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852

  吴王笑着点头,起身向贾环拱手一礼,道:“如此就拜托贾先生了。”这做派,尊师重道。
  虽然是被天子“流放”到吴王府,贾环倒是难得对吴王升起些好感来。
  ……
  ……
  贾环贾探花为吴王世子师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京城。那些准备和贾府联络感情的人们,又不约而同的收了“善意”。亲王世子的老师,政治前途基本等同于完蛋。贾环瞬间从政坛新星,变成了冷灶。
  十一月十九日夜,教坊司胡同某处,顺亲王宴请晋王赴宴,席间,笑道:“贤侄,这又如何?”
  他前些天,刚被贾环擢升翰林侍讲打脸,给晋王笑了一回。但今天就传出贾环为吴王世子师的消息,他当即就约了晋王出来吃酒。
  天子偏向何朔是真的。天子要压贾环同样是真的。
  晋王笑着摇头,“王叔,难道贾环会一辈子都做吴王世子的老师不成?吴王可是我父皇身边的红人。比你还红。你还是尽快改善和贾府的关系吧!”
  顺亲王愣了下。他和贾府的恩怨由来已久,就这样去改善?他脸往哪里搁?现在明摆着贾环没什么前途嘛!他很不愿意。
  ……
  ……
  十一月二十四日傍晚,何大学士与户部尚书卫弘在公房中议事甚晚。谈的还不错。傍晚在棋盘街的酒楼云宾楼中小酌。
  卫尚书,很有他的风格、魅力。被朝廷上下视为能臣。何大学士对他印象很不错。
  酒楼东楼的包间中,几道精致的小菜陈列,美酒一壶。颇为轻松、惬意。
  何朔道:“子衡,西域战事已经平定。驻守大军的用度,有各国供奉。朝廷在这一块的支出将会变小。户部要尽管组织人手,重开丝路,为国家增加税源。”
  卫弘时年五十九岁,在高官中算是年轻的,抿着酒,建议道:“何相,如今丝路多走海路,恐怕难以恢复汉唐时的辉煌。国家的税收,可以考虑如南宋,增收商税。”
  何朔点点头,道:“这是正理。但阻力会很大。不过,西域那边的通商,亦要抓紧。再少,于国家亦是有所裨益。”国朝的商税如明朝,定的很低。要加税,背后的利益集团不会同意。
  “嗯。”卫弘先答应,再笑道:“说起阻力,我倒是想向何相推荐一个人:贾子玉。他必定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当日在金陵,我目睹他是如何操控舆论。满朝言官加起来,恐怕都不是他的对手。”
  这就是卫弘的高明之处。他知道何朔很看重贾环,着重栽培。只是给天子闪了一回。否则,必定会调贾环入值军机处,熟悉中枢事务。提贾环,很快就拉近了他和何大学士的距离。同时,他和刘大学士亦是好友。
  何朔莞尔一笑,点点头。忽而道:“大鹏一日同风起!子衡以为然否?”
  卫弘抚掌一笑,举杯道:“此句当浮一大白。”
  何朔闻言大笑。
  诗仙李太白有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豪迈异常。大鹏只要扶摇而起,就算风停了,一样能激起沧溟中的水。
  贾环只要升为正六品的翰林侍讲,就是抟摇直上的鲲鹏。压无可压。翰林侍讲,就算是只能教授吴王世子,他还是翰林。这个基础太夯实、牢固。天子压不住的。卫弘赞同何大学士的观点。
第548章
微波徐徐,贾府愁银
  陈设华丽的房间中散发着药香。太监、宫女们寂静无声的进出。
  吴王坐在绣墩上,给半倚在床榻上的雍治天子说起他前些天去贾环府上邀请贾环担任世子之师的情况。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雍治天子伤风感冒还没有完全好,到今天才接见吴王。这时,喝了口药,沉吟着道:“这么说,他有些不心甘情愿?”
  吴王点头,笑道:“陛下金口玉言,贾先生即便不愿意,也不敢拒绝啊。”他心里对贾环有一些歉意,毕竟他知道贾环不大愿意。同时,有一点期待,希望贾环能够将他顽劣的儿子给教好。
  雍治天子笑了笑,神态轻松,“嗯。”
  这时,太监总管许彦进来,低头小声道:“陛下,太上皇吃过药了。”他刚宁寿宫回来。太上皇最近生病了。
  雍治天子点点头,和吴王闲聊起其他的事情来。
  ……
  ……
  十一月底,因贾环升任翰林侍讲所带来的眼球效应在他担任吴王世子师后逐步的消退。
  整个京城还沉浸在太子叛乱带来的后续余波中。暴风雨后,狼藉、清静的场景。最直观的体现是朝廷人事上的变动。何大学士主持着中枢事务。惩罚、奖赏、杀戮官员,这些变动,都渗透在京城百姓的生活中。
  城北郊的一处坟头。一名中年文士正在坟头给死者敬酒,泪如雨下。墓碑上的文字,彰显着死者的身份:太子太师,大儒傅伯龙。
  祭拜傅伯龙的,是他最得意的弟子,即将离开京城去河南布政司上任的右参政(从三品)彭世俊。时年三十八岁。一颗耀眼的官场新星。
  ……
  ……
  京杭大运河上,船只密集。运河中一艘普通的中等客船上,两名士子在船头吹着寒风。
  “子恒兄,你估计我们还有多久到京师?”胖胖的士子问道。
  国字脸的士子答道:“开之,不远了。我们明日就可以到通州。”到通州,进京城就快了。
  说话的正是自黄州府北上而来的韩谨、萧梦祯。太子死了。他们还是决定来京城。萧梦祯要来参加雍治十四年春的会试。而韩秀才想要学一学尹太守,挑选皇子,达成他的政治理想。
  ……
  ……
  与此同时,自陕西、河南、河北联通京师的官道上,一支马队正在前行。官道上,行人退避。因为这支马队上竖着钦差的旗号。
  马队正中,是一辆精美的马车。四十多岁的俊美男子感叹看着官道两旁的景色,“终于快到了。”
  正是,出使西域数月的龙江先生。西域平定,他作为使者的使命已经完成,带着详细的战报、报功文书,返回京师。谁都知道,宁儒是天子面前的红人。
  ……
  ……
  寒风呼啸,腊月已至。
  位于内城东的晋商会馆门口,人流稀少。会馆兼顾着住宿、吃饭、同乡联谊、信息交换等功能。往日繁华异常。晋商(票号),徽商(盐商),皇商,广州行商(海商),并称天下。然而,如今已是腊月,行商们都纷纷返家,准备过年。
  晋商会馆内最好的东小院中,以日升昌为首的几家山西票号的掌柜们坐到一起商谈。
  一个月前,日升昌、蔚泰厚、协和信、百川通四家票号就聚在一起商议过,决定接受贾府以蜂窝煤生意抵押三万两银子。利息按市价计算。今日,晋商票号中以日升昌为首九家票号的大掌柜们再次聚集,商量着是否对贾府贷款的事宜。
  贾府的琏二爷,已经出面和日升昌票号谈过一次。贾府要出五十万赎银的事情,京城里的商人,人人尽知。
  小院中布置的雅致,十分暖和。九家票号的大掌柜们坐了两座。伙计们都在外头候着。
  日升昌的刘掌柜先说话,“呵呵,想必诸位已经听到风声。贾府打算向我们借银子。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名掌柜笑道:“借银子没问题啊。关键是他府上要借多少?”这话尽显晋商票号的财大气粗。而已经和天子、吴王搭上线的晋商们,确实一时风头无两。
  一众票号的掌柜都笑起来。
  刘掌柜等大家伙儿都笑完,竖起五个手指,笑容满面的道:“贾府准备借五十万两银子,以他们府上在黑山村的八个大庄子做抵押。那八个庄子一年的地租是2万两银子。诸位以为如何?”
  五十万两的数目令众掌柜都收起笑容,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大生意。
  有人沉吟了一会,笑道:“说起这个,在下倒是想起件事来。听说,汝阳侯的那栋祖传的宅子,给吴王殿下送给了贾府的贾探花。贾探花不缺银子修缮么?”
  这是赞同借款,并且还想多借的意思。
  刘掌柜笑一笑,喝口茶,看看众人。五十万两数额太大,日升昌一家吃不下,且要平摊风险。
  百川通的马掌柜敲了敲旱烟杆子,道:“刘掌柜,那些地固然是好的。但是并不值这个价。还要贾府加些抵押物,才好降低风险。”
  这话说的协和信、协同庆几家票号的掌柜连连点头。
  晋商们的讨论到下午,总算确定下来,一个大体的方阵:可以同意贾府的借款要求,但要贾府提供相应价值的实物、资产作为抵押担保。
  傍晚时分,日升昌的刘大掌柜带着晋商票号掌柜们的意见,到贾府去拜访贾琏。商谈此事。
  ……
  ……
  京城里,巨大的政治风暴后,是一片平静。胜负已分。贾环去礼部领了翰林院侍讲的告身、官袍之后,便一直在家中。处理着贾府清偿欠款的事宜。
  贾府除了要缴纳雍治天子的50万两罚银,还有约1万5千两的抚恤银子。缺口额度很大。
  腊月初五的傍晚,贾环在到潇湘馆中找黛玉说话。此时,美丽的大观园沐浴在淡淡的夜幕之中。贾府之中已经是炊烟袅袅。
  前些时候,凤姐在贾母面前提了一句,恐寒冬腊月吹坏了黛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中,另设一处厨房。规格比照公中的小厨房。贾环同意设立。只是重申了杜绝食物浪费的规矩。
  幽雅的潇湘馆中,风吹千竿竹摇。贾环拥着黛玉在窗口说话。他给黛玉的客厅里换了一块明亮的玻璃窗。可以欣赏院中美景,亦不怕寒风吹进来。
  室内暖和,黛玉穿着一件水青色的薄袄,依偎在贾环怀里,细声道:“环哥,你什么时候去给吴王世子当老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