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852

  他已经决定将辛亥年北直隶顺天府院试时间定在十天后,八月二十七日。此时,须得离开闻道书院了。
  张安博长叹一声,神情郁郁,道:“叔治此去一路小心。”
  智尘大师已经将昏迷的贾环救醒。但要求贾环静养三个月。无论如何,贾环都不可能参加今年顺天府的院试。这让他心中,对贾环充满愧疚。
  他很清楚的知道贾环的想法,非常的渴望在今年进学,取得秀才功名。据文台(叶讲郎)说,贾环在贾府里的处境不佳。
  沙胜和张安博私交甚笃,多年的老友。否则也不会冒着水灾来闻道书院。知道老友的心思,安慰道:“伯玉兄,你那位弟子诗才天授。那半阙沁园春有书生慷慨激昂之气!心中自有格局。必定会随着此次闻道书院赈灾,传遍天下。”
  山长张安博喟然一叹,“相比于文名,我想他更希望去参加院试吧!”
  沙胜笑道:“贾小友,心志坚定,手腕凌厉,才能高绝。实话说,没有这几日亲眼所见他的功劳,我必然是黜落他的卷子。”
  “这是为何?叔治忧惧士林抨击你提携神童?”
  沙胜洒然一笑,“区区士林物议,我岂会畏惧?实则是你这弟子才智高绝,若是科场猛进,他日必为权相。我心有忧惧。”
  这话看似贬谪,实则是褒扬。称赞一个九岁的少年日后要成为大权在握的宰相,这是对其能力非常高的评价。犹若当年明朝顾璘将犀带增送给16岁的张居正时说:“子他日不束此,聊以表吕虔意耳。”
  盛赞张居正有宰辅之才。
  山长张安博畅快的笑起来,道:“当今圣上英武如唐太宗,何来权相?”
  沙胜无奈的提醒道:“伯玉兄,慎言!”张伯玉这话可不是夸奖雍治皇帝的好话。而是指责雍治皇帝屠戮兄弟,通过宫廷政变上位,逼父皇退位。
  当日,张伯玉上书,请太上皇严惩雍治皇帝,被太上皇贬谪江南。他愤而辞官,为两代帝王所不喜。
  山长张安博哈哈一笑,和老友道别,目送他远去、消失在晨雾中。
  天将欲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沙胜穿过正在重建中的东庄镇,看着那残破的屋舍居住的乡民,那新色的木材昭示着重建、希望。
  他在想那个少年,日后能走到那一步。
  ……
  ……
  八月底,顺天府院试时间公布。定于八月二十七日。提学大宗师令顺天府、永平府的童生齐聚京师会考。
  消息传开的同时,京城中流传的还有贾环那半阙沁园春,以及闻道书院一众士子救济灾民的事迹。
  贾府中,贾环的消息传进来。众人的各自反应不一。赵姨娘在贾环的住处,和贾环的两个大丫鬟晴雯、如意一起痛哭。
  贾母上房处,贾母正在和薛姨妈、王熙凤等人抹骨牌,听了鸳鸯的传告,凝神一会,略微有些感慨的道:“环哥儿这孩子命大啊。”
  贾环是贾府的唯一童生。她心里是不大喜欢贾环的,但明面上还是要表现出大家长的公平。
  薛姨妈凑趣道:“这么大的功劳想必那些官儿肯定是要让他中个秀才的。”
  王熙凤顿时就觉得心情好抑郁。环老三童生时就敢在门口喷老爷,等考了秀才回来,不得把府里翻过来。
  这个话题,很快就揭过。鸳鸯通禀了一声,就出去。看着午后天空中那淡淡的白云,心里庆幸的念了声,“佛祖保佑。”
  京西大水,死了很多人。幸好三爷没事。三爷人呢,其实挺好说话的。
  探春房中,探春喜极而泣。薛宝钗轻拥着探春,安慰着她,“三妹妹,没事,没事了。”
  探春捂着嘴哭,点头,抽泣着道:“我明天让钱槐送信过去。”
第112章
科场的事情
  闻道书院明伦堂西厢,略显得简朴、杂乱的偏厅中,上午的阳光落在窗沿上。外面偶尔有士子忙碌的走过,略显的幽静。东庄镇上早被清理出来,乡民和窑工已经疏散到正在重建的东庄镇上居住。
  偏厅靠墙的位置摆着一张床榻,贾环倚坐在床头。他一直在这里养病。今天已经是八月二十四日。
  曲水院空出来后,山长搬回曲水院。正巧他的寝舍是四人间,又有林姑娘等人在,不适合养病,便将他安置在西厢的偏厅里。住在偏厅这里,也方便讲郎们来探望他。
  智尘大师说要静养,不是说要安静的环境,是说要他脑子里不要再想事情。智尘大师拨了一个寺庙里照顾人的小和尚来帮忙照顾他、处理熬药等事宜。
  宽敞的偏厅中充满着药味,苦涩难闻。贾环的目光落在圆桌上黑乎乎药碗边的一封书信。
  柳逸尘刚刚在书院后门的耳房帮他从他的长随钱槐处拿来的。他将情况说下,说了一会话,刚刚离开。
  贾环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其实,同学们为什么让柳逸尘来,他多少猜到一些。今年的院试怕是要开始了。柳逸尘的府试没过,不会刺激到他的情绪。
  但……
  他从贾府里出来,拿出高三冲刺高考的劲头,在书院里闭门苦读,苦练八股文技巧大半年,叶讲郎都说他的文章能中秀才,甚至连提学大宗师的好感都刷到爆,不用受到大周朝贬抑神童的影响。可,偏偏就是在这样有利的情况下,竟然病倒。
  贾环的心情有些抑郁。
  他的目标是在雍治九年,辛亥年的院试中进学。而今这个目标泡汤,这意味着他要等到后年雍治十一年才能考秀才,然后再等到雍治十三年才能参加当年的乡试。
  呵,十三年,大观园都建起来啦!离贾府倾颓剩了不多久。
  ……
  ……
  贾环正思绪飘飞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就见智尘大师和智无和尚两人进来。
  智尘大师穿着灰色的僧袍,圆脸光头,很有得道高僧的范儿,口宣佛号:“阿弥陀佛,贫僧是来向贾院首告辞。贾院首身体恢复的不错。只需要按时吃药即可。每旬日,贫僧会来检查贾院首的情况,斟酌药物用量。”
  贾环坐在床榻上,笑着道谢:“谢大师救命之恩!”
  闻道书院和潭柘寺的关系分分合合。之前,潭柘寺不肯借粮时,他都做了强抢的准备。但在共同抵御窑工组成的饥民时,书院是要承潭柘寺的人情。没有慧来等武僧的帮助,书院不会赢的那么顺利。
  贾环也没想到智尘大师会有这样一手好医术,并且愿意出手救治他。不然,他这条小命怕是药丸。
  智尘大师微微一笑,点点头。都是明白人。他也不用因果说去糊弄贾环。他就是卖这位贾院首一个大人情。药材钱什么的,就不用提。
  闲谈几句调养的事情,智无和尚问道:“听闻京城中的富贵闲人龙江先生捐赠给你1000石粮食。贾院首打算何时归还我寺中的粮食。”今年秋季没有收成。冬季粮价高涨可以预见。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贾环就笑,“禅师何必心急。禅师不想将潭柘寺的山门发扬光大?”
  智无和尚就愣了下。
  他代表潭柘寺驻扎在闻道书院这些天,大大小小的会议都参加过。这位贾院首很有些办法的。各种困难汇聚到他这里,总有能解决。
  贾环对智尘大师道:“难得有大量的人力汇聚在镇中。我建议大师用粮食换取乡民做工,将潭柘寺上下山的道路好好修葺,方便权贵往来。”
  贾环说的很简略,也有很多谋算。算是一石多鸟。
  但腹黑的智尘大师一听就懂,笑道:“阿弥陀佛!”寺庙要兴盛,有大德高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定要和权贵搭上线。这条山路确实得修。
  “距离冬日还有些时日,来日再和贾院首详谈。贾院首且好好静养。”智尘大师就要告辞,忽而目光落在药碗边的信封上,脸色的变得严肃,告诫道:“贾院首切记,我这升龙真元汤服用期间不得近女色。否则,性命堪忧。”
  贾环顿时哭笑不得。大师,我今年九岁,你跟我说不得近女色,有必要吗?
  智尘大师肃容道:“贾院首,升龙真元汤固本培元在某些方面有奇效。你这次劳累过度,身体亏损严重,因而可用升龙真元汤弥补。但三个月的服药期间一定不能近女色。”
  贾环只得点头,解释道:“那是我亲姐写给我的家书。”
  “……”这下子轮到一脸正义的智尘大师尴尬。信封明显是女子所用。他以为贾环和某位名妓诗书互答。因而郑重告诫。贾环的诗名很盛。他在闻道书院这几天都听过。哪里想到是这么回事。
  智尘大师咳嗽一声,和智无和尚告辞。
  ……
  ……
  贾环目送两个大和尚离开,觉得有些好笑。话说和尚谈女色话题真有点违和啊。三姐姐探春给他的信,他还没看。
  贾环心里对贾府并没有什么留恋之情。只是有几个牵挂的人。书信中多半是探春关心他的情况。他休息一会,看完之后,顺便写封回信让钱槐带回去。
  至于,生病的消息,他并不想让钱槐知道。免得赵姨娘、探春她们牵挂。第二,得知他生病,贾府里的凤姐、王夫人说不定会搞事。不得不防。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
  贾环正随意的琢磨着时,就见叶讲郎穿着一身珍珠白的直裰笑呵呵的走进来。
  叶讲郎关心地问道:“情况如何?我和山长刚送走智尘大师。智尘大师说恢复的不错,只留小和尚给你熬药。这才几天?”他是将贾环当做弟子来看。
  贾环先是行礼,再请叶讲郎落座,笑着道:“谢先生关心。感觉还行。”
  叶讲郎点点头,微微沉吟了一会,道:“今年顺天府、永平府的府试于八月二十七日在京城举行。公孙亮他们今天上午就出发了。”
  贾环微微愣了愣,满心的苦涩,心酸的笑了下。他曾经对卫阳说过:学生要做到闻考则喜。但如今,他却因生病,无法踏上他的“战场”,取的功名回来。
  叶讲郎对贾环的想法很清楚,轻轻的拍拍他的肩膀,温和的道:“你的文章,大宗师看了,给山长说:今科你入考场的话,文章是可以中的。”
  贾环点点头。
  叶讲郎接着道:“那你现在就当你是秀才,继续准备雍治十年的乡试。山长打算等你病好之后,亲自教导你。”山长是两榜进士,经义水平比他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