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852

  他刚见完另一名比较有名气的落第士子湖广黄冈萧梦祯。脸上带着笑,伸手示意,“王朋友请坐。在下约王朋友到此,是有几句心腹之话要谈。实在情非得已,见谅,见谅。”
  王鑛脸色稍缓,坐在四方桌边,“赵朋友有话就直说吧。本人洗耳恭听。”
  赵星辰将折扇敲在手上,笑呵呵的道:“好,我最喜欢爽快人。我手上有确切的证据,今科会元贾环是得了副考官方望溪泄题,才拿了第一。王朋友可愿意领着落第的士子们前往礼部要个说法?”
  说话的同时,赵星辰从袖袋里拿出一叠银票,轻轻的推在王鑛的面前。微笑着点一点头,以示鼓励。
  王鑛扫了一眼银票数额,呼吸顿时有点急促。不过他也不傻,看向赵星辰,“赵朋友,为何要针对贾环?”
  赵星辰摇了摇折扇,高深莫测的一笑,“有些事情,王兄还是不要知道的好。你身为读书人,往礼部要个说法,向大人们陈情,并不要实际的结果。这并无风险。”
  “只是讨要一个说法?”
  “不错。”
  王鑛咬一咬牙,对赵星辰拱拱手,将三千两银票都收入到自己的袖口中,转身就走离开小酒肆。
  看着王鑛的背影,汝阳侯府的家仆小声道:“少爷,这样就行?他不会拿了银子不办事吧?”
  赵星辰纨绔归纨绔,办事还是有一套的。不然也不会混到中式举人这个程度。晒笑着拿扇子戳戳家仆的胸口,“有那么好的事?嘿嘿,看人不能只看脸。”
  别看王鑛来的时候黑着脸,却收了银子。而前面的萧梦祯那胖子,笑的一脸的和气,一听要搞事,立即就缩了。
  “走吧!”
  赵星辰起身,带着家仆离开。该他做的事情,他已经做了,剩下的事情就不归他管。
第436章
暗流汹涌
  还有几天便是殿试了。
  相比于会试而言,殿试对中式举人们而言谈不上什么压力。毕竟殿试不会再黜落考生,只是排名考试。如果非要说有压力,也有一点:届时,中式举人们要在皇帝和庙堂诸公眼皮子底下写文章,心理素质不好的,可能还真写不出东西来。
  贾环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在临考前的几天,他还是在家中认真的研读近期的朝廷邸报——找政老爹拿的。天子以策取士。殿试考两道策问题目。
  会元固然是不会掉到十名开外去,但提前揣摩,能争上游,他还是要争取。
  要知道,前十名也是有区别的。三鼎甲,可以直接成为翰林。后面的七名则参与馆选庶吉士。而庶吉士只有三年的任期,要是发展的不好,就得离开翰林院。
  再者,三鼎甲中,状元是直接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则是授正七品的编修。
  现阶段,任何一点在起跑线(开局)上的优势,都是贾环所需要的。
  贾环在家中埋首邸报、考前猜题、摹写策问时,湖面下的暗流越来越汹涌了。如同嗜血的野兽,即将露出锋利、狰狞的獠牙。
  ……
  ……
  正月之后,便是礼部会试。近日雍治天子便一直在皇城中,没有去他喜爱的大明宫居住。
  十八日傍晚,雍治皇帝在文华殿中处理完政务后,带着总管太监许彦,往景仁宫吴贵妃住处而去。一群太监、宫女尾随着。
  雍治皇帝后宫中,此时最得宠的是贾贵妃。此前,分别得宠的是已故的皇后,生下燕王的周贵妃,吴贵妃。然而,皇帝也不会天天都去贾贵妃的凤藻宫。
  景仁宫中,吴贵妃等人迎着雍治皇帝。叙礼后,吴贵妃笑吟吟的与雍治皇帝在宫殿的书案前写字、作画。
  吴贵妃此时不过二十多岁,绸缎般的青丝挽成一个美人髻,容颜如玉,五官精致的如同雕刻,穿着蓝白色的褂长裙。身上自有一股雅致的书卷气。风华出众的大美人。
  难怪能在贾元春之前得到雍治皇帝的宠爱。
  明媚的大美人在眼前笑语晏晏,雍治皇帝劳累了一天,顿时感觉心情极佳,随意的画了两笔画,和吴贵妃闲聊。
  吴贵妃一边研墨,一边应答,忽而展颜一笑,道:“臣妾倒是有件喜事,忘了告诉陛下。今科会元贾环,是元春妹妹的弟弟。听说,她前几日喜不自胜,赏了好些东西回去。唉……我那弟弟读书,不及贾会元一半。我是想求陛下赏赐他一个状元,都没机会。”
  雍治皇帝是名四十三岁的中年人,常年养尊处优,身材白胖,这时仰头大笑,随后,宠溺的拥着吴贵妃的细腰,道:“那等爱妃的弟弟成了中式举人,朕便点他做状元……”
  吴贵妃连忙娇笑道:“臣妾不过一句玩笑话。国家抡才大典,岂是我能的置喙……”
  吴贵妃给贾元春上完眼药,立即在天子怀中撒娇。
  雍治皇帝一边哄着吴贵妃,眼中闪过的一丝精光。
  宫中最受宠的贵妃,外朝有一个在军机处办事的舅舅,再有一个状元的弟弟……
  ……
  ……
  夜色,笼罩着天空,如若浓稠的墨汁浸染。
  京城内城中,都察院山西道掌道御史赵俊博家中。已经是夜深人静时分,书房里还亮着灯。
  赵俊博正在笔不加点的书写着明天上朝的奏章。这是一封弹劾礼部尚书方望与其弟子贾环私下相授,泄露考题的奏章。
  越写,心中越发的兴奋。
  他曾任京师宛平县县令,贾环是他钦点过的县试童生。他与贾环的老师张安博是熟识,与贾环的忘年交龙江先生是熟识,与荣国府亦是熟识。
  但,这并不是阻止他弹劾方望、贾环的理由。他能从一介不起眼的御史,成为如今科道中“一呼百应”的红人,靠的就是弹劾当朝大佬。这两三年,倒在他弹奏下的勋贵、文官不少。
  这是他的为官之道。
  别看现在他不过是正七品的御史。但影响力很大。而且,科道言官,任满外放之时,往往是官升七级。
  良久,写完奏章之后,赵俊博吹干墨迹,脸上露出笑容。此弹章一上,又是他的一笔功绩。
  脑海中不由的想起今天散朝之后,詹事府右谕德尹言信给他说的话:“赵兄身负清流之望,为人方正,难道能忍受这等污垢龌蹉之事?国家抡才大典,岂能容忍泄题这样的事情?前明有唐伯虎之事,殷鉴不远。”
  赵俊博笑一笑。
  本朝的詹事府官职是用来供词臣升迁,但同时亦负责太子的教育。
  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啊……难道只是罢黜一个南直隶解元,一个才子吗?跟着下台的,可是还有一个有望入阁的礼部右侍郎程敏政。
  当然,不管大佬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安排的,他只要拿到他的“利益”即可。
  御史,可以风闻奏事。更别说,今天已经有数十名落第士子到礼部衙前要一个说法。
  ……
  ……
  三月十九日上午,天子与庙堂诸公在文华殿中议事,山西道掌道御史赵俊博当场弹劾礼部尚书方望泄题给今科的会元贾环,奏请朝廷彻查此事。
  方望虽说身为礼部尚书,但主要职务是修书,平时并不在文华殿中参与议事。反倒是在翰林院中居多。代替方望来议事的是礼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彭仕鄂。
  正主不在,赵俊博的弹劾仿佛是一炮打在空气中,但是,在文华殿中议事都是些什么人?
  大学士、九卿、各部侍郎、科道言官、握有实权的超品勋贵、翰林词臣。几乎在一瞬间,所有人都意识到,一场风波要来了。很多人都是心中一凛。
  赵俊博在朝中是出了名的“大炮”。但凡,他出手弹劾,必定是要掀起一场“巨浪”。作为一个没有派系的御史,他往往被各方推到明面斗争的第一线,作为一种舆论的风向、信号。
  文华殿中,各方的人马顿时争吵、辩论起来。赵御史是风闻奏事,没有实据。而在场的会试主考官刘大学士表示:他不知道有泄题的事。查与不查的意见僵持不下。
  雍治皇帝并没有当场表态,而是说了一句“知道了”,奏章留中不发。
  留中不发,就是将奏章留在宫中,不回应、不处理。这是属于皇帝的独门神功。它即可是同意的态度,它也可以是不同意的态度。具体就要看大臣们对皇帝心意的猜测。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雍治皇帝登基十三年,玩这一手,是玩的非常溜的。
  当天上午散朝之后,消息传出,中外震动。
  ……
  ……
  从文华殿出来,北静王水溶满脸的焦急,都来不急和一等伯牛继宗、王子腾等人商议什么。众目睽睽,需要避嫌。谁敢公然的拉帮结派?即便是公认的一派,也要避讳。
  当下出了东华门,水溶就叫来自己的一个长随,语气急促的道:“你快去通政司通知贾府的政老爷,山西道掌道御史赵俊博弹劾贾环会试与方宗师串通舞弊。快去。”
  “是,王爷。”长随应了一声,撒腿狂奔而去。
  水溶站在马车边,看着自己长随的背影,眉头紧锁。贾环贾子玉这个会元,不仅仅是贾家的,贾史王薛四家的,他们四王八公这个勋贵派系、集团,也是非常乐于见到贾环夺得状元。贾环走的是文官路线不假,但他姓贾。这便足够了。
  然而,如今,竟然有人要断绝他的仕途——明朝的唐伯虎科举舞弊案,水王爷如何不知道?很明显,只要查实,甚至不用查实,只要朝廷按照这个思路去处理,贾环这辈子的仕途就毁了。贬到边远地区做一个小吏,背着舞弊的污名,仕途还有何前途可言?
  水溶刚才在文华殿上很帮贾环说了几句话,但是科举之事,勋贵集团发言权有限。给吏部宋天官一句话给呛回来:“科名之事,阁下还免开尊口的好。”
  ……
  ……
  顺着宫中的道路回到诰敕房中,王子腾表情平静,但是心中沉甸甸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