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469

  顾晓绿表情古怪的念着刚刚从华北局发来的情报。
  “从名单上看,除了庆亲王等少数几位,其他的主要宗室男子全都完蛋了。呵呵,这样也好,就免得我们自己动手了,袁大头这事办得也干净……”
  “主席,这袁大头可真狠啊……”陶成章被这消息雷得直翻白眼。
  文德嗣笑了笑:“呵呵,袁大头可是晚清三屠中的【民屠】,弄死一群前清皇族根本不算什么,这是他给我们的投名状……”
  “文主席,袁世凯开出的条件我们怎么答复?”公关部张卡富尔问道。
  “嗯,我想先听听大伙的意思,陶副主席,你的看法呢?”文德嗣转向陶成章问道。
  大头是个识时务的人,在这种兵临城下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狮子大张口,何况他还要给袁家铺路,所以条件是低的,只是要求保住北洋系统主要官员的性命和家产。至于官职什么的,连提都没提。因为对于文德嗣和科社党的作风,袁世凯已经很了解了,只要是愿意合作的,都不会被亏待。
  陶成章想了想说道:“主席,我的意思是这个条件基本上可以接受,但是也要看人,袁世凯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可以免于追究,家产可以保全。但其他人就看情况了,这北洋良莠不齐,如果全都放过,对我党名誉有损。对于那些名声太恶,民愤太大的人,还是要处置的。”
  徐锡麟说道:“我也赞成陶副主席,最多答应可以免除那些人的死刑,合法收入也可以保障,就算处罚也不用没收全部财产,这也算是保住他们的身家性命……”
  众人先后发言,基本观点都差不多,也就是缩小打击面,对那些罪行较轻的北洋官员,退还非法所得后,可以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罪行较重的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像那些被宣判死刑的,可以再由文总进行特赦,改为无期或有期徒刑。
  对于北洋军的处理意见还是和被收编其他的武装一样,解除武装后进行整编和甄别,有触犯刑律的依法处置,不适合军队的一律清退,剩下符合条件的如不愿继续从军的,就按解放军的退役制度进行安排,愿意继续服役的,就重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合格之后打散重新整编。
  2小时后,顾晓绿草拟好了一份答复北洋的文件,大伙传阅后又提出了几个修改,最后交给文德嗣主席拍板。
  公元1909年7月15日,北洋政府总理袁世凯正式宣布:凡北洋所属军政机构,从即日起向中国南方自治政府投降,各地政府驻军暂时保持原状,等待南方政府接收。同时,他和北洋一帮大佬通电下野。
  当天上午8点,王士珍代表北京守军向城外的解放军最高指挥官辛杰投降。
  9点,解放军第1师、第2师、第7师、第8师分别四门入城,接管北京城内防务。
  11点,北洋军移交完成后,向解放军交出所有武器,回到各自军营等待整编。
  下午3点,第3师、第10师、第16师向东三省开赴,准备接收东三省。翌日早晨,在四川的第4师、第14师,湖北的第9师、第12师,以及6个混成旅也带着大批行政官员开始北上,准备对各地北洋辖区进行接收。
  ……
  公元1909年7月20日,中国南方自治政府宣布:因北洋已经向本政府投降,本政府成为中国唯一政府,因此从即日起,改称中国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权,是中国唯一代表。
  7月20日,奉天解放。23日,吉林解放。至25日,黑龙江解放。至此,东三省全境解放,原北洋军第6镇、第23镇、第27镇向解放军移交防务,并解除武装等待整编。
  7月30日,文德嗣等中华科学社会主义党高层到达北京,与袁世凯等原北洋高层会晤,正式接收中央政权。袁世凯接受文德嗣邀请,出任新政府副总理和政协副主席。
  原北洋系统官员,除王士珍等部分申请退休之外,其余人员经考察和甄别后,合格的那部分愿意继续担任公职的,就被送到相关学校进行业务培训。还有部分成员如原第23镇统制孟恩远等,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按照科社党的决议,这部分人除民愤极大的少数人,都予以从轻发落,在追回非法所得后,由文德嗣主席签署特赦令,免于刑事处罚。
  而民愤极大的那部分人,被分别处以无期或有期徒刑,追回非法所得的处罚,算是兑现了“保住他们身家性命”的承诺。比如袁世凯的好基友,庆那公司的总经理奕劻和他儿子就得到了特赦,免除被喂花生米的命运,只判了个无期徒刑。当然他家多年来卖官卖爵、贪污受贿得来的财产肯定没收了,根据他的合法收入情况,给他们家里留下了20万元作为生活费用。还有如盛宣怀等著名贪官也是这么处理的。
  至于不在袁世凯要保护的名单中的前清权贵们以及那些地痞流氓、江湖好汉们,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在被北洋刮了一遍之后,又被送上了科社党的法庭,该死的枪毙,该关的就送进去劳改,家产当然是全部充公。
  这么一番清洗下来,北京城的人口几乎少了十分之一。
  ……
  北京,紫禁城。
  文德嗣和袁世凯在谈好了北洋众的安置问题后,两人就开始谈交情。袁世凯不用说,这可是老江湖,对于如何迎合上意那是门清。而对文德嗣来说,大头也是很有用,这个人能力、手段都有,尤其是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根基浅薄的科社党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参谋和顾问。
  至于有人担心会不会让袁大头趁机坐大,这种事情文总是毫不担心的。首先科社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都非常严谨和科学,几乎没有什么空子可钻,而且重要岗位又都是高级生化人,大头能搞定他们到才怪了。袁世凯这个人虽然有野心,但他更是个识时务的人,以前在老佛爷手下他都是老老实实的,难道文总手上的实力还不如老佛爷?再说,袁世凯年纪也不小了,身体又不好,还能闹出什么事?
  因为两人都有增进感情的想法,后面的谈论自然是非常友好加愉快。
  昨天文德嗣偶然提到想参观一下紫禁城,有心巴结的袁世凯马上就拍胸脯把事情接了下来,当天他就吩咐手下去找了几个老太监当导游。第二天一早,就来请文总参观紫禁城。
  文德嗣在23世纪的时候也到紫禁城游玩过两次,只不过那时候里面的东西很多都是后世制作的山寨货,连大殿都翻修了好几遍了。可没有这个时候的原汁原味。
  那几个老太监都是宫里的老人,有个还是啥总管太监,对紫禁城熟的不能再熟了。嘴上又很来得,又是在“新主子”跟前露脸,自然是打起全付精神。一路上把文德嗣等人伺候得像祖宗一样,让文总这次参观非常开心。
  来到金銮殿的时候,文德嗣就到那个龙椅上做了一会儿。23世纪的时候,这东西可不能随便坐,现在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过瘾了。
  不过文德嗣坐了一会儿,就皱起眉头说道:“嗯,这椅子谁设计的?一点儿都不舒服……太大了!”
  那位总管太监立即说道:“主席,这龙椅是前明就有的,现在当然是不合时宜了。您要是觉得不好,换一个舒服就是,龙椅该是什么样,当然是开国之君说了算……”
  公公们纷纷附和,他们都是把文德嗣当新天子伺候了。
  最后文德嗣让人拍了自己坐龙椅的几张照片,就算完事了。
  从金銮殿里出来之后,就说道:“这里还是改成博物馆吧,对了,那些宫殿上的牌子还有满文,这不好。这宫殿要恢复明朝的名字,牌子上的满文要全部去掉。”
  那个总管太监小心翼翼的说道:“哎,主席,可有些宫殿是前清修的,前明时还没有。”
  文德嗣挥挥手:“那就把满文去掉!他们占了这么久,难道还真当成他们的了?这事我会找人来负责,到时候你们要好好协助。”
  出于某些考虑,本位面得袁大头对于紫禁城保护得相当好,在感觉到大势已去之后,反而保护得更加严密。在原时空里,那些监守自盗的太监宫女把宫里的东西弄出去不少,但在这里却不行了,袁世凯专门派了一个标保护紫禁城。
  出了紫禁城之后,袁世凯忍不住问道:“星海,你难道不准备定都北京?”
  文德嗣笑了笑:“当然,这个城市我不太喜欢,这里有一股腐朽的气味,让我很不舒服。而且这里太冷,风沙又太多……”
  “哦,那么定都何处呢?”袁世凯问道。
  “我现在还没想好,有人建议南京,但是那里也不太好,我不喜欢太热的地方……”文德嗣摊摊手,无所谓的说道:“其实我对于在那里定都,并不是太讲究。其实现在的内江也不错……”
  “呃……”袁世凯顿时囧了。“主席,恕我直言,内江那地方作为龙潜之地可以,作为一省之首也合适,但要作为一国之都,未免就太不适合了……”
  “是啊,我也觉得稍微偏了点……”文德嗣点点头。
  袁世凯顿时松了口气。要是文德嗣真的决定定都内江的话,那才叫雷死人了。
第136章
定都之争
  我们都知道,文德嗣因为是来自23世纪,他本人对于这个定都问题其实并不在意,不过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件事情就相当重要了。在以前没有取得中央政权的时候,他还能用节省资金之类的借口糊弄过去,但是现在就不能这么糊弄了。
  在文德嗣丢出那句不喜欢北京的话之后,全国人民就为定都的事情就吵翻了。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各自的定都提议,又互相攻击,把对手的选择贬得一文不值。搞得这段时间洛阳纸贵,报刊销售量大增。不过,科社党掌握的几家主要报刊,如《中华日报》、《华夏新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周刊》等喉舌,却没有做出任何表态。这是因为文德嗣自己还没想好。
  对于首都的选择,在这个时代还是很重要的,不单单是中国人很重视,就连外国人也一样。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定都的问题已经是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不仅仅是文德嗣想的找个中央政府办公的地方这么简单。这还涉及到国家形象的问题,国人对于面子是很重视的。要是这个首都选得太挫,对于国民士气是有负面影响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作为首都的这个城市首先不能太小,位置不能太偏僻,其次经济要发达,交通要方便,再次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定要是历史文化名城。最后就是风水,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不管文总自己信不信,都要有个符合风水学的解释,如果能有天子龙气啥啥的,那就更好了。
  原本北京和南京都是很好的选择,但这两个地方文总又看不上。北京虽然当了多年的首都,但就像文总说的,清末的北京充满了腐朽的味道,而且守旧势力非常强大,再加上民风奢靡,完全不适合充当新中国的首都。最重要的是,这里缺水,任何一个大国的首都都会朝着巨型综合性都市的方向发展,这是人类的本能和社会的需要造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至于后世那种“小首都”的提议,不过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已。
  中国这种大国,首都肯定会巨型化,而对于巨型都市来说,缺水就是个很要命的问题。在原时空后世的红朝,北京这边为了解决缺水和沙尘暴问题,可是花了很大的代价,而这些代价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找个水源丰富的地方不就好了!
  后世的北京还有一个要命的缺点,就是沙尘暴。不过这对于文总来说,并不难解决。他手上那么多生物黑科技,又是知道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的教训,要是连沙尘暴这种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才是见鬼了。
  另一个大热门——南京,就在长江边上,旁边还有多条支流,这里当然是不缺水的。其他条件也不差,但是文德嗣不喜欢这里,他嫌太热了。
  嗯,这当然只是一个理由。反对的人更多是认为南京的风水不好,这地方很适合发展经济,但是不适合做首都,所以在此建都的几个王朝,如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太平天国不是短命王朝,就是皇室衰落。呃,还有个本位面没有了的中华民国。当然,文总自己是不信这套,但架不住信的人多啊。
  不过,科社党内部的军方大佬们也不赞成选南京,他们也不信风水,而是出于战略安全需要。由于现在中国海防力量还很薄弱,南京又临近长江口,外国列强的海上武装可以轻易的对南京进行打击。所谓天子守国门这种事情,在古代可以玩玩无妨,但在现代还这么玩,那就是脑子进水了,难道指望列强们不会玩“斩首战术”么?
  参与争论的人当然也不是铁板一块,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所以在“首都选址”上,他们搞成了多个方案。
  而剩下的几个古都,如长安、洛阳、开封,在几百年前或许适合,但到了现在,都已经不适合了。另外还有人建议在武汉定都,不过按照文总的计划,武汉是作为预定中的重工业城市,而不是首都。再说这里实在太热了,文德嗣是很怕热的,他可不想把首都建在火炉中。
  主流的意见还有成都、广州等几处名城。选临时首府内江当首都的当然也有,官静官副省长就是其中代表。不过这些选择位置都比较偏,反对的人更多。
  ……
  关于定都的争论太过激烈,把文总的脑壳都搞大了。
  最后他实在火了,一个定都问题就吵成这样,还要不要干工作了?真是岂有此理!
  顾晓绿翻着白眼说道:“可是文总你自己又不决定,大伙当然会吵啊,其实这种问题你只要说句话,就好了。”
  “呃……好吧!”他想了想,就说道:“既然现成的城市不合适,那咱们就建个新的好了。反正咱们资金充足,不差钱。修个新城当首都,免得他们唧唧歪歪!对,就这样定了!”
  顾晓绿笑道:“文总,这个办法好,现有城市都有太多的利益相关方,很难做到公正持中。还是新城好!不过,你打算在哪里建呢?”
  “哪里建啊……这个……”文德嗣囧了,因为他发现自己也没底。
  最后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基地主控电脑。量子计算机“小扉扉”,这个可是完全没有私心的。“算了,既然人类都有自己的打算,选的都不靠谱,那就让小扉扉来选吧!”
  于是文总就把对于首都的几个要求输进去,让小扉扉对全国进行选择。
  他的要求就是:第一,不能太靠边,尽量在国土的中间位置一些。第二,气候合适,不能太冷或太热,不能太干燥或太潮湿。第三,水源要充足,至少要有满足3000万人口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潜力。第四,地势不能太复杂,要适合建设,还要有足够的城市扩张空间。第五,地质构造稳定,不能在地质活跃带上,这点很重要,文总可不想时不时的感受下地震。第六,就是战略安全性。
  最后嘛,就是风水啊,环境啊,历史文化之类的要求,这部分是次要条件,满足主要条件之后的备选。
  小扉扉在收到任务之后,过了大约十分钟,就给出了几个选择,这些地段都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河南、安徽、湖北三省范围内。
  因为文总提的那些主要条件,虽然看起来都不算苛刻,但要全部符合的,还真没多少。
  文德嗣反复看了几遍,最后笑道:“呵呵,看了就是这里了。小扉扉真厉害!要不是他,不知道还得为这事吵上几年呢。”
  说完,他把那份文件交给顾晓绿等几个秘书传阅:“你们看看,这里怎么样?就是得分最高的那个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