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7/852

  贾环嘴角露出苦笑,想了想,决定说实话,“贵妃娘娘,信息的传播具备时效性。当前舆论风波已经平息,没有必要再提。人们,都是健忘的。”
  经历过网络时代的人都知道。网络热点,舆论热点,都是一阵接一阵。拖一拖,基本就会淡下来。因为,每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他的大脑必须学会遗忘。
  只是,杨贵妃看到的是他的反对,驳回她的意见,会不会认为他口是心非,不愿意“和解”呢?
  杨贵妃愣了下,微微沉吟了一会,温和的轻声道:“也好。本宫相信贾翰林的判断。毕竟,真理报是你一手做起来的。这事本宫欠你一个人情。”
  贾环微怔。
  对答结束后,杨贵妃赏了贾环一些东西,聊表心意。贾环自永寿宫中出来,心里的惊讶还没有消失:杨贵妃的姿态太低,完全没有必要;而且信他的话,这让他心生好感。
  但,贾环心中同时又禁不住悠悠一叹:“可怕”的杨贵妃啊!当一个女人,不以美貌为“武器”,只凭着气质、性格就能让人不法拒绝时,她是可怕的!
  无往而无不利。
  杨贵妃在宫中得宠,自有原因。或许,在天子怠政的大局下,晋王、楚王的夺嫡可能会发生变数!当今天子四十有四,若能活到康熙那个岁数,那杨贵妃的皇子就有24岁。完全可以继承皇位了。
  这不同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杨妃。那是杨广的女儿。杨妃的儿子继位,那唐朝皇室到底是姓李还是姓杨?而雍治天子的杨贵妃,在血统上,并无前朝的血脉。她的儿子,可以继承大宝。
  将来的事,谁说的准?反正,贾环是打定主意,不带着贾府参与夺嫡。
  贾环心里再叹口气,放弃心中隐隐的想法:若是宫中无事,元春生下皇子,元春将是皇后的不二人选。届时,贾府是否可以推一推?当然,要先和元春商量。但是,宫中有杨贵妃这样的存在,恐怕不争,才是上策。
  贾环正想着事情,前头带路的小太监忽而停下来,道:“小的见过刘公公。”
  刘公公是一名中年太监,面白无须,身材消瘦,穿着青色的袍服,脸色冷峻。在贾环看过来时,脸上却突然露出一丝笑容,拱手一礼,客气的道:“莫非是贾探花当面?久仰久仰。在下极喜欢贾探花的诗词。”
  贾环看这架势,就知道这位刘公公在宫中颇有能量。杨贵妃宫里的小太监都恭敬有礼。可想而知。但是,太监一般自称是咱家。哪有自称“在下”的?
  贾环拱手回礼,道:“刘公公,幸会。”
  刘公公眯着眼睛笑一笑,点点头,离开。
  贾环压着心里的疑惑,离开皇城。偶遇一位刘公公只是一个小插曲。见杨贵妃才是要事。
  怎么说呢,有点类似于玄幻小说里面打怪。打完了蜀王宁恪这只小怪,引来杨贵妃这只大怪。只是,贾环没料到,杨贵妃出奇的好说话。大怪自然是不用打的。杨贵妃的智商不仅在线,而且非常的高。
  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是和杨贵妃的接触,一个是她亲口说欠的人情。这个人情有几分,不好说。但当朝最得宠的贵妃的人情,运作的好,还是很有用处的。
  ……
  ……
  贾环见过杨贵妃,恢复教学,每日在真理报报社、家中、吴王府中来回。
  而真理报大获成功,所影响到的,并不是只有当了一会“明星”的蜀王。
  夏季多雨。京城外城东的一处小院中,新任的真理报副主编萧梦祯和好友罗华前来拜访,寓居在此的韩秀才。韩谨和萧梦祯去年年底来京时,黄州府知府尹言、同知仇兴德各赠送了白银五百两作为盘缠。
  窗边,雨声点点。芭蕉叶卷。
  萧梦祯和罗华将带来的酒菜铺开在小桌上。三人把盏共酌。
  萧梦祯轻叹道:“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新科的庶吉士、金陵人罗华笑道:“开之兄,春风得意,何做此儿女之叹?”对韩谨道:“子恒兄要劝劝他。”
  萧梦祯一笑,道:“我有我的思念。不比阁下与佳人订婚,春心荡漾。只等几月后完婚。”
  几人大笑。罗华,时年二十六岁。妻,金陵人,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孙女李纹。李氏随母正客居在京城。其姑妈是贾府寡居的长孙媳妇(李纨)。萧梦祯陪罗华去李氏家中拜访过。
  韩谨洒脱的一笑,吟诵道:“雨打芭蕉声声泣,遥请惊鸿问故人。他乡独闯可安否,莫忘远方思友人。”温柔乡是英雄冢。大丈夫,功业未立,何以为家?
  萧梦祯饮了一杯,道:“子恒兄总是这样斗志昂然,令我钦佩。前些时日,贾子玉与我谈了一次。说的我很有感触。他说,阴谋家只整人,政治家还要整国家。东林党,只有党派利益,没有国家利益。亡之不可惜。”
  贾环向他交了底,最终,真理报还是他来做主编。但是,有一个要求:不能只顾东林党的利益。他严格说起来,其实不算东林党人。赏识他的黄州知府尹言,是前太子的老师。
  他认可贾环的看法。
  韩谨失笑,“开之,这要我怎么说?君子群而不党。但是,几人做到?比如:当前的何派,楚王党。这都是有的吧?贾兄对东林一脉还是有些偏见。另外,他的性子,有些冷,有些懒。每每都是被时势所推出来的。正所谓,锥处囊中,其末自现。”
  罗华点头,与韩谨喝了一杯酒。说起来,他和贾府也算亲戚。不过,他不屑于和勋贵世家走动。他问道:“子恒兄,你谋划的如何了?”
  眼前这位大才,学有帝王术。来京城是想要一展抱负。他是极为佩服的。而太子之位,只会在晋王和楚王之间产生。
  韩谨点点头,脸色有些清冷。他通过龙江先生的关系,分别和晋王、楚王都谈过一次。
  萧梦祯就笑,“晋王年长,而且,在天子身边办事。韩兄是打算顺势而为?”
  韩谨还没回答。这时,门外的长随进来汇报,“先生,有几名自称楚王府的人求见。”
  萧梦祯、罗华两人一愣。
  韩谨笑一笑,甩着衣袖,“今日我有朋友来访,不见!”
第582章
韩秀才版的“隆中对”
  韩秀才租住的民舍小院门外,几名带着斗笠,打着雨伞的男子被主人拒之门外。
  一名白脸太监心里起火,压着声音怒道:“王爷,这姓韩的书生太过分了。”
  居中被众人簇拥着二十岁的便装青年便是楚王。楚王不满的训斥道:“不要乱说话。你们都在外面等着,我自己进去。”说着,不理会下属们不解的目光,走进小院里。
  韩谨的长随,是进京路上,几两银子买的十几岁的少年,如何敢拦王爷?愣一下,忙跟着楚王进去,“诶……”
  楚王撑着雨伞,走在有些泥泞的小院道路中,正好看到窗口喝酒的韩谨三人。他的那些蠢货属下,怎么明白他的心情?
  在他的几名心腹幕僚告诉他,贾环办真理报不可能成功时。韩秀才在荆园里的一次酒席上告诉他:贾环一定会成功。当时,他不信。现在,不得不服。
  看着进来的青年,因喝酒的兴致被打断,罗华颇有些不满,“诶,这人怎么这样,都说了不见。”
  萧梦祯去年春来京城考试,就是士子中的名人,今科亦然。他去楚王的荆园参加过文会。认识京师中的名人,楚王。当即,低声道:“德辉,是楚王殿下。”说着,看向韩谨。
  韩谨也有些惊讶,他没想到楚王会亲自到他这里来。小院不大,就这么一会的功夫,楚王已经进门,拱手一礼,笑道:“韩先生好雅兴,与友雨前小酌。我来的冒昧,还望勿怪。”
  楚王时年二十岁,继承着皇室的长相,颇为英俊,身姿秀才,一袭青色长衫,文质彬彬。笑起来,令人如沐春风。
  韩谨、萧梦祯、罗华三人此时都站起来。
  面对楚王强大的自大气场,韩谨并没有如蜀王宁恪一般被压制,从容地笑道:“让王爷见笑了。屋舍简陋,王爷不嫌弃的话,将就的坐一坐。”
  楚王一笑,道:“诶,韩先生这话我是不赞同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话。正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楚王相当于是在夸韩谨。另,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之前,躬耕于南阳。
  楚王的话,说的是相当高明的。意思么,表达的很清楚。
  韩谨微微一笑,伸手邀请道:“请。”又介绍萧梦祯、罗华二人,“此是翰林院庶吉士,真理报副主编萧梦祯,字开之。罗华,字德辉。”
  三人寒暄着,聊了片刻后,萧梦祯、罗华两人就见机的告退。作为朋友,他们自然不能挡着韩子恒的路。当今天下的时局,可不是三国时:君择臣,臣亦择君。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韩子恒因首善书院的事带头聚众闹事,被朝廷断了前程,不得继续科举。只有生员功名。现在的选择,无非就是晋、楚两家。
  否则,抱负如何施展?
  萧梦祯、罗华的身影消失在小院门口。尔后,微微有些喧闹声传来。少顷,小院中便恢复了平静。小雨淅沥,带着清凉的爽感。
  楚王起身,郑重的向韩谨行礼,道:“本王想先生为本王参赞时局,早晚聆听教诲,不知先生可愿屈就王府?”所谓的参赞时局,就是夺嫡之争。
  韩谨没回答,而是受了楚王一礼,再起身,作揖行礼,“在下韩谨,见过王爷。”
  看似重新认识的说话方式,其实是确定宾主关系。楚王大笑,上前双手扶起韩谨,道:“我得韩先生相助,便如同当年刘玄德遇诸葛孔明。哈哈!”
  他能招募韩谨,便不再想着去招募贾环。毕竟,接触了几次都没成功。这种智囊,若不是真心为他打算,招募来,反而更加的提心吊胆。韩谨正在困境中,此时他招揽,于其是有知遇之恩。
  韩谨笑了一下。楚王还是年轻了点,吹捧人有点用力过猛,当然,他不会说出来。与楚王分宾主坐下,微笑着道:“王爷今日前来,我还没什么招待。先送王爷一份见面礼。”
  “哦?”
  韩谨道:“王爷觉得真理报如何?蜀王殿下在真理报上‘扬名’,他的前途怕是就毁了。若是晋王殿下在真理报上买楚王殿下的版面呢?”
  楚王一直挂着淡淡笑容的脸上顿时神情一变,半晌,憋出一句话,“贾环不敢吧?”
  他和蜀王是不同的。他是当今天子的嫡子。贾环敢在报纸上诋毁他。那下场绝对好不了。
  韩谨笑一笑,给酒杯里倒酒,道:“我那位老师,他当然不敢。贾府家大业大嘛!那么,换一个思路,王爷有没有想过在报纸上诋毁晋王呢?”
  楚王给韩谨这句话撩的兴奋起来,举杯敬韩谨,“先生的意思是?”在与晋王的夺嫡之争,他因为年龄小,天然处在下风。
  韩谨揭开谜底,微笑着道:“贾子玉同样不会帮王爷攻讦晋王殿下。但是,真理报是可以仿的。王爷,何不出资办一份报纸呢?这比在荆园中聚宴的效果要好很多。”
  楚王顿时有着醍醐灌顶般的感觉:原来游戏还可以这么玩。他父皇只有他和晋王两个嫡子。若是在夺嫡的紧要关头,他在报纸上爆出晋王的丑闻、猛料。把报纸的编辑当做棋子都丢出去,就可以将晋王兑掉。但是,真理报,不是人人都可以办的吧?他看向韩谨。
  韩谨笑着点头,“在下不才,愿为王爷分忧。便是一年亏损上数万两都是值得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7/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