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852

  下午时分,贾环召见贾府的刘管家、宁国府的吴管家,了解了下两府在金陵的情况。告诫不可生事,以免败坏贾府的名声。当然,别人欺负上门了,也不用客气。
  随后,带着礼物,一一拜访贾家各房的族老,尽到礼数。晚上在贾代行的一个儿子家中吃饭。
  处理好家事之后,第二天上午,贾环约齐纪鸣,一起前往大臣们府邸云集的大功坊张府上拜访山长张安博。
  贾家在金陵城中出了贾府各房外,按照关系的远近,需要走动的是贾史王薛四家在金陵的亲戚。比如,王熙凤的父亲王大老爷就住在金陵城中。四大家族在金陵城内的族人很多,具体到底哪些家是亲戚,跟着来的老仆张三会提醒贾环。
  再者,便是世交甄家。这是贾府的老亲。来往的极其亲热。甄家的家主甄应嘉此时官任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
  以及李纨的父亲李守中家。他曾官任国子监祭酒,此时赋闲在家。
  当然,走亲戚不仅仅是看关系的远近,多半还要考虑影响力。比如甄家绝对应该排在首批拜访之列。但在贾环这里,把贾家里的礼数尽头后,第一序列要拜访的则是山长张安博、乡试座师方望。
  张府位于大功坊西段的一条长街中。门前冷落。正三品的礼部侍郎,是一个闲散的官职。
  从左副都御史的位置到南京礼部尚书,即便是朝廷加了从二品的淮扬节度使虚职,江南官场也不会认为六十多岁的张安博还有前途。
  贾环和张府的门房、老仆都是熟识,很快就到了前面的偏厅之中稍微,略等了一会,庞泽、田师爷两人就出现。
  庞泽一身灰色的直裰,鼻子颇大,惊喜的拍着贾环的肩膀,“哈哈,子玉,你可算是来了。”
  贾环笑着和两人见礼,道:“我也就落后你们一个月而已啊。”
  田师爷捻须而笑。
  纪鸣和庞泽是熟识。几人相互寒暄着。故人重逢,自是一番叙话。说起别后的情况。贾环说起何师爷在沙胜处当幕僚。到中午时,山长张安博,张承剑回来,整治了一番酒菜。众人畅饮一番叙话。
  酒后,众人聚在客厅里喝茶、闲谈。
  张安博居中而坐,一身深蓝色的道袍,意态闲适、洒脱,道:“子玉,你既然来了金陵,可先入南京国子监就读。我现在在南京国子监讲学。”
第287章
拜访(上)
  国朝国子监监生的来源分好几种,有:举监、贡监、荫监、捐监、恩监。
  举监,顾名思义,就是以举人的身份进入国子监就读。贡监,则是秀才按照制度进来的。比如贾环的老师、闻道书院的第二任院长叶鸿云就是贡监出身。
  荫监,是勋戚和官员之子因为父辈恩荫入监读书。比如贾蓉等一批勋贵子弟就是挂名在国子监中读书。恩监,是特别选充人才入监,由国朝的高官推荐。
  捐监,就是花钱买入国子监。
  国朝开国之时,缺乏治理国家、地方的文官,能从国子监毕业的监生,如进士功名。但此后,随着科举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肄业的监生,只能等同于举人。
  可以参加会试,同时具备做官的资格。当然,只能做一些小官、杂官、佐贰官。
  在叶鸿云读书的时,一二十年前,贡监都是选拔县学、府学中最优秀的生员进入国子监。故而,生贡,秒杀举人以下一切文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县学、府学中选拔进入国子监的渠道都被把持,进来的都是科举无望的生员,质量下降。到贾环读书这会,监生已经成为被精英秀才鄙视的学渣。
  也要算上捐监泛滥导致监生质量下降的缘故。
  当然,国子监肄业监生的待遇还在。可以参加会试,做官。只是,能肄业的监生人数越来越少。国子监的特点就是宽进严出。至于勋贵们的子弟如何肄业,取得做官资格,自是各显神通。肄业考试,还不是学官们主持?
  总之,现在的监生,是一群有一定社会地位(监生算学历),就业难(有当官资格,但坑位少,且前途渺茫)的群体。
  国朝的国子监有两所,位于京城内的国子监简称北监,位于南京城内的国子监简称南监。
  贾环身上有举人的功名,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符合程序。他这是举监。更重要的是,国子监入学手续在礼部办理。张安博现任南京礼部左侍郎。所以,你懂的。
  贾环本就具备会试资格,做官资格。张安博让贾环进入国子监的目的并不是肄业,而是便于教授他。张安博此时以名儒的身份在国子监中讲学。要听课,总得有资格。
  在国朝初年,国子监风气严肃,需得坐监读书。但现在入监读书甚至可以只挂个名,不必真正的在校。
  贾环对这些事情自是清楚。他也不愿意在国子监里给关两年啊。起身道:“谢山长。只是,我昨日才到金陵,需要代表贾府走动下亲朋故旧。另外,过十几天可能要去一趟扬州。扬州巡盐御史林察院病入膏肓。”
  贾环因为探望林如海在扬州停了几日。和林如海的关系,张安博、张承剑、庞泽、纪鸣、田师爷自是都知道。
  张安博微笑着点点头,道,“那晚几日也无妨。我先帮你把学籍办下来。”
  贾环来金陵就是为了读书,说好入学的事情,心里也是一阵轻松。接下来,就是在金陵的读书生活了。
  大家说笑了一会,贾环帮忙纪鸣说话:“纪德信亦想在山长门下求学。我们在扬州偶遇,他特意前来金陵。”
  “哦?”张安博好奇的看向纪鸣,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举人,略显拘束、朴实,和蔼地问道:“德信可愿入跟随在我左右?”
  这是名儒做派。有教无类。只要愿意学习,他便愿意教授。
  纪鸣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他当时刚和贾环说起时,还有些惴惴不安。毕竟,他在成为生员之后,就离开了闻道书院,不算闻道书院的核心弟子。
  纪鸣忙起身行礼,语气微微有些激动,“学生愿意!”
  他和贾环目的略有偏差。读书求学是一个方面。实际上,书读到举人这个层次,已经具备自学经义、融会贯通的能力。另一个方面,是与贾环、山长交往。
  没想到山长愿意将他带着身边教授。这是意外之喜。
  张安博捻须笑道:“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辈读书人当如此。”
  纪鸣和贾环的待遇有所不同。这是因材施教。他将纪鸣带在身边教授,是言传身教。而将贾环放入国子监,则是要贾环一心读书。无须参与他身边的应酬、事务。
  在为人处世上,贾环已经历练的足够。
  ……
  ……
  第二天上午,贾环和纪鸣相约去拜访了座师、南京礼部尚书方望,聊了片刻后,告辞离开。
  倒不是方宗师对贾环怠慢,而是因为方宗师身为文坛宗师,正忙着会客,能抽空和贾环聊一会,已经是难得的礼遇。
  拜访过方宗师后,纪鸣便和贾环商量住处的问题,“贾兄既然要另置别业,我也不好在贵府长住,我意欲在大功坊内租凭一处院落。方便跟随在山长身边学习。”
  他这次来金陵,带了几名长随、侍女。
  贾环想一想,笑着点头,“也好。”他不在润德坊的贾府里长住,纪鸣住在贾府之中,也略显的不方便。
  纪鸣很快就在大功坊内租凭了一间三进的院落,带着侍女、长随搬进去。开始跟随在山长身边的学习生涯。
  而贾环还得继续他的拜访贾府亲朋故旧的进程。当天下午,贾环带着张三、钱槐、胡小四前往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家中拜访。
  李守中在雍治三年因上书言事,被罢官回家。虽然是贾家的亲戚,但是一家在京城,一家在金陵,因而与贾家来往的并不密切。当然,这其中与他女婿贾珠已经病故多年的原因。
  李家位于金陵南城的定林坊中。粉瓦白墙的街巷之中充满了日常生活气息。沉淀着时间流逝后的历史厚重感。如李家这样崛起,又衰落的科举世家,在历史上不在少数。
  贾环见到五十多岁的李守中之后,将大嫂李纨托他带来的书信转交以后,略坐了一会,就告辞离开。
  李守中亦不挽留,让管家送贾环离开。随后,到书房中裁开女儿的书信,看完之后,禁不住皱眉。
  “……环兄弟有天资之才,前途不可限量。虽则将与薛姨妈之女定亲,然父亲可择侄女嫁之。”
  李纨的寡嫂有两个女儿。名叫李纹、李绮,年纪与贾环差不多。以李纨的看法,若是李家想要复起,可以选择嫁一女给贾环为妾,抓住这个潜力股。
  红楼原书第四十九回,李纨的寡嫂带着两个女儿上京,投奔李纨,由此可见李家在未来三四年的没落、窘迫。
  当然,李纨只是在信中这么建议。这种做法还有很多困难。李家虽然没落,到底是有个金陵名宦的名头,嫡女嫁给贾环为妾,名声十分不好听。
  具体如何,需要她父亲斟酌。
  “荒谬!”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冷哼一声,将手中的书信丢在书桌上,置之不理。
  ……
  ……
  贾环自是不知道李纨在书信中提了什么,出了李家,回头看了一眼,沐浴秋日午后阳光中的李府,轻轻的摇摇头。
  曾经的金陵名宦李家此时已经没落了啊!门前冷落车马稀。
  他内心里并不大在意李守中对他的冷落。只是略微有些感叹而已。本来就不怎么亲近。
  随即,贾环抓紧时间前往史、王、薛三家去拜访。拜访李家的事情,就像是一朵小浪花,淹没在贾环的行程之中,没有泛起任何的波澜。
  八月二十三日上午,贾环带着礼物,前往甄家拜访。
  甄家位于大平坊中,府邸占地面积广阔。门前车马喧嚣。一派繁盛的景象。
  贾环是以亲戚、世交的名义上门,自然不用等候。一名管事出面,将贾环一行四人带入府中。
  入目所见,廊檐飞檐都是华美至极,园林、院落错落有致。与京城的贾府之中不相上下,甚至犹有过之。
  钱槐、胡小四两人带着礼品,跟着甄家的管事走了。一名管家将贾环带到一处偏厅中略作等候。
  老仆张三在贾环身旁介绍着情况,“甄老爷官居体仁院总裁。在金陵是首屈一指的人物。甄老太太曾在宫中担任太上皇的乳母。甄家大小姐是当今太子妃。二小姐是九皇子梁王的王妃……”
  贾环听的心里沉吟。
  毫无疑问,大部分红学观点,都认为甄家就是曹雪芹的曹家。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的奶兄。外派江南织造的肥差,同时兼任皇家密探。康熙下江南时,接驾数次。这与甄家此时的情况有点类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