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852

  贾母给张道士这句话勾起思念之情,满脸泪痕的道:“可不是?我这些儿子、孙子,就只有玉儿最像他爷爷。”
  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等人连忙劝解住贾母。
  张道士又呵呵一笑,说道:“小道前日里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正值豆蔻年华,模样好,人又聪明。根基家当,与府里也配的上。我寻思着哥儿如今年纪大了,也该寻亲。只是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样想,不敢造次。等得了老太太的示下,才好开口向人说。”
  这话说出来,大殿里就有点安静了。
  站在贾母身边的宝玉,脸都沉下来。他只喜欢林妹妹,如何肯娶他人?
  王夫人脸色平静。她儿子的婚事,当然得她说了算。老太太说了不算。至于贾环,她内心里可并没有将贾环当做她儿子。
  站在后头的姑娘们,都是笑吟吟的往宝钗脸上瞟。这里就宝钗终身大事落定了,六月二十八就要嫁给贾环。
  宝钗俏脸微红,她固然是大气、端庄的性情,这么多人盯着她,她也扛不住啊!偏偏这场合又不能走。眼角的余光,瞄了一身青衫、身姿挺拔的贾环一眼。心中有娇羞、柔软的情绪浮起来。
  贾环就站在张道士旁边,诧异的看了张道士一眼,原来这个道士是要为人向宝玉提亲。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貌似,张道士帮忙说亲的是史湘云吧?云妹妹哪里是豆蔻年华的年纪?真是扯淡。神棍,果然都是大忽悠啊。
  这里面,其实有个问题,宝玉的婚事,究竟是谁说了算?贾母和王夫人日后的宅斗、开撕,有大半的原因在这里。不过,他现在是超脱于此,并不在意贾母和王夫人撕逼。
  不过,他倒是要挺王夫人一把,绝对不能让宝玉娶黛玉。这件事,大脸宝,想都不要想。当然,自黛玉回来之后,贾母撮合宝、黛婚姻的念头,并不强烈。
  贾母沉吟着,内心里衡量了一会,道:“上回有个和尚说,宝玉这孩子不适宜早娶。且等几年。为这个,他兄弟的婚事都越到他前面去了。喏……”笑着指指贾环,又回头指指宝钗。
  一屋子人就都笑起来。有几个外向些的媳妇、婆子,又自认有点脸面的,都讨好的道,“是要恭喜三爷和宝姑娘,好日子都定下来。我们还没当面道喜呢。今日正好说了。”
  贾母这个答案,让王夫人右手食指的关节微松。一场风波,就此消弭。
  张道士心里无奈的叹口气,史家那边的嘱托,他是没办法了。便岔过这个话题。要了宝玉身上的玉,拿出去给徒子徒孙看,随后又送了一盘礼物进来: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
  宝玉都收起来。贾母等人便至东楼,等着开戏。丫鬟们在西楼。贾环上去报戏名,然后申表,焚钱粮,开戏。
  忙完之后,贾环退出来,心里满满的糟点。因为,第一出戏叫《白蛇记》,说的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一个叫白素贞的白蛇。
  话说,白蛇传不是早就该出来来了么?不过,桃花扇、长生殿这两个昆剧中的巅峰之作,竟然没有在周朝出现。白蛇传没出来,到也算正常。
  ……
  ……
  贾元春命贾府是打三天的平安醮。王熙凤是捣鼓着贾府的内眷过来看戏。第一天,众人自是都过来了。
  比如,贾环,他明天就不会再来。打醮有用,皇帝的后宫还争宠干什么?
  上午出门,临近中午时到。看戏之时,有各种吃食。这会已经是下午,贾环、贾蓉、贾琏等人在外头吃过饭后,就等着晚上回去。
  变故,在楼中悄然发生。
  ……
  ……
  贾母和尤氏说了两句话,笑呵呵的道:“我不过是来随便逛逛,倒是让你累了一天。”
  贾母一向不看重尤氏。因为尤氏是贾珍的填房,并非原配正妻。这里的差别是很大的。看看邢夫人的情况就明白,续弦的正妻和原配正妻是两个概念。
  贾母这话说的非常的虚情假意。尤氏昨天就得了贾蓉的通知,今天早上一起跟着过来的,她现在才给尤氏说这话。
  尤氏笑着道:“原我们侍奉老太太也是应该的。”
  贾母就问,“蓉哥媳妇呢?我好些日子没看她了。自打正月十五,贵妃省亲后,我就没见着她。她现在倒是越发的怠慢了,几个月都不来看我这老太婆。”
  贾母对尤氏不行,但是对秦可卿是非常喜欢的。推许秦可卿是重孙媳妇中的第一人。夸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是个极妥当的人。
  尤氏脸上的表情就有点不好看。这话,怎么说?
  王熙凤、李纨两个神情微变。她们是知道内情的。李纨因为帮贾环向秦可卿传了话,所以知道。而王熙凤和秦可卿则是闺蜜好友。去东府里看秦可卿时,知道的情况。
  李纨心里倒没什么想法。无非就是贾蓉以无子为由休妻的事。而秦氏和环叔关系比较好。
  王熙凤则是心里冷笑。她可是知道前因后果的。说的直白点,就是贾蓉那个没气性的,怕贾环怕的连老婆都要让出来。至于,贾环和秦可卿是不是清白的,她看未必。贾环风流才子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呢。
  尤氏勉强地笑道:“蓉哥媳妇近日病了。”
第468章
可卿之事(上)
  贾母活这七十多岁,早就是人老成精,尤氏的话哪里能瞒得住她,顿了下拐杖,冷笑道:“珍哥媳妇,你糊弄我是吧?到底怎么回事?”
  贾母扭头吩咐身边的鸳鸯,“去把环哥儿和蓉哥儿叫进来。”
  尤氏有苦说不出,欲言又止,终究是心里叹口气,什么都没说。她在宁国府内的权势,并不是来自于已经死去的贾珍,而是来自于贾环。这当口,她怎么敢在老太太面前把秦氏的事说出来?宁愿是惹老太太的嫌罢!
  鸳鸯带着个小丫鬟出了东楼去叫外头的贾环、贾蓉进来。
  这边楼中,邢夫人假惺惺的道:“珍哥媳妇,你媳妇是病还是不好,这有什么不好说的?必定是有什么缘故吧。”
  这也就是邢夫人这种人在这个时候去踩尤氏一脚,很没有格调。像王夫人、薛姨妈都没说话。
  王熙凤倒是喜欢干这种落井下石的事,但是她知道原委的,反而没说。李纨和尤氏的关系尚可,这时和凤姐是同样的缘故,不好说话。
  尤氏给燥的满脸通红,站起来,低着头看脚尖,不吱声。
  贾母冷哼一声,十分看不惯尤氏的做派。这让她有一种权威被冒犯的感觉。两府之内,竟然有人敢不搭理她。简直是岂有此理!
  贾母自是不知道尤氏心里的权衡,更倾向于贾环。
  ……
  ……
  贾环、贾蓉、贾蔷、贾琏、贾芸十几个贾府的子弟在清虚观的偏殿里面休息、说话。都在等着下午酉时回城里去。道观这边,终究是没什么乐趣。
  这时,守在那边楼下的小厮过来传话,说贾母叫贾环、贾蓉两个进去。
  贾环和贾蓉两个一头雾水的到东边楼下,和鸳鸯在楼下先碰着头。鸳鸯鸭蛋脸儿,身姿高挑,脖子的处的肌肤白腻、柔滑如玉,模样温柔可亲。腮边有着淡淡的雀斑。这无损于她的美丽。
  她今天穿着件青缎子掐牙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越发的显得身段姣好,腰细臀翘。二十岁的女孩子的美丽身姿,在下午的阳光中展露,青春、靓丽。
  贾环跟着鸳鸯上楼,前头有着淡淡的女孩子的香味,问道:“鸳鸯姐姐,老太太叫我们来,是有什么事?”
  鸳鸯走在贾环前面一格木质的楼梯上,侧身抿嘴一笑,轻声道:“三爷,老太太问蓉大奶奶的事。问珍大奶奶,她没说。”
  鸳鸯和贾环的私交还是不错的。差不多算朋友交情。当然,即便没有交情,以贾环如今在贾府里的地位,这种小事,鸳鸯还是会提前透露的。在鸳鸯看来,这事,必定是贾蓉的锅。
  贾环嘴里有点呲牙,他上午还愁着宝姐姐和林妹妹共乘一车的事,这会儿贾母又突然问秦可卿的事,真是日了狗的一天啊。话说,打醮不应该是很轻松的吗?
  贾蓉跟着贾环身后,向上仰视着。从他的角度,他就看到鸳鸯浑圆、挺翘的柔臀曲线在眼前摇摆。那股子青涩、半熟的女人韵味,顿时让他有些心火上涌。想着,过两天端午节,一定要请尤二姐、尤三姐到府上过节。
  脑子里,正转着这些事情时,再听到鸳鸯的话,心里立即一磕碜,满腔的火都给消了。他自决定休妻,这一顿骂,无论如何都是跑不了的。他有心里准备。但事到临头,还是忐忑、郁闷。
  精美、方正的楼阁中,以贾母为中心,贾府的内眷们各自散坐。每人面前都是榻椅、桌几。桌几上摆着各色时令的瓜果:黄瓜、香瓜、哈密瓜、西瓜、梨子等。
  随侍的丫鬟、婆子们,各自捧着托盘、茶杯、毛巾、冰镇的解暑汤等物。
  此时,贾府的内眷都在楼中,宝钗、黛玉、贾府三艳亦在。
  贾环和贾蓉两人进来,内眷们都是纷纷站起来,除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以外。一时间,楼中环佩铿锵,叮当作响。
  见礼之后,贾母道:“蓉哥儿,你媳妇到底怎么回事?这长时间都不来看我这老太婆?”
  贾蓉一副俊俏小生的模样,穿着精美蓝色便服,硬着头皮答道:“回老太太,我与秦氏成婚这些年,她一无所出。我正月后,就给了她一封休书……”
  下面的话,贾蓉没说,他也没机会说。贾母只愣了一下,等听明白贾蓉的话,顿时怒气勃勃,扬起拐棍劈头盖脸的往贾蓉打过去,高声骂道:“你这个混账东西!你老子给你娶门亲事很容易?这大的事情,你不言语一声,就擅自做主。你当你老子不在了,就没人管得了你?秦氏哪一点不好?你要找这个由头?是她拦着不让你娶妾了?你找她来!我问问她!”
  贾母着实给气着了,一口气猛骂贾蓉。她的这个重孙媳妇多好的人儿,她是多么的中意!这混账小子竟然敢私下里休妻。简直欠收拾。
  贾蓉给贾母打的抱头鼠窜,又不敢在贾母气消之前,跑到楼下去,嘴里只喊,“疼,疼。”
  婚姻大事,不是儿戏。三书六礼,明媒正娶。祭告天地、祖宗、父母。遍邀宾客,仪式隆重。正妻,对一个封建主义社会的家庭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固然是有七出之条:无子。但是,这对正妻有年龄规定的。唐律: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律法解释就是,女子四十九岁之前没有孩子,不适用这一条。
  而随着“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的成熟,很少,很少,有人会以这一条去休妻。时下,哪个妻子会不给丈夫娶妾?不怕担一个嫉妒之名吗?以王夫人的心计、手腕,贾政同样有小妾、庶出的儿女:贾环、贾探春。以王熙凤对丈夫感情之独占,还是要有平儿作为通房丫鬟打掩护。
  所以,贾蓉以“无子”为由休妻是说不通的。贾母就直接说他是找借口。这两年,贾蓉和秦可卿关系不大和睦的事,贾母亦有所耳闻。
  王熙凤看不起贾蓉,忙扶着颤巍巍的,气的胸口起伏的贾母,帮腔道:“秦氏多贤惠的人,怎么可能拦着蓉哥儿不让娶妾?蓉哥儿,你说是吧?”
  贾蓉跌坐在地上,哀求的道:“婶娘……”我的娘啊,这时候,你就帮着说句好话吧!
  贾母狠打了贾蓉几下,犹自不解气,还骂。王夫人、薛姨妈几人连忙劝,“该怎么处置,老太太说下话来,他敢不听?环哥儿在这儿的。老太太别气着自个。”
  贾母便迁怒的问贾环,“环哥儿,如今两府里头的事都是你管着的。这件事你知不知道?”
  贾母盛怒之下,直接说出事实。宁、荣两府的大权,按道理,轮都轮不到贾环。但事实就是,整风之后,两府之事归贾环执掌。阖府,阖族,对此默认、承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