们故乡的菜肴也不在话下。
  牛大春在退伍之后,就带着老婆在上海开了这家叫“月亮亭”的日式餐厅。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著名的大吃货帝国。中国人民对于饮食的兴趣是世界之冠,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以前饭都吃不饱,自然没心思去追求口味。因为文总的出现,本位面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非常快,愿意尝试一下异国风味的人也多起来,“月亮亭”的生意也特别的好。
第419章
石原莞尔的中国行(下)
  “石原先生,这是您要的菜,请慢用……”几个服务员端着餐盘,把他点的菜依次送了上来,在桌上摆好。
  寿喜烧、盐渍墨鱼、手握金枪鱼寿司、章鱼烧丸子、鲑鱼铁板干烧、莓煮、油炸天妇罗,主食是牛丼,甜点是毛豆裹年糕,还有一瓶日本清酒。全是正宗的日本菜。
  “真没想到,在中国也能吃到这样正宗的日本菜……”石原莞尔一样尝了一口,大感满意。菜的口味相当正宗,就连那瓶日本清酒虽然是中国产的,但口味也极为地道。
  他又看了看房间中的装修和摆设,也是满满的和风。散发着草香味的榻榻米,营造出朦胧氛围的半透明樟子纸格子推拉门,低矮的日式饭桌,包间里还放着几个日式盆景。要不是知道现在是在上海,他肯定认为这是一家日本的中档饭馆里。
  “石原先生,您觉得味道怎么样?”老板牛大春过来招呼道。他得知石原莞尔是日本人后,就特别来问一下菜肴的口感。
  因为他也没去过日本,不知道老婆的手艺正宗不正宗,其实他老婆山口百惠子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做的菜还算不算日式料理。因为她出身贫寒,哪有机会接触这些花样百出的各式菜肴?别说吃了,好多连她听都没听说过。
  “非常好吃!完全就是家乡的味道。”石原莞尔双手合十,很诚恳的说道。他的汉语很熟练,虽然口音有些怪怪的,但交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那就好,那就好,您慢用……”牛大春松了口气。牛老板是个诚实人,他这家餐厅可是“日式风味”的牌子,要是做的菜被人指责风味不地道,那就太丢脸了。这个日本客人据说是东京的大学讲师,显然不是老婆那种没见识的乡下妹子,他都说口味正宗,那就可以放心了。
  事实上,山口百惠子学的很多菜式都是后世才会有的。这个时期的日本人别说没吃过,他们连听都没听过,不过风味是一致的就是了。
  “牛老板,能向您请教一些当地的事情吗?我刚刚到上海,对这里不熟悉……”石原莞尔连忙留住牛大春。
  “哦,这个没问题,您要问什么?”牛大春坐了下来。
  石原莞尔给他倒了一杯清酒,问道:“牛老板,我到上海已经几天了,也走了不少地方,城区郊区都去过,但是我居然没看到一个乞丐和流浪儿。真是太惊讶了,即使是在我们日本的东京和欧洲的大城市,这种人也是不少的,为什么这里没有呢?”
  要说石原莞尔对上海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整个大上海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打扫得非常干净,根本看不到纸屑垃圾什么的。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垃圾桶和痰盂,垃圾桶通常都是两个投物口,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那些痰盂也很有趣,下面有个脚踏板,用脚一踩,上面的盖子就打开了,里装着一层用来消毒的生石灰。
  这些垃圾桶和痰盂都是用铁皮冲压出来的,造型别致精美,大都是举着或顶着箩筐的卡通动物造型,以至于石原莞尔这个土鳖一开始都认不出这些东西是丢垃圾吐痰的玩意儿,还以为是大号的花瓶或花盆之类的东西呢。原本石原莞尔认为需要很多人去搞清洁,后来见到那种造型别致的清扫车之后,才回过味来,这些响着音乐的车子只要开过去,路面就干干净净了,跟在后面的清洁工们只需打扫一下角落就好了。还有专门收垃圾桶的车辆,专门收痰盂的车辆,真是让他眼界大开。
  第二个印象就是秩序,无比的秩序。不但道路上的车辆都是规规矩矩的照章行驶,连行人也是一样,无论是乘公交车还是购物,所有的人都是规规矩矩的排队,那种传说中的混乱场景根本看不到,而且这些人绝大多数都很自觉的使用垃圾桶和痰盂。
  这些天来他只见过几个乱丢垃圾的人,那些违规的中国人立即被几个带红袖笼的人抓住,惩罚就是当半天的义务清洁工,帮助那些环卫工人倒垃圾桶,清理痰盂以及扫大街什么的。其中一个好像是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这哥们儿因为随地吐痰,被戴红袖笼的老太太当场抓住,不但被勒令打扫干净,也和那些中国人一起做义务清洁工。最后这还不算完,他的护照上还被盖了个戳。
  这个规定石原莞尔是知道的,在检疫站里就有人专门给他们进行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教育,其中就包括常见的法律和治安管理条例、交通规则和卫生规则等等,要是他们在中国违反了法律,也会受到和中国人一样的惩罚。
  犯罪的自然不用多说,那就直接进去了。像这种轻微违规事件也不会放过,每一次违规都会被记录,中国人是被记录到专门的个人治安档案上,而外国人就是盖在护照上那种戳,上面的字样是“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违反交通规则”或“违反卫生规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