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852

  李纨身姿窈窕,容貌秀美,有着十足的美少妇风情,妙目注视着贾环,略显揪心。事关兰儿的前程,她很上心。
  贾环沉吟了一会,对李纨道:“大嫂,兰哥儿的功课我考察过,还是很不错的。大嫂不用担心。我请的塾师是我在书院的同学,许英朗。生员功名。他父亲是翰林出身。他的学问很扎实。兰哥儿再读两三年,可以下场考县试。”
  雍治八年在贾府中,他、贾兰、贾琮一起在恩师林举人门下就读。贾兰读书的进度本来就落后于他。等林举人离开贾府后,这两年贾兰的学问并没有大长进,进度在《孟子》。但贾兰对大学、论语理解的并不深刻。
  贾代儒的四书水平就个战五渣,理解的似是而非,谬误甚多。而李纨应该没少在家教贾兰。但她对四书五经理解的也不透彻。这也正常。即便她父亲李守中曾任京城国子监祭酒(正四品),她毕竟是女儿身。
  贾兰实际上荒废了两年多。可贾环并不好这么直接对李纨说。他这位大嫂,看着行事和和气气,与人为善,但内心里实则是个要强的性子。
  李纨勉强的笑了一下,“嗯。”还要两三年才能考县试?县试只是科举的起点。她一听就知道自己儿子在什么水准线。
  贾环笑着安慰道:“大嫂不要对兰哥儿失望。我是国朝最年轻的神童。兰哥儿落后我几年很正常。通常是十二三岁考县试,兰哥儿三年后也才十二岁。”
  李纨一想也是,给贾环说的禁不住笑起来,那有这么自己夸自己的?心里知道她心急了,柔婉的道:“谢环兄弟,兰哥儿的学问日后要请环兄弟多多费心。”
  贾环笑道:“大嫂客气了。兰哥儿是我的侄儿,我岂有不尽心的道理。大嫂不要着急。且让环哥儿在族学里学两三年。等把四书五经学通了,我会推荐他去书院读书。那里有最好的先生,学问精深,又有同窗磨砺、切磋学问。兰哥儿只要肯努力,金榜题名不是难事。”
  金榜题名的意思,李纨当然懂。贾环的意思是说保证贾兰一个进士功名。这不正是她所追求的吗?李纨心中感慨,又有些暖意,郑重的向贾环行礼,“谢环兄弟!”
  贾环伸手虚扶,让屈身行礼的李纨起身,道:“快起来。大嫂这是做什么?兰哥儿有科举的天分,我自是会帮忙。”
  贾兰中进士的事情,原书很明确。贾环这么对李纨承诺倒也不算是要她一个顺水人情。因为,贾兰若能到闻道书院里去读书,肯定会提前若干年金榜题名。李纨也不至于熬到油尽灯枯,等贾兰做官时,她却就死去。
  李纨起身,感激的笑一笑,道:“兰儿读书,是我心里的大事。环兄弟当的起我这样谢一礼。”多余的话也没说。心中,是拿定主意的。
  贾环就笑着摇头,宽慰李纨几句,进屋里和宝钗、探春、史湘云、迎春、惜春、黛玉说了一声,带着晴雯回望月居。
  ……
  ……
  夜色渐沉。赖嬷嬷因族学在贾母面前告贾环的状的事情,在夜晚中传遍贾府、宁荣街。
  宁荣街上的赖府中,赖嬷嬷在里屋里坐着,偶尔叹口气,丫鬟们烧着炭盆,在一旁服侍。赖大、赖升和赖大的儿子赖尚荣陪着说话。
  见老娘又叹口气,赖升忍不住道:“妈,老太太这是给贾环的话给骗了啊。您当时在场,怎么……”
  赖嬷嬷道:“怎么没说?疏不间亲啊!”老太太明显更信贾环的话多一些。
  赖升无语。
  赖大沉稳的道:“娘,也没那么吓人。我们家世代在府里当差,在老太太面前还是有些脸面的。环三爷能把我们怎么样?且先顺着他就是。”
  赖嬷嬷轻轻的点头,“这是正理。只是,我这心里一直悬着啊!”她隐约听说环三爷和琏二奶奶算过账,把几年前在府里受得委屈都讨回去了。
  她大儿子说的,道理是这么个道理。给府里当奴仆,听上头主子吩咐就完了。怕就怕,环三爷是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
  ……
  ……
  贾府东路,贾赦将回家来的儿子贾琏叫到跟前,问着今天赖嬷嬷告状的事情。
  精美的小厅中,丫鬟们都下去了。就贾赦和贾琏两人。贾赦在桌边喝着小酒,贾琏站着回话,将从凤姐儿那听来的话转了一遍,道:“父亲,这事和我料的一样。赖大果然坐不住。”
  他负责在贾府外头办些琐碎的事务,经常和赖大等人打交道。他心里对赖大倒没什么想法。不过,今年五月份的时候,见识到贾环在东府里的威风。一干管家,贾环吩咐的话,私下里也不敢打折扣。
  他这时才有点回过味来,他是贾家的主子,而赖大等人是奴仆。礼遇,是恩典。不客气是常态。贾蓉、贾蔷等人叫赖大“赖爷爷”,真是有点刺耳。
  贾赦轻轻的笑起来,咂口酒,“你觉得环哥儿说的话有几分是真的?”
  贾琏就笑了一下,“环哥儿那脾气……不是个谦恭温良的。不过,府里的事情,还是父亲和祖母说了算。他也闹腾不到哪里去。让环哥儿搅合搅合未必是坏事。”
  贾赦点点头,微微一笑,神情略显阴鸷。因为,他看到了敛财的机会。
  ……
  ……
  赖嬷嬷告状的事情,被即将到来的春节覆盖。除了当事人,茶余饭后,府里的丫鬟们凑在一起嘀咕、说笑几句。
  鸳鸯、翡翠、琥珀、平儿、袭人几人就聚在鸳鸯屋里谈起过此事:赖嬷嬷想找三爷的麻烦,真是打错算盘啊。
  腊月二十四,小年祭祖之后,空气里的年味越来越来,贾环去沙胜府上将他四书五经的笔记拿回来。上面已经写满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都是沙提学的批注,纠正,理解、观点。
  贾环和王熙凤拿了200两银子,用于族学的用度,又接受了四时坊中的当铺。和吴朝奉吃过一次酒。贾环打算先保持着当铺的原样,等他腾出手来再运作。他是准备将当铺当银行来运作。他在贾母面前只是虚晃一枪。
  而族学运营费用,他另有计划。这两天他已经吩咐钱槐、江兴生去购买鸭蛋,准备制作一批皮蛋,让管事培训班的学生去卖。任何培训,都不及实践来的成长的快。
  江兴生是一名马脸少年,今年十六岁,是贾府的家生子,父母都在府里当差。做的是辛苦活,家中贫穷,下面又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为人聪明,沉的下心,肯用功,是个好苗子。
  贾环安排管事培训班在腊月二十五放假。许英朗、张四水、柳逸尘他们都得回家过年。族学这里并不关门,要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假期前来。互帮互学。首先要解决的是识字问题。实际上,族学有饭菜供应,不来的都是家境比较好的人家。而这种人不会很多。贾环也要借此淘汰一批学生。
  态度,永远比能力、天赋更重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十六日下午,贾环正在内书房中编写教材时,晴雯进来说,“三爷,外头传话进来,说你的同年来找你。喏,这是帖子。”
  贾环微微有些奇怪。同年来找他做什么?近日并无交游吧?
  贾环接过晴雯手中的名帖,先没有看,而是笑着道:“还纠结啊,晚上我陪你聊会天。”晴雯和赖嬷嬷的渊源,鸳鸯打发个小丫头来和他说起。他才明白他的大丫鬟怎么最近有心事。
  晴雯抿着嘴一笑,点点头。
  贾环打开名帖,是北直隶壬子年乡试第五名,经魁邢正来访。贾环、大师兄、罗君子和他、上官昶一起喝过酒。当即收起心中的疑惑,起身去外面和邢正见面。
第204章
抄书(上)
  望月居的外书房中,温暖如春。窗外,则是寒风呼号。树枝给北风刮的作响。
  贾环和邢正、刘逸喝着茶闲聊。
  刘逸,字国山,原闻道书院的弟子、院首,雍治八年进学后,便离开闻道书院,前往京城中专门教授秀才的首善书院学习。他和贾环算是熟人。
  邢正容貌普通,外面穿着淡蓝色的儒衫,再次向贾环致歉道:“贾兄,今日来的唐突,还望勿怪。实在是有件事需要你鼎力协助。”
  贾环刚才迎到门房处,邢正已经致歉过一次。正常情况,到家里拜访确实要先下请帖约定时间。但同年之间,来拜访,也无须如此客气。
  贾环心中微动,微笑道:“刑兄客气了。”
  邢正向贾环拱拱手,正色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大人(张安博)奉皇命复查李大学士第四子于雍治六年秋在京城中纵马杀人案一事已经有结果。左副都御使严繁龙涉案。此事贾兄可有耳闻?”
  贾环点点头。他前两天和大师兄、卫神童、许英朗、庞泽等人一起喝酒聚会时,说起这件事。因为,山长查处严繁龙之后,要取而代之。
  案卷在腊月二十一日京城封衙之前就已经上报到朝廷,严繁龙严左副都御史下狱。
  邢正道:“此事看似为寻求公平,实则是今上欲裁撤南书房。南书房是太祖设立,是改前明旧制,于朝政意义重大。我意欲联络同年反对此事。贾年兄少年神童,名满天下,又是国朝百年世族子弟。请贾兄助我一臂之力!”说着起身,郑重的向贾环弯腰行了一个揖礼。双手举起一本奏章。
  贾环哭笑不得,心里有种日了狗的感觉。刑老兄这是拉他一起作死啊。
  如果他获知的消息没错的话:裁撤南书房是雍治皇帝的意思吧?所以,才有打击南书房最后一位大学士李高澹这一系列的行动。跟皇帝对着干啊?风险很高的。
  而且,山长一系是受益方。他难道要签名反对自己的老师不成?这位刑老兄没有打听过他的情况吗?他是山长的幕僚啊。
  贾环拒绝道:“刑兄,在下并不赞同你的理念。王文公(王安石)曾有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时移世易,改变未尝不可。因而这联名的事情,请恕在下无能为力。”
  邢正有些错愕的抬起头,看着贾环,“贾兄,你怎能……”
  贾环坚决拒绝道:“请刑兄不必再说。我意已决!”就算不清楚这件事的内幕,他也不会署名。开玩笑,就一个同年的身份,一起喝过几次酒,就把前途都压上去?没这么脑残的搞法。
  邢正感觉受到侮辱,站直身体收了奏章,气愤的道:“好,好。没想到你贾子玉是个趋炎附势之徒,贪生怕死之辈。我算是白瞎了眼。告辞。”
  邢正怒气冲冲的离开。同来的刘逸站起身,苦笑一声,拱手为礼,“子玉,今日得罪了。”
  贾环摆摆手,好奇地问道:“国山,这到底怎么回事?”他的年纪虽然比刘国山小。而且刘国山曾经是书院的前辈。但他的功名比刘国山高。刘国山此时还是秀才功名。两人互称表字,平辈论交。
  刘逸解释一句:“刑兄是我东林一脉。”
  贾环眼睛微微眯起来,坐在椅子上,注视着刘逸。原来是东林党啊。旋即笑起来,道:“万事小心。”
  沙提学早早就提醒他不要和东林党的干将韩秀才韩谨混在一起。现在事情已经逐渐的明朗起来。东林党的大佬们看来是不甘心失败,垂死挣扎,“唆使”下面的热血小弟上书,以此鼓动舆论,尽行抗争。
  刘逸感慨的叹口气,东林党的事情他也不好对贾环说,谢道:“谢子玉提醒,此次事了,我请子玉吃酒。”说着,转身离开。
  看着刘逸的背影,贾环轻轻的摇头。东林党这次是“拿鸡蛋碰石头”,凶多吉少。刘国山未必能安然脱身。而韩谨韩秀才呢?
  到时候,不会又要救他一次吧!
  ……
  ……
  至晚时分,天下着小雪。细细的雪粒落在屋檐、台阶、地面上。
  贾环和来望月居的探春、史湘云一起吃过晚饭后,在后院的正厅里喝茶闲聊。炭盆烧的暖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