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3/852

  宁恪有点迷茫,“没有。”
  楚王略带点幸灾乐祸的笑说道:“九弟,那你可要当心了。这可不是某探花的做派。他可是出了名的有仇必报。你总不会至于觉得他怕你姨娘(杨贵妃)吧?”
  宁恪笑一笑,没放在心上。难道不怕么?
  楚王再道:“哦,你有空的时候帮我带句话给他,若是报纸办的不顺当,我愿意帮忙。”
  贾环办报的事,虽然官面程序上有诸多掩护。但吴王府自是知道的清楚。贾环这段时间没有去教授吴王世子宁澄和燕王。宁恪对此是知道的。但是,以他和潇妹的判断,贾环轻车熟路,办报纸不是难事。估计过两个月忙完,又会回到吴王府。
  宁恪顿时惊讶的道:“八哥,你不看好贾环?”
  楚王点点头,嘴角溢出微笑,“当然!”他早就派周慎行和贾环接触过。但是,贾环根本不理会他。但是,没想到吧,他可以蜀王这边突破。
  报纸的事,他手下的智囊、谋士们都分析过。成功的概率很小。京城里的分寸很难拿捏。谁上了报纸,传得满城风雨,都会恨贾环。他不怕给贾府招黑?
  江南的报纸早就传到京城中,京中巨贾不是没有动过念头。这几年至少死了十几家。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京城风气保守。报纸没有销量。(缺乏市民阶层)
  ……
  ……
  深夜,正阳门外,正东坊的报社中,灯火通明。工人们忙碌的印刷着新出炉的报纸。
  贾环今晚通宵在这里盯着。心腹张四水、柳逸尘、刘国山、黄把总在贾环身边。
  庭院里,月色如洗。
  贾环站在编辑室门外的走廊前,捧着茶杯,看着工人们进出,忙碌。
  这些天,京中的消息流水般的汇聚过。柳逸尘知道很多人不看好《真理报》的发行。他其实心里也没底,但还是支持贾环,道:“贾兄,你不要太担心。他们懂几个问题?”
  贾环笑了笑。
  是啊,要如何打破这个僵局、败局、死局呢?毕竟,失败的理由有千千万万!
  我会告诉你们答案。
第576章
真理报(上)
  雄鸡破晓。
  真理报报社中,使用木字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报纸散发着油墨的清香,正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两名雇来的工人一组,将一捆捆的报纸抬上等在报社门口的马车、驴车,或者人力板车。然后,在拂晓时,向京城各处派发。号角已然吹响。
  局面,在这夏日清晨清爽的晨风改变,酝酿着,然后,猛然的爆发开!
  ……
  ……
  贾环在吴王府中的授课时间是上午九点。吴王世子宁澄一般而言,清晨六七点就会起床,刷牙吃早餐,锻炼晨读温习功课。真理报是在八点左右送抵吴王府。
  宁澄在他自己院落的小厅里吃着香甜的大米粥时,翻阅着送来的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中规中矩的版面,题头。与南方的报纸并无不同。创刊号,开宗明义,何为真理报?
  宁澄撇撇嘴,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可能喜欢看社论。心中对贾先生的期待骤然降了大半:不过如此!
  要知道,宁澄此时心中对贾环的态度。他怕贾环是怕的要死。大魔王级别的狠角色,谁不怕?但是,他心里同样的期望,他的老师越厉害越好。这样,他对贾环认输、服软不是显得很正常,有面子吗?
  就在宁澄觉得很沮丧、气馁的时候,他看到了下一个版面上的内容。然后,嘴里的粥一口喷出,捧腹大笑,“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在一旁服侍的两个侍女,忙收拾着残局,莫名其妙。不知道家里的这个小爷乐什么。
  宁澄笑了好一阵子,揉着肚子,抬腿就出去找姐姐宁潇:九哥出名了!
  真理报第三版,大幅报道了一个皇城中的明星人物:蜀王宁恪。他和教坊司某花魁不得不说的风流韵事。郊外相识,在教坊司中与汉王、魏王的两个世子争抢,抱得美人归。
  一系列事情,说的有鼻子有眼。宁澄作为亲历者,知道真理报大致没有瞎说。基本都是真的。雍治十三年夏,九哥在教坊司争花魁,最后是拿他的名义出头。
  普通的百姓是不知道皇子谁得宠,谁不得宠的。皇子的私生活,可以满足一大批人的猎奇、偷窥欲望。这是人的天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如:张居正和李太后不得不说的故事。比如:辫子朝的多尔衮和他嫂子孝庄太后。再比如:戴安娜王妃偷情。
  这种事,登在报纸上,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当然,蜀王身份、地位比上述几位要差点,舆论效果量级要低一些。但足够了。宁澄搞不清楚贾环的套路:贾环是把绯闻明星的主角,从江南名妓,换成了皇子。还套了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才子佳人”的模板。
  但,宁澄可以判断的出来,他九哥要火!大火!
  宁潇上午时分在吴王府内宅中处理王府的内务。花厅中,幽雅、安静。高挑的侍女旁立。管事娘子正在向她回事情。宁澄兴冲冲的拿着报纸进来,“姐,你快看。九哥要出名了。贾先生把他的陈年旧事给翻出来登在报纸上了。”
  宁潇眉头微微一蹙,接过报纸一看,凤眼顿时就瞪起来,“嚯”的站起来,怒道:“贾环怎么能干这种事?他人呢?我去找他!”说着,就往外走。
  宁澄判断的出来的事,宁潇同样能判断的出来。她已经可以预见,九哥的狼狈!
  周朝的社会环境对男子再怎么宽容,这种事登报,还是很坏形象的!试问,谁敢嫁女儿给这样的人?谁敢用这样轻浮的人?所以,宁潇很是恼火。她很快就联想到这是贾环在“报复”宁恪。
  “姐,姐,他还没来呢。”宁澄忙快步跟上自己姐姐,道:“哈哈,我是真没想到他会拿九哥开涮。”他姐担心九哥在京城里出糗。他可不担心。他和九哥是“损友”嘛。
  宁潇恨恨的瞪弟弟一眼,让宁澄乖乖的闭嘴,怒气冲冲的往书房走去。
  ……
  ……
  京城中与蜀王相熟的权贵子弟看到新闻,都是会心一笑。蜀王宁恪的风流韵事,喜闻乐见啊!
  如果可以统计收视率这种类似的数据,就会发现,真理报的阅读数量正在不断的攀升。
  京城外城中,这里的识字率比较低一些。居住在内城中的人,非富即贵。真理报发行渠道,对口的不外乎茶馆、酒楼、学校、会馆、行社等处。大批提前准备的读报人正在给民众读报。
  贾环提前从闻道书院要来的人手。以闻道书院的实力,最差的学生都足以认识报纸上的字句。这些细致的准备工作、细节,贾环自是一一都安排好。
  消息的扩散,同时就是意味着真理报影响力的增加。报纸,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只论销售量的!当然,这种影响力,并不是那么的稳固。市场还需要培育。
  内城中,消息如同旋风一般的传开。有些新闻,传的确实比一般的新闻快!
  军机处中,何、刘、韩三位大学士正聚在文渊阁中一起会商处理朝政:西南大战,已经结束。安南伯、云贵总督齐弛报功。这时,中书舍人将新发行的真理报拿进来。
  何朔很信任贾环的能力,没有过问真理报的稿子。所以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报纸的内容。当然,有事情,提前通过气的。
  何大学士手指着首页中御史宇文锐、朱鸿飞的文章。两位御史分别上书,抨击京中权贵不法,要求朝廷立法度严惩。笑问道:“两位以为如何?”
  同一份报纸,不同的人,所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贾环要真理报开门红,并不会只准备了一个“大杀器”。
  刘飞白和韩润两人都是权力场中的巅峰人物,对于御史们在报纸上开喷,立即就联想到许多。
  韩润斟酌了一下,直言不讳的道:“若是此报在京中销量过万,则朝廷需要重视。日后,公论恐怕不在言官,而在报纸。”
  庙堂之争,首先都是从舆论之争开始。君不见,主席曾经说中宣部是阎王殿。所以,如果舆论权力如果从言官转移到报纸,那么,各方就要争夺在报纸的控制权、话语权。
  何朔笑一笑,道:“真理报挂在翰林院名下,自是朝廷的报纸!两位,以我看,朝廷各衙门每日都要取几份传阅。真理报邀请我写一篇文章,发表在明天的报纸上。两位,其有意乎?”
  刘飞白和韩润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骇然。何朔这手段!满朝谁不知道现在翰林院算是何朔的自留地?
  如果,真理报是朝廷所有的衙门都要订阅的。信息上传下达。若只有何朔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其他人有没有说话的地儿?幸好,何高远似乎不打算独吞这份权力!
  刘飞白、韩润拱手笑道:“何相相邀,我们自不会推辞。”
  何朔捻须一笑。
  所谓,第一份官办报纸,什么叫做官办?真理报需要担心销量的问题吗?所以的官办报纸都是指定阅读!比如:XX日报。更何况,还有权术上的考虑。
  三位大学士达成共识,行政命令之下,谁敢不从?
第577章
真理报(下)
  大周门东侧江米巷吏部衙门,在五月下旬盛夏时节,人来人往。吏部尚书宋溥的公房则是极为安静。
  宋天官一身绯袍,站在公案前沉吟。书案上放着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真理报》。而往日闻起来的字墨清香,让天官老大人略感烦躁。
  作为一名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员,宋天官在看完第二版新任的大理寺卿梁锡署名的文章,就判断出真理报的局势:站稳脚跟。
  原大理寺卿赵鸿云是前大学士谢旋的心腹,已经去职返乡。新任的梁廷尉是何大学士圈中的人。与贾环颇有私交。
  梁廷尉在文章点评了最近邸报上的内容:河北提刑按察使司报上的一桩灭门惨案,以司法的角度,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这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时政点评。只不过江南的报纸是有国子监监生,生员,读书人来点评,京城则是有庙堂诸公来评论。高下立判。
  而且,江南的报纸,多采用白话文,迎合市井小民。而真理报则是采用书面行文的方式,更贴合官场、士林的阅读习惯。
  官报,到底是官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3/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