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469

  库尔德和亚美尼亚原本都是从奥斯曼帝国当中独立出来的新国家,都是受到英法的支持。但是这两个小国却有领土争端,去年两个小国就做过了一场。当时在英法的坚持下,独立出来的是包括了东黑海山脉的整个大亚美尼亚地区。因此本位面的亚美尼亚可比原时空的那个同名国家(2.98万平方公里)大多了,不但有了出海口,面积更是大约有26万平方公里,首都埃里温,总人口约300万。
  本位面的库尔德共和国包括原奥斯曼帝国的库尔德斯坦省和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三省,以及叙利亚的东北部地区,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首都迪亚巴克尔,总人口约400万。
  虽然大家都独立了,但是这两个新国家却有着严重的领土冲突。库尔德声称对凡湖以南的数千平方公里拥有主权,而这块地盘是被划给了亚美尼亚的,这就是双方冲突的根源了。因为历史上双方都曾经占有过这里,而且这块地方的民族成分也很复杂,所以到底归谁更合理还真的不好说。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既然说不好那就打呗。
  而英法这会儿正忙着平定自己的殖民地,哪有功夫去管这两小弟的嘴炮。他们周围的人革联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懒得管。
  于是在去年,无人调解的库尔德和亚美尼亚就在凡湖以南干了一架,主动进攻的库尔德扑街了,还被亚美尼亚逆推,连重镇希尔特都丢了。原本亚美尼亚还是没有这么能打的,但是他们却得到了苏俄的支持,于是库尔德就输得个稀里哗啦了。
  库尔德是个内陆国家,虽然是在英法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周围不是宿敌亚美尼亚,就是隔岸观火的人革联国家。别说现在英法没心思管他们,就算要管也管不了啊。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库尔德人可能没有这句谚语,但并不表示他们不懂这个意思。既然英法管不了,那就向临近的人革联求助。
  而中国和土耳其都不愿意红色毛熊把熊掌再伸过来,也就马上对双方进行调解,在人革联大军的调解下,库尔德和亚美尼亚消停了,双方恢复到战前的边境事态。两国也有心给自己找个靠山,而这时候的靠山最好的当然是中国,原本的金主英法没心思管他们了,而隔壁就是和他们关系恶劣的土耳其,而苏俄帮忙也是明显没安好心的,要是再发生点儿什么事情,搞不好整个国家都没了。
  从人革联其他国家的状况,可以看出中国这个老大还是很够意思的,跟着这位老大的国家都在吃香喝辣。看看人家阿拉伯和波斯,都在战争期间赚到了不少地盘,阿拉伯拿到了大半个叙利亚,取得了地中海的出海口。波斯收回了阿塞拜疆,拿到了令人垂涎的巴库油田,一下子成了全球头号产油国。就连最晚入盟的土耳其也拿回了被保加利亚占据的那片土地。这么看起来,中国这个老大相当不错,那么还犹豫什么?赶快去拜山门啊!
  原本中国还碍着英法的面子,没有马上同意。但后来被英法在非洲摆了一道之后,中国也火了,马上就同意了库尔德和亚美尼亚的入伙,并马上在加强了两国科社党的建设。于是在今年9月,两国同时成为人革联的观察员国,也就是相当于“预备党员”。没错,按照规定,加入人革联是有一年的“磨合期”,期满后,如果所有成员国都无异议,就可以让其加入。
  ……
  自从英国把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卖”给日本之后,日本政府和权贵们都被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砸晕了。不收现金用军事服务付账,这对于日本来说,简直太好了。
  在8月3日,第一批三个师团的日本军队就踏上了印度的土地,这种事情当然不会等到协议公开了再准备。早在6月份,双方就谈好了,一边准备移交,一边准备军队。在英国还没宣布的时候,这支装载日本军队的船队就已经出海了,嗯,他们打着的旗号是去非洲执行任务。
  当然,他们也没胡说,这一批军队一共有五个师团,其中两个师团就是去非洲新地盘搞镇压工作的。
  8月15日,日本和英国正式办理了西南非殖民地的移交手续,日本把赞比亚(北罗得西亚)改名为“置赐”,津巴布韦(南罗得西亚)被改名“岩濑”,而马拉维(尼亚萨兰)被改名为“羽尾”,马拉维湖则被改名为“羽尾湖”。
  日本蝗军到达了印度,就开始帮助英军镇压当地的起义军。要说这日本蝗军在一战中的表现也是不错的,他们吊打意呆利的战绩让西方国家都认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这次来印度的三个师团都是四单位的甲种师团,也就是挽马师团,每个师团的总人数能达到2.8万人。而且本位面的日本陆军可远远比原时空的同行土豪多了,飞机大炮坦克都是配齐了的。
  不过他们在印度战场上,面对装备远比他们逊色的印度起义军,却并没有表现出摧枯拉朽的战斗力。这并不是硬件问题,而是软件问题,也就是思想问题。军队是由其中最小的单位——人组成的。人的思想状态决定了战术单位的思想状态。
  因为日军这次是来雇佣军的,在日军高层看来,这种镇压游击队的事情又麻烦又挣不到军功,这和一战的欧洲战场可不一样,而经过了这几年的拉锯战,印度这里已经没啥油水了,实在是没用动力。而下级军官和士兵们,则因为是来当雇佣兵帮政府还债的,上次拿到的摩杉就没有他们的好处,这一次虽然又赚到了地盘,但也肯定和他们无关,自然也没有积极性,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的官兵不在少数。想让这些人像乃木希典一样去玩儿“板载冲锋”,跟印度起义军死磕,估计打死都不会干的。
  实际上日本人也是这么做的,遣印军司令河合操上将就跟自己手下的几个师团长说,要爱惜士兵的生命,能用火力就用火力,反正子弹、炮弹和燃油钱都是要算成账单抵账的,不用白不用。
  而且,很快他们就更有磨洋工的理由了……
第439章
关东大地震(上)
  共和2764年(西元1923年)8月31日。
  科社党政府是很重视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的,作为首都的汉京自然更是如此。汉京城区在规划时,就设计了大量的公园、花坛和草坪。绿化带占据了整个城区30%的面积,特别是所有的道路两旁,都栽种着很密集的行道树。
  此时正值夏末,城区的植被正处于高峰期,整个城市都掩映在绿树花丛中。香樟树这种常绿大乔木是汉京城区最主要的行道树,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的两旁都种植着这种枝叶茂密,气势雄伟的树木。在这个时节,整个城市中都充斥了一股淡淡的樟脑香气。
  对于这件事已经有不少文人吐糟过,他们都觉得香樟树毫无典故,一点儿都不高大上,而且造型太过大众,一点儿都不好看,总的来说就是毫无风雅。作为天朝首都,就算不种上苍松古柏,也该是桃李成蹊或垂柳依依才对,最起码也该种上造型优雅脱俗的檀木或黄葛树吧。香樟树算个什么玩意儿,居然能登上大雅之堂?
  没办法,文德嗣是个全身没半根儿雅骨的大俗人,他考虑事情都是以实用为主。当时建设部要确定首都的绿化树木品种,就去征求老大的意见,文总想了想就点了香樟树作为主要行道树。因为他觉得,这种树很实用,其一它是常绿乔木,一年四季都绿茵茵的。其二,这是一种很好的木材,香樟木坚硬美观,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其三,这种树对很多有害气体有很强的抗性,还能驱逐蚊蝇。其四嘛,就是可以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也是一种经济作物。
  而且他们现在种的这种香樟树还是后世魔改过的新品种,除了具有以上功能,还能吸附氯气、二氧化硫、氮化物以及氟化物等有害气体。至于什么象征意义啊,典故啊,好不好看啊等等考虑,根本就没在文总脑海里出现过。
  尽管文人觉得这种树木有损天朝首都威严,但作为始作俑者的文德嗣却非常满意,他现在就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旁边,一脸惬意的看着公路两旁一眼望不到头的香樟树。
  他头也没回,淡淡的问道:“我们的人都出来了吗?”
  此时,在他身后站着中国三大情报机构中的负责人,国家安全部部长王琦,国家情报局局长霍进思、中央社会调查部部长范含。
  范含首先说道:“文总,遵照您的吩咐,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在关东地区的留学生、商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工作人员,都被我们以各种理由调离当地了。”
  “对于那些居住在日本大多数的华人华侨,我们都以各种理由让他们离开了……”王琦也说道:“也有一部分反体制者没有管他们,如原清廷支持者和同盟会的死硬分子等……”
  “嗯,就让这批人留在那里好了,他们的生死我们不用操心,任其自生自灭好了……”文德嗣笑了笑。
  这些人都是些不认同新中国的反体制者,如清廷的支持者,同盟会的死硬分子,还有一些诸如匪首、买办、汉奸等跑得快的专政对象等等,在国内混不下去的他们就移民到了国外。欧洲那边是一战的主战场,太危险了。美国那边倒是安全,可又太远了点儿,还有排华法案也不好混。而日本因为比较近,文化上也比较接近,又和中国政府不太对付,对于这些遗老遗少很是优待,于是就成了他们这些人的移民首选。
  当然文总从来就不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其中罪行严重的,油水多的都在这些年里都被特工们清理了,该杀全家的杀全家,该移民海地的移民海地,其家产嘛自然是全部捐赠给一些和谐的、有爱的慈善机构了。剩下的那些都是罪行不太重的,文德嗣也不想这些人身上浪费力气,自然也不会去关心他们的死活,任其自生自灭好了。
  “霍进思,青年日本会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文德嗣问道。
  霍进思答道:“文总,按照计划,青年日本会定于今天开全国大会,已经提前一个月通知会员,目前该会的骨干大都已集中到大阪了。另外一些有价值的对象,我们也想办法用各种理由将其调离危险区了……”
  “嗯,那就好了。”文德嗣说道。
  “文总,日本真的会发生地震吗?”这时,范含却忍不住问道。没办法,他可不是本位面的土著,当然不可能知道关东大地震。
  “当然,这是我们科学家预测的,在9月初日本东京附近会发生一场特大地震。”文德嗣脸色不变的回答道:“你还记得大前年的海原大地震吗,那也是我们科学家预测出来的……”
  “我们的科学家真是了不起!全世界也就我们才有这种技术吧!”范含翘起了大拇指。
  “当然,这可是我国的重大科学成就。”文德嗣面不改色的笑着说道:“不过,这项技术目前还不太完美,级别小的地震还不能预测,有时候也不太准。而且还有时间限制,大约只能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前预测到……”
  文德嗣也不是胡说,地震预测这项技术确实存在,但那是百多年之后出现的。地震预测这玩意儿直到21世纪中期都是难题,这个大坑不知埋了多少科学家进去。这种高科技成为现实,那都是21世纪后期的事情了,当然这在23世纪也算不上什么了。当时文总上班的采矿基地都有这玩意儿,采矿行业是很怕遇到地震的,所以他们是最先应用到这项技术的行业之一。这套地震监测设备的终端倒是在办公楼基地,但是地壳探测器等相关的配套设备却在外面,并没有一起穿越过来。
  这项技术的理论和设备原理倒是有现成的资料,但那些相关设备的制造工艺却不是20世纪的科技能够再现的。
  所以前些年文总也没这个本事去预测地震,他都是靠着历史记录来“预测”呢。好在地壳运动这种东西是很稳定的,不会受到所谓“蝴蝶效应”的影响,或者说能够影响地壳运动的玩意儿已经不能叫“蝴蝶效应”了。要不他也不敢这么肯定。
  当然科社党政府虽然可以从历史资料上知道有啥时候在哪里会有地震,但也没办法消除,这项高科技就连23世纪都难以办到。
  直到去年4月份,再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并使用了部分基地上的后世设备,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制造出了一些勉强能用的代用品。
  不过这些东西也只是勉强能用,其性能远远不能和后世的同类比,敏感度、误差和预测时间等各种指标都要差八条街那么远。震源太深的,震级小的地震预测不了,预测时间的也短,短则一天,最多不过半个月,而且误差也比较大,从一天到十天不等。所以他给范含的解释也是加了很多限制条件。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技术在目前甚至100年后,都已经算是黑科技了。至于更好的地震监测系统,就只有慢慢攀科技树了。
  ……
  1923年9月1日,乐浪省带方市,省地质研究所。
  带方市就是原时空的汉城或者叫“首尔”,在本位面因为汉江已经被改回旧名带江,所以这个江边的城市自然也恢复旧名为“带方”了,这个名字源于魏晋时期的带方郡(在汉代叫真番郡)。
  地质研究所也是负责地震监测的机构,因为目前的地震监测装置局限性很大,监测范围比较小,所以必须多点设置。按照地域分布,每个省郡级机构都设置了至少一个地震监测机构,乐浪省这边就有两个,带方市一个,济州县一个,面积大的省郡甚至有十几个。
  这套设备造价可不便宜,一套设备加上建筑、水电等相关设施的投资,起码上百万华元,全国要全面铺开的话,得花几亿华元。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有对于地震的历史记录了,再去花这笔钱不是冤枉吗?这钱投资是完全值得,且完全必要的。先不说以前的那些历史记录也不是那么完备,也有一些没有记录到的地震。单就在科研方面,这些设备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它们的功能可不仅仅是预测地震呢,对于地球物理、地质等学科都有重要意义。再说,有了这些东西,也就有充分的理由来说明中国政府为什么能预知地震。
  乐浪省地质研究所的地震监测中心是第一批完成的,因为这里临近地震活跃带。这个把月来,省地质研究所的地震监控中心就一直在忙碌着。
  监控中心的保密级别很高,是设置在研究所的地下室里。在地下室的最下面,是一台很大的机器,占地上百平方米,这就是地震监测系统终端的一部分——地震波信号接收器。
  这台地震波信号接收器上伸出了十几根粗粗的导线,连接着上一层的电脑,随时将其接收到的信号后,再传导到配套的大型电脑上加以分析,再以专用软件转化为人类能看懂的各种图文信息。
  是的,受到工艺所限,原本一体化的地震监测系统终端设备不得不分成了“接收”和“分析及显示”两个部分。没办法,这已经是现在的工艺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很多代用零部件因为工艺所限,不得不增加体积迁就性能。所以原本只有一个笔记本大小的终端,就变成这个需要用两层楼来存放的大堆仪器了。比起23世纪的正版地震预测仪,这些本位面山寨货显得傻大粗苯到无法形容的地步。
  当然,这个傻大粗苯也只是相对而言,要是让外国知道的话,肯定是会惊为天人的。预测地震啊,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当今世界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种黑科技产品就算是卖血卖肾也要搞一套回去的。
  几十个白大褂在控制室的电脑前忙活着。这几年中国的电脑更新了两次,现在使用的是河图七型计算机,芯片性能大致达到了80386DX加387的水平。电子科技一旦起了个头,进步速度就是非常快的,远远超过材料、加工等技术的发展速度。
  当然,这些计算机现在还只是高端产品,为了堆性能,成本和体积都没降下去,最次都是小型机的档次,所以还无法做到个人化,都是各个机关单位和军队才能用上。根据专家们估计,要想大量的廉价生产,推出实用化的个人电脑的话,大概还要等到1930年去了。
  与计算机主体相比,倒是它的那些配套设备的进步更快些,比如显示器吧,这会儿实用化的液晶屏就已经有了,只是还做不大。所以那几台最大的主显示器还是使用的CRT显示器。
  几个研究员一边看着显示器上的图文信息,一边在本子上写划着。一个研究员说道:“所长,经过这段时间的反复确认,此次地震中心确实是相模湾内……”
  屏幕上显示的正是一幅日本地图,一个醒目的红点在相模湾的位置激烈的闪烁着,一圈圈的红色涟漪不断的向四周扩散。在另一个屏幕上,则是波纹图,波纹正在不断变化,但都是出于最上面的红色区域,在波纹图上面还是一些数字在不断跳动。
  所长点点头,皱起眉头说道:“嗯,现在反馈的震波是越来越强了,现在已经接近峰值了,地震随时可能爆发。从这个反应烈度看,此次地震的震级会在6.5级到8.5级……”
  “所长,我们为什么不通知日本政府,让他们准备一下?”一个圆脸研究员却说道。
  “没用的……”所长摇摇头,说道:“我们的这个监测系统并不完美,地点和时间的误差都比较大,越接近地震爆发期才越准确。像这次地震我们在半月前就监测到了,但是位置和爆发时间也是在昨天晚上才能比较精确的确定,但是对实际的影响范围和规模也没有办法确定。”
  “我们在前段时间已经提醒过日本政府,在八月底到九月初期间在关东地区会有地震,但是他们并没在意。”所长一脸的无奈说道:“日本政府一是不相信我们有这种技术,二是日本的地震原本就很多,他们全国每年平均有1万多次地震,有感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5级以上的大地震在近百年中发生过百多次,你说他们对于这种消息会报以什么态度?”
  没错,中国确实也通知过日本政府,还是以官方渠道正式通知的。但怎么说呢,日本人就压根儿没当回事。当时收到正式函件的日本外相当场就囧了,他的回答还很幽默,他说:感谢中国朋友的关心,但我们日本对于地震是毫不陌生的,我们这里天天都有地震,如果哪天没有地震才是稀奇的事情。
  据事后的说法,等到中国大使离开后,日本外相就跟手下吐糟说:日本哪天没地震?这就连三岁小儿都知道的事情,还用得着去预测?众手下哄堂大笑,都把中国的警告当笑话。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其中一条,中国劝日本把可能是灾区的居民迁移,但恰恰就是这条让日本政府觉得中国不怀好意。因为这些地区大都是日本人口密集地带,有很多都是重要的工业区和商业区。把这些地方的居民迁移?真是说得轻巧,姑且不论这么几百万人怎么安置?就算安置得下,情报也确实准确,那也不行啊。你中国的预测又没个准数,范围居然快20天了,这些重要地区如果停产20天,那得是多大的损失?
  就算日本政府愿意,也得看那些财阀和资本家们干不干。最重要的还是,这个预测看起来是那么玄乎,就连中国人自己都承认可能会有误差。这就让日本政府更加听不进去了。就算大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这些地方的居民都暂时搬出来了,可要是到时这边又不地震了,或者地震的震级并不高,再或者前两点都做到了,但重灾区并不在这些地方,哪又该怎么办?
  到那个时候,日本政府不被骂得狗血淋头才怪了,那些认为自己被忽悠的民众可不会去找中国的科学家算账,他们绝对会把怒火撒在日本政府头上的,谁叫他们才是执行者来着。屁民的抱怨都不怕,但那些权贵的抱怨,可是能让他们滚回去啃老玉米的,要知道东京一带的权贵可是日本最密集的地区。日本政府里的官员可没谁敢承担这种责任。
  再说他们也害怕在国际上丢脸,要是真的震了还好说,可要是没地震或震级太小,那岂不是丢脸丢到太平洋了啊。人家才不会嘲笑中国的预测不准,因为他们也没这本事,而是会嘲笑日本政府的愚蠢。“叫你们信砖家,这下子傻逼了吧,哇卡卡卡卡……”
  所以日本政府转身就把中国的警告丢一边儿去了,还颇为自得自己的机智,没有上中国的当。
第440章
关东大地震(下)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日本政府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的专家就算有这种本事,但中国政府也没这种好心来关照他们,毕竟大伙前面还因为海军吨位比例问题和非洲地盘问题,闹得很不愉快来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