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8/852

  湘云恍然地笑道:“怪不得!”众人见她俏皮的模样都笑起来。宝钗明眸微转,落在贾环身上。她那日还担心着。轻笑一笑,没说什么。惩处吴王世子的“后遗症”,想来夫君会处理好。在众人面前,宝姐姐表现一贯是很矜持。
  探春穿着暗红色的裙子,身姿秀才,顾盼神飞,很美丽的女子,问道:“三弟弟,我让宝姐姐带给你的书信,可看了?”
  贾环今天在家里休息。大观园里的金钗们自是都知道。湘云最近病好了,因宝钗不在蘅芜苑住。她搬到潇湘馆和黛玉一起说话。论感情,宝琴自是比不了她和黛玉的感情。黛玉今天过来看贾环,她跟着一起来。
  李纨、探春则是来找贾环有事。最近,王夫人以李纨、宝钗、探春治贾府内事。贾府内宅的人抱怨: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
  贾环点头,和探春、宝钗、李纨一起坐在茶几边,笑道:“三姐姐,你要供应胭脂的花瓣,这当然没问题。”
  李纨、宝钗、探春三人共治贾府内事。其实,真正管事的探春。探春前些时日将大观园给承包给府内各人。意图减少大观园的维护费用,增加府中收入。大观园的维护成本太高。宝钗亦有参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二月份的信丰号拍卖会后,贾环给龙江先生请去吃酒,允许教坊司的姑娘们使用拍卖会上的旗袍款式。当然,一种服装,有没有生命力,这要靠市场的检验。
  这年头没什么专利法。保证专利的是权力。贾环换回来的是贾府所研制的胭脂,在教坊司中的姑娘们中大卖。预计五月底,就可以将胭脂生意从晋商手中赎回来。而销量的扩大,传导到生产端,自是原材料的供应。大观园中,最不缺的便是花朵。
  探春便笑起来,嫣然如花,道:“这样最好。”又自嘲的对众姐妹笑道:“我自管事以来,每天都想着这些蝇头小利,于诗社都是懈怠起来。”
  宝钗、李纨两人都笑起来。
  宝钗笑着道:“过些时日是宝兄弟、琴妹妹的生日,闹起来,有多少诗不够你做的?”
  薛宝琴和贾宝玉的生日是一同天。
  湘云在一旁听的话,欢喜的拍手笑道:“宝姐姐这话说的是。不过,过生日太热闹,没什么好词。不若行酒令的好。”湘云的话,立即勾起众女的兴趣。
  着看着她们说笑、讨论起来,贾环倚在椅子上,禁不住微微一笑,心情放松。这样的时光,是极美好的。
  而在“周末”还在苦逼的写作业的宁澄自是想不到,他的大魔王老师会有这样温和、悠闲的一面。
第569章
太后病重、危机浮现
  四月中旬,天子自遵化的皇陵回到皇宫,随即搬到西苑中调养身体、心情。
  西苑。小雨淅沥,湖面浩渺。亭台楼榭点缀在山水中,与太液池交相辉映,景色壮丽。
  雍治天子西苑临湖的水榭中赏景。晋王、吴王陪侍在雍治天子身边。
  近日以来,诸事繁多。天子疲乏,情绪怠倦。国事尽付于何大学士。三月中,杨贵妃为天子生下一位皇子。前不久,贾贵妃亦是被太医检查出已有身孕。两位正得宠的贵妃都有状况,雍治天子略显落寞。
  晋王负责修缮西苑,时常在雍治天子面前露脸。看起来,他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这时,含笑着侍立在一旁。
  雍治天子负手在水榭边看了一回风景,问道:“皇弟,听杨妃说你家宁澄最近课业大有长进?”杨贵妃自是听蜀王宁恪说的。
  提起儿子,吴王有些眉飞色舞,笑道:“全赖皇兄的推荐。澄儿资质不差,却性情顽劣,也就贾先生能管的住他。”
  雍治天子哑然失笑。似乎,贾环走到一些地方,总能获得一些人的赏识。比如:他的皇弟吴王。听“贾先生”三个字就明白。倒是很有本事。但是……
  雍治天子笑了笑,做个手势,让太监总管许彦送来西瓜、葡萄等水果,“过几日是太后的圣寿……”说着,轻轻的叹口气。神色很疲倦。
  吴王连忙收敛了笑容,低下头。太后正在病中。太上皇怎么病死的,众说纷纭。他心里有数。听说,太后的病情似乎是对天子弑父极度不满有关。
  天子也是人,恐怕心里有压力。父亲、长子、母亲,若在短短的数月内都死去,正常人都难以承受。偏偏后宫之中,能陪伴天子的两位贵妃都不方便。
  晋王主动献策,躬身道:“父皇,是不是让皇姑去陪陪皇祖母她老人家。好好的过一个寿诞。”
  雍治天子点点头,“嗯。”
  ……
  ……
  “呕……”抱琴带着宫女拿走银质的痰盂。元妃的妊娠反应有点激烈。
  初夏的阳光落在花园中,令凤藻宫中微微有些炽热。贾元春倚坐在精美的软榻上,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长裙。花容月貌的大美人,此时很有些难受,拿手帕捂着红润的嘴唇。
  宫女、太监们在元春身边服侍着。凤藻宫中所有的重心,此时都围着贾元春身上。
  贾元春正想着太医的叮嘱,和贾府里传来的关心、问候时,忽而见抱琴领着周贵妃、燕王进来。抱琴道:“元妃娘娘,周娘娘来看你。”
  贾元春微微有些奇怪。她和周贵妃往日并无来往。便欲起来见礼。
  “元妃快别起身,你身子重,坐,坐。”周贵妃一叠声的拦着贾元春。在宫女们端来的椅子上坐下,陪着贾元春聊天。
  周贵妃将近四十岁,鹅蛋脸儿,身姿偏丰满,沉静秀雅。保养得体,风韵犹存。可见她年轻时的风姿。外界盛传她年老色衰,实在不大准确。她只是失宠了。
  周贵妃为天子生育过两子一女。长子、长女早夭。只剩下如今长大到13岁的燕王。周贵妃和贾元春聊起生育经,很快就和贾元春相处的很融洽。
  快到午饭时,周贵妃欲言又止,想了想,起身道:“元妃,我托大,叫你一声妹妹。姐姐今日有一件事厚颜相求,万望妹妹成全。”说着,让燕王跪下,道:“如今宫中、贵人们府中都在传贾探花将吴王世子教的很好,课业大有长进。名师出高徒。我想让淅儿拜在贾探花门下。望妹妹能够成全。”
  “快起来!这是干什么啊。”贾元春忙让抱琴将燕王扶起来。心中有点想笑。她弟弟的名字,传得皇宫中都知道。可见陈赋言那个奴才没有骗她。
  元春想归想,将宫中的太监、侍女都打发出去,沉吟着问道:“姐姐为何不去求杨姐姐介绍名师呢?”皇子拜师,内涵没有那么简单。周贵妃的意思是,想和她站在一条船上。可这是为什么呢?当今天子,更宠杨贵妃。
  周贵妃小声的直言道:“妹妹若是生下皇子,当是皇后的不二人选。我如今年老色衰。只望淅儿日后安享荣华富贵。”
  杨贵妃虽然生下皇子。但,她的身份,注定了她不可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封贵妃,大臣们都强烈反对。遑论皇后。而且,杨贵妃在宫外没有奥援。
  相反,贾府何其之盛?舅老爷执掌九边精兵。她若要选择,当然是选择投靠贾贵妃保她儿子的一世富贵。
  元春笑了笑。皇后之位,她并没有去想。宫中是个见不得人的去处。“姐姐,你先给陛下提一声。陛下若是同意,我想我弟弟,他不会拒绝。”
  贾环给天子打发去教授吴王世子,她自然知道缘由。不过,燕王本来就是小冷猫一只。天子不会在意。夺嫡之争,实际上是晋王和楚王两位。
  元妃这是同意了。周贵妃心中欢喜,脸上浮起笑容,郑重的屈身行了一礼,感激的道:“妹妹的大恩大德,姐姐心里记着,没齿难忘。”
  她一个失宠的贵妃,能有什么筹码打动正得宠的贾贵妃?今天不过是厚着脸皮来求人。而此时元春没有拿捏她,答应下来,显然并不图她什么。
  这让她心中对贾元春更多了几分感激。元妃与别人,是有些不同。
  贾元春笑一笑,她没想到她无心插柳的一个许诺,会给她的命运带来怎么样的转机。
  ……
  ……
  四月下旬。天色暗淡。雷雨阵阵。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中,气氛很有些压抑。
  雕凤的床榻上,一名枯瘦的白发老妇人眼睛紧闭。身上盖着深蓝色的丝绸被。慈宁宫中,冷幽幽的。
  雍治天子站在床榻边,神情木然,久久的不语。晋王、楚王、永昌公主三人在半米开外,陪同的沉默着。
  今天,已经是太后昏迷的第二天。若是还不醒来。恐怕……有不忍言之事。
  四名太医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额头上都直冒着冷汗。点点汗珠滚落下来在慈宁宫的石板上。太医们唯恐天子会突然命人砍了他们的脑袋。
  许久之后,雍治天子长长的叹口气,声音疲倦,哀伤的道:“你们都走吧。朕想一个人陪陪母后。你们都去吧。”
  太医、晋王、楚王,包括如同影子般跟在天子身边的太监总管许彦,都退出慈宁宫外。
  阴暗的宫殿中,帷幕隔绝着视线、药味。雍治天子坐在床榻边,握着母亲的手,仿佛自辩,又仿佛叙说,低声道:“母后,朕不想杀他。可是,溥儿政变,他为什么要出宁寿宫?庙号仁宗。他一人之仁,却差点毁了祖宗的江山。亲小人而远贤臣,吏治败坏,贪腐横行。若非朕励精图治,如今的大周,哪有四海宾服?哪有如此的文治武功?母后,你真的不能怪孩儿。母后,孩儿知道你心里有气。可十四年前,我不杀二哥,我怎么能坐得到这个位置上?死的是我。我不是让小妹日日都来陪你说话了吗?你为什么不醒来?母后……”
  ……
  ……
  天色渐渐的黑了。慈宁宫外的长廊处,暴雨顺着屋檐倾斜而下,汇聚成流。晋王和楚王兄弟俩在走廊边,笑的一团和气,毫无营养的闲聊。
  晋王年长,近日帮天子修缮了西苑,看着占了上风。但楚王走的是杨贵妃的路线。杨贵妃的“弱点”,楚王看的清楚。两人心中各有所持。
  永昌公主心不在焉,低头绞着白嫩的手指。她今天穿着一件青柳般的长裙。身姿修长而婀娜。长裙勾勒着她曼妙的身段。兼有着少女的青春娇美,又有着少妇的丰润、成熟。
  很有魅力的一个女人。
  少顷,慈宁宫内再传出圣谕,让三人自行离开。
  晋王陪着永昌公主向南走,从长遁门往宫外,准备从西华门经西苑出皇城。晋王二十五岁的年纪,容貌英俊,很风度的致歉道:“皇姑,我没想到会是这样,连累你了。”
  他在天子面前推荐永昌公主去哄太后。哪里想到太后的病情会直接恶化?似乎,离死不远。
  永昌公主摇摇头,心里有事,低声道:“这不怪你。是母后身体不佳。”
  慈宁宫外,楚王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心中哂笑几声。他这位皇姑为什么会是本朝最得宠的公主?因为,她是太后喜欢最小的女儿。天子要哄太后。
  然而,若是太后死了呢?他父皇未必会迁就、纵容她在京城中到处养姘头——丢皇家的脸。
  楚王往东走,过隆宗门、景运门,准备从东华门出皇宫。道不同,不相为谋。
  ……
  ……
  离开皇宫后,永昌公主和晋王在街道上分别,等马车走了一回,吩咐御者,悄然的去了顺亲王府。
  顺亲王二月时请她吃酒,帮她分析过情况、局势:太后年事已高,公主将来何去何从?而现在,局势果然如同顺亲王所说。她的危机来了:她将要怎么在天子心中立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