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852

  ……
  ……
  贾政心情不佳的瞪了宝玉一眼,就是他母亲把他宠成这个样子。单论说话的可靠度,他当然更信贾环一些。对贾母道:“母亲,既然太医来了,就请太医进来看看。”
  宝玉哪里敢和贾政对视,忙低下头,一肚子的委屈说不出来。他父亲竟然不信他的话。环老三,那个黑了良心的混蛋,这是明目张胆的在坑他!
  让太医进来诊治,这也是贾母的意思。贾母吩咐人去请王太医进来。贾母、贾政、贾环留在屋中,丫鬟、仆妇都在。内眷们都避进去。
  王太医约五十多岁,背着药箱,装束干净、清爽,他是贾府里常来走动的太医,进来后,略做寒暄,就拿起安静的躺在床榻上的宝玉的手诊断了一回。然后起身道:“世兄这症乃是急痛迷心……不妨事。吃几剂药就好了。”
  贾母满头银发,身形微胖,富贵的老太太模样,扶着鸳鸯的手腕站起来,太医诊断的结论让她放下大半的心,脸上露出笑容,问道:“果真不妨?”
  王太医道:“实在不妨,都在晚生身上。”
  贾母道:“既如此,请到外面坐,开药方。若吃好了,我另外预备好谢礼,叫他亲自捧来送去磕头,若耽误了,打发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
  话是笑着说的,却尽显贾母的霸气、威风,贾府如今的权势、地位。太医院是朝廷的衙门,“十八罗汉”之一,它的大堂是什么人都能拆的吗?
  王太医话没听明白,只听得贾母前面的话,叫宝玉给他磕头,连忙躬身笑着说:“不敢,不敢。”却没听到贾母笑着说要拆太医院的戏语。
  这话应着贾母,惹得贾母和众人都笑起来。
  气氛重新快活起来。王太医告辞出去后,自有人去服侍。内眷们又重新进来。贾母就有心打发贾政和贾环两人出去,前面的事,自然算是揭过,“既然无事了,政儿,你出去忙吧。”又不满的道:“把你这个好儿子也带出去。”
  她对贾环今天的所作所为很不满。特别是贾环擅自将贾政请进来。
  贾政皱眉,看向贾环。贾环现在在家里地位虽然高,但他是个儒家门徒,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贾环若是惹贾母不悦,他还是要训斥贾环的。
  贾环等的就是现在,朗声道:“父亲,既然王太医诊断宝二哥没什么大病,当着老太太、太太的面,我倒是有件事要回父亲。读书明理。宝二哥每每有放诞、怪异之举,以我看来,还是圣人之言体会的不深。应当进入学堂读书。今家中族学已有良师,儿子恳请父亲督促宝二哥读书。”
  贾宝玉生平有几件爱做的事,比如吃女子嘴唇上的胭脂(就是接吻),还有他自己说的:喜欢对美女意淫,也有几件不爱做的事:比如不爱读书。
  红楼原书中,贾政外出任学政,他搬进大观园后,除了四书,把其他的书都给烧了。
  这时,宝玉听的贾环说要他去读书,当即就急了,从贾母的怀里跳出来,怒骂道:“环老三,你这个混账东西,黑了心的,胡说八道!”
  环老三这个王八,告得好叼状。
  读书这种事,值此科举盛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贾母和王夫人再怎么宠宝玉,也不能正面说:我的儿,你不用去读书,自有你的富贵前程。所以,固然是讨厌贾环,但现在并没开口打断他的话。
  贾环理不都不理上跳下窜的贾宝玉。
  大脸宝,好好准备享受我为你订制的族学套餐吧!
第407章
当面打脸
  京城的冬天清冷干燥,约上午十一点许的阳光从窗口透进来,覆盖在宝玉卧室中。
  除了宝玉怒骂贾环的声音外,再没有其他的杂音。贾环的沉默,那平静的面容下所蕴含的意志与决心,硬如磐石。与心浮气躁的宝玉相比,高下立判。
  贾政轻轻的叹一口气,有些犹豫。
  道理,当然是贾环说的那样。他当然希望顽劣的嫡子能够“改邪归正”。但是,他要是同意宝玉去族学读书,老太太,太太都会给他压力。这让他有些踌躇。
  屋内人太多,地方小,除了贾母有座位外,其他人都是站着。站着王夫人身边的薛姨妈笑着开口道:“依我说,王太医是诊断宝玉没大病,但是去读书的事却不必着急。一则是让宝玉养养身子,二则是要时间给宝玉挑一位名师。”
  屋内的众人都看向薛姨妈。宝钗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神情。
  薛姨妈这话是向着宝玉的。女儿和贾环的婚事,她权衡之下同意了,但心里头对贾环未必没有看法。她还是心疼她儿子薛蟠挨打了。此时,是刻意偏向宝玉。
  王夫人叹口气道:“妹妹这话说的是。宝玉自小就身体弱,我何曾不想他读书。珠儿14岁就中了秀才,我难道是不知道教育儿子的人?”说着话,“哀求”的看向贾政。
  提起贾珠,贾政神情哀伤,意志动摇。
  贾环见政老爹又开始犯糊涂,当即道:“父亲,朱子有言,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又有前人诗曰:书到今生读已迟!宝二哥要读书,当惜取光阴,岂可待来日的道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这段话说到最后,贾环语气慷慨,以颜真卿的名句作结,气势高涨,掷地有金玉之声。
  贾政禁不住点头。若非维持着威仪,他都想叫一声好。前有亚圣朱子的名言,告诫儒门弟子要珍惜时光去读书。后有颜真卿铿锵有力的名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他也是个好读书的人,这话说到他心坎里。
  贾府的内眷,懂诗词的不少,不懂也不少,但是只看贾政的反应,大都明白贾环这番话的力量、能量。各自心中有些咂舌。三爷不愧是读书人!
  贾环的话,薛姨妈和王夫人两个妇人的话,根本就无法抵挡。
  贾环再道:“父亲,骆先生是宛平县学禀生,学问精深,我当日亦在他门下求学。教授童子,绰绰有余。宝二哥四书都没读通,如何教授他不得?”说着,看向宝玉,讥讽道:“宝二哥要我考一考你的四书水平吗?”
  这就是当面打脸了。
  宝玉刚才骂贾环骂得挺欢畅的,但这时再一次的涨的满脸通红,愤懑的道:“你……”
  他哪里敢应战?他固然聪明,但连秀才都不是,在四书上的水平怎么可能是贾环的对手?贾环身上有着举人功名,马上就要参加礼部会试,博取进士功名。水准如何,不说自明。要是存心刁难,他马上就得出丑。
  宝钗和探春对视一眼,轻轻的摇头。心里好笑又感叹。宝兄弟读书不少,但科举这上头,如何是环兄弟的对手?望尘莫及。当然,诗词才情,亦是不及。
  迎春、惜春亦摇摇头,宝二哥和环三哥怎么比?那是全方面的碾压啊。
  黛玉美眸瞥了贾母、王夫人身前的宝玉一眼,再看看贾环,低下头,一抹笑意飞快的从嘴角如同浮光掠影般的掠过。还是环哥厉害!
  宝玉偃旗息鼓,无精打采的模样,贾环便不再理他。再将薛姨妈的“荒谬言论”驳斥,再下一城。
  要不是看在宝姐姐的面子上,他现在当然不会对薛姨妈这么客气:只是迂回的反驳。岳母又如何?
  贾环再对贾政道:“父亲,如今兰哥儿都知道上进,想要去闻道书院学习。东庄镇可比族学还远。族学近在咫尺,有何不可?”
  贾环列出来的理由充分,条理清晰,将老太太、太太求情、施压的话头给堵住,贾政心里顿时也下定决心,捻须道:“嗯。我听闻族学的子弟读书日益精进,骆先生确实为良师、名师。”再板起脸,训斥宝玉道:“新春将近。年后你去族学读书。若是荒废学业,仔细你的皮。”
  宝玉吓的一哆嗦,苦着脸行礼道:“是,父亲。”心中如同吃了黄莲子一般。他才不要去族学读书,这哪里有和姐姐妹妹、丫鬟们在家里玩耍愉快?
  贾环洒然的晒笑一声,补一刀,“宝二哥,我提醒你一句,族学正月十八开学,开学就要考试。你正月里好好温书,不要考最后一名,丢我们荣国府的脸。”
  一想起正月正玩乐的日子里还要温习书本,宝玉脸色再黄几分,恨恨的瞪贾环一眼,心情极度糟糕。
  见贾政将宝玉出府读书的事情定下来。贾母也没说什么。一个是,贾环列的几个理由,一时间确实很难反驳。二个是,早前雍治九年,宝玉也曾出府读书,那时是和秦钟在一起。她也不是说一定不能接受。
  贾母看了贾环一眼,淡淡的道:“既如此,今天都散了吧。宝玉跟着我摆饭。”
  贾母一句话,众人方才发现,时光差不多将近中午了,纷纷向贾母告辞离开。
  细心的人,能从贾母这句话里读出两层意思:第一,力挺宝玉,向贾环示威。贾母心里对贾环不满着呢。即便宝玉今天闹一通,看似不讲道理,一无所获。即便给贾政强压着要去读书,即便给贾环坑的不要不要,处在下风,但她还是宠爱着宝玉。
  这是做个贾府里所有人看得。
  第二,疏远黛玉。黛玉之前她在贾府里的惯例是跟着贾母吃饭,若是贾母不摆饭,则是跟着王夫人一起吃。这是贾府里最好的待遇。和宝玉同级。当然,黛玉若是生病不吃饭,那就另说。
  黛玉住在贾母上房处,贾母现在摆饭却不叫她,心里怎么想的,贾府那些人还能不知道吗?
  今天的事,贾母对黛玉是有些不满的。
  一场大戏,就此落下帷幕。给贾府众人感受最深的当然是环三爷。他能主动逆着老太太的意思而没事。之前贾府众人的感觉有些虚无缥缈,没那么明显,现在算是明白了。
  三爷,在贾府里,算是一个大码头。
  今天之后,贾府里的人将重新审视、认识贾环。
  ……
  ……
  贾母摆饭,论理王夫人是要在跟前伺候的。但是她心里有事,外加贾母心情不好,告罪了一声,和薛姨妈一起离开。彩霞、金钏儿连忙跟着。
  宝钗看看有些失落,又有些难言轻松的黛玉,带着香菱、莺儿跟着她妈出去。
  邢夫人也告辞离开,前往贾府东路去见贾赦,想要将今天的见闻告诉他。
  李纨告辞后,出门来,看看已经跟着贾政一起往外面去的贾环的背影,心里叹口气。她今天要承环兄弟一个人情啊。
  环兄弟今天将兰哥儿拿来举例子,相当于是抬举、吹捧起来了,又留了话头。她日后在老太太面前说要送兰儿去闻道书院读书,极易获得通过。
  ……
  ……
  冬日清寒,正午的日头仿佛没有什么热度。
  王熙凤带着平儿、丰儿走在贾府西路的大道上。往日跟着她的一大堆的办事媳妇,都跟着林之孝家的去了。她最近不“上班”。
  王熙凤想了一回,笑道:“啧啧,环哥儿今天算是大展神威啊。平儿,你下午瞅个空,帮我将给二爷留的熊掌、鹿筋选几样给环哥儿送去。当面交给他。”
  平儿会意的点头。她们奶奶这是怕了环三爷。为包揽诉讼的事先认个错。是死是活,请三爷给个话。
  ……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