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852

  “唉。”贾环长叹口气。他有思想准备的。江南包括南直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地区很大。他只说去江南。江南那边,他没有任何的根基啊。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探春不答应跟着他离开才是正常的。
  但,他还是想劝劝探春。留在贾府里,一旦他的“死讯”传回来,她在贾府的处境就会直落而下。
  贾环还没开口,贾探春竖起手掌,阻止贾环,坚定的道:“三弟弟,你不要劝我。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我能应付的来。贾府、江南对我一个女子而言,并无区别。重要的是你要好。你去江南从头开始,少我,也少个累赘。”
  贾环手扶着额头,纠结的叹口气。
  探春不走,他走不走?他还是想走的。贾府是个“天坑”。有贾府这帮猪队友在,手里拿着再好的牌,都会一塌糊涂。除非,他能成为出牌的人,成为代表贾府进行权力博弈的棋手。
  但他一个举人,在贾府里攫取部分权力是可能的。要成为贾府的旗手,相当困难。贾府在外面顶梁的是贾政和贾赦。
  然而,他走了之后,探春怎么办?赵姨娘他是不担心的。好歹有贾政依靠。王夫人不会拿她怎么样。探春在贾府里最大的威胁,其实是她的婚姻。
  以王夫人对他的憎恶,估计远嫁都算是好事。就怕王夫人故意将探春嫁给类似于孙绍组那种人渣啊。
  见贾环一脸的纠结,探春笑了笑,鼓励道:“三弟弟,你不要担心我。等你在外面做出一番事业后,再回来自有你的一番道理。我和姨娘自然没事。”
  贾环苦笑着摇摇头。探春还是不大相信贾府会是个“楼塌了”的结局。现在是雍治十年秋,确实也看不出来。贾府现在只是有衰败的迹象。但要说面临抄家杀头这种事,谁都不会去想。
  姐弟俩说了一会儿话,外面如意来汇报,“三爷,外头的小厮说有遵化的信送来。”
  贾环道:“我知道了。”和探春说了一声,去前面院子里接待信使。信使是跟着山长的一位长随。贾环在书院读书时就见过,问明了没有口信后,当即让蒋兴带他好好去休息。
  贾环则是回到外书房中,裁开信封,取出山长张安博的书信读起来。
  “……书到今生读已迟。汝年仅十岁即名登桂榜,岂可懈怠。不宜矜持自骄……”
  读完信,贾环嘴角泛起苦笑。山长以为他少年得志,骄傲自满,想去江南游玩。而这是荒废时间,建议他前往遵化,在身边学习春秋,巩固知识、文章水平。
  但,他真的是不想再科举了啊。
  他现在的问题是:留在贾府里,还是离开?这是当前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决定着他的前途、命运。但山长却是来信要他去遵化聆听教诲,这让他怎么办?山长对他,和对待入室弟子没区别,待遇和大师兄公孙亮等同。
  人情啊,就像一张网。两年多的时间、生活,让这张网变得厚实,将他束缚着。他有撕开的决心,但却要顾忌着亲姐、师长的心情、想法。
  贾环长叹一声,坐在书桌边,提笔给山长张安博回信:弟子非自傲之人,实有不得已之苦衷,意欲在近期离开京师前往江南游学。望山长见谅……
  贾环没有在信里给山长说贾府的前景。山长是个宽厚的长者,不会问他这些细节。而是强调了去江南的必要性。请山长原谅他不能前往遵化继续学习《春秋》等等。
  贾环封好信封之后,将信交给了山长张安博的长随。这名长随在离开贾府之后,并没有立即启程返回遵化,而是去了一趟权贵云集的小时雍坊一趟。
  小时雍坊因为挨着皇城,距离权力中枢很近,所以倍受权贵青睐。自明朝营建北京城起,这里一直都是宰辅们所青睐的居住地。
  第四天的下午,贾环收到山长自遵化写来的回信。信中说,如果他不愿意前往遵化学习的话,去江南游学,也不急于一时。请他在京城里耐心等一到两个月。届时,山长会返京,当面和他谈一谈学业的事情。
  都写到这份上,贾环还能如何?只能等两个月。两个月后就是十一月底,接着就是腊月、过年。没有人会在腊月外出。太不正常。那他预估要前往江南得年后。
  贾环禁不住无奈的一笑。
  他有点奇怪,山长张安博作为顺天巡抚,没有旨意要进京城肯定不行。但巡视顺天府完全没问题。可为什么会给出一个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期限呢?
第173章
调整、从容、通透
  初冬时节,贾府里中关于环三爷回府的话题热度慢慢的消散。此时环三爷已经回府十二天。而他并没有如贾府奴仆界的预测那般,干预贾府的运作、管理。这让提心吊胆的贾府奴仆们都松懈下来。
  清晨时分,贾府西路凤姐院中,王熙凤帮丈夫贾琏整理着衣衫,一边叮嘱道:“中午可要记得回来,别给谁家的混账老婆勾住。中午请环哥儿吃酒的事要紧。”
  贾琏满面春风,笑道:“说哪里去了。我记得。上午不过是去缮国府里送份礼,石光珠留我吃酒,我不吃总行了吧!”缮国公之孙石光珠袭的爵位是三等伯。和他父亲是一辈人。爵位比他父亲高一级。两家时常有来往。
  缮国府就在西城,他去一趟能花多少时间?凤姐儿是太紧张了。照他看,贾环虽然手黑,但府里给他的吃穿用度,和大老爷一样。他和凤姐儿这些日子也是奉承着。贾环还要追究往日不敬的事情?
  王凤姐就瞪丈夫一眼,“你别在外面坏我的名声。”
  贾琏哈哈大笑。他的朋友谁不知道他家里有个母老虎?不然他外室都养好几个了。当即,从平儿手中拿了折扇,潇洒的出了门。
  王熙凤没好气的啐一口。心里琢磨着中午吃酒的事情。她有一点担心。
  平儿摇摇头。她家这位爷咯。
  ……
  ……
  九月二十七日,上午。贾环在他的住处望月居,招待前来邀请他去府上喝酒的冯紫英。
  外书房中,冯紫英喝着茶,笑呵呵的打量着贾环的书房,“子玉,到底是读书人,这书房里书籍都比别人多。”
  贾环刚刚答应他会在十月初二前往他家中赴宴。这让他很有面子。到目前为止,贾环就去锦乡伯府上吃过一顿酒。
  贾环微笑道:“冯兄过奖了。很多书都是在装门面。”
  他中举后,贾府交好的勋贵们如四王八公等府邸早都给他下了贴子请他去府上吃酒。他回府后,贾琏悉数将请柬交给他。但他并没有去。别人下个帖子,你就巴巴的贴上去,这会降低自己的身(逼)份(格)。完全没有必要。
  去锦乡伯府上吃酒,是因为锦乡伯韩靖把儿子韩奇派过来请他。现在京营参将、神武将军冯唐派了儿子冯紫英来请。他自是答应下来。
  冯紫英道:“哈哈,子玉过谦了。望月居这个名字可有什么来讲究。我进来时看到门匾。”
  冯紫英果然是八面玲珑的人物。很会说话。贾环笑一笑,解释道:“冯兄好眼力。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因而取名:望月。”这是曹操短歌行里的名句。
  冯紫英恭维道:“子玉文才天授,又得大总裁青眼,日后定是文宗。”贾环天下闻名,潜力十足,并且权谋出众(杀贾珍)。他父亲、他都认为可以提前投资,和他交好。
  贾环笑呵呵的喝茶。冯紫英到底不是读书人,没有听出来他是引用。
  冯紫英略坐了一会,告辞离开。
  贾环回到书房中,给书院的同学老师写了几封信,他打算过段时间回书院、东庄镇看看。
  中午时分,冬日和熙。寒风吹拂着贾府里轩峻的园林。贾环带着如意并两个小丫鬟从望月居南边出了角门,进入贾府中路的甬道,去往西路的凤姐院。
  贾琏早早的给他下了请柬,约他吃酒。说是凤姐有事和他谈。贾环前两天因为去留问题,心绪不宁,还没有布局对付王熙凤。不过,现在他已经想明白,心思通透。
  三姐姐探春在贾府里站队,算是突发事件。而山长来信反对他去江南游学,更是他所没有想到。
  正所谓: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他需要调整他之前的计划。他的原计划是中举后,解决贾府的琐事,立即以游学的名义离开。但现在计划需要改变。
  第一,需要延期前往江南。估计得年后才能走。他对说服山长同意他去江南游学还是有些把握。
  第二,说服三姐姐探春不能只靠嘴皮子,要靠事实。他去江南把局面打开,再来说服探春,应该会容易的多。他心里将探春当做他的亲姐。
  江南,他肯定是要去一趟的。预估还要回贾府一趟,而不是之前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想到这儿,贾环心中禁不住苦笑:从想走到延期,这计划变的!好在他向来是信奉“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原则。即便调整了计划,还是比较从容。
  他现在有举人功名,手中又有大量的银子,在贾府中安如磐石。即便延期,依旧从容。
  逃离贾府是一个大工程,是他定下的初期目标。中间肯定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他的名气太大等等。他希望能克服。说心里话,他是真不愿意跟着贾府的猪队友们混。
  这些人太坑!
  贾府衰败的根本原因是:四大家族的旗标人物贾元春、王子腾在政治博弈中失败。但其他原因同样不可忽视。
  第一,贾赦结交平安州节度使。贾赦经常派贾琏去平安州办事。京中的勋贵结交外地节度使,你想干什么?
  第二,帮江南甄家转移财产。
  第三,贾赦、王熙凤等人在外面搞出的人命案子(石呆子)、恃强凌弱(弄权铁槛寺)等事。这些事妥妥的是给政治对手攻击的把柄。
  根本原因和其他原因虽然分主次,但同时又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些天,贾环也大致的推敲过:若是留下来,他要怎么做才能不被抄家杀头。
  第一,取得贾府内的主导权,限制猪队友搞事。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弄死猪队友。就像他对付贾珍那样。当然,这种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但预估限制是可能的。
  第二,成为贾府的旗标人物,代表贾府与各种政治势力交往、博弈。结交平安州节度使这种事绝不能做。也不能让贾赦去做。
  第三,要取代王子腾成为四大家族的扛鼎人物。贾元春和王子腾参与的政治博弈,很有可能是利益回报最大的一种:皇权继承。所以,失败后,两个人的结局也惨。
  王子腾是贾元春在外朝的奥援。若能取代王子腾,从而说服贾元春,不要搀和皇权继承的博弈,预估至此,整个贾府才有保全的可能。
  逃离贾府是大工程,留在贾府则是个更大的工程。
  贾环自嘲的笑一笑。这世上,投胎投的不好的人多的是。他这叫穿越穿的不好。要是穿着不姓贾的人身上就没这些问题啊。
  ……
  ……
  贾环一路想着,抵达凤姐院。门口几名青衣小厮见贾环过来,连忙躬身行礼,“给三爷问安。”
  贾环笑着点下头,带着如意,两个小丫鬟往里头走。模样清秀的小姑娘如意微微扁着嘴。三爷没让她打赏呢。她白拿了一吊铜钱在身上。好重的哦。
  平儿早等门口,忙笑着走下台阶,在院子里将贾环迎着,“三爷,琏二爷和奶奶已经等着了”。前些日子,她和鸳鸯、袭人一起在老太太屋里说笑,她是希望三爷中举的。现在果然是中了。
  贾环微笑着打着招呼,“平儿姑娘辛苦了。”若说贾府这里有几个有人情味的人,平儿肯定是要算一个的。他对平儿一贯很欣赏、尊重。俏平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