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852

  ……
  ……
  贾环、公孙亮、罗向阳等人,不知道乔如松他们去京城发生了什么事情。在第四天依旧没有运载粮食的船只出现,也没有消息送进来。
  书院中的余粮几乎见底。断顿倒不至于,但一天一餐的米粥越发的稀。水多米少。
  贾环拄着一根木棍,从窑工住处的曲水院回到明伦堂中,晚霞万丈,将妙峰山脚下的闻道书院染得金红。书院中略显安静。所有人都在等待。
  韩秀才跟在贾环身后,有气无力的笑着,问道:“贾院首,光喝水真的能撑过七天。你从哪里听来的?”
  他们这些做事的人还保持着一天两餐的饭食。但时至今日,都有些撑不住了。快一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太疲倦了。长期的食不果腹。每个人都快要到能承受的极点。贾环从昨天开始起,就要借助于木棍才能步行。
  贾环开玩笑道:“韩兄,要不你带头做个试验,试上一试?”这是现代人都知道常识。人只要有水喝,在困境中就能撑上几天。
  听着贾环的新词,韩秀才习以为常,无语的一笑。贾环还有心情开玩笑。
  但玩笑归玩笑,乔如松他们再不快点送粮食回来,说不定真有那么一天。潭柘寺的存粮预计还可以撑十天。主要是向山下运粮,损耗太大。
  步行到明伦堂。公孙亮摇摇头,让贾环坐下,担忧的道:“贾师弟,乔兄他们怕是出了问题,还没有消息传递进来。”
  贾环镇定的道:“大师兄,要相信乔厚道、卫神童他们。哦,水退了吗?”
  庞泽点头道:“我去看过,东庄镇的街道都全部露出来了。”乔如松四人离开后,贾环调配,许英朗负责的传令工作由张四水接手。庞泽担任公孙亮的助手。
  为避免形成瘟疫,东庄镇的人、畜尸体的清理工作早早的就在进行。基本采取强制火化的手段,就地烧埋。只是很零星。大水之中,很多都被冲走。而水退之后,这块工作就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贾环嗯了一声。现在的策略,就是等。
  到吃晚饭的时间,骆讲郎过来找韩秀才聊天。罗向阳留了人负责粮库,过来找贾环说话。他其实蛮怀疑贾环说喝水能活下去是骗人的。
  二十几人在晚霞中,喝着稀粥,坐在明伦堂中聊天。谈论着这次齐总督的救灾策略,灾后重建,书院的重建,煤矿,朝廷党争,国家大事等等。
  韩秀才一如既往的狂喷贪官污吏。骆讲郎生平郁郁不得志,和韩秀才脾气相投。两人骂的很痛快。贾环、公孙亮、庞泽、罗向阳等书院弟子各自发表看法。
  都这时候了,闻道书院禁止谈论政治的禁令早就不存在。谁让朝廷明明知道他们这些人在这里苦熬,还不派人来救援呢?骂两句,发泄怨气,是人之常情。
  晚上吃饭时,书院并不算繁忙。其实,局面到现在基本已经控制。有粮食,就活;没粮食,就死。
  越来越多的书院弟子汇聚到明伦堂。约有近百人。连叶讲郎也过来听学生谈论政治。人太多,已经不可能私下聊天,贾环出面主持。让大家依次发言。以他此时在书院的威望,主持这类似于文会的局面,游刃有余。
  书院的弟子各自说着心底的想法,褒贬人物,谈论历史,借古说今。这一场救灾,屡次面临生死的考验,让每个人的成长都十分惊人。骂得尽兴,说的过瘾。到晚间八点许,大家才意犹未尽的各自散去。
  当是时: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
  第二天清晨八点许,早饭过后,贾环将前来闹事,要求离开书院的陈嘉运等八人打发走。贾环允许他们自行离开书院,谋取生路。
  此时,闻道书院外的大水已经完全的退去,泥泞的道路展露出来。
  陈嘉运他们几个自惩罚满后,就不再出来做事。一天一碗稀饭吊命实在是受够。他们打算前往40里外的京城谋生。
  在门槛处,看着这几人背着包裹的背影,公孙亮叹口气,“贾师弟,他们怕是不会再回书院了。”
  贾环依坐在门槛上,对聚散离合的事情看的开,摇摇头。正好看到回廊处一道美丽婀娜的倩影扶着栏杆,虚弱的缓步走来,带着白色的面纱。
第110章
恰同学少年(四)
  看着林姑娘那标志性的白色面纱,贾环微微有些疑惑。他正在思考陈嘉运等人离去,是否会让书院的饥民萌发离开的念头。书院要采取何种措施等等。
  公孙亮愣了下,略微有些尴尬。他自是早知道林姑娘没死,住在其兄林心远的寝舍中。当日见到林姑娘的真容,他心中就的爱慕就如潮水般退却,打起退堂鼓。但听闻她的死讯时,心中依旧是悲伤难言。幸好她没死。然而,此时再见又让他有些窘迫。林姑娘可是和他绝交的。
  林芝韵一袭白色长衫,身姿高挑、婀娜,白色的面纱遮住容颜,梳着少女小髻,两枚精致的银月形耳坠,随着她的步履轻摇,摇曳生姿。
  走到近前,林芝韵微微低头,向贾环行礼,“小女子见过贾院首!”
  贾环微微笑了笑,点点头。他对这位姑娘的遭遇很感慨。这样一个性子坚强的女子也很让他欣赏。
  当然,好感就算了。他虽然不算是外貌协会成员,但林姑娘布满“井”字伤痕的容颜实在太惊悚。
  林芝韵轻声道:“小女子有事情想和贾院首商量。”
  公孙亮很有些尴尬,但他到底是温润君子,对林芝韵拱手一礼,然后道:“贾师弟,你们聊吧。”转身回到明伦堂中。
  明伦堂正在办事的士子们早就看到来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书院里可没有女学生。见大师兄进来,几名性子活跃的士子围过来打听情况。
  贾环不用回头,就知道身后什么情况,禁不住笑了笑,问道:“林姑娘有什么事情?”
  林芝韵饿的有些虚弱,声音轻柔的道:“贾院首,家兄的事情很抱歉。我代他向你道歉。”
  她的二哥林心远,在十几天前贾环回到寝舍时,向贾环请求额外弄点吃的被拒绝。但贾环将二哥安排在明伦堂里当文书。这算是个轻松的活。就是持续写字,手腕累些。
  但在八月六日晚,二哥见证了明伦堂里的大讨论,却并不看好书院的计划,悄悄的从明伦堂溜回来。说要保护她和舒儿。可是二哥糊涂啊,若贾环的计划失败,她们躲在这寝舍着有用吗?
  贾环对林心远“临阵脱逃”没什么意见,路都是自己选的。但他不会再给林心远做轻松工作的机会。帮助林心远一次是好意,两次就是纵容,三次就是他自己是主谋。
  他没有纵容林心远的想法。
  贾环摆摆手,道:“没事。”为林心远这样的人生气,他得多有闲心?
  林芝韵“哦”了一声,轻咬着嘴唇犹豫了一会,轻声道:“贾院首,我想出来做事。我能写字,会算术。”做事的人,口粮要多一些。
  贾环诧异的看着林芝韵,有些明白了,心里忽而有些怜惜,问道:“饿得难受?”
  林芝韵面纱下的俏脸微红,有些难为情,螓首微点。
  贾环握着临时充当拐杖的木棍子,起身,回道明伦堂内,拿了一个已经冷掉的粗粮馒头出来。这是他的早饭,刚才忙着打发陈嘉运等人离开,还没来得及吃。
  贾环掰了一半,递给林芝韵,“给,干净的。”
  林芝韵看着杂色的馒头,心里涌起难言的感触:有被施舍、救济的自卑;有饿到绝望来求救,却得到更多的惊喜、感激。有被帮助的感恩、温暖。她以为会先被安排工作一天才有吃的,甚至做好一无所获的准备。
  眼泪不自觉的流下来,林芝韵接过馒头,收进衣袖内,抽泣的低声道:“谢贾院首。”
  贾环温声道:“不客气。林姑娘,你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不能答应。我这里不缺识字的人。”
  其实,以林姑娘的条件,能写会算,即便是在灾年,要找份工作还是很容易。但,闻道书院这里真不缺会识字的人。人力资源丰富。这是他能在乡民、矿工中实施、推行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基础。
  当然,贾环要安排林姑娘的工作,自然也安的下去。做事情不嫌人多。口粮也不会少她的一份。但是,这是牵个手都需要负责的年代。男女有别。一个未婚的女子在一群士子中做事,传出去名声就毁了。对书院的声誉也有损害。
  而单独给她安排一个房间工作,是搞特殊化。这在目前的书院来说,是不行的。
  林芝韵神色黯然,点点头。
  贾环轻轻的笑了笑,轻声道:“回去休息吧。不要离开书院。相信我!我能带着你们所有人活下去。”
  林芝韵“嗯”了一声,虚弱往内舍寝舍方向走去。馒头只有半块,寝舍里还有她的二哥,舒儿。
  看着她的倩影,贾环沉默着。他能保证她活下去。但在乔如松的粮食回来前,她还要忍饥挨饿,忍受饥饿的痛苦。
  其实,他有能力帮助她更多的。以他此时在书院的地位,多安排一个女子吃饭又如何?但他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这将是制度崩坏的开始。
  这种不愿、理智、冷静与他心中对她的欣赏、感慨、怜悯,形成强烈的冲突,让他心中有些难受,以至于沉默。
  此时,贾环迫切的希望粮食赶紧回来,让洪水带来的灾害结束。
  ……
  ……
  贾环吃过早饭,约半个小时后,有书院弟子来通知,因为洪水已经退去,道路打通,窑工中有数百人想要离开书院,自谋生路。
  贾环和公孙亮赶到曲水院。负责文宣工作的韩秀才、都弘带着十几名书院的弟子已经压不住场。曲水院的一处空地中,人身鼎沸,吵着要离开。饥饿的滋味不好受。
  贾环到了,人群自动的分开。吵闹着的矿工们也逐渐的安静下来。桀骜不驯的亡命之徒早就书院清除。剩下的矿工,心里多少有些良知。
  为首的是一名中年圆脸的男子,穿着破旧的衣衫,向贾环见礼,说道:“贾院首,我们感激您的活命之恩。”
  贾环虚弱的笑着,“路矿工不必多礼。”
  路矿工见贾环和颜悦色,大着胆子道:“贾院首,书院承诺四天之内会有粮食运进来,但现在还没有。我们一天一顿饿得难受。前几天,只有一艘小船,我们就不说什么。现在道路已经通畅,还往贾院首放我们离开。”
  有几名矿工在人群里喊道:“放俺们离开。黄洛镇有朝廷钦差,不会不管咱们。”
  韩秀才快气得半死,浑身直抖。一群忘恩负义之徒,救命的恩情,饿几天,还没饿死,就都不用抵用了?就不听话了?
  30里外的黄洛镇,你们走的到吗?到了,就能有吃的吗?笑话!官府赈灾,你们没见过?粮食里都是沙子。另外,给人贩子卖了当奴仆去,别哭。
  贾环手向下压了压,人群渐渐的安静下来。贾环虚弱、平静地说道:“诸位,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各有志,咱们好聚好散。诸位请!”
  路矿工等人先是一愣,继而心中大喜。就听得院落里响起七嘴八舌的声音:“谢贾院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