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852

  ……
  半日后,陈家的金陵文报暂时停刊的消息就传遍了金陵城中。不管陈家的目的是什么,贾环一出手,就将报纸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压制的偃旗息鼓,令城中权利圈中的很多人为之侧目。
  消息传到甄家之后,满屋子里的女眷都是哑口无言。其他的且不论,只凭着将陈家的报纸逼的停刊,这就足以让她们意识到贾环的厉害之处。在事实面前,猛烈的去嘲讽,拉低的只会是自己的智商。
  几天后,广告的效果渐渐的出来。贾环联络的一些商家如晓梦阁的金妈妈、经由汪家介绍的在金陵城内贩运竹木、瓷器、丝绸、茶叶、稻米、纸张生意的徽商们都纷纷找贾环重新商谈六月底的广告。
  一张报纸的各种成本加起来约在20文至50文之间。一万多份的报纸发行量就是150两银子到400两银子之间。第二期的报纸还没开始印,代表金陵简报出面的田师爷就已经收足了近800两银子的广告费。
  陈家的报纸关门,只剩下国子监的独家广告,金陵简报费用收的比较贵。
  六月二十日,一场暴雨之后,贾环、张承剑、纪鸣、田师爷、典籍厅的吴典籍(从九品)、知仁书坊的张员外并编辑部的十几名监生在国子监外的北乐楼喝酒,算是庆功会。
  十几名监生中已经换了过半的面孔。在这半个月中不听招呼,执意要写文言文的肄业监生已经被贾环清理出去。
  北乐楼的雅座布置的宽敞,正是晚上吃饭的时间,楼下热闹的喧哗声不时的传进来。楼外珍珠河上,夏雨之后,树木一新。
  雅座里摆了两桌席面。说说笑笑间,酒席便开始了。胜利之余,众人的心情都很放松。
  高监生给贾环敬了一杯酒,道:“贾兄果然是才能卓异,一出手就将陈家压下去。不服不行。原来报纸还可以这样办。要知道,五月份时,我们这些人可是被人笑死。”
  一桌的几名三十多岁的肄业监生纷纷感慨,“确实如此。贾总编居功至伟。”
  贾环就笑,拿起酒杯,“国子监的报纸,未来还是要看各位的。我与诸君共饮。”
  众人纷纷笑着举杯。贾总编的未来不在国子监的报纸中,这是大家都心里有数的事情。十二岁的举人啊!恐怕志向还是在庙堂之间。
  张员外三四十岁的年纪,相貌有些文气,微微点头。和贾环这样的人合作就是愉快。放下酒杯,微笑道:“咱们这金陵简报彻底的出名了。城中老少,但凡识字的都爱看咱们的报纸。我昨日回族中,不少亲戚朋友都问我要报纸,令我颜面大增。”
  这番漂亮话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贾环亦是微微一笑。金陵简报的内容还是做的不错的。这也是对其他报纸设立的准入门槛之一。不是谁都可以找到国子监里这么多的读书人资源。
  金陵简报第一版是社论、目录、时政。社论是大标题。目录是各版的简介。时政是来自于邸报上的政治消息。不过,做了简单的整理。比如近期到的邸报上关于赵御史弹劾甄家的事宜。邸报只是将奏章截取出来,而金陵简报采取的排版、报道的方式是说明这件事:
  赵御史弹劾江南甄家亏空,朝臣上书者17人,奏章数十本。这样就一目了然。后面跟着的第二条消息是:军机章京、九省统制王子腾驳斥赵御史奏章。
  御史赵俊博,这是贾环的老熟人。这些消息在贾环眼中看来,就是朝廷大佬将攻击甄家的风头给压下来了。
  第二版是金陵城中的琐事。类似于都市生活报这样的版面。大街小巷的趣事、假货、纠纷等。政治新闻,贾环是不会让金陵简报去做评论的,那是找死。但是生活新闻,却是可以任由监生编辑们自由发挥。或褒扬,或抨击。
  第三版就是金陵简报的大杀器。凶杀案和艳情案。这其实才是金陵简报能够火爆的根本原因之一。暴力和色情,永远都是人们猎奇的所在。这是人的社会性、心理阴暗面所导致的。
  贾环用的就是这样简单、粗暴的刺激读者想要看下去的办法。当然,这只是早期开局时用的。而且文字含蓄。他可没打算办成花花公子、太阳报那种报纸。
  第四版就是广告。除了收广告费,还涉及“娱乐明星”,即秦淮河上当红的名妓、花魁的花边新闻。这也是一大亮点之一。
  除了内容的门槛,还有人力的门槛。包括:印刷工匠、编辑这两块。这是陈家的报纸无法模仿金陵简报的原因。
  吴典籍道:“贾朋友,月底的这期报纸,我们怕是要继续加大印书份数?”
  贾环笑一笑,道:“这是自然。报纸的扩张就要靠诸位去费心了。我是不管的啊!接下来,要考虑约稿的事宜。光靠我们国子监,出产的内容有限。回头大家和伯苗兄谈。”
  将监生转化为记者,编辑可以暂时的缓解就业压力,至少能顶一两年的时间。他的计划,比这个还要宏大。不过,他可能没有时间在金陵来实行。
  十几名监生就笑着向张承剑敬酒。也是起哄的玩笑。贾总编年纪虽小,但令人敬重,教授他们白话文的技巧,他们不怎么敢起哄,倒是礼部侍郎的公子,胖乎乎的,比大家大一些,能谈的来。
  张承剑来者不拒,笑呵呵的道:“诶,今天出来吃酒,谈报纸的事,我们明天上午在国子监谈。”
  纪鸣、田师爷都是笑起来,看着热闹的雅座,再看看贾环。报纸这件事,就算是办成了啊。子玉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令人放心,出手必中。这样的人,如何进入朝堂,又改如何在那个舞台上留下他的篇章呢?想想,这令人神往。
  酒宴到晚上八点多才散。十几名监生们、田师爷、张员外约着去秦淮河上接着喝花酒。监生们苦逼了好几年,今朝终于意气风发。吴典籍自是回国子监。纪鸣让长随去叫船。
  贾环和张承剑在北乐楼外的河道边说话。夜影之中,珍珠桥两旁灯火点点,繁盛异常。
  贾环道:“伯苗兄,报纸的事,你多费心。”
  张承剑笑呵呵的道:“我明白。”子玉的精力还是在读书上。
  贾环笑着摇摇头。张承剑其实不大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报纸、舆论,他作出了示范,仿佛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可以预见江南地区的报纸即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又将持续的影响着整个江南的社会、文化风气。报纸本来就是市民阶层形成后的产物。
  未来如何,他是说不准的。但是希望能将最大的报纸拿在手上。
第357章
东方不败
  六月二十五日,天晴。金陵城南城的新安会馆中,七八名徽商汇聚在会馆后面的一处院子中。
  小厮、奴仆们上着茶水,冰块。正当酷暑,厅中依旧有些炎热。
  徽商们讨论办报的声音有些热烈。这几日以来,作为国朝最活跃的商人群体之一,他们已经意识到报纸的“魔力”。
  坐在圆桌边的萧幼安笑着道:“诸位员外,且听在下一言。报纸,咱们不是不能办。但是办的好不好,读者爱不爱看,这就没准了。大家的银钱也不是大水趟来的。按照金陵简报的发行规模,一年亏损几万两银子,想必大家也难受。还是先等一两年吧。”
  一名商人皱眉道:“等一两年我们再办报,先机可就给国子监的报纸占光了。”
  这是市场占有率的问题。一旦读者接受了一份报纸,成为习惯,再看其他的报纸的概率就很小。
  现在虽说没有这样的理论性的东西,但是这些徽商都是人精,见多识广,并不妨碍他们去理解这样的事情。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汪幼鸿插话道:“诸位,这有个成本问题。我们只消在金陵简报上将自己的东西广而告之就行。花费也不过十两到百两银子不等。我们汪家打算支持金陵简报。”
  汪家和贾环关系好的事情,徽商圈子内的人都知道。毕竟,贾环的香水就是通过汪家的渠道铺货出去的。
  几名徽商互相对视了一眼。有几人熄了心思,也有人想要冒险的去博一把。好东西,谁不想搂在怀里呢?
  试想,若是自己有一份报纸,给自己的生意打广告不费钱。给朋友、伙伴的生意打广告,这又是多大的人情往来呢?再加上这是文化产业,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这很对崇尚儒商文化的微商的胃口。
  ……
  ……
  “约稿?”
  中午时分,和安街贾环的家中,后院客厅里刚刚吃过午饭的众人聚在一起聊天。
  黛玉好奇的看着贾环,问道。
  贾环笑着点头,“报纸的内容想要保持新鲜活力,有东西可写,需要吸引投稿。金陵简报准备开辟一个文学版块。妹妹的诗词、文章写的不错,可以试试。当然,要取一个笔名。”
  闺阁女儿的文字当然不好传出去,很容易引起风波。但是,只要是读书人,谁没有将自己的文字出版的梦?黛玉换个笔名就行。稿件走他的手,不会泄露。
  苏诗诗离开金陵后,黛玉现在有变得“无所事事”。她的身体调养的还不错,贾环希望她能做点事情。有一份工作,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
  黛玉听懂贾环的解释,跃跃欲试的道:“好啊。”
  贾环就笑。红楼原书中贾元春省亲,黛玉帮宝玉做了一首诗,里面写道: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现在,以黛玉的眼界,怕是不会再写这样的诗了。
  当今天下,盛世是盛世,但要说没有饥饿、灾害,那是在吹牛。国朝定鼎百五十年,繁华的近乎腐朽。
  当然,我大清和康麻子那种不要脸皮的吹捧,不在此列。
  裴姨娘笑着摇摇头,报纸一出,她们这些女子了解事情的途径又多了些。当然,报纸的第三版给三爷拿掉了。她亦不阻止黛玉,笑道:“三爷,那岂不是我也可以试试?”
  几个在一旁的丫鬟们都笑起来。说起这个话题。要说识字,晴雯和如意也都被教着认识了不少字。
  贾环笑着道:“姨娘想写也行啊。赚了稿费,请我们大家吃饭。”
  裴姨娘知性的一笑,轻捋着耳边的发丝,“行啊。不过,我倒是想请三爷帮我画一幅素描的画像。”
  “这没问题。”贾环笑着点头,痛快的答应下来。他手头有几份通过中散先生等人来约的素描像,但要不了多少时间。
  午饭后,客厅里炎热,但热闹。笑语盈盈。阳光照射在庭院里树梢上,照映着贾环在江南、金陵这一年以来生活的一个缩影。
  ……
  ……
  约稿的一幕幕发生在金陵城中各处。金陵简报主要是约的文学、时事方面的文章。江南士风喜欢抨击朝政,这方面的文章,报纸是不收的。那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主审的是张承剑、纪鸣等人。
  当然,如南京左都御史张经纬张总宪派了族中子弟张良哲送来一份关于朝政的议论文章,还是要刊发的。国子监是不好评论朝政的,但是官员可以。
  自六月底之后,贾环便不再过问报纸的事情,总编的头衔由张承剑担当。他转而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
  时间在学习中过的飞快。中元节后已是初秋时节。金陵城中秋风起黄叶落。又是一年秋好处。这是贾环来到江南渡过的第二个秋天。
  这天下午,贾环应林千薇的邀请,一同泛舟于秦淮河上。
  林千薇让丫鬟晴儿在轻烟楼叫了酒菜,置于舟中,与贾环小酌。丫鬟和船夫都在船舱外。午后的时光中,轻舟悠悠的飘浮在河中。
  看着眼前的佳人,素手执壶,浅笑轻酌,明眸酷齿,贾环轻笑着摇摇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