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69

  像易大毛他们这批重点培养的土著军官,都是非常刻苦的学生,又对那些专业知识兴趣极大,所以他们的效果也都非常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每天晚上有个6小时是在“潜意识教学系统”继续上课,而这6个小时学的东西,基本上就等于清醒时半个月左右的学习成果。所以他们才能在9个月的时间,完成正常状态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学完的课程和知识。
  不过,“潜意识教学系统”虽然好,但文总带过来的却只有8套,这些设备原本是穿越前用来给采矿基地的生化人们用的,八个采矿基地每处一套。生化人虽然在培养阶段就可以灌输各种知识,但他们诞生后也需要不断学习,毕竟知识这种东西更新换代很快的。8套“学习机”在穿越时都损坏了,直到去年制造出合用的晶体管才修好,不过这些学习机虽然也可以用了,但也从原来的一个笔记本大小3公斤重,增加到了一个房间大小,22吨重。
  这些设备技术含量太高,虽然图纸资料原理啥都有,但至少几十年内是无法仿制的。每套“潜意识教学系统”可以提供2000个左右的学习名额,现在文总分别把它们安置到几个地方,2套是在武昌的革命军指挥学院和内江的西南军事大学(原星科安保学校),专门培养各种军官、飞行员、军事技术人员和情报人员。2套放在重庆的西南行政大学和武昌的华中行政大学,培养地方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就是西南管理学院毕业的)。还有2套放在内江的西南理工大学和成都的四川科技大学的进修班,培养科学家、工程师和各种科研技术人员(金琳医生正在学习中)。而各级教师的培养,则在是六所学校都设有师范培训班。剩下2套备用。
  为了充分利用这几套教学系统,文总在那几处学校搞出了奇葩无比的“三班倒”学制,也就是像那些不能停工的工厂工人一样,把学生排成早中晚三班,轮流上课、休息,每个月轮换一次,也就是说九个月的过程里,每个学员都要分别上三个月的早、中、晚课程。明面的理由是学校不够,要充分利用校园设施和教学资源,当然这也是事实。
  不过即使这样,六套学习系也只能一次培养统36000名学员。这点人看起来多,但对于现在除了文史大师,啥人才都缺的中国来说,这点人根本不够分。所以只能用在重点培养对象上,教育的主力还得要看为数众多的普通学校才行。而且合格的学员目前的数量也不够,还达不到最大名额。
  而且,使用了“潜意识教学系统”之后,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这些学员全都成了非常忠诚、非常坚定、品质也非常优秀的爱国者和社会主义者。他们的课程可不止是文化课和专业课,思想政治课也是必修的,要是一个人聚精会神的被洗脑十年都成不了科社党的铁杆追随者,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忠诚信徒,那这个人就肯定是死硬的反动分子或投机分子。
  不过这种人首先就享受不了这种待遇,“潜意识教学系统”的使用都是推荐制,非重点培养对象莫问。既然是重点培养对象,怎么可能不进行政审?科社党的政审人员可不是吃干饭的,加上超时代的思维检测设备,要是还能让这种人混进去,他们也可以去跳楼了。再说,就算他们和设备都同时集体抽风,让这种人漏进去了,也会被教学系统甄别出来,毕竟人是不会在睡梦中隐瞒自己真实感情和思想的。
  就拿易大毛和西门吹雪来说,他们最初投奔革命的目的也不是那么纯粹,与其说他们是因为觉悟而参加革命,还不如说是为了找条粗腿抱,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用不着太苛责。不过在经过了9个月的进修之后,这两个人已经成为了完全合格的革命者,是各方面的合格,无论是专业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都是合格甚至优秀的。
第088章
空军的新玩具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8月28日。
  科社党自从6月中旬彻底占据了云贵后,就停止了动作,这让提心吊胆的清廷,尤其是两广的锡良终于松了口气。按照锡良的想法,科社党就算再牛逼,要消化这两个省起码也得大半年。但是很遗憾的是,文德嗣并没有如他所愿。
  就在今天,沉寂了2个多月的科社党又开始了动作,而且是大动作。休整了2个多月的工农革命军以空军为先导,开始向两广大举进攻。
  这次革命军一共出动了新编成的3个步兵师,3个步兵团,以及二十几个营级、连级单位,总兵力达9万余人。总共分为3路,分别从云南、贵州、湖南三个方向,朝两广猛攻。
  空军此次出动了8个中队共128架飞机,1个大队八艘武装飞艇。而且在这两个多月里,不但是陆军进行了整编,这些空中武装也都是经过了进一步改良。比如,现在两广上空的机群里,已经看不到“麻雀”教练机了,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新型飞机。
  歼-1型“大山雀”战斗机和歼-2型“渡鸦”战斗机。前者“大山雀”是湖北飞机制造厂(鄂飞)的产品,鄂飞是去年湖北解放之后才建立的新厂,厂址原本是想设在武汉,但考虑到那里的外国势力太多,对于保密不利,就改在了应城和云梦之间,靠近川鄂铁路的一片平原上。
  因为是新厂,技术力量要弱些,所以他们的产品歼-1型“大山雀”战斗机就采用了公司里比较成熟的气冷发动机(其实液冷发动机出现更早,地球上第一架飞机就是用液冷发动机。但星科麾下的沱江动力机器厂一开始就上的气冷航发,所以对于星科内部来说,反而是气冷技术更成熟些)。一战期间的那些飞机设计都太原始,而且结构都比较奇葩,文德嗣和那些生化人工程师自然是瞧不上的。
  因此,歼-1的蓝本是选择了原时空苏联的伊-15和意大利的CR。42,这2种30年代的产品。文德嗣手下的飞机设计师们也不是完全照抄,他们在这两种飞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的重新设计和魔改。他们所具有的后世知识且不说,单就工作条件而言,就比同时代的同行们好到不知哪去了。有领先同时代至少30年的风洞,和量子计算机“小扉扉”辅助设计和模拟实验,因此他们的设计速度极快,不必像此时的同行那样,必须做出实物来测试,边生产边修改。
  最终,鄂飞推出的这款“大山雀”战斗机就像是CR。42和伊-15混合体。全机长7.15米,翼展9.85米(上翼)/7米(下翼),机高3.2米,空重138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080公斤。动力系统是一台“HHQ-03型”活塞式气冷发动机(“HHQ”即“航空”、“活塞”和“气冷”的汉语拼音首字母),这是星科目前能够量产的最好的气冷航空发动机,单台功率200千瓦(268匹马力),螺旋桨是一副硬木三叶螺旋桨。
  这架飞机虽然还是采用双翼设计,但是在外型上采用许多降低阻力的措施。机身尽量的流线形化,两层机翼间的张线被去掉,用铝合金支架和钢管代替。起落架虽然不能回收,但加上了流线型的保型轮罩。另外还采用了半密封式座舱,即在座舱前加了一块有机玻璃制作的流线型挡风,可以遮住飞行员的前方和侧方。
  尽管采用了这些降阻措施,但由于发动机功率还不够给力,“大山雀”的速度和升限还是比不上蓝本(伊-15是786匹马力,CR。42是890匹马力),不过由于采用后世新式设计,油耗大减,航程却比蓝本型号有了增加。“大山雀”的最高速度是230公里,巡航速度是180公里,实用升限7350米,航程1000公里。
  主要武装是机头螺旋桨两侧的两挺7MM共轴机枪(由“眼镜蛇”轻机枪改装),装有射击协调器,每挺机枪备弹500发,弹链供弹。另外,机身下和机翼下有6个挂点,还可挂载总重量不超过250公斤的炸弹、火箭弹,或者可抛式副油箱。
  “大山雀”战斗机是在今年1月首飞,3月中旬定型并开始量产,6月底开始正式列装部队。
  歼-2型“渡鸦”战斗机是成都飞机制造厂的作品,成飞的前身就是星科飞行器厂的飞机分厂。由于星飞的厂长、总工都是飞艇派,飞机分厂很不受重视,要不是书记一直在力挺,获得的资源肯定还更少,连“麻雀”都无法量产。因此在解放四川之后,文德嗣就把飞机分厂独立了出来,并迁到了成都,单独成立了成都飞机制造厂。
  算上在星飞的时间,成飞是中国最早的飞机厂,其技术实力自然不是鄂飞能比的。所以他们的新飞机选择了更新式的,功率也更大的液冷发动机。但是由于发动机的开发进度一时没有跟上,使得“渡鸦”战斗机的首飞比起“大山雀”晚了半个多月,没能抢到空军第一种正式战斗机的荣誉,只得憋屈拿到了歼-2的编号。
  “渡鸦”的设计主要参考了意大利的CR。32,和德国的AR68,这两种三十年代的液冷战斗机。与歼-1同样的,歼-2也是在两种蓝本型号的基础上进行大量优化和魔改,借助超级计算机“小扉扉”的强大运算能力,最终产品比蓝本要合理得多。三十年代的设计能力虽然比这个时期强不少,但以后世的眼光看,也是处处漏洞,可以优化的地方太多了。
  最终定型的歼-2也是一种单座双翼飞机,外形更接近AR68,但要小一些。全机长8米,翼展10.3米(上翼)/7.3米(下翼),机高3.1米,空重16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660公斤。动力系统是一台“HHY-01型”活塞式液冷发动机(“HHY”即“航空”、“活塞”和“液冷”的汉语拼音首字母),这是第一种量产的液冷航空发动机,单台功率300千瓦(402匹马力),螺旋桨是一副硬木三叶螺旋桨。
  因为发动机没有两种原型机给力(CR。32是600匹马力,AR68有690匹马力,但自重大多了),所以“渡鸦”的速度性能要比蓝本型号低一些,最高速度达到280公里,巡航速度是200公里,实用升限9200米(一般都飞不到那么高,飞行员受不了),航程1200公里。
  “渡鸦”的火力比“大山雀”更猛,配有一门共轴20MM机炮(备弹200发),和2挺7MM同轴机枪(备弹500发)。另外,机身下和机翼下也有6个挂点,还可挂载总重量不超过300公斤的炸弹、火箭弹,或者可抛式副油箱。
  这两种飞机的性能可说是各有千秋,“渡鸦”的火力、速度、航程占优,但“大山雀”则是在转弯半径、中低空性能和易维护性等方面占优。这让空军感到难以取舍,最后还是文总拍板,当然两种都要,哪个大国才一种战斗机?气冷和液冷各有所长,当然要同时发展。
  由于西南铝还是建设中,现在所有的航空铝材都是靠进口,还有飞艇抢资源,数量不太够,所以这两种飞机也只是在前机身少部分位置采用了铝蒙皮,其他部分还是木板和帆布蒙皮。机身骨架、起落架和机翼的框架采用了高强度钢管和航空铝合金,另外在飞行员座舱、发动机和油箱部分,都覆盖了一层5-10MM厚的装甲钢板。
  最重要的是,两种新飞机都配备了无线电台,飞行员终于可以不用手势和写字板交流了。这对于指挥和协调能力的上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空军不但有了新飞机,武装飞艇也根据前线官兵的反应进行了一些改装,虽然没有飞机的改进那么大,但战斗力也有不少提升。
  比如,终于有了专业的航空炸弹,从10公斤级到500公斤级都有了,不用再去和迫击炮抢炮弹了。轰炸瞄准系统也换成了专业级的,不再用以前那种用炮队镜改改凑合的东西了,当然投弹装置也换成了专业级的。枪炮的底座也增加了平衡和减震系统,使其命中率大为提高。
  还有就是多了一种新武器——90MM空对地火箭弹,这是专门洗地皮用的。
  至于专业级的武装飞艇,现在还在工厂里面还没完工,这东西就恐怖了。它是在30吨级“青云-1型”飞艇的基础上魔改而成,被命名为“云鳐”。它拥有2门155MM低膛压主炮,2门75MM副炮,4门40MM速射炮,8门20MM机关炮以及12挺机枪,这才是真正的“基洛夫”。不过,这东西制造复杂,而且没有现成的蓝本,制造速度比较慢,所以本次两广战役是赶不上了。
  空军拿到这些新玩具可高兴坏了,尤其是飞机部队的飞行员们,以前他们只能驾驶没有武器的“麻雀”教练机,丢光了炸弹就只能干瞪眼,可把他们郁闷坏了。这下子终于拿到了专业级的战斗机,自然就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于是两广的清军就不幸的成为这些新武器的试验对象。
第089章
席卷天南(上)
  8月28日,14:00。广州城外。
  两广总督锡良对于自己守住两广信心不大,但对守住广州,还是有些信心的。因为他在广州城北的流溪河北岸,修建了一条很给力的防线。这条防线以流溪河铁路桥为中心,是粤汉铁路的必经之路。如果科社党打过来的话,必然会经过这里。
  这条防线是前任总督张人俊就开始修建的,最初的目标只是防御其他革命党,并不算多好。锡良到任后,因为广东局势很混乱,就很担心韶关失守,湖南的革命党长驱直入,于是就大力扩建这条防线。
  锡良在这条流溪河防线上也算是下了血本,他逼着广东的商家凑份子,又从府库里拿钱,一共凑出了400多万两银子,全砸在这条防线上。他满世界的买武器,大肆征集劳工不说,又请来英法的工程师帮他设计防线。
  到了这时候,虽然还没完全竣工,但以此时的眼光,也算得上非常给力了。在重金之下,英法的工程师也很卖力,他们确实也拿出了真本事。以此时的眼光看,流溪河防线确实算得上是难以攻克的防线。
  流溪河防线主要由7个环环相扣的要塞组成(本来是12个,但现在只完成了7个),每个要塞之间都有交通壕连接,还有众多的封锁沟、藏兵洞、暗堡。每个要塞都配有多门203MM和150MM重炮,75MM炮十几门。除了这些炮,还有总数超过150挺的马克沁重机枪。
  因为锡良要得急,这批武器基本上都是直接从香港英军和广州湾的法军手里转过来的。列强们虽然宣布中立,但有钱不赚不是傻子么,翻倍的价格买二手货,锡良这种冤大头可是很难遇到的。
  香港英军的驻军司令来参观后,就表示:这座防线即使在欧洲也算一流,反政府军想要攻克这座防线,起码要准备付出五万人的代价才有可能。广州湾租借地的法军司令也有类似的评论。
  因此锡良很有底气,在他看来,科社党的军队就算再牛,不死个几万人是绝对拿不下这条防线的。
  不过,此时防线上的清军们,却并没有锡良想的那么信心爆棚。他们脸色惨白,惊恐的注视着天空,嘴里不时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因为此时天空中,黑压压的机群正在高速接近。
  “兀匪的飞机!!”看着逼近的机群,一个军官终于失声叫了出来。在现今的中国,甚至全世界,能一次拿出上百架飞机的,也就唯有科社党一家。
  军官们的脸都青了,尼玛,不带这么玩啊!不是说好了在地上打吗?你们居然从天上过来,太赖皮了!
  对于地面的进攻,他们还不太怕,可天上的敌人怎么对付,这可是个全新的问题。虽然这条防线已经在后面紧急追加了防空的设置,但有多少效果只有天晓得。
  军官们心里打鼓,士兵的表现就更不堪了。因为第26镇的新军大多被派往韶关,作为第一道防线,所以流溪河防线现在的新军很少,主力部队都是从各府巡防营抽调的,其中还有一半左右是从商团武装和各地民团中挑选的。这些人里面就没几个见过飞机的,现在看到一大群轰鸣着飞来,一看就不怀好意的怪物,此时还能坚守在阵地里面已经很不错了。
  ……
  此刻,空中的机群共有6个中队,96架飞机。其中4个中队的歼-1战斗机,2个中队的歼-2战斗机。原本成飞的产能是远超鄂飞的,但因为现在还在忙搬家,产量减了很多,所以现在只制造出了不到40架歼-2,只有2个中队。至少得等到年底,搬家结束了才能恢复正常产能。
  “没错,就是这种速度!!这才是我心目中的飞机啊!让那些肥冬瓜跟在后面吃屁去吧!哈哈哈……”金海在无线电里狂笑着:“兄弟们,跟我来,去踢猪尾巴的屁股……”
  金海所在的中队换装的就是歼-2型“渡鸦”战斗机,他对于这种“高速”战斗机可说是一见钟情。当时,他作为尖子可以优先挑选座驾,在试飞了两种飞机之后,他立即就选了速度更快,火力更猛的“渡鸦”。自从6月份换装后,他就天天泡在飞机上,就差搂着睡觉了。
  “好啊!去踢猪尾巴的屁股哦……”
  “就拿猪尾巴给咱新飞机开张!!”
  中队频道里顿时响起一片兴奋的鬼哭狼嚎。
  事实上,他们说的不对,早在2年前,新军里面就开始剪辫子,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没有“猪尾巴”了,包括那些旗人官兵都把辫子剪了。而广东这种地方,民风一向开发,就连很多旧军都剪了辫子。好吧,这并不重要。
  2个小队8架歼-2,从高空俯冲下来,副中队长金海中尉冲在最前面。冲到500米高度时,他按下了投弹按钮,2颗25公斤炸弹呼啸着落下,目标正是其中4号要塞的重炮阵地。随后,他猛地拉起机头,从清军头上高速掠过。
  “轰……”一颗偏了十几米,但另一颗炸弹却正中目标。
  金海的飞机刚刚拉起,身后就传来一连串剧烈的爆炸声。
  “轰~~~轰~~~轰~~~”重炮阵地竟然发生了极为猛烈的爆炸,爆炸的火球腾起两百多米高,无数的砖石、泥土、废钢废铁以及人体残骸,飞得到处都是,一截203MM炮管竟然飞了上百米远。整个4号要塞竟然有三分之一被夷为平地。
  “哦……卧槽……不会吧,就一颗25公斤炸弹啊……”金海回头一看,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手上一滑,差点把飞机给开歪。
  原本打算轮番轰炸的飞机,也赶快拉起或转弯,唯恐被爆炸波及到。
  这时,耳机里传来中队长的声音:“金海,你小子真是狗屎运啊,炸着弹药库了!哈哈哈哈……”上次轰炸鸡街防线的时候,金海的运气也不错,居然摧毁了2个火力点,这也是他晋升中尉的原因之一。
  战友们在电台里都闹腾起来,纷纷表示了羡慕嫉妒恨。
  这一下误打误撞的轰炸,让清军士气大跌,4号要塞幸存的守军顿时作鸟兽散,跑了个精光。
  这么大的爆炸,几十里外都能看到,其他要塞的守军也不安稳了。
  “这样不行,我们要撤退了!”1号要塞的重炮指挥官向要塞守备说道,这家伙是个法国人。不但他是法国人,这几个要塞的重炮兵很多都是锡良高薪招募的外籍雇佣军。
  锡良虽然买了一大堆二手重炮,但是炮兵却远远不够,没办法之下就只好找外援了。俺大清在和太平天国PK的时候,就找过外援,再来一次也不算什么,只是这次鸟枪换炮,从“洋枪队”升级为“洋炮队”了。
  英法因为宣布了中立,也不好做得太明目张胆,就从香港、印度和安南等附近殖民地找了一批欧美各个国家的退役炮兵介绍给锡良。锡良大喜之下,就把这些“国际友人”安排到各个要塞操作重炮。
  可是这些“国际友人”只是收钱办事,人家是来赚外快的,不是来拼命的。当他们看到隔壁要塞被“一发入魂”后,都吓尿了,全都准备转进。
  “密特朗先生,你不能这样!你们是收了佣金,应该要尽到责任!”要塞守备大怒,他是锡良的铁杆,自然不会像这些雇佣炮兵一样跑了。
  那个法国佬耸耸肩,说道:“守备先生,我们的协议只是对付敌人的地面进攻,可没有包括天上的敌人。很遗憾,这个协议我们无法执行……至于佣金,我们可以退还给你们……喏,这是你们付的定金……”法国佬摸出一口袋银元,丢在守备面前,就转身走了。其他的“国际友人”也有样学样的留下订金,扬长而去。
  说到这份儿上,要塞守备只得脸色铁青的看着他们离开,总不可能强逼这些洋大人卖命吧。最后,他只得愤愤的骂道:“你们这些……狗日的,这些洋鬼子果然都靠不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