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852

  贾环带着贾兰步行上前行礼。心里倒是想起晴雯来。这热闹的场合她肯定喜欢。可惜自己不在殿中,她是混不进来的。
  “臣弟贾环见过贵妃……”贾环刚才已经随着贾府的众人行过跪礼,这时算家宴,只是躬身作揖行礼。
  贾兰照猫画虎,跟着贾环一起行礼。月台下的李纨,看着自己半大孩子的儿子,心中涌起一阵柔情。
  正在正殿中吃酒的贾府众多女眷目光都落在贾环的身上。这享受的是明星、大角出场的待遇。但这没办法,以贾环如今的地位,他说话,你心里不仔细的掂量?
  月台上,贾元春穿着贵妃服饰的黄袍,低头看着身量微高,气度沉稳,神情沉静的少年,满意的点点头,这便是贾家之龙!
  不管她如何的宠爱宝玉,但是心里明白,宝玉日后的前途绝对比不上她这个庶弟。
  不是才情,科举的问题。而是贾环此刻在文官圈中的地位。他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礼部尚书、淮扬巡抚、南京礼部尚书。这样的机遇,宝玉即便现在去科举,又能遇到么?
  国朝定鼎一百五十年,享国日久,天下承平,文官治国啊!当今天子都能感受到文官集团的压力。她这个贵妃的封号,就是几经波折。因为,按照儒家的礼仪,天子只允许有两位贵妃,绝非现在的三位。这是正统的文官所不能接受的。
  儒家礼法,约束的不仅仅是文官,还有天子。
  贾环要是知道贾元春此刻的想法,就会明白正月初六的晚上王子腾为什么和他大谈特谈谢大学士与何大学士之间的矛盾。实在是两边的矛盾有点尖锐了。
  贾元春伸手虚扶,温声道:“家宴之时,环弟无须多礼。”眼神温润,态度亲切。
  贾环起身,这算是第一次看清楚贾元春的真容:约二十岁的一个古装美人,杏目桃腮、娴雅沉静,花容月貌,光采照人。一身黄袍,更添她身上的雍容华贵之气。
  这便是国朝的贵妃。天子后宫中唯三的存在!
  官场上,不管什么风,吹天子的枕头风绝对是属于顶级招数之一。纵观历史,明朝文官和太监集团斗来斗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太监是皇帝面前的人。否则,以文官的厚黑、智商,都是些读过书的老流氓,公公们抗得住?
  而能力斗文官的公公们,在得宠的后妃面前,那是弱鸡一般的存在。
  但,贾环现在心中其实并没有多少面见“大佬”战战兢兢的感觉。倒不是他笃定贾元春不会“干掉”他,而是因为,他对贾元春性情的分析、解构。
  贾元春能坐上贵妃之位,得到天子的宠幸,容貌、气质、谈吐、才华,俱是一流。后宫斗争的技能点,大约也是点了的。这不用想,天下最肮脏的地方只有两个:妓院、皇宫。当然,元春最后还是政治斗争失败而亡。
  贾元春的红楼梦曲《恨无常》中有一句,泄露了她的性情: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需要知道一点,玩政治,进了这个圈子,就绝对没有抽身退步这种说法。想要在退下去之后还能安然无恙,不能天真的把希望寄托在政治对手的节操上。
  要学前明首辅徐阶,他退下去,扶上去的首辅是他的学生,张居正。这才是最稳妥的做法。否则的话,有大把的例子:夏言老先生就是下台后被干掉的。高拱老先生晚景凄凉。
  所以,面对不具备太多厚黑特性、斗争思维的元春,贾环其实并不畏惧她。
  而是有一点面见熟知的美人,知道她结局不好时的伤感、感叹、亲近。他其实还是要承元妃的人情不是?他和宝姐姐的婚事,幸亏是元妃出面做媒。还有在金陵和陈家的斗争,是元春帮他出头。
  贾元春温言勉励贾环几句,“今年恩科定于二月十八,环弟要多加温习功课,不宜沉溺于嬉戏宴游之乐。我知环弟有治事之能。少年英才。然而,家中诸事,亦不要理会,全力准备会试。”
  说完这句,看着贾母、王夫人等人。
  贾母、王夫人等人自是表态。贾环都一一应下来。
  贾元春雍容的一笑,将目光落在贾兰身上,和贾兰说了几句话。贾兰一一对答。
  按照正常的顺序,接下来就该是贾环、贾兰谢恩退出去了。贾环虽说是不畏惧元春,但这不代表元春一点手段都没有。敲打贾环的招数,已经在无言中进行。
  试问,贾环最出名的是什么?首先可以吹嘘的,他自身的,是他的诗词才名。而今天写诗的环节,元春独独中意、抬举宝玉,却不要贾环作诗,这不是敲打是什么?
  上位者的敲打,往往是这样的点到即止。如果你自己不能体会,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贾环什么人?他当然是能体会得到的。但是,贾元春不主动提起他和宝玉的定位问题,他也不能强行的去和元春解释。人情世故如此。
  贾环躬身行礼,道:“臣弟有诗一首,献与贵妃品读。”从袖袋中拿出一封早写好的书笺。
  瞬间,大观楼的正殿之中就剩下元春从宫中带来的班子在演奏乐曲。
  贾母、王夫人等人都是脸色一变。环哥儿这是极为不识趣的表现。破坏了今晚的省亲,这是很大的罪过。他担不起的。
  贾元春脸色微变。
  早就等候了多时的小黎子,立即明白过来,三两步就将贾环的书笺拿过来,呈给贾元春。
  贾环微微一笑。
  贾元春要见他,是想看看贾府下一代的领军人物是什么样的。而他也要见贾元春啊!他要避免贾府的权力根基被断。这关系到他的博弈布局。他要保住贾元春在宫中的地位。
  后宫深幽。天知道,元春省亲之后,他还有没有与元春见面的机会。有些事,他不得不说。
  ……
  ……
  贾元春目光死死的盯着案几上的书笺。心中泛起惊涛巨浪。
  她不是在看贾环的诗。诗是佳句:“……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但是,诗下面那句话,才叫她震惊:
  臣弟闻,甄家贩运私盐之利尽归太子,天子不知。
  但凡是要花钱的太子,多半都没好事。贾元春在宫中很多年了,有些事情还是明白的。禁不住惊诧的看下贾环。贾环从容、平静的对贾贵妃点一点头。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江湖传言,贾环公报私仇,带队将郑家给抄了,要说甄家参与贩运私盐的秘密,他绝对是知道的。而天子向甄家索要亏空,就是以为甄家有贩运私盐的利润在手中。
  贾元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提笔,将贾环的诗抄录下来,压着心中的情绪,露出一个笑容,递给身边的太监,“传给众人看看。吾弟之才,公卿之量也!”
  原本,自是给贾元春收起来。这要是泄露出去,会产生一场极大的政治风波。废太子,是动摇国本的事。
  贾元春这句极高赞誉的话,让贾母、王夫人等人惊讶莫名。怎么局面又给贾环重新带回来了?贾环的诗有这么好?不过,她们整日宅斗,养气的功夫还是不错的。喜怒不露于言表。
  贾府的众多女眷都是脸上一轻。关心贾环的人,亦是很多。气氛又重新活过来。
  贾环再行礼,带着贾兰拜别贾元春,步履轻快的离开正殿。
  时,雍治十三年正月十六日零点。
第418章
好像忘了什么
  贾元春于丑正三刻(凌晨2:45分)启程自贾府回宫,结束省亲之行。这贾府百年世族自祖宗创下基业后最辉煌的一幕终于徐徐的落下帷幕。而余音不绝。
  贾环当时带着贾兰离开后,回到大观楼外的厢房还没坐一会儿,贾环新写的《月夜感怀》自殿内传出来:金陵夜渡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厢房中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不管识不识字,看不看得懂,贾府的族老、子弟、管家、下人全部都在喝彩。
  贵妃的诗,大家要叫好,三爷的诗,大家更要叫好。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县官不如现管啊!
  还有一层意思:衷心拥护!
  贾家的两个头面人物,贾政是不管事务的,族人、下人他都懒得管。大老爷贾赦,贪婪、昏庸、暴力、好色,这是公认的。族中子弟,并没有从他这里落到什么好处。
  而环三爷不同啊,多少上进的贾家子弟指着他吃饭?样板工程就是贾代儒、贾瑞爷孙。贾蓉都在碧雪膏生意中获利。贾琏在贾环指点下做着蜂窝煤、胭脂的生意。
  当然,花无白日红,人无百样好。贾环也曾指使贾蓉(族长)在贾家族内清理了一批人。贾家在京城八房,有些人对贾环是有怨言的。但,今天这样的场合,这些人自然是来不的。
  外厢中的掌声之热烈,让贾赦极为不满的皱起眉头。
  贾政惯例般的赞了两句。他写诗水平不高,鉴赏能力还是有的。这首诗在正月结束前,一定会传遍京城。这不同于前面大女儿等人的诗句。闺阁文字,不便传扬。贾环便不同,他是士人。至于他所钟爱的宝玉,做的那四首诗和这是比不了的。
  ……
  ……
  贾环的诗词传播是余音之一。还有几样。
  其一,贾环、贾兰退出后,贾元春、贾母等人都开始听戏。唱的最好的便是小旦龄官,得了贵妃的彩头。一下子便成了宁荣两府内的名人。办事的贾蔷在随后也得到了贾政等人的夸奖:这银子花的不错。
  其二,贾元春对贾环的赞誉极高,看着是因为诗词而称赞,但是类似于“吾弟有公卿之才”这样的意思传到贾史王薛四家,传到与贾府交好的四王八公府中,传到贾府的门生故旧,世交耳中,意义可就大了。
  当天晚上贾府中人对这句话的感受并不深刻。贾环在贾府什么地位,有什么能力、手段、前途,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贵妃夸的理所应当。
  而在外人看来呢?这是元妃钦点了贾府未来的旗手。公卿,这都是什么位置?
  这句话传出去的结果是:邀请贾环去吃酒的请柬在望月居里叠起来。比他中举时还夸张几分。
  那时候,大家看中的是小贾将来的潜力,最年轻的举人嘛!现在,马上就是会试,贾环崛起之势,已经不可阻挡,前景明朗。再不结交、投资,可就晚了。
  ……
  ……
  贾府东路。夜灯点点。贾赦的内书房中,漆黑一片。若不是书房外有丫鬟候着,来请贾赦休息的王善保家都不干确认大老爷就在里面。
  漆黑的书房中,贾赦表情不悦,又略带狰狞。阴晴不定。
  他原想着贾环就算过了王子腾那一关,也过不了元妃这关。那曾想是这样的局面?
  贾环的地位反倒因为元妃的赞赏而加强。
  这不仅仅意味着在贾府的权力名正言顺,还有与贾府来往的世交,勋贵都会与之交好。这样的情形,而他觊觎的林家那数十万两银子怎么要的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