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852

  晋王微微侧身,道:“上次皇叔说,贾家老大有些问题?”宫中的消息,四位贵妃,最得宠的杨贵妃,其次便是贾贵妃。据说天子又重新对她很欣赏。他还是要吹吹他父皇的枕头风。
  顺亲王点点头,淡然的道:“贾老大参与平安州的贸易,向草原蛮族贩卖铁器。嘿,贾家……”
  铁器是朝廷明文禁止售卖给草原蛮族的。查出来,就是死罪。
  晋王呵呵一笑,敬了顺亲王一杯酒。
  他父皇多半还是不大想废太子的。毕竟,和他母亲的感情很深。但是啊,这次可由不得他父皇。他那位长兄太废物。
  ……
  ……
  楚王府中,十九岁的楚王正在和一名幕僚下棋。厅外秋夜深沉。
  幕僚看了楚王一眼,落下一子,道:“殿下,如今这局势,你……是不是要动一动?”
  楚王笑着摆摆手,“不着急。”
  ……
  ……
  九月初八,自金陵的最新消息通过八百里加急快报传回京城。锦衣卫抄甄家所得,各类物品折合总价白银八十四万两。距离内务府缺口,尚差一百一十一万两。
  下午时,消息传遍京城。整个京城的氛围顿然一紧,如同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黑压压的云层压在满朝文武心头。
  太子,为国本。
  若是废太子,基本上,朝廷衮衮诸公,很难置身事外。
  贾环得知消息时,还在家中翻看着海棠社的第二次聚会的诗词。他是诗社的副社长嘛。史湘云宴请贾府众人吃螃蟹,赏桂花。以菊花为题,众金钗加宝玉,做了十二首菊花诗。黛玉以一首《咏菊》夺魁。诗曰: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排在第二名的是黛玉的《问菊》,第三名是黛玉的《菊梦》。三首菊花诗,力压群芳。林潇湘之才情可见一斑。不愧是钟灵毓秀,上天所钟爱的美人。
  又有薛蘅芜的螃蟹诗,别具一格,讽刺的入木三分: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堪称名句。
  果然是分享红楼第一美女名头的两人。容貌、才情,俱是一时之选。
  最近朝廷中风急浪高,贾环依旧是迟到早退。给他报信的御史朱鸿飞的长随。贾环将手中的诗稿放下,看着望月居院落中的梧桐树,眼神愈发的锐利。
  纷杂的线头、平静的局面终于要打破了。大幕即将拉开。
  他呢?要怎么做?
  ……
  ……
  九月初八傍晚,太子入西苑,求见天子。
第509章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三)
  湖广、黄州。赤壁山脚,小亭临江。丹霞似锦,人影在地。
  黄州府知府、前詹事府右谕德尹言与黄州府同知、前詹事府左谕德仇兴德在亭中宴请自苏州而来的韩秀才韩谨几人。名声在外的举人萧梦祯作陪。
  亭中陈列着精美的屏风,四根铜柱中燃烧着木炭,江风徐来,晚秋之景,美不胜收。千里澄光似练。
  黄州府的知府、同知是一府的一把手、二把手。亭中的用度,自是一应俱全。
  四人举杯,觥筹交错,貌美的歌姬唱和。气氛极佳。
  酒入巷后,歌姬们告退。黄州府知府尹言轻拍着亭中的栏杆,感叹道:“曹孟德当年与周公瑾大战于赤壁。今时月犹在,独不见古人。我等凭高对此,可有佳作?”
  萧梦祯笑道:“黄太守,杜樊川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学生以为此句最佳。”
  此时,三国演义流行于世间。曹操已经变成了白脸。尊刘贬曹。但史书之中,对曹操的评价很高。而击败曹操的周瑜,则是军事家。不是那个被诸葛亮气死的周郎。在座的都是读书人,自然是以史书评价为准。
  韩谨有着一张英俊的国字脸,身上的衣袍半旧,风尘仆仆。他在金陵花魁大赛败于贾环之手后,见证了天子惩处甄家,便返回苏州,与东林党谋主柳安宜密谈之后,便开始游历全国,增长见闻。东林党的前辈仇兴德在黄州,他上门拜访,便有了今日的这一幕。
  韩谨微笑道:“学生更愿意有这样的感慨: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仇兴德抚掌大笑,道:“子恒游历天下,心有韬略,壮志不改啊。”又叹道:“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几年的同知生涯,让仇兴德这位东林党的干将已经丧失锐气。
  尹言哈哈一笑,道:“子恒有国士之风啊。这首戴复古的满江红,很是贴切。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尹言原为太子师,比同为左谕德的东林党人仇兴德更受太子信任。相比于仇兴德的被贬,他则是在博弈失败后,主动去职。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辅佐太子,为太子收罗人才。眼前的这位韩秀才就是大才。
  尹言的这句话,让亭中的气氛稍微凝固起来。甄家被天子下令查抄的消息,大半个月过去,邸报上已经刊登了。在座的都是聪明人,很容易引发联想。
  见状,尹言微微一笑,走回来,举起酒杯,道:“诸位,太子殿下非圣君,但肯定会是一位贤明、仁慈的君主,能接受劝谏。我等读书人,遇到这样的贤明的君主,不是一件幸事吗?我相信,太子殿下不会有事的!”
  仇兴德、韩谨、萧梦祯三人都笑着举杯饮尽。仿佛,有某种默契达成。
  韩谨放下酒杯,看着这万里长江,从未熄灭的建功立业之心,再次熊熊燃烧。
  东林党的谋主柳安宜为东林党制定的未来,是等待将来,介入到皇子争位中,等皇子登基才能有所作为。
  而他,愿意为一位可以听得见劝谏、贤明、仁慈的君主奉献才智,保驾护航。或许,根本不用什么皇子争位。
  ……
  ……
  夕阳将天空染成金黄色。西苑风景如画。
  含元殿内的小厅中,雍治皇帝坐在敞轩中,注目着天际边的夕阳。表情平静,让人看不出来他在想什么。
  其实,从某种角度而言,越是平静,越是蕴藏着愤怒。正所谓,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
  太监总管许彦将太子宁溥带进来,悄然的退下去。
  今天这个场合,他也不好在场。太子殿下的岳家甄家欠了天子一百多万两的白银,太子前来,所谓何事?天家父子,天知道会怎么样?宫中的事,要难得糊涂。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太子宁溥身穿龙袍,二十四岁的青年,感觉上依旧有些青涩、稚嫩,跪拜在地上行礼,高声道:“儿臣叩见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雍治皇帝白胖胖的,一身明黄色的龙袍,听到背后的呼声,挑了一下眉毛,看着太液池,夕阳在池中拖着金光,如若金银铺地一般。半晌,才应了太子一声,“起来吧!”
  太子宁溥这才敢起身,膝盖都有些麻了,朗声道:“谢父皇。”恭敬的站在一边。心中忐忑,推敲着怎么给父亲说这件事,组织着语言。
  雍治皇帝看了长子一眼,冷哼一声,“有事说事,没事就走。朕还忙着。”
  太子宁溥脸上红一块,白一块。他父皇还在看夕阳,这叫忙吗?当即在雍治皇帝面前,双手呈上一叠银票,“父皇,甄家欠内务府银子,儿臣不敢为岳父家申辩。因太子妃日夜以泪洗面,儿臣心中委实难安,与九弟一起凑了一百万两,恳求父皇饶恕甄家。”
  雍治皇帝很不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嫡长子,责骂道:“婆婆妈妈,儿女情长!朕是如何教导你的?你这样的软弱,叫朕日后如何放心的将这天下交给你?”
  太子宁溥给雍治皇帝骂的像一只寒风中的小鹌鹑,战战兢兢,低下头,哭泣的求道:“当日父皇与母后为儿臣挑选太子妃,不想她家……万望父皇开恩!”
  打亲情牌,是帝师傅伯龙教他的主意。
  提起太子妃甄静儿,雍治皇帝的脸色略微柔和了一些,这是他和皇后为太子选定的东宫娘娘,将来要母仪天下。而他的皇后啊,已经去世,与他天人永隔。
  对太子妃甄静儿,雍治皇帝心中还是很满意的,看着痛哭流涕求情的儿子,心中有些触动,叹口气,道:“起来吧!你这些银子是如何来的?”
  太子宁溥连忙道:“儿臣和九弟两人将王妃的嫁妆,府上的金银都抵押给晋商,换来的一百万两银票。见票即兑。绝没作假。”
  雍治皇帝给太子这句话气的失笑,教训道:“你敢作假?晋商敢作假?可笑!”简直是抓不住重点!
  宁溥惶恐的连声道:“儿臣不敢,儿臣不敢。”
  雍治皇帝摆摆手,“银票放着罢。让甄家众人都来京城定居。免去太子妃的思念之苦。朕非无情之人。但这些银子是要赏赐给前线将士们的。”
  雍治皇帝的语气不好,但宁溥听的心中大喜过望,他成功了,忙跪下来叩谢,“儿臣谢父皇开恩!”
  亲情牌果然是有效的。按照老师傅伯龙的说法,天子希望他将来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又希望他有亲情。这是矛盾的。但他必须要表现出来。就他的理解,他表现的性格越软弱,他父皇才越放心吧!
  雍治皇帝露出一抹笑意,抬手示意太子起来,感慨道:“晋商确实有钱啊。这样,十月的射柳,朕倒是想见见他们。你去说一声。”
  宁溥欢喜的应道:“儿臣省得。”
  看着儿子欢天喜地告辞出去的背影,雍治皇帝摇摇头,背着手,看着夕阳落山。
  满朝文武以为他要废太子,呵,想太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