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852

  这就像大学士在国朝只有正五品,但凡是辅臣都加了正一品的虚衔: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六位殿阁大学士,恰好一一对应。
  张安博一身浅灰色的道袍素服,六十六岁的年纪,看儿子一眼,宽厚的道:“伯苗……”
  张承剑嘿嘿一笑,收了声。
  何幕僚、左、田师爷都是微微苦笑。山长这个任职的确就是被贬了。淮南节度使的虚职根本就没有用,就相当于确保山长从二品的级别。真正的权力还是在南京礼部侍郎这个官职。但问题是南京礼部侍郎能有什么职权?
  六部之中,礼部本来就是个清贵衙门。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天下最大的官办青楼:教坊司归礼部管。
  此时,南京礼部尚书就是贾环、公孙亮、罗向阳的乡试座师,天下文坛宗师方凤九。方宗师坐在礼部尚书这个位置上有加成,但山长如果要做事,礼部侍郎就很憋屈。说的极端点,这个位置连养老钱都很难捞。
  张安博目光环视看自己的学生、幕僚,叹道:“老夫宦海一生,在南京终老亦无不可。只是有些感慨。”他其实还是想做点事情。他的政治黄金年龄时,在闻道书院教了十年的书。
  贾环心里轻轻的叹口气,有些遗憾。
  山长虽说出来了,但左副都御史的官职却丢掉。他当时和王子腾达成的协议是将救山长出来。山长能得一个闲职,还是何大学士力争的结果。但这也没办法。政治斗争、妥协都需要以实力为基础、前提。据说,庙堂诸公,都盯着山长这个左副都御史的位置。丢掉,也在情理之中。
  公孙亮安慰道:“恩师,你于心无愧,何必感慨?贾师弟有诗云:江山代有人才出。接下来的天下大事,自有接下来的读书人处理。”
  罗向阳、庞泽几人都是笑着宽慰山长。
  张安博捻须轻笑。这几个都是书院最出色的弟子,洒然的道:“文约说的有道理。如此,倒是我执着了。朝廷给我上任的时间很宽裕。但我担心这一去江南,恐怕再回来都不知道是那一年。我和伯苗近日即将返乡小住几日,再启程前往江南。诸位君子,若是愿意我和一同前往江南,我们约在处暑(七月十七)之日,在书院汇合。若是不愿随我去江南,我亦可代为安排去处。”
  这是个意向性的说法,也没人会在现在当场请辞。回头私下里会聊一聊。
  说笑着,夜色如水。
  ……
  ……
  出狱第三天,六月二十一日傍晚,张安博带着贾环去参加了何大学士府中举办的酒宴。这是大学士何朔为好友的送行酒宴。
  贾环以弟子的身份站在山长身侧。期间,回答了何大学士、工部左侍郎胡侍郎、大理寺右少卿梁锡、翰林院编修魏翰林几个问题。都是关于现在流传在京城中贾环的十首七言绝句的问题。
  深夜时分,一辆华美的马车离开小时雍坊中,往一街之隔的大时雍坊。街道上有着深夜的漆黑,清冷。
  马车中,张安博穿着深蓝色宽松的袍服,倚在软榻上,笑着问道:“子玉,你不是早想去见识江南风华吗?你是跟我去江南读书,还是在京城里攻读?”
  他在南京任闲职,可以好好的教导贾环的学问。
  贾环想了想,他确实有去江南的打算。不过他还有点手尾事情没处理好。宝姐姐的事啊。沉吟了一会,贾环道:“就怕赶不上山长出发的时间?”近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不知道够不够。
  张安博性情宽厚,并不问贾环有什么事情要处理,虽然学习,考取好名次是贾环接下来两三年的头等大事。“赶不上的话,你可以随后来金陵。”又笑,“以你的财力,有去金陵的路费吧?”
  贾环就笑,轻轻的点点头。心里涌起温暖的感觉。其实,山长今天带他来见何大学士,何尝不是提携、铺路。顿了顿,欲言又止,说道:“山长,我听大师兄说何幕僚,左师爷打算离开。这……”
  山长的幕僚,现在就剩下庞泽、田师爷。他其实不认可山长遣散幕僚的做法。日后未必没有升迁的机会。山长身为大儒,修身养性,现在身体还好着。这年代又没有干部退休制度的。
  张安博笑着摆摆手,道:“借用一句你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心境洒脱。
  贾环就笑起来,被山长的情绪感染,心中轻松,洒然。
  ……
  ……
  六月二十三日,贾环、公孙亮、罗向阳、庞泽、乔如松、卫阳、骆宏等人在城南的驿站,洒泪送别山长张安博、张承剑一行。
  山长的家乡在北直隶真定府灵寿县。出京城往南行,过通州、保定府,便是真定府。
  六月二十四日。骄阳如火。上午时分,贾环正在望月居指挥着晴雯、如意制造可食用的冰。这关系到他的赚钱计划。身边,两个小姑娘叽叽喳喳。性子活泼,嘴巴利索的晴雯,清秀、柔美的如意,驱散着他心中些许离别的惆怅。
  正说话时,外头小丫鬟来回贾代儒来拜访。贾环有些诧异,洗了手,到外书房中见贾代儒。
  盛夏时节,书房中明亮。贾代儒七老八十的年纪,特意换了一件干净的儒衫,坐在椅子上,喝着茶。见贾环进来,颤巍巍的起身。
  贾环伸手示意贾代儒随意,坐到书桌后,问道:“太爷今日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贾代儒道:“我带了点礼物来谢三爷。我孙子贾瑞重新回到门房里做事了。”他说话时,神情还带着点赫然。七十多岁的人谢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有点尴尬的。不过,他心里确实很感谢贾环。孙子能有个差事,还是贾环照着的,他即便死了,孙子也过的下去。
  早前,贾环安排贾瑞从族学里退学,到贾府的门房中去做个小头目,贾代儒过来道谢了一次,说:“三爷日后但有差遣,老朽绝不推辞。”这一次,姿态更低了些。
  贾环听着就明白,微笑道:“太爷客气了。瑞大哥算是‘官复原职’。”单大良在贾府里按照他的意思清除了一些管事、头目。之前被赶出去的贾瑞现在自然又回来了。
  想着贾瑞这个在原书被王熙凤整的“强撸灰飞烟灭”的货色,贾环琢磨了一下,试探道:“太爷,瑞大哥老大不小了,该成亲了。”
  贾代儒立时就满脸的感慨,叹道:“三爷,我何尝不想,但家里没有银子,聘礼……”因族学的事情,贾环每年给他四十两银子的养老银子,但银子到手,总还是不够花。
  贾环听贾代儒说了一会,道:“如今瑞大哥也算是有差事的人。也能过日子。我赠送大爷五十两银子。太爷尽早把瑞大哥的婚事安排下去。”
  以周朝当前的物价,二十两银子去买一个媳妇回来,还是没问题的。不过,贾环要卖人情给贾代儒,当然是要做足。
  贾代儒感激的起身作揖谢道:“谢三爷!三爷若是有事请吩咐。老朽必定竭尽所能的办到。”
  贾环笑一笑,“不着急。”
  贾代儒千恩万谢的去了。贾环在书房中微微沉思。别看贾代儒七老八十,但三五年内他都不会死。
  贾环收拢贾蓉、贾代儒,是为他日后全面接管贾家做准备。这两个人,一个是贾家的族长,一个是族老。
  至于,贾瑞那位强撸兄,娶妻之后会不会戒撸。贾环并不关心。不作死就不会死。
  ……
  ……
  下午时分,贾环刚调好一杯冰、牛奶、果浆的混制品,怂恿着晴雯、如意两人尝一口时,一辆马车缓缓的停在望月居门口。大师兄公孙亮从马车上下来。
第259章
向南
  贾环得了信去了外头和大师兄公孙亮见面。里屋里晴雯、如意两人看着眼前楠木半桌上洁白的小瓷碗中混合着成膏状的东西。
  晴雯灵秀的明眸看着如意,抿嘴笑道:“如意,你先尝尝。你不是最听三爷的话吗?三爷说是甜的呢。”
  如意苦着小脸道:“谁知道啊!中午这什么捞子橘子味冰激凌味道怪死了。”
  晴雯咯咯娇笑。其实,三爷自己也吃了。说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过,她看着三爷刚才吃了一小口,好像挺满意的表情。
  两人迟疑着,最终还是本着一起吃苦头的想法,一人吃了一小口。随即,两人的眼睛微微眯起来,眯成月牙形,欢快的浅笑从俏脸上溢出来。
  真是甜的啊!
  ……
  ……
  公孙亮是来找贾环商量怎么处置山长在大时雍坊里的房产的问题。罗向阳、乔如松、庞泽等人已经返回妙峰山下的闻道书院。山长让他帮忙把房子处理掉。
  贾环成功制成冰激凌,虽说还要改进制作方法,控制成本,但心情还是很不错。吩咐钱槐上了茶,听公孙亮说明来意、情况,笑道:“大师兄,只要不发生战乱,京城这里的房价只会越来越高。房子不着急卖啊!你说隔壁有家被郑国舅牵扯的官员想要卖房子?我看可以让咸亨商行出资将其买下来,打通了并在一起。日后若是山长还能回京,位置也宽敞些。若是不能,等上几年,手头急着用钱时再卖,也是可以的。”
  国朝又没有房产税怕什么?过户的交易税也低。在帝都持有大量的不动产,肯定赚的。
  “如今四海升平,那有什么战乱?”公孙亮笑着叹口气,“我是不想老师回京城的。这次要不是贾师弟你想出办法,后果难料。宦海险恶。”
  皇帝对山长的恶意,闻道书院众人现在都是心知肚明。山长能在南京礼部侍郎的位置致仕,或许是一件好事。
  贾环感叹道:“也是!”
  从年龄、身体这个角度而言,山长的仕途未必没有进步的空间。当然,从皇帝这个角度而言,还是算了。天天在皇帝面前晃,天知道“英明神武”的雍治皇帝会干什么?
  说笑几句,公孙亮道:“哦,想起件事来。我昨天晚上在龙江先生府上喝酒。龙江先生让我带句话,他替韩秀才向你道歉。韩秀才那事……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韩秀才在东林党意欲攻击老师时,却没有给贾师弟通气。这真不是君子的做派。而且事后也不和贾师弟解释,这让他有点无语。只是龙江先生说:第一,韩秀才其实并没有亲手去对付闻道书院。第二,韩秀才的性格耿直、不善交际,所以事后没有向贾环解释。
  这两个解释算是说的过去,否则,即便是道歉的话,他也不会在贾环面前提起。
  贾环就笑,“大师兄,这事就这样吧!”
  龙江先生致歉,贾环心里要好受点。但,和韩谨的关系破裂就是破裂了。他很难再去信任韩谨。
  从龙江先生的角度看,是局势变化,各为其主。有点造化弄人的感触。
  而山长提醒过他,人都是会变的。他不知道韩谨心里是怎么想的。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
  ……
  下午时分,京城城南的长亭中,龙江先生宁儒带着长随在此地为即将回苏州的韩谨送行。
  官道之上,车马川流不息。
  宁儒是一名四十多岁的老帅哥,一声华服,头戴唐巾,富贵之气浸润而出。在亭中让美丽的侍女斟酒。举杯道:“子桓此去,不知仍否有再见之日。望一路珍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