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469

  英国哥斯拉财团和法国先锋财团都是靠着倒卖星科产品发家的新贵,在有了本钱之后,他们随后就都发展成为了各自国家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到二战爆发前,他们的生意涵盖了金融、银行、航空、造船、电子、机械、机车、化工、制药、矿冶、航运、国际贸易,甚至轻工、纺织、农牧渔业等多个领域。
  无论哥斯拉财团还是先锋财团,在各自的国家都是属于能排进前几名的大财团,再加上他们掌握的高科技,实际影响力比他们的资产总量排位还高。现在欧洲的战火虽然对他们的生意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其他的财团更大,因为这两个财团主要的贸易对象是人革联和西约,他们在这两个国家集团有很多的渠道。
  所以二战对于他们来说,反到是个能够扩张国内势力的好机会。别的财团损失五成,他们只损失了一成,之后谁的优势更大还会想吗?
  ……
  李笑仁和孟焱当然是不会专门来看苏联入城式的,他们来希腊是有特殊任务。
  当然,苏联人和已经取得政权的希共是不会给他们面子的。这不,他们这群人刚下山,就被一群希腊赤卫队围住了。
  “先生们,现在腐朽的格吕克斯堡王朝已经完蛋了,人民的希腊不欢迎资本家。先生们,你们的工厂都是属于希腊人民的财产!”为首的那个希腊男人叫卡拉古尼斯,只见他拿着一张文件,趾高气扬的说道:“根据革命委员会的通知,你们必须在5月28日12点前离开希腊!”
  这人原来只是个警长,以前他和李笑仁和孟焱也是认识,不过那个时候,希腊是中立国,以他的身份在李笑仁和孟焱这种英法土豪面前哪敢这么放肆?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苏维埃巨熊来了嘛。他现在是雅典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当然就抖起来了。他现在是专门过来秀优越感的。
  “现在你们可以回去收拾自己的私人物品了,你们不得破坏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图纸资料,这些东西必须全部的,完整的转交给工人委员会。另外,黄金也不能带走,这也是属于希腊人民……”卡拉古尼斯仰着下巴,把革命者的优越感表露无遗。看着这些资本家脸色铁青的样子,卡拉古尼斯心里得意极了。
  哼,又是修正主义国家的人,还是大资本家的高级狗腿子,当然是新希腊的敌人!要不是这两个公司和苏联也有合作关系,还有中国护照这块护身符,他的态度还会更加恶劣。
  “好吧,我们会在今天晚上离开……”李笑仁冷着脸说道。
  虽然哥斯拉财团在雅典的工人只是打掩护用的,在苏联打过来之前,该转移的也已经转移了,但是这么被赶走,还是让他非常不舒服。
  希腊是欧洲的异类,这是个很落后的农业国家。希腊的工业化进程在欧洲晚得出奇,与欧洲生机勃勃的工业革命形成鲜明对照。到19世纪末,整个欧洲均已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希腊却仍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前工业化传统社会。陆地以农业为主,海上以渔业为主。虽然在19世纪末建成了几条铁路和公路干线,但未必能比印度先进多少,其工厂数量和规模甚至还不如俺大清。
  在原时空的历史上,直到60年代帕帕多普洛斯军事独裁政权上台后,才真正开始了工业化建设,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希腊才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不过在本位面有些不同,因为文德嗣的布局,希腊的工业化进程要比原时空早了30年。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时候,欧美国家的一些资本集团,为了躲避这场金融风暴,就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希腊,并在希腊办厂。同时从欧美大量购入了各种廉价抛售的机械和生产线。希腊也就趁着这股东风,开始了工业化建设。
  因此,此时的希腊已经算得上是个工业国了。只不过他们的工厂大多数都掌握在欧洲资本手里,其中最多的就是英国哥斯拉财团和法国先锋财团,全希腊将近6成的重工业,7成的轻工业都是这两家旗下的。像李笑仁和孟焱这种财团高层,在希腊的地位可不低。
  但也正是因为希腊的工业化发展得更快,所以本位面的希共力量也比原时空壮大得多。至于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没有发展起来?这个就是因为隔壁的土耳其了,希腊和土耳其有些什么历史恩怨,这里就不多说了,说这两家仇深似海那都不足于形容。即使是原时空的中日关系,比起希土关系都称得上是友好邻邦了。
  特别是希腊这一方,完全就是“凡是土耳其支持的,我们就一定反对!”这种态度,既然土耳其已经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那么希腊人就绝对不会选这个的。这是希腊人的原则问题,“土鸡吃饭我吃翔”嘛。所以文德嗣的科学社会主义在这里没办法发展。
  好吧,换句话说,就是文德嗣对希腊的渗透是失败了。他低估了希腊人民的民族感情,这帮家伙对于中国都很警惕,因为土耳其是中国的小弟嘛,自然恨屋及乌了。但是一个希腊肯定不值得文德嗣放弃土耳其的。土鸡的价值可比希腊大多了,这个二选一的问题并不难做。
  不过文总对希腊也是有考虑的,既然土耳其对中国很警惕,使得中国企业很难进入,但是他们对英法等西方国家并不这么敌视,所以英国哥斯拉财团和法国先锋财团就来了。
  至于文德嗣为什么故意扶持希腊,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制衡”。要知道,本位面的希腊可比原时空弱小多了,因为巴尔干战争的不同结果,马其顿地区他们是完全没份儿。领土少了整整5万平方公里,少了差不多四成,实力远远不足原时空。
  对于中国来说,向巴尔干地区这种自己难以介入的地区,制衡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扶持希腊的目的就是为了平衡这个地区的各国实力,要不然的话,巴尔干各国的实力相差太大就容易出乱子。
  只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本按照文总的计划,是准备让希腊继续保持中立,这样一来,这片地区的力量就比较平衡了。但是却没想到因为希腊的工业化,使得希共也借机崛起了。结果便宜了红色毛熊。
  是的,文总在希腊算是栽了,不过对于目前的大局也不算什么。这就像下棋一样,大局占优的情况下,被吃掉几个子,虽然让人郁闷,但也是无关大局的。而且,希腊加入红色毛熊阵营后,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虽然丢掉了控制希腊的机会,但是却能让红毛子在二战里面陷得更深。有了希腊这个前进基地,他们调兵遣将才更加方便嘛。
第638章
拿破仑六世
  黎巴嫩联邦,贝鲁特。
  黎巴嫩联邦是1933年才独立的一个新国家,这个国家是由原法国委任统治的大马士革、阿拉维、德鲁兹山和大黎巴嫩等四个地区组成的。原本这些地区都是属于奥斯曼的“大叙利亚”辖区,辖地还包括耶路撒冷和约旦。
  在奥斯曼跪了之后,这片土地被几个大流氓瓜分。包括阿勒颇、代尔祖尔、拉卡、哈塞克、伊德利卜、拉塔基亚,哈马北部、霍姆斯和大马士革东部等“大叙利亚”东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以及整个约旦都正式成为了阿拉伯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阿拉伯从此有了地中海的出海口。
  耶路撒冷地区成为英国的托管地,随后英国佬实施了“犹太人家园计划”,在这里建立了“以色列”。而剩下的部分就是就成为了法国的托管地。
  原本按照当初协约国几大流氓的承诺,这片地区会在一战结束后获得独立。而中国是首先做到了,约旦和叙利亚东部、北部都成为了阿拉伯共和国的一部分,这可是阿拉伯人自己的国家。随后英国也做到了,当然他们是把地盘给了犹太人,但也算是遵守的了承诺。
  但是在法国接手之后,就把这里当成了殖民地了,一点儿也没有让这里独立的意思。他们为了分割反法力量,法国殖民当局把这里分为大马士革、阿拉维、德鲁兹山和大黎巴嫩等几个各自为政的独立区。由法国高级专员主宰一切,地方政权完全掌握在高级专员代表和亲法分子手里。
  法国殖民当局为了巩固统治,挑起当地的宗教和民族纠纷,取缔当地人的政党,并严厉镇压一切反对者,同时强迫当地人学法语,有些地区禁止学阿拉伯语。法国资本控制可当地的国民经济命脉,榨取大量利润,导致生产衰退,民生凋敝。
  而且本位面的法国在一战中损失更大,对于各个殖民地的压榨就更狠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狂降,甚至还不如奥斯曼统治时期。
  被大公鸡狠狠涮了一把的当地人自然不干了。尼玛,说好的独立自由呢?你们不要以为是大流氓就可以说话不算数!
  于是当地人民与法国殖民者展开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各地武装起义不断。特别是1926~1929年,阿特拉什和沙赫班德尔领导的叙利亚大起义,更是规模远超原时空,给予了法国统治者极为沉重的打击。
  而在这个事情,法国佬面临的麻烦也远远超过原时空,非洲那边也闹得不可开交。再加上紧随而来的经济大危机,高卢鸡实在扛不住了。这块最晚到手的地盘自然就成为最容易妥协的地区。
  1930年,为了缓和叙利亚人民的反法斗争,法国统治者就将这块地盘建立了黎巴嫩和叙利亚两个自治邦,让他们自己建立自治政府,实施宪法等等措施。被殖民地解放运动搞得焦头烂额的法国佬,不敢再像原时空那样搞幺蛾子了。而且为了把该地作为一颗埋在中东的钉子,法国佬不得不对当地大量让步,吐了很多权力出来。
  最终到了1933年6月17日,黎巴嫩和叙利亚两个地区宣布合并,成立黎巴嫩联邦共和国,制定了宪法,举行了议会选举,成立了自己的政府。1933年12月,英、法军队被迫全部撤出叙利亚,该国正式独立。
  这个黎巴嫩联邦共和国要比原时空的黎巴嫩大得多,总面积59000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还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的宗教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法国的拉偏架和血腥镇压,该地的绿教被干掉很多,又有很多逃奔到阿拉伯去了。
  所以目前的黎巴嫩成了一个基督徒人口占大多数的阿拉伯国家,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基教派系的信徒,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阿拉伯国家。好吧,这也是在英法策划中的变化,他们乐意见到黎巴嫩成为一个基教国家,这样才能作为钉子嘛。而中国对此的态度也无可无不可,反正有了一个以色列,再多一个黎巴嫩也好,这样更能形成鲶鱼效应,让中东那些个小弟们更安心。
  在英法等大流氓有意无意的扶持下,本位面的黎巴嫩实力很强,甚至比原时空的黎巴嫩和叙利亚加起来还强,常备陆军有五个旅,还有一支在小国中不算弱的空军。不过在二战爆发之后,黎巴嫩却并没加入协约国,他们宣布了中立。
  黎巴嫩的首都在大马士革,但是第一大城市却是贝鲁特。这个城市位于地中海边狭长的平原上,背依连绵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优良海港城市,又是黎巴嫩共和国的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既是中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东西方的连结点和出入中东的大门。贝鲁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筑艺术,绚丽的自然风光和闻名的历史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而且这里也是黎巴嫩最大的港口,这里的磷酸盐、石油和天然气是该国的主要出口商品,靠着二战的春风,他们这几年可是赚了不少的钱。每天都有十几艘来自德意的货船、油船和天然气船在这里进口物资。英法当然不干,但是现在地中海已经大半被同盟国控制,他们想反对也只能干瞪眼。至于向黎巴嫩抗议,更是无效,黎巴嫩人民可是记得当年他们是怎么被坑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法国在这里还是很有影响力,这里有很多企业都是法国的,虽然独立之后被黎巴嫩政府强行入股,但是黎巴嫩缺乏工业方面的经验,所以他们这些企业很多还是雇佣的法国人来管理。
  法国先锋科技集团公司也就是“先锋财团”在这里的影响最大,在很多法国企业担心血本无归,退出黎巴嫩之后,先锋财团不退反进,收购了很多退出的法国产业。并且成功了和黎巴嫩政府进行了合作,组建了一家叫做“黎巴嫩国家-先锋工业公司”的合资企业。
  这家黎巴嫩最大的托拉斯集团,总部就设在贝鲁特。贝鲁特最高的那座大厦就是“黎巴嫩先锋”的总部大楼。
  ……
  此时,在总部大楼顶楼的一件隐秘会议室里,正在举行一次秘密会谈。
  一个头顶半秃的中年欧洲人一脸激动的说道:“现在的事实已经证明,第三共和国的制度已经不适合法国了,德国人已经占领了我们三分之一的国土。这完全就是第三共和国的错误。”
  这位老兄就是先锋集团的现任总裁阿尔萨斯,他长着一副典型的法国面孔,留着一副的小胡子。阿尔萨斯总裁是那种典型的大众脸,要不是他那身高档西服,如果是不认识的人,一点儿都看不出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就是目前法国第二大财团的大BOSS。
  此时,在这间会议室的,还有几个人。其中就有先锋财团的东地中海片区负责人孟焱,他是昨天才刚从希腊坐船到黎巴嫩的。“黎巴嫩国家-先锋工业公司”也就是他在负责。
  其中还有几位,就是他这次从希腊带过来的贵宾。总裁阿尔萨斯是前天就到了,自从巴黎沦陷后,先锋集团的总部就搬到了摩洛哥的巴拉特,在得知这几位贵宾已经答应到黎巴嫩之后,他就连夜赶了过来,这种事情必须他亲自出面才行。
  最主要的贵宾是一位年轻男子,准确的是,他才是这次先锋财团冒险希腊带来的最大的贵宾,另外几个都是他的助手和追随者。
  这位二十多岁的男人是个典型的白种帅哥,当然这不是重点。先锋财团可是世界有名的大财团,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让总裁阿尔萨斯连夜赶来迎接的。这都是因为他的血统,他有一个显赫的姓氏——波拿巴。
  没错,他就是法国拿破仑·波拿巴家族的后裔,全名是:路易·热罗姆·维克多·埃曼努埃尔·利奥波德·马里,拿破仑五世拿破仑·维克托之子,波拿巴王朝的帝位觊觎者。波拿巴家族的现任家主,拿破仑六世。
  “殿下,现在波拿巴王朝复辟的机会已经来了!法国人民需要皇帝,而不是这个只会内斗的第三共和国……”阿尔萨斯一脸“我是脑残粉”的表情,很认真的说道:“只要在这次战争中,您能拉起一支部队,参加到战争中,那么之后,就肯定会赢得人民的支持。”
  “资金、武器、人员我们都能提供,殿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孟焱也在旁边循循善诱。
  “阿尔萨斯先生,德国是一个大国……”拿破仑六世很无语的说道。他虽然年轻,但也不是傻子。先锋集团再牛逼,也只是一家公司,要和一个国家斗,怎么可能?
  “殿下,仅仅依靠我们先锋集团肯定不可能的,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希望皇帝的血脉重掌法兰西的人和集团。只要殿下有这个意思,他们都会支持你的!”
第639章
兴灭国,续绝世
  共和2782年(西元1941年)6月10日,汉京。
  “先锋那边已经顺利的说服了路易·拿破仑组建抗德义军,让他以此刷声望……”国情局局长霍进思一脸笑容的向文德嗣报告。
  “另外,我们还为说了一门亲事,西班牙波旁王朝的伊莎贝尔公主,阿方索十三世的三女。”
  “哦?波旁家的女儿?”文德嗣饶有兴趣的问道:“波旁家他们同意把女儿嫁给拿破仑家的儿子?”
  霍进思笑道:“如果阿方索十三世还是西班牙国王,肯定不会同意这门亲事,但他现在已经不是国王了,一个流亡罗马的寓公而且,自然摆不出什么架子了。再说,他这门亲事也相当于是一次投资,如果拿破仑六世能够成功登基,那么他的外孙就能成为法国皇帝,这有什么不好?”
  这时,外交部长卡富尔插话道:“文总,如果我们的计划成功,可以让拿破仑六世再加上西班牙的王冠,让法国和西班牙组成一个联合帝国,这样一来欧洲的局势就平衡多了……”
  总理张立铮皱了皱眉头,说道:“老卡,你别忘了《乌特勒支条约》,法国和西班牙的王冠是不能同时由一个人戴的……”
  所谓《乌特勒支条约》是1713年欧洲多国在荷兰乌得勒支签署的和约,旨在结束这场把整个欧洲都卷入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根据条约,西班牙的欧洲属地被瓜分——萨伏依获得了西西里和部分米兰公国的土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获得了西属尼德兰、那不勒斯王国、撒丁尼亚和米兰公国的剩余部分。此外,西班牙割让了直布罗陀和米诺卡岛给英国,并给与英国奴隶专营权。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各国承认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五世为西班牙国王,条件是法国王位与西班牙王位永远不能由同一个人继承。
  “哈哈哈,总理,那规定上写的是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国王,但没有说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皇帝啊……”卡富尔笑了,很得意的说道:“拿破仑六世的称号将是法兰西-西班牙联合帝国皇帝,而不是国王……”
  “哈哈哈哈……”众人都笑起来了。
  嗯,把“国王”换成“皇帝”,这就是扣字眼,打擦边球了。再说,一份200多年前的条约也早就没什么约束力了,很多签约的主体都已经不存在了。更何况,条约这种东西本身就是用来撕毁的,只要实力到了,谁敢不承认?
  再说,撕毁《乌特勒支条约》也是文德嗣预定的计划,直布罗陀海峡必须脱离英国的控制,能还给西班牙那是最好的。相比让英国把持这个地中海的咽喉,还是交给西班牙更好些。这次二战是绝对要把英国打回原形的,要让他们比原时空还惨。而对于法国,却是要加强,否则就怎么制衡二德子?
  文德嗣说道:“法西合并是我们的方案,但也只是方案之一。这个想法还得等他们发展起来再说,他们现在的目标是控制法国……”
  “文总,法国成为共和国已经有七十余年了,此时支持君主政体的保皇派在法国已经完全毫无政治影响力了吧,扶持他们会不会赔本……”乌昊有些担忧的问道。他现在是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